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孫家棟采訪心得體會
著名科學家孫家棟:“沒有紀律任何事情都辦不成”
“紀律不僅是高壓線,甚至可以說是生命線”
問:您雖已86歲高齡,但腳步從未停歇、工作從未間斷,仍然奮戰在航天一線。您3月30日還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現場觀看了第17顆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請問每次重要的發射您都一定要到現場嗎?
孫家棟:是啊。搞航天真正要體會到實際情況,還是必須到現場,你自己親眼看一看,動手摸一摸,這和光聽人家給你講性質不一樣。這個作風也是老一輩一直傳承下來的。當年錢學森先生帶我們搞第一個火箭,搞第一顆衛星,他都是帶領我們到發射場。有時候出現故障一天兩天都不睡覺,他都陪著我們一塊在現場。1970年,我們第一顆衛星發射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就提出非常嚴格的要求,四句話: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按過去的一般習慣,我主管的時候我是每次都到的。發射頻率最高的時候一年發射6顆衛星,每顆衛星都要去三次,有時每年要去西昌衛星發射基地近20次。
國家給你任務主管這件事情,到執行任務的時候那是絕對要親臨現場。有的時候確實很順利,待了三天,隊伍已經很熟練了。有的時候出現一些情況,當然處理也是靠大家,但是你牽頭的人在這里,要主導大家盡快處理,那個時候時間不饒人,安排得非常緊,開始的時候是以天計算、以小時計算、以分計算,最后以秒計算。
國家的發展對航天的期望非常大。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我感覺航天人都是這樣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國家需要你辦些事情,都是積極、認真地按照國家的要求共同來努力。我們很多航天人,像錢學森先生從自身做起,一直到他高齡臨終的時候,都在不斷地為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給我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樣。
問:您現在還擔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總設計師嗎?您為什么說中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孫家棟:今年春節前吧,我不再擔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總設計師了。因為工作任務確實比較重,尤其是北斗也是分幾個階段發展,最后正式建成共有30多顆衛星,計劃到20**年實現全球覆蓋,所以還有一段時間。到20**年我都91歲了,考慮到培養隊伍和整個事業的發展,我的申請得到了領導的批準,現在選了一位年富力強的同志。
已經有美國的GPS,但是為什么我們還一定要搞北斗,它不是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設想一下,假設我們自己不搞,就不用講別的,如果停一天信號,全國上千萬汽車的導航儀器就無法使用,對人們的精神和心理的影響都會很大,何況其他的問題,如物流等等。所以我們的北斗,有自己獨立自主的一套東西,就是我們航天講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們經濟社會發展本身的需要就是我們最大的目的。
問:您怎樣理解***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的,領導干部要守紀律、講規矩?
孫家棟:航天事業紀律是非常非常嚴格。這個千軍萬馬辦的事情都得按照大家協調好的辦,要求你明天早上8點鐘產品交到,10點鐘交到就影響全局兩個小時。紀律不僅是高壓線,甚至可以說是生命線。所以在航天系統,幾十年來,紀律是非常清楚、非常嚴格的。在真正的執行任務過程中,沒有紀律是辦不成事情的。所以我從這個角度講,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沒有紀律任何事情都辦不成。現在強調法治,強調紀律,對今后的建設確實非常重要。
“要做到忠誠、干凈、擔當,我覺得有兩條,第一是對事業的熱愛,第二是無私”
問:今天說起導彈核武器、東方紅一號衛星、嫦娥衛星、北斗導航,每一個中國人依然會倍感自豪。回顧您幾十年的工作經歷,個人的每次選擇都和時代同步,都是從國家的需要出發。請您談談個人成長與國家需要的關系。
孫家棟:用老百姓的話來講,我是幸運兒,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后一直是在黨的教育下培養起來的。1951年到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時,看到了莫斯科戰后才幾年就恢復得很好,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為我們國家建設奉獻自己。
1958年回來后由飛機專業轉向導彈研究,隔行隔得比較遠。但是作為青年學生來講有這么一個好的機會,確實感受到國家對你的重視、對你的愛護和培養,心情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怎么樣奉獻自己的一切力量,都要把國家的事業搞好。那時,我們大院剛開始修,冬天房子沒修完,窗戶上掛著草簾子。就那樣的生活,大家一點怨言沒有。那時經常加班加點,干到凌晨3點鐘、4點鐘天亮了,確實一心一意就是撲在這個事業上。
到1967年領導調我去搞衛星。20**年,我75歲時,安排我去搞嫦娥衛星。嫦娥搞成了,有記者曾經問我,這么難辦的一件事您這么大歲數還接受這個任務。我確實從心里也沒想過,打成了什么影響,打壞了什么影響,確實就是想要辦成這一件事。
問:您每一次轉型都是重新開始,所以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孫家棟: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激勵,還是要一步一步往前干。給我的任務,我就堅持,自始至終能搞出個成果,不能半途而廢。總結自己經驗,確實有這么幾件事,在我們國家發展過程中都是非常迫切的需要,都是你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要做好。所以從第一顆衛星到氣象衛星,每一顆衛星都是完完整整地把任務搞成了,有結論了才結束;甚至從搞火箭到搞衛星的過程也一樣,完全發射成了,也可以交給別人了,才調去搞衛星。
我自己回想,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走的是一條非常明確的獨立自主道路,同時也是穩扎穩打按照中國的國情、按照國家發展的需要一步一步發展起來,所以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到今天。能有今天這個成果,我認為首先是中央的英明決策,當然也要包含航天人的努力和全社會的支持。
問: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遠離繁華埋首耕耘,奉獻了青春和熱血,鑄就了偉大的航天精神,不僅激勵著航天人拼搏奮進,也成為了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您是怎樣理解航天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孫家棟:航天精神內涵很多,但是合到一塊來說,真正的起步還是“兩彈一星”精神。我自己體會,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熱愛我們的航天事業。所以對中國的航天事業來講,愛國愛民不是抽象的,就是把航天事業搞好,有一股給中華民族爭光的志氣。在蘇聯學習過程中,我們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最好,這確實不是夸口,那真是日日夜夜地學習,就是一個目的,回去奉獻自己力量。第二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錢學森先生當年那句話:“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一直激勵著我們。第三就是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真正干事情光有精神不行,還要有一套辦法。真正的力量源泉、智慧源泉來源于大力協同群策群力。那時搞好大力協同有這樣一句話:熱愛這個事業再加上技術民主。大家討論技術問題,誰愿意怎么說就怎么說,技術上有不同的觀點大家認真研究,這樣的話集思廣益,最后有個決策。技術決策也是很重要,為國家的事業要敢于擔當,敢于負責。
問:***對黨員干部提出了忠誠、干凈、擔當的要求,您是如何理解的?
孫家棟:要做到忠誠、干凈、擔當,我覺得有兩條,第一是對事業的熱愛,第二是無私。有了這兩條就能把工作做得很好,應該你辦的事情認真去辦,就可以做到。如果有私心雜念,搞形象工程,當然就很難做到了。
“入黨就是為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問:您是1956年在蘇聯留學期間入的黨,到明年黨齡就60年了,請您回憶一下您當時入黨時的情景。您對共產黨員是如何的理解?
孫家棟:當時入黨思想上很簡單,就是為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黨員就應該如同入黨宣誓的誓言: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當然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以及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在不斷提升,這確實要有一個過程。正如***所講,共產黨員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作為一個普通黨員,我是搞技術的,聯系自己的實際,聯系國家當前的發展,就是為國家富強、人民的生活提升來做好自己的工作。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接見中國留學生時,我在現場聆聽了講話。我看得很清楚,聽得也很清楚,受的教育非常深。主席的期望,你們是8、9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所以作為國家建設者來講,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把你自己的工作搞好,最終的目的就是強國,也就是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個詞:富強,強國富民。作為科學技術工作者來講,應當在這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問:您這一生當中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和失敗,您是如何面對的?
孫家棟:科學的事情一點虛不得,必須求真務實,老老實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辦錯了就是辦錯了,就要好好的總結。1974年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打壞了,上天20秒掉下來了。冰天雪地,同志們幾天幾夜在大沙漠里頭拿篩子篩,找火箭爆炸以后的殘骸,完了以后對到一塊去分析故障怎么產生的。最后把問題搞清楚了,是一根導線內部斷裂了。這個故障是一個具體的技術問題,但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益。總結了經驗和教訓,不僅僅指導我們那個時期的工作,同時也是航天事業非常寶貴的財富。
還有一類問題,就是gg開放初期,一些大學生進來以后,不到半年就發現,航天系統里待遇太低,和一些進入外企的同學相比,收入差得太厲害了。那個時候,一些外企就直接開著大轎車掛上大牌子,在我們的一些研究院門口招人。“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說的就是這個時期。現在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今天,對航天領域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講,他生活只要能過得去,對這個事業的成就感和為國家做貢獻的思想意識還是非常強的。
“黨的建設,我覺得現在***做得很好,首先抓反腐”
問:作為一名老黨員,您對今天黨的建設有何期待?
孫家棟:黨的建設,我覺得現在***做得很好,首先抓反腐。現在社會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這件事情確實是非常大的。抓好反腐倡廉,黨員干部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使我們的國家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中國夢。我自己理解作為航天人來講,就是為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富裕來做自己的貢獻。
問:您如何看待黨的**大以來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孫家棟:進一步反腐敗,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全黨上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絕對是變化很大,感受也確實比較深。我感覺大家都是為事業,認為實現中國夢是非常有希望的,經過一段努力以后會實現。
“做人最重要是謙虛謹慎,老老實實,奉公守法;做事情做科學研究要嚴肅認真,求真務實”
問:***在**年春節團拜會上強調,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您怎樣看待家風?
孫家棟:我家從父親以上輩輩都是農民,樸實的農民。我最近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印象很深,非常真實。一代代就講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父親是我們家族第一代進城工作的,當教師。教師這個職業也是育人。父親對我的影響,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我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做人最重要是謙虛謹慎,老老實實,奉公守法;做事情做科學研究要嚴肅認真,求真務實。所以我對自己的子女,說實在的也沒什么明確的家規條條,就是長輩的言傳身教,做好人把事情辦好。
問:您說“我這一生與星星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最大心愿就是造一輩子中國星。”請談談您心中的中國夢?
孫家棟:從航天人來講,就是希望我們中國航天事業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航天大國,甚至航天好國,就是產品好和大、多,希望經過下一代年輕人的共同努力,實現中國的航天強國夢。航天強了,我們宇宙安全就更可靠了,地面的經濟建設就能得到更大的支持,能更好地實現國強民富,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問:請您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題寫一段寄語。
孫家棟:牢記使命和責任,為強國之路保駕護航。(采訪整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景延安鮑爽)
嘉賓簡介:
孫家棟:1929年4月生于遼寧,是我國著名航天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探月工程高級顧問、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原總設計師,我國衛星事業和深空探測事業的開拓者,參與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多個第一。歷任七機部五院(現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航天部副部長,航空航天部副部長。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采訪札記:
一位人民科學家的情懷
3月30日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慶祝第17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的人群中,有一位老人的身影。東方紅一號衛星、嫦娥衛星、北斗導航,這些“中國奇跡”、“國家標識”的背后都有他艱辛的付出。
耄耋之年,孫家棟仍然奔走在發射場,一年要穿破幾雙布鞋。
我們面前這位功勛卓著的科學家,笑容可掬、敏捷睿智,絲毫看不出已是86歲的老人。
錢學森曾這樣評價孫家棟:“您是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優秀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孫家棟65歲時,擔任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工程總設計師;75歲時,擔任了繞月探測工程總設計師;83歲時,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加并指導北斗第16顆導航應用衛星發射任務,至此北斗區域性衛星組網建設圓滿完成。時間在孫家棟身上仿佛停止了,他始終保持在“青春狀態”,同事們說:“他坐在那里,就是無形的支持”。
7年學飛機,40多年放衛星,75歲高齡時又擔起總設計師的重擔。孫家棟幾次關鍵的人生轉折,都聽從了祖國的召喚。
孫家棟是最年輕的“兩彈一星”元勛,也是最年老的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的多項第一:領導研制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1970年,“東方紅一號”開啟中國太空時代,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自主研制并發射衛星的國家。消息傳來,短時間內,*廣場就擠滿了激動萬分的人群;**年,“嫦娥一號”邁出中國深空征程,中華民族終于圓了千年奔月的夢想。而他,只是平淡一句:“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面對赫赫功勛,孫家棟始終保持低調,從不居功自傲。在兩個多小時的對話中,孫家棟多次談到航天是集體的事業,他個人的貢獻微不足道。他說自己:“僅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個”。
篇2:紅領巾尋訪春天的故事小記者采訪活動方案
報送塊面:江陰
小記者團
名稱
江陰市華西實驗學校小記者團
人數
20人
分工
文字:何菲潘婧燁畢筱潔李心琰陶靜孫娜娜宋佳鋒陶仁清
美工:孫靜楊玉琦吳蘇琦
編輯:程婷徐菊鳳孔慶鵬
拍照:蔣瑩湯怡婷陳曉曼
版式設計:顧志康姜俊蝶楊嬌嬌
指導老師
姓名
胡興奮徐菊芬吳龍江劉風光貢曉峰
單位
華西實驗學校
電話
0510――86060085
采訪專題
時間
20**年8月
地點
華西村華西實驗學校
對象
華西村新老書記華西實驗學校校級領導長輩親朋
主題
華西gg開放三十年的歷史巨變
采訪提綱
一、確定采訪主題:
了解華西gg開放三十年的歷史巨變
二、確定采訪時間、地點:8月5日華西村華西實驗學校
三、了解被采訪人的基本資料
學習華西村新老書記的事跡、了解新老書記建設華西的重大舉措
四、深入了解采訪背景
查閱資料、走訪了解華西村三十年前的面貌;實地考察感受華西村gg開放三十年來的新面貌。
五、采訪方法:
1、專訪華西村新老書記、華西實驗學校校級領導
2、隨機采訪長輩、親朋
六、采訪問題:
1、您能為我們講述一下華西村三十年前的生活狀況嗎?
2、您覺得華西的現在與三十年前相比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3、您覺得gg開放后華西的幸福生活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4、您能設想一下三十年后的華西會是什么樣?
七、交流感受、整理歸納
成果形式
采訪報道手抄報攝影圖片
篇3:探究名城建設,爭做有志少年小記者采訪活動方案
報送塊面:惠山
小記者團
名稱
探究名城建設,爭做有志少年
人數
8人
分工
肖鈞雷:拍照、攝像
吳月:拍照、攝像
鄒一丹:拍照、攝像
陳逸雨:采訪
蔣小希:采訪
潘妍璞:采訪
方蕓穎:采訪
林雨辰:采訪
指導老師
姓名
華萍、尤立忠、余亮
單位
無錫市堰橋實驗小學
電話
0510-854720**-8007
采訪專題
時間
20**、7月――8月
地點
尚德公司、吳文化公園、龍戴特動漫公司
對象
公司或公園負責人
主題
gg開放三十年來城市發展的變化
采訪提綱
1、設計名城:重點采訪無錫龍戴特動漫有限公司,了解無錫新興的動漫產業,激發隊員的自豪感和對國產動漫的喜愛與支持,從而立志振興動漫產業。
2、工商名城:探究無錫近三十年來在產業和科技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參觀、訪問無錫的名星企業: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和紅豆集團,感受gg開放給無錫企業、無錫經濟社會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
3、文化名城:三十年來,無錫城市的發展翻天覆地,已躋身于國家歷史文化之林,作為吳文化的主要發源地,無錫正在打造最富有人文特質的文化名城。參觀名人故居、收集無錫(國際)吳文化節的資料,采訪吳文化公園的創始人、文化愚公――高燮初,感受gg開放以來無錫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
4、山水名城:山是無錫的筋骨,水是無錫的血脈,山水和諧結合是這塊土地獨有的自然稟賦。無錫依托山水打造的景觀越來越多,如靈山勝境、蠡湖新城等,通過參觀、擷取鏡頭,感受無錫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打造山水名城。
5、休閑名城:gg開放三十年來,無錫從旅游城市發展到旅游強市,著力打造特色品牌,深入開發特色旅游,如陽山桃花節的農家樂,文化尋史游等。采訪旅游局、規劃局相關人員:無錫三十年前的景點有哪些?現在的旅游是怎樣的?從而感受家鄉的發展巨變,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成果形式
dv、網頁制作、采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