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郭小平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新)

郭小平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新)

2024-08-01 閱讀 7783

制度大全專題頻道心得體會欄目,提供的郭小平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相關的所有資訊,希望我們所做的能讓您感到滿意!

郭小平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他曾在指揮抗擊非典的戰(zhàn)斗中,被隔離56天,創(chuàng)造了“無一位醫(yī)護人員感染,無一名患者死亡”的“雙零”成績,受到了*總理的視頻電話慰問。

他曾長期堅持幫助貧困患者,設立“愛心基金”“濟困病房”免費收治洪洞“腸瘺腸管”患者晉丹丹,以及“**年感動中國人物”孟佩杰癱瘓在床的養(yǎng)母劉芳英,讓熱心公益事業(yè)的人們肅然起敬。

他多年矢志不渝奉獻艾滋病事業(yè),創(chuàng)建“綠色港灣”為1800余名艾滋病患者實施免費救治;設立“紅絲帶小學”,讓13名失去父母的艾滋病兒童也和其他同齡人一樣,幸福地背上書包走進課堂,他也因此被邀請做客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接受直播采訪......他,就是被人們贊為情牽百姓的好院長郭小平。

今年49歲的郭小平是臨汾市鄉(xiāng)寧縣人。1984年從運城市中醫(yī)學校畢業(yè)后,他就一直工作在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當過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的醫(yī)生,在縣級中醫(yī)院當過副院長,也曾經在省、市衛(wèi)生廳局幫助工作。無論在哪里,勤奮干練、思維敏捷的他都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數(shù)十年如一日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為此,他曾先后榮獲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山西省抗擊非典功臣”稱號、“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特級勞動模范”、“臨汾市五一勞動獎章”、“臨汾市委模范黨員”、“臨汾市優(yōu)秀黨員、黨務工作者”等榮譽。

勤奮敬業(yè)創(chuàng)佳績

設立在臨汾市區(qū)南端東趙村的臨汾市傳染病醫(yī)院,原是臨汾地區(qū)醫(yī)院的一個傳染科室。1985年3月才獨立成為臨汾地區(qū)傳染病醫(yī)院。1999年,當郭小平調任該院當院長時,擺在他面前的只是幾排簡陋的小平房,醫(yī)院的科室和床位很少,醫(yī)療設備不但數(shù)量少,而且功能也很差。當時,醫(yī)院的職工只有80余人,每月住院人次也只有30余人,醫(yī)院賬面上顯示的注冊資金只有124萬元,每年的業(yè)務收入只有140萬元。

在此之前,郭小平曾多次深入到縣市鄉(xiāng)村了解全市的傳染病發(fā)病情況,他深知當時傳染病醫(yī)院的落后局面遠遠無法滿足廣大傳染病患者的看病就醫(yī)需求。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他決心改善就醫(yī)環(huán)境、增加醫(yī)療設備,為全市傳染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yī)住院條件。于是,2000年,在政府沒有投放建設資金、醫(yī)院沒有公共積累的情況下,他多次召開全院職工大會,倡議大家勒緊褲帶,少發(fā)工資,自愿為新建醫(yī)院建設慷慨解囊,奉獻力量。他帶領全體職工自愿參加到建設醫(yī)院的義務勞動中,搬磚、和泥......

終于,在**年1月建起了一幢集門診、住院、辦公為一體,建筑面積達6000余平方米的新傳染病醫(yī)院大樓。與此同時,由他倡導的“加強團隊精神”、“開展感恩患者”的新理念,也為醫(yī)院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他注意人才的培養(yǎng),每年都要選派幾十名醫(yī)護人員到北京、太原等大醫(yī)院進修學習;他十分重視與外地醫(yī)院的合作,先后開展了許多協(xié)作項目。

經過艱苦拼搏、科學管理,醫(yī)院的發(fā)展一年一個新臺階,一年一個新變化。現(xiàn)在的傳染病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增加到200余人;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增加到幾十人,并涌現(xiàn)出一批專業(yè)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住院病床從30余張增加到了376張,各種科室從2個病區(qū)增加到28個科室,醫(yī)院的醫(yī)療設備在新建醫(yī)院前只有幾部簡單的診斷、檢驗設備,而現(xiàn)在擁有美國CE螺旋CT、電子腸胃機、膠囊內鏡等先進醫(yī)療設備,醫(yī)院的業(yè)務收入從每年的140余萬元增加到現(xiàn)在的2600余萬元;總資產也由當初的200余萬元增加到現(xiàn)在的近億元人民幣......

抗擊非典受表彰

20**年春夏之交,在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中,臨汾市傳染病醫(yī)院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治療非典的定點醫(yī)院。從20**年4月9日醫(yī)院收治第一例非典患者起,到6月2日最后一名非典患者出院,共收治了非典臨床診斷患者16例,非典疑似病人17例。

從非典疫情發(fā)生的第一天起,身為院長的郭小平就全力投入到抗擊非典的戰(zhàn)斗中。他把自己作為醫(yī)院抗擊非典的第一責任人,帶頭深入第一線,走進非典隔離病區(qū),制定救治方案,指導治療搶救工作;組織醫(yī)護人員做好消毒、防護、治療等各項工作。

有一位感染非典的16歲的少女,被送進醫(yī)院時呼吸急促、高燒不退,病情十分嚴重。郭小平不顧個人安危,靠前指揮,晝夜參與搶救,果斷組織專家采取氣管切開措施,暫緩了患者的生命危險。當少女處于高危情況時,他又穿著隔離服走進重癥監(jiān)護室,慰問看望少女的病情。當少女需要輸血的時候,他號召全體醫(yī)護人員義務獻血,并第一個挽起了袖子......qiquha.com

經過56天的晝夜奮戰(zhàn),郭小平領導下的臨汾市傳染病醫(yī)院終于戰(zhàn)勝了非典疫情,并創(chuàng)下了無一例患者死亡,無一例醫(yī)護人員感染的“雙零”成績。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傳染病醫(yī)院95%的職工均分別獲得了有關部門授予的嘉獎和獎勵,郭小平院長也榮獲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山西省抗擊非典功臣”稱號。20**年5月10日,*總理在山西視察工作,通過視頻與郭小平通話時,高興地說道:“你們做得很好,我很滿意!”

扶貧幫困美名揚對于洪洞縣廣勝寺鎮(zhèn)南秦村的晉丹丹來說,郭小平院長是給她第二次生命的人!

2000年,因一次誤診“闌尾炎”手術,導致年僅13歲的晉丹丹“腸瘺腸管脫出”達6年之久。家人為給丹丹看病,耗盡家資,先后借款花費12萬元,使得全家陷入極端困頓之中,不得不放棄治療。**年3月,在網上看到有關丹丹的報道后,古道熱腸的郭小平坐不住了,他立即帶著醫(yī)護人員前往南秦村看望丹丹。而踏入丹丹家破敗的窯洞后看到的一切,更是讓他觸目驚心!

家徒四壁的窯洞,特制的鐵床,一臺用竹桿“搖控”、只能收一個臺的黑白電視機......

無不在向他訴說著這個家庭的絕望和失落,而揭開特意蓋在丹丹腹部的一口大海碗,所看到的情景更是慘不忍睹,一截20厘米長的殷紅腸管完全暴露在體外,腸管上還破了一個口子,大便不能正常排出,一些黏液和排泄物只能從破口處不斷溢出......

看著眼前這個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女孩,郭小平當即決定:帶丹丹回醫(yī)院,讓她入住臨汾市傳染病醫(yī)院剛剛成立的“濟困病房”,接受免費醫(yī)療救助!

入院時,19歲的丹丹個子只有120厘米,體重不足30斤。按醫(yī)生的說法,其體重應該在90斤,至少也要在60斤左右,手術才保險。對一個消化系統(tǒng)有問題的病人,要翻倍增加其體重,談何容易。為此,郭小平首先在全院職工中展開“獻一份愛心,送一天餐飲”活動。

所有職工排班,每人每天為丹丹送去三頓飯,而且要以肉蛋奶為主。隨后,他又聯(lián)系國內知名腸瘺專家為丹丹會診,邀請北京二炮總醫(yī)院的腸瘺腸管專家,為晉丹丹實施了造瘺手術,使原本裸露在肚子外的三個瘺管合并為一個,大小便糞液從此有了排出口,糞液腐蝕皮膚的現(xiàn)象得到處理。等手術恢復后,又多次為她實施植皮手術......經過長達七年的治療,晉丹丹腹部的創(chuàng)面已收縮至黃豆大小,現(xiàn)在,她已同正常人一樣能正常飲食和行走......

直到現(xiàn)在,晉丹丹還在家人陪同下,在臨汾市傳染病醫(yī)院的濟困病房接受治療,為此,醫(yī)院已為她花費了十多萬元的治療費用。晉丹丹的父親每每提及,總是感激涕零:“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醫(yī)院呀,又救命又出錢!”而當問及郭小平為什么要這么做時,他說:“我不僅僅是個院長,更是一個父親,我女兒和丹丹同歲,我理解一個父親面對女兒重病時的無奈。”

“綠色港灣”書聲朗在郭小平看來,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所以,在“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群眾普遍反映的熱點問題時,他始終提倡“生命第一”,帶領全院職工面向社會弱勢群體,積極開展愛心醫(yī)療救助工程。同時,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艾滋病患者,用最樸實的行動感動著這些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急需幫助的特殊人群。

在臨汾城東15公里處,有一個叫做“東里”的小村落,我省唯一的集治療與生產自救于一體的臨汾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艾滋病區(qū)--“綠色港灣”便坐落在這里。20**年非典肆虐時期,臨汾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在這里設立了一個非典隔離病區(qū)。非典過后,隔離病區(qū)閑置了下來。

當時醫(yī)院里有幾名HIV患者正在接受治療,考慮到從隔離措施來講,讓這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與結核等傳染病患者,同在一個院落治療,交叉感染是個問題。同時,艾滋病患者自己本身也極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是感染者。所以,郭小平便將這個隔離區(qū)設成了艾滋病區(qū),起名叫“綠色港灣”。

自從20**年7月建立“綠色港灣”艾滋病治療病區(qū)以來,醫(yī)院始終本著同情理解、關愛體貼、尊重呵護、積極治療的宗旨,開展病區(qū)工作。由于許多住院的患者長期四處求醫(yī),造成了“因病致貧、因病致困”的困境,患者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在郭小平倡導下,病區(qū)開展了一系列人文關懷活動。

一方面對患者給予了心理和身體的治療,另一方面為患者家屬提供一定的幫扶,為他們提供種植花卉、中藥材等生產自救的機會,給他們發(fā)放一定金額的工資,來彌補患者家庭經濟的困難。除此之外,郭小平還在醫(yī)院建立了“愛心基金”,倡導全院職工并自己帶頭,每月從個人工資中,捐獻一部分到“愛心基金”當中,資助患者的生活。截至目前,醫(yī)院職工已為住院的患者先后捐款35000余元,捐衣物200余件。

在“綠色港灣”,有十余名艾滋病患者兒童常年在這里住院治療,他們都是通過母嬰傳播感染艾滋病毒的。有一個7歲的女孩翠翠,尤其可憐,她來自運城市某縣,長著一雙憂郁的大眼睛,留著兩條粗而長的大辮子。醫(yī)院治療期間,她從不主動與人說話,總是一人默默坐著。陪她住院的奶奶說,小翠翠因為艾滋病被同學們潮笑、指責,不想再上學去了,小小年紀的她竟患了輕度憂郁癥。了解到這些情況后,郭小平陷入了深思。

病區(qū)里的幾名患兒都跟翠翠一樣,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但因為身體虛弱,時常發(fā)生肺部感染等疾病,隨時需要住院治療。當時社會對HIV了解甚少,人們都不愿意接近甚至歧視他們,這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影響,許多HIV患兒不得不離開校園。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郭小平決定在醫(yī)院里自己開個小課堂,給孩子們上課。

決心下定,他帶人將住院病房騰出一間,擺上四張小課桌,墻上掛上一塊小黑板,由上下班休息的護士當兼職老師,“愛心小課堂”就這樣成立了。起初只有四名學生,后來增加到13名。隨著住院艾滋病小孩的增多,**年9月1日,他又多方籌資200萬建立了全國首家由醫(yī)院專為艾滋病兒童患者上學讀書的“紅絲帶小學”。漸漸的,這所特殊的小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省、市各級各部門領導多次來看望慰問住院患者和孩子們。

**年、**年,紅絲帶小學的患兒應邀到中央電視臺參加“12•1”演出。作為全國預防艾滋病的義務宣傳員,濮存昕還擔任了紅絲帶小學的榮譽校長。**年6月,顧長衛(wèi)、濮存昕、章子怡、郭富城等知名導演和演員在拍攝電影《最愛》的同時,和紅絲帶小學的學生胡澤濤、老師劉倩合作拍攝了反艾滋病歧視紀錄片《在一起》。與此同時,更多國際友人不遠萬里來到這里,給這所學校帶來了溫暖和關愛。

**年11月24日,在第24個世界艾滋病日來臨之際,臨汾市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決定成立臨汾市紅絲帶學校,設立臨汾市紅絲帶學校教育基金。這不但標志著紅絲帶小學的教學條件將會得到更好的改善,更標志著存在了6年的“紅絲帶小學”身份的合法化。

如今的紅絲帶小學,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下,有了一座兩層的綜合教學樓,樓內不但有教室、宿舍、餐廳,還有專業(yè)的畫室、電子琴房,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考慮到艾滋病患者的心是相通的,不存在歧視,更容易交流。郭小平還給患兒們設計了一個比較理想的未來:孩子們上技校學習護理專業(yè),畢業(yè)后回到病區(qū)工作。這樣不僅可以解決本人的生活和工作問題,還能更好地為艾滋病人進行護理。

篇2:語文《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

語文《*x爺爺植樹》教學反思

我還沒開始教這課時,就聽其他老師說這課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鄧爺爺?shù)臅r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基于如此,我先在課堂簡單介紹講述了*x爺爺?shù)囊恍┕适拢ぐl(fā)情感,然后布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

不過我心里可沒有底,直嘀咕:講得那么用勁,不知道學生聽進幾成呢。第二天上課,我“笑容可掬”地問:“小朋友,昨晚有沒有讀課文呀?”“有--”嗬,響聲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問:“那么你讀了有什么想法呢?”秋泓舉手了:“老師,我讀了以后,覺得很感動!”--我一下子也被“感動”了!孩子的表現(xiàn)真的讓我出乎意料!秋泓一打開局面后,小手一只只舉起來了:“我也是!”“我的想法和秋泓一樣”......雖然不能排除學生“人云亦云”的“嫌疑”,但也不失真實性啊。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抓住這個契機,又問:“那你為什么感動呢?”小手舉得更歡了,吟楓說:“因為鄧爺爺是'主席',他工作很忙,可還是還為天壇公園種樹。”(呵呵,吟楓,你把毛主席和鄧爺爺合成一人啊)聚瑩說:“鄧爺爺86歲了,那么老了,可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堅持種樹。”秋泓又說:“老師,鄧爺爺為了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美麗,所以他才來植樹。”“對!我們也要像鄧爺爺一樣,愛護花草,不踩草!”孩子們紛紛說道。我忍俊不禁,孩子,老師是不是應該頒發(fā)一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獎給你們呀?

想起上學期教的詩歌《我多想去看看》了,寫的是一個山里孩子對首都北京的向往。學生很喜歡這篇課文,讀得特別有感情。尤其是那一句“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雄偉壯觀”,讀得真的是“雄偉壯觀”了。(老師們說這和我主持升旗儀式有關。是這樣嗎?孩子?如果是,那么老師是幸福的了)還有最后一句“我對媽媽說,我多想去看看”,學生更是讀得聲情并茂,完全投入。每當他們讀這篇課文,我的心里總是充滿盈盈的感動,把聽他們的朗讀當成了一種享受。謝謝你,孩子,是你讓老師覺得原來朗讀是這么一件美麗的事,還有最重要的是,你們讓老師看到了一顆更加美麗的心靈!

篇3:郭小平事跡學習體會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艾滋病毒已經不像過去那么厲害了,而依然有一種病毒在我們身邊肆虐,那就是歧視,但是總要有人去面對它,要帶領我們消滅它,讓我們一起結識這樣一位校長。”1月14日,“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錄制現(xiàn)場,伴隨著主持人白巖松深情的介紹,臨汾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的事跡在舞臺的大屏幕上播出。

**年,當時在臨汾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擔任院長的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區(qū)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后來,在這里上學的艾滋病患兒越來越多。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年9月1日,郭小平建立了“紅絲帶學校”,為這些失去親人、曾受社會歧視的無辜兒童重新建起了一個家,讓他們可以安心治療和學習。

**年12月1日,臨汾紅絲帶學校正式納入國民教育系列。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目前共有學生33人。作為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的校長,郭小平十幾年來把全部的愛都放在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們身上。他和這些孩子的故事讓現(xiàn)場很多觀眾流下了眼淚。視頻播放結束,郭小平胸前貼著紅絲帶出現(xiàn)在頒獎舞臺上時,現(xiàn)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主持人敬一丹現(xiàn)場采訪郭小平,詢問了紅絲帶的象征意義以及他在辦學校過程中遇到過的困難等問題。當敬一丹問郭小平十幾年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感悟時,郭小平回答:“剛開始辦學校的時候,覺得自己承擔了社會責任,甚至覺得自己挺偉大,現(xiàn)在對孩子們的感情越深,這種想法越淡了,他們就是我的孩子。現(xiàn)在我和孩子之間就是個情字。”

采訪結束,白巖松飽含深情地宣讀了“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郭小平的頒獎詞:“瘦弱的孩子需要關愛,這間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溫暖的避難所。你用十二年艱辛,呵護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長,你是風雨中張開羽翼的強者!”同時,“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也給予郭小平高度評價。“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雨露這樣評價郭小平:“從醫(yī)治人的身體,轉向救助人的心靈,他投入更多的智慧和勇氣。”

郭小平事跡學習體會

紅絲帶學校創(chuàng)辦人:郭小平

**年,臨汾第三人民醫(yī)院院長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區(qū)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年9月1日,臨汾紅絲帶學校正式掛牌成立,**年學校被列入正式國民教育序列。

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目前擔任臨汾市紅絲帶學校校長,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里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

多年來,郭小平創(chuàng)建紅絲帶學校一事,在社會上也受到不少爭議,郭小平一直在艱難中努力堅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隨著社會進步,艾滋病患兒終究會到正常的學校去上學。

**年,彭麗媛向紅絲帶學校寫信,并在采訪中說:“我希望這些受艾滋病影響的孩子們,都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臨汾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獲“十大責任公民”

責任就是力量,責任改變中國。在1月15日舉行的“責任中國--人民網**年度評選”頒獎中,臨汾市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當評為人民網**年度“十大責任公民”。

郭小平目前擔任臨汾市紅絲帶學校校長,這個學校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所有的學生都是艾滋病感染者。從**年的“愛心小課堂”發(fā)展到現(xiàn)在社會大力關注并給予關愛的紅絲帶學校,那些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里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

**年,為了解決艾滋病患者中學齡兒童的上學問題,臨汾第三人民醫(yī)院在“綠色港灣”創(chuàng)辦了“紅絲帶小學”,為艾滋病患兒提供免費的義務教育。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年12月1日,臨汾紅絲帶學校正式掛牌成立,學校取得合法辦學資格,列入正式國民教育序列。

多年來,郭小平創(chuàng)建紅絲帶學校一事,在社會上也受到不少爭議,也曾有人對紅絲帶學校提出質疑,認為建一個專門的艾滋病兒童學校,本身是一種隔離政策,不利于孩子們的成長,可郭小平一直在艱難中努力堅持。“建立專門的艾滋病兒童學校確實不是最好的辦法,可如果沒有這個學校,孩子們很可能就沒有學上。

這就是現(xiàn)實。”郭小平最大的愿望就是,隨著社會進步,艾滋病患兒終究會到正常的學校去上學。郭小平曾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表態(tài),他希望有朝一日,不再需要有紅絲帶這樣的學校。

對于社會責任感,郭小平曾不止一次面對媒體解釋,字里行間顯得低調卻充滿著暖暖的真情。“別人說我有社會責任感,其實啥社會責任呀,我和孩子們在一起9年了,他們就是我的孩子。你養(yǎng)活自己的孩子,那能叫社會責任感?說實話那也就是個‘情’字。”正因為對學生們有濃濃的感情和親情,郭小平認為自己說什么也得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