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級管理以人為本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級管理以人為本

2024-08-01 閱讀 9257

一、在班級管理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的創新和發展。它要求我們在以發展為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把人當作重要因素來看待,只有人的和諧才是真正的和諧,才可能其他方面也和諧;只有人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才可能是其他方面得到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可謂意義重大而深遠。學校是個“小社會”,在學校班級管理中,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這對于全面貫徹教育思想,培養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就整個社會而言,堅持“以人為本”,是為了有一個和諧的、有利于社會整體發展的社會環境。就學校而言,堅持“以人為本”,則是為了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環境,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中學習、鍛煉,在學業、性格、人格培養、乃至學習與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在班級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還有利于與建設和諧社會的整體目標接軌。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學生,最終都要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全社會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如果學生在學校就開始接受“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和熏陶,對于他們日后走向社會,適應社會,參與建設和諧社會,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了把“以人為本”的教育和管理落到實處,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班級,毫無疑問應該擔負起這一重要職責,而主導班級管理的班主任則更是至關重要。

二、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堅持“以人為本”

從本人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這個“角色”的經歷和感悟而言,本人認為,在班級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學生人格,充分愛護他們的自尊心。

人格,在心理學上,是指個人所獨有的、不同于別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即所謂“個性”;也指各個個人之不同于任何其他動物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即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現代心理學成果表明,人的機體是由一些特殊的結構所構成的整體,人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包括一些有組織的結構,因而人格就是個人這個有機結構同他的環境特別是他的社會環境之間的各種關系的反映的總和(據《辭海》1979年版增補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事實上,只要是人,就有人格,即使是還沒有完全長大成人的中小學生。在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過程中,尊重他們的人格,充分愛護他們的自尊心,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于強化教育和管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真正實現學校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

中學生正處于自尊心的關鍵形成階段,隨著其生理的發育和心理的發展、以及知識、能力的提高,他們會對自己作出肯定的回答和評價。在言行舉止上,他們也開始知道如何去注意強化或遮掩,以給他人留下好的“自我形象”,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集體和社會的尊重和肯定。作為老師,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對智力發育較遲緩或有障礙的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更應該尊重。不體罰、不訓斥、不當眾抖落,而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充分照顧他們的“面子”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批評和幫助。

對于那種家境不好的學生來說,對他們的尊重,則要注意不能“好心辦壞事”。這種學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的學生更強,他們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那怕是善意的關懷。對這類學生的幫助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弄巧成拙。在筆者所任班主任的班級,有幾個因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家庭貧困的學生,平時并不向同學甚至老師提及自己的家庭情況。筆者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到情況后,對如何幫助他們頗費了一番心思,曾想發動同學捐款資助他們,但根據觀察和交流,他們不同意。在學校開展的扶貧助學捐款活動中,他們毫不猶豫從有限的伙食費中擠出錢來捐贈,知道他們有困難,筆者想悄悄地把錢退回給他們,但是,他們都堅決不接受。本來,這種表現應該好好表揚宣傳,但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筆者還是尊重他們,在班上也沒有提這些事情,而是讓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同學是平等的,沒什么兩樣。對這樣的學生,筆者認為,最好的幫助就是尊重和激勵,喚起他們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們和大家一起不斷攀登。

第二、讓學生學會認識自我,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從多數來講,學生具有一種本能,就是對自己的潛力、自己的未來沒有十分的信心。這種現象在高中生當中表現更加明顯。他們尤其是從農村來縣城讀書的學生,剛來一個新的學校、一個新的班級,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學習任務、他們往往表現出對自己的不自信,甚至還表現出膽小內向、自卑沉默。去年筆者剛接手擔任高一年級班主任時,就遇到這種現象。

對此,筆者感覺到,應該在一上高中,就開始讓他們學會認識自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愉快學習、健康成長。于是,先在班上作了些調查,然后請教有經驗的老師、查閱有關資料,設計活動方案、自制課件,上了一堂目的在于增強學生自信心的班會課。在課堂上,通過情景再現、展示身邊不自信的現象;通過小品表演,讓學生感悟自大、自信、自卑的表現;通過列“優點清單”以及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找到自信的支點--自己的長處和優點;通過多媒體演示和學生自列“目標清單”,讓學生認識到選準目標,從小處、從現在做起,扎實走好每一步,不斷向上進取、攀登,不斷爭取成功的機會,積小勝為大勝,創造自己成功的記錄,以此來增強自信心。班會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之后,又通過舉行多種集體活動,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發揮自已的特長,認識自我的價值。從此,學生們自信心大增,全班的班風、學風大大好于以往。

第三、注重引導,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選擇。

教育,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時,老師不是輕易地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們如何去辨明方向,讓他們自己學會思考和選擇。這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如果一味地只說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從眼前來說,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影響教育效果,從長遠來說,則容易使學生的人格、素質畸形發展。所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具體情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顯得十分重要。

比如學生課余時間在寢室里玩撲克牌的事,雖然玩撲克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對學生來說,卻也不應該,如果讓此風蔓延,會影響學風、班風乃至校風。但如果靠壓制,也許當時學生表面上不說什么,但心里一定會不服氣。如果采取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對這一行為進行反思,也許學生的心里更容易接受,更有利于學生日后選擇合適的健康的休閑方式。可以以此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利用班會課展開討論。班主任不要先斷然地就事論事提出自己的觀點,也不要點名批評參與了玩撲克的學生,而是首先提出這樣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

①情趣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哪些是屬于高雅的?哪些是屬于低俗的?

②中學生應該選擇哪些活動來培養自己的高雅情趣?

③如何看待玩撲克活動?中學生可不可以玩撲克牌?如何玩?

讓大家各抒己見,甚至針鋒相對的辯論。待討論到一定時間,班主任再抓住機會,適時引導,在全班學生中達成共識:中學生不宜玩撲克,雖然它也是一種可以放松神經、活躍思維的娛樂活動,但畢竟中學生自控能力不強,易受外界影響,如果沉迷其中,甚至變相為賭博。我們可以選擇更健康的方式來休閑,如下棋、打球、唱歌、跳舞、練習書法、繪畫、攝影等。如此,既可以保住學生當事人的面子,又可以讓包括當事人在內的全體學生學會如何拓寬思維分清是非,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為學生培養健康的人格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四、放手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從小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既是培養學生集體意識的需要,是培養班風、校風的需要,更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要求。從人的生理、心理發育進程來看,對中學生加強這方面的培養,更符合他們的發展狀況。

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著力建設優秀的班集體,讓學生為在這樣一個好的班風、學風的環境感到愉快和自豪,使學生內心對優秀班集體產生渴望,為之努力。強烈的集體意識,能產生強大的動力,促使學生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其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作為學生應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團結同學,以謙遜的態度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以友善的態度、民主的方式與他人合作,養成集體協作精神。第三,要建立健全班級組織機構,通過民主選舉等辦法選拔和培養班干部,培養學生履行義務的習慣,讓學生在管理與被管理中認識到責任,學會履行職責,在班集體中,每個班干部都有自己的份內事,都有一份責任,這些不僅是每個班干部的義務,更應該是對他們責任心和能力的培養。第四,樹立健康的輿論,增強集體教育力量。健康的輿論,是培養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對集體中每個成員的言行能及時作出褒或貶、肯定或否定、倡導或抑制的評價,對所有成員起著直接的監督和調節作用。健康的輿論還能使學生更加信任集體、依賴集體、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對集體更有良好的責任感。

總之,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學生真正當人看待,就是要著眼于未來和健康、全面發展,通過多種方式的管理和教育,讓更多的學生長大后真正成為人格、身體、思想等各方面都全面發展、成績優秀、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唯有如此,我們的教育才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篇2: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體會:表揚比責備更有力量

劉昊的字在我們班寫的是最不好的,每次改到他的作業我就頭疼,不改呢,怕傷了他的自尊心,改呢,實在是太傷腦筋了,我簡直就是猜。就連我做夢都是都在批改他的作業,竟然夢見他寫的字非常漂亮。

今天又做作業了,組長在發作業本,我無疑中看見了劉昊,一下想起來昨天做的夢,于是,我說:“昨天呀,我做了一個夢,我都笑醒了。”嘴快的學生迫不及待地問:“老師,啥夢?快告訴我們。”這時班里鴉雀無聲。我神秘地說:“真想聽?”學生們一個個點著頭。“好吧!我夢見劉昊的字寫得很漂亮!”學生們驚奇地問:“哇!老師,真的?”“真的呀!”我認真地說。有些學生說:“他真能寫好嗎?”我邊說邊看著劉昊說:“當然行,不信你們看看劉昊以后的作業,我相信劉昊一定能做到。”劉昊慢慢地點了點頭,什么也沒說。

下午,作業本交上來了,我連忙找著劉昊的作業翻開看,“啊,他的字果然有進步了”。第二天,他的作業在班中得到了表揚。從那以后,他的臉上有了笑容,課堂上也有他回答問題的聲音了。

后來,我經過反思,深深體會到:有時一句話能喚醒孩子的學習熱情,也能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更能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表揚比責備更有力量。

篇3:學習《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心得體會

學習《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心得體會

通過《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的學習,我對班主任的角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以下是我對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的幾點認識:

一、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

想要做好某項工作,首先就得熱愛這個工作。如果對這項工作都不熱愛,那么工作的時候就容易變成簡單的應付,無法深入地把工作做好。班主任是和學生相處時間最多的老師,要想把班級管理好,首先得有一顆愛生如子的心。有了愛,才能把班級這個大家庭變得和諧。

二、掌握班主任的業務。

班主任工作項目繁多,包括:集體談話、確立班委、安排座位、組織班會、組織家長會等。要通過實際工作中的不斷積累來提高這些基本業務的能力。只有班主任業務能力的提高,班級管理才能變得輕松,快樂。

三、營造優良學風塑造學生

優良的學風,是班集體的生命線。身為班主任,抓好班級學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班集體是否優秀,首先要看他在學習上的表現,勤奮的學風是促進班級不斷發展的動力,可以有效增進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此,要當好班主任還應發展他們的動力,對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在班級管理中鼓勵學生多問,使學生養成善思好問的習慣。在學習中“問”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讓學生主動發問,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落實,教學也相長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善思好問的習慣。

四、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修養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定的人格,為一定的社會服務。人格是人的素質的核心。以人為本的教育,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核心就是優良人格的教育,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務。而要培養優良的人格就得要求班主任具有優良的人格。因為人格欠缺的班主任可能會出現難以一視同仁、對學生認知偏差、影響師生關系等不良現象。所以班主任要從道德修養、個性品質、思想觀念、人文素養四個人格的基本因素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以實現優良人格的教育。工作,學習,心得體會,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