鞋蒲小學學陶心得體會
鞋蒲小學學陶心得體會
陶行知是我國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探索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道路,給我們的教育事業指引了一條正確的道路,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人才教育
他曾經說過“天才是學問的根據。有幾分天才做幾分學問。大概天才有十分*x之努力,教育的勢力只占十分之一二。”......“人人有一定的才能,但不能放任,讓他自生自滅。人才通過教育培養和自己的努力,可能成為天才?!?/p>
人才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人才教育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有特殊才能,要用特殊的教育使其的才能充分發揮的一種教育。陶老先生為中華民族培養人才的思想和實踐,是我國教育事業中的寶貴文化財富,他艱苦辦學,勇于創造的崇高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讓他們發揮各自最大的長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強但想象力稍弱,有些學生想象力強但手繪能力不是很好,作為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優點讓他們在作業體現上加以表現,給學生以自信與鼓勵,讓他們愛上美術課,從美術學科中得到樂趣,將這種思維方式融入平常的生活,感受美在身邊。
二、教學合一
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不但要拿他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
在教學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通過指導,引導學生學習、探求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陶先生的“教學合一”,要我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指導學生自動自主學習出發,才能做好教育,道出教育的真諦,需要我們在教育中切切牢記。
三、專一做事
陶行知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
四、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根據杜威學說進行改造,創立了“生活即教育”理論。陶行知強調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生活,教育要為創造社會生活而服務,教育與生活緊密相聯,是生活決定教育,只有與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脫離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教育者的任務是要指導青年一代為理想生活而奮斗,不斷改進現實生活,使生活不斷前進和向上。
新課程要求美術課程和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標強調教學中注重認知、體驗、實踐和生活的全面統一,強調教學將現實生活與未來生活的完美結合。讓教育回歸到生活中來。
在上美術課時,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需要,讓生活融入美術課堂,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比如可以給學生欣賞博物館或者展覽館里的美術繪畫作品或雕塑、工藝品等,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審美能力等,在上具體內容時,可結合身邊的事物、場景提高學生濃厚的興趣,感受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陶行知在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的教育理論,浩如煙海,既博大、全面,又精湛、實際,而且成為頗為完整的思想體系。陶先生留給我們的教育理論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把這筆財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用我們堅定的步伐引領孩子們走向光輝的勝利彼岸!
篇2:鞋蒲小學學陶心得體會
鞋蒲小學學陶心得體會
陶行知是我國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探索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道路,給我們的教育事業指引了一條正確的道路,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人才教育
他曾經說過“天才是學問的根據。有幾分天才做幾分學問。大概天才有十分*x之努力,教育的勢力只占十分之一二。”......“人人有一定的才能,但不能放任,讓他自生自滅。人才通過教育培養和自己的努力,可能成為天才?!?/p>
人才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人才教育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有特殊才能,要用特殊的教育使其的才能充分發揮的一種教育。陶老先生為中華民族培養人才的思想和實踐,是我國教育事業中的寶貴文化財富,他艱苦辦學,勇于創造的崇高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讓他們發揮各自最大的長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強但想象力稍弱,有些學生想象力強但手繪能力不是很好,作為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優點讓他們在作業體現上加以表現,給學生以自信與鼓勵,讓他們愛上美術課,從美術學科中得到樂趣,將這種思維方式融入平常的生活,感受美在身邊。
二、教學合一
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不但要拿他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
在教學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通過指導,引導學生學習、探求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陶先生的“教學合一”,要我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指導學生自動自主學習出發,才能做好教育,道出教育的真諦,需要我們在教育中切切牢記。
三、專一做事
陶行知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
四、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根據杜威學說進行改造,創立了“生活即教育”理論。陶行知強調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生活,教育要為創造社會生活而服務,教育與生活緊密相聯,是生活決定教育,只有與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脫離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教育者的任務是要指導青年一代為理想生活而奮斗,不斷改進現實生活,使生活不斷前進和向上。
新課程要求美術課程和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標強調教學中注重認知、體驗、實踐和生活的全面統一,強調教學將現實生活與未來生活的完美結合。讓教育回歸到生活中來。
在上美術課時,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需要,讓生活融入美術課堂,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比如可以給學生欣賞博物館或者展覽館里的美術繪畫作品或雕塑、工藝品等,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審美能力等,在上具體內容時,可結合身邊的事物、場景提高學生濃厚的興趣,感受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陶行知在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的教育理論,浩如煙海,既博大、全面,又精湛、實際,而且成為頗為完整的思想體系。陶先生留給我們的教育理論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把這筆財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用我們堅定的步伐引領孩子們走向光輝的勝利彼岸!
篇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谶@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