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學習《打鐵還需自身硬》有感

學習《打鐵還需自身硬》有感

2024-08-01 閱讀 5091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蘊含深刻道理的名句,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志們同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的黨始終成為***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記的講話意義深遠,發人深省,“打鐵還需自身硬”意思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對于廣大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都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20**年11月15日,***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記的一段講話讓我深有感觸,一句“打鐵還需自身硬”,老話重溫,意味深長。第一硬在本質。黨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執政的基礎。在現階段,硬在本質就是立足本職,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第二硬在能力。就是有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的能力,有與時俱進、掌控全局的能力。因為只有開拓創新、勇于實踐,能力才會過硬。第三硬在作風。就是思想作風要實事求是,公道正派;工作作風高效、務實,拼搏進取;生活作風嚴肅端正,健康向上。

***記之所以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是因為在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隊伍中,還存在打鐵自身不硬的情況。部分黨員干部飽受四風之害,降低了黨性覺悟,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

要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就要做到戒私心,去貪欲,經常自省,提高道德修養,堅定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要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就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將《章程》、《廉政手冊》、《論群眾路線》作為必修課,用豐富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要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就要嚴以律已,以身作則,發揮黨員應有的先鋒作用。

只有勤學苦練、以身作則,才能做到“打鐵能夠自身硬”,從而在居民群眾中產生強大的凝聚力,為創建文明和諧社會而奮斗。

學習《打鐵還需自身硬》有感

近日,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播出引起廣大群眾特別是黨員干部的熱議。

反腐系列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剖析朱明國、金道銘、魏健等10余位紀檢監察干部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反映了黨的**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的要求,為“清理門戶”所做的系列工作,發人深省且令人警醒。該片集中展現了紀檢監察系統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廉潔的隊伍,對于紀檢干部而言,必須在忠誠于黨,忠誠于民的思想覺悟上體現“打鐵自身硬,永遠在路上”的清醒與堅韌。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上的講話精神時刻給我傳遞著正能量。每一位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人員都應有“己不正,焉能正人”的思想意識,同時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和拒腐防變的能力。唯有從細處著手,向實處出發,對以權謀私的違紀現象絕不姑息遷就,敢于動真碰硬,黨的光輝形象才能得以維護,真正做到上不負黨,下不負民。

知易行難,任重道遠。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首先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公仆意識,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守住私心。其次應當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頭,帶著責任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干下去,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觀《打鐵還需自身硬》有感

近日觀看了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此片反映了黨的**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的指示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把自己擺進去,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內控機制,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體現“打鐵自身硬、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韌勁,回應黨內關切和人民群眾期盼。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立下的軍令狀。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黨的**大閉幕之時,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斬釘截鐵地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一重要論斷,充分表明了新一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信心、恒心。

鐵料只有遇到過硬的打鐵人,才能鍛打出好鐵。也就是說,一個鐵匠只有自身夠強壯,才能打出堅固耐用的鐵器。黨的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承擔著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職責,在關乎人心向背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擔當,各級紀檢監察干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直接關系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成效。如果把紀檢監察機關比作是“打鐵鋪”、“鐵匠爐”,那么,紀檢監察干部無疑就是“打鐵人”,能不能打出“好鐵”,就看“打鐵人”自身過硬不過硬,要過硬在思想、過硬在作風、過硬在能力、過硬在學習、過硬在形象,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打鐵自身硬,正人先正己。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要用嚴明的紀律管住自己,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黨的**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聚焦中心任務,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堅守監督執紀問責的定位,努力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

我們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首先要堅持理想信念,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其次是要嚴格遵守章程黨規,學習《章程》,深刻領會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增強尊崇章程、維護章程的的自覺性,把章程高高舉起。在工作、生活中都能夠處處接觸群眾,要牢固樹立群眾觀念,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切實增強自身服務意識。

篇2:《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有感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有感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攝制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1月3日晚上播出了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作為一名紀檢干部,收看后感慨良多。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紀檢監察干部擔負著監督執紀問責的重大責任,時時處處都在監督別人,但誰來監督紀委?專題片通過大量的事實,特別是從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的干部、省級紀委原書記、副書記到縣級紀委書記的落馬,嚴查“燈下黑”的一系列案件,很好地向全國人民說明了這個問題--紀委敢于“亮丑”,敢于把害群之馬繩之以法!進了紀委,也不是進了保險箱,而是要求更嚴,一旦有違紀違法行為,紀委絕不護短,更不姑息!

想有今日,又何必當初!正如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在接受采訪時說的,“是拿自己的安全、是拿自己一輩子的前途作為代價啊,你傻不傻啊?我想想我真是傻啊。”這也應了那句古話,“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可惜悔之晚矣!

專題片用活生生的例子,產生強烈的沖擊力,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對紀律和規矩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如果守不住底線,踩了紅線,無論你曾經多么風光無限,轉眼便成為人民的罪人,成為階下之囚。在十八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就是為了更好的解決“監守自盜”、“燈下黑”等紀檢部門內部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監督執紀的紀檢干部,更是嚴上加嚴,絕不循私護短。

信任不能代替監管。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在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時,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真正領會“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意蘊,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做到拒腐蝕,永不沾,守住本性,不改初心。同時,還要自覺接受監督,包括來自紀委內部的監督,還有社會的監督、群眾的監督、輿論的監督。將自律和他律相結合,廉潔履職,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新生態作出應有的貢獻。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

打鐵還需自身硬。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離不開一支專業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他們除了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查案辦案能力而外,還必須身正行廉、廉潔自律、克己奉公,帶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杜絕自身的腐敗。廣大紀檢監察干部只有自身清廉無瑕,在查辦案件時才能說得起硬話,動得了真格,才能為各級官員樹立良好的典范。

中紀委通報部分紀檢監察干部違規違紀問題,正說明了敢于正視自身尤其是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中存在的陋風陋習和害群之馬,對于各級官員尤其是紀檢監察干部是一個巨大的警示,這種看似自揭其短,把問題擺在陽光下,把問題擺在公眾面前的舉動從側面更加體現了中央反腐敗的堅定決心和魄力。無論是拍的蒼蠅還是打的老虎,無論是否涉及到紀檢監察干部隊伍自身存在的問題,老百姓都擁有知情權、監督權,反腐敗的情況必須讓群眾知曉,受群眾監督,這也是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須自成。無論是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都既展示了黨中央“打虎拍蠅”強勢反腐的重要成果和堅強決心,也彰顯著我們黨在發展壯大中,不斷自我革新、自我凈化,特別是敢于自我批評、勇于自我揭短的無比自信。

要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就要做到戒私心,去貪欲,經常自省,提高道德修養,堅定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要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就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將《章程》、《廉政手冊》等作為必修課,用豐富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要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就要嚴以律已,以身作則,發揮黨員應有的先鋒作用。只有勤學苦練、以身作則,才能做到“打鐵能夠自身硬”,從而在居民群眾中產生強大的凝聚力,為創建文明和諧社會而奮斗。

紀檢人的“友誼小船”不妨翻一翻--觀《打鐵還需自身硬》有感

新年伊始,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繼《永遠在路上》后第二部反腐大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專題片,主要從加強紀檢干部隊伍建設角度出發,利刃相向,劍指黨內監督專責機關每一名紀檢監察干部。通過《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嚴防“燈下黑”》和《以擔當詮釋忠誠》三個主題,深度剖析10多個案件、采訪實錄30多名紀檢監察干部,特別是17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干部現身說法,全方位展現了**大以來紀委系統如何防止“燈下黑”、如何鐵面無私“清理門戶”,警醒著廣大黨員干部的頭腦,觸動著每一位紀檢監察干部的內心。

在《打鐵還需自身硬》下篇《以擔當詮釋忠誠》中,時任山西省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道銘在剖析自身問題時談道:“我覺得這個紀委書記還是挺難干的,干的都是得罪人的活兒,特別是沖擊到一部分人利益的時候,難的一塌糊涂,你會感覺到暗流涌動,我也不能把他們全得罪光了,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勢力范圍。”因為怕得罪人,作為紀委書記的他不僅沒能堅持原則,迎難而上,還明知當時政治環境“暗流涌動”,與腐敗分子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年-**年,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煤礦資源整合、職務晉升、壓案瞞案等事項上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們財物共計這和人民幣1.23億元,最終,將自己送上法庭的被告席。作為權力的監督者和黨規黨紀的執行者、捍衛者,紀檢人的“友誼小船”承載的不僅是自己的初心,還是對大多數干部的保護,更是歷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特別是紀委書記,“不得罪腐敗分子就必然有負于黨和人民”這個標準絕對不可動搖。在極少數腐敗分子和既得利益面前,必須敢于亮劍、敢于翻船,“友誼小船”即使翻了,得罪了“少數人”,但收獲的卻是問心無愧和群眾口碑,贏得了“大多數”,值得。

“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紀檢人“友誼小船”該翻就得翻,那些翻了的所謂友誼,不僅不值得珍惜,反而應當慶幸,因為真正的友誼之船,經得起風吹雨打,不怕翻更不會翻。當前,反腐敗斗爭已形成壓倒性態勢,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作為紀檢人,面對腐敗分子要有不怕翻船的決心和意志,更要有敢于翻船的覺悟和行動,蕩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雙槳,讓“執紀之舟”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