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班主任工作心得:激發學生前進的發動機

班主任工作心得:激發學生前進的發動機

2024-08-01 閱讀 7388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在“教”與“學”這對矛盾中,“學”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對事物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通過外因作用,激揚“學”的動力,才會達到“教”的目的,才會超越“教”的境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任教師,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對于整個班級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班級發展的好與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的工作是否切實有效。班主任的工作眾多而且繁雜,而其中的關鍵在于培養和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求知欲,要做到這一點,班主任就要做好一臺動力十足的“發動機”。

那么,班主任怎樣才能成為一臺動力十足“發動機”呢?

一、懷揣一顆紅心:責任心

責任心是我們干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們的工作不僅關系到五十幾個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還關系到五十多個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更關系到國家的未來,責任之重!這些都讓我們不能有半點怠慢和絲毫的疏忽。

在一個班集體當中,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良好,時間觀念強,遵規守紀,一般來說成績也較理想,這部分學生自然是班主任心目中的“好學生”而對他(她)們呵護備至;而有的學生行為習慣較差,時間觀念也不強,經常違規違紀,成績也較差,這樣的學生便成為了班主任心目中的“差生”而受到冷落甚至歧視。恰恰是對這少數幾個“差生”的教育,最能體現班主任的工作責任心。增強責任心,就要求我們班主任不僅要關心“好學生”,更要關心“差學生”,堅持“抓兩頭,促中間”,公正地對待我們的每一位學生。

二、掌握兩種方式:延遲批評和及時表揚

1.延遲批評。

哲學家、辯證法的奠基人黑格爾說:“不應該使學生的注意力長久地集中在一些過失上,對此,盡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夠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學生身上激發出對自身力量和自身榮譽的信念。”乍聽起來,這句話似乎有些不對,但細細品過之后,卻發現其極具智慧。

有些班主任一發現自己班上的學生犯了事,頓時來氣,甚至火冒三丈,恨不得馬上把學生提到辦公室來劈頭蓋臉地訓斥一通,好好“教育”一番。殊不知該學生犯了事之后,自己心中已生些許悔意,已經在負疚的情緒中反思自己的行為,若此時被班主任一陣“狂風暴雨”式的訓斥,雖說也有些許效果,但比起學生發自內心的悔過,來自自我的批評教育,哪一種教育效果更好呢?

顯然,批評遠遠不如表揚受人歡迎,現實中批評的話難說,批評的話難聽。延遲批評,就是要在學生犯事之后,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幫助他(她)們分析原因,反思自己,從而加以指導,解決問題;延遲批評,就是要在批評教育中少一些“狂風暴雨”,多一些“和風細雨”;延遲批評,就是要既培養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又給予其自我改正和反悔的機會。

2.及時表揚。

“好學生是夸出來的。”這句話雖然有些極端,卻有其合理之處,它折射出來的合理邏輯就是對學生要多贊賞,多表揚。

表揚學生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榮譽需要,激勵他們繼續努力,做得更好;同時,有利于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但有些表揚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確實“要不得”。比如“遲到”的表揚,因其錯過了該生對表揚渴盼的最佳時期,心里應有的那份激動已經淡然,同時也使其他同學覺得事過境遷,所以表揚所產生的效應就會大大降低;又如“失真”的表揚,不但弄得該生難堪,甚至孤立,而且會給班主任自身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所以,表揚要及時、準確。

三、堅持三次到位,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班主任要把學生的習慣養成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把學校對于學生的要求內化為學生自覺的行為,只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求知、處事、做人的習慣,那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學生才會終身受益。

處于青春期的當代中學生,體力、智力各方面快速發展,表現出活潑、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但也有其明顯的弱點,自制力不足是其典型的表現,這就要求班主任適時地實施監督和檢查,幫助他(她)們增強自制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是要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這就需要班主任堅持三到位,抓住關鍵的三個時段,也就是要分別在早上、下午、晚上的預備鈴之前趕到教室檢查督促學生是否按時到校等情況。(當然,班干部的檢查監督也是很重要的。)

只有堅持三次到位,充分發揮預備鈴的作用,抓住關鍵的教育時段,才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運用四把鑰匙:尊重、寬容、激勵、關懷

1.尊重--揚起學生自尊和自信的風帆

“自尊感是一個人的榮譽感、名譽感、健康的自愛心的最強大的源泉之一。”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渴求被人重視,是人們天性中最深層的欲望。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具有自尊心。然而,自尊心又是相當脆弱的,仿佛是荷葉上的露珠,一不小心便會失落。當代的中學生,表現欲極強,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她)們那份表現欲被或早或遲,或深或淺地隱藏了,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意愿、要求和意見給予善意的理解和幫助,精心呵護,在批評學生的時候,絕不能諷刺、挖苦,由此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寬容--喚醒學生心中的良知

中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在他(她)們的成長過程中犯些紀律性的錯誤是難免的。對于這些錯誤,班主任應當以博大的胸懷予以容忍和原諒。學生犯了錯誤,大都會產生內疚感,若此時馬上遭到班主任老師的批評,他(她)便會因為感覺受了懲罰而內疚感頓消,心里也平衡了許多;反之,若此時得到了班主任的寬容,他(她)的內疚感便會越來越強烈,從而在反思自己行為的同時努力改正錯誤,以求得心理平衡。因此,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3.激勵--點燃學生心中的明燈

喜歡聽贊美的話,不愿聽指責的話,這是人性的弱點,班主任要善于利用這一點,多表揚、少批評。每個學生在他(她)的心靈深處總有不少美好、善良的東西,班主任要想發掘這些寶藏,就必須以贊美的語言喚醒他(她)們的良知,用贊美的方式激發他(她)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人們常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藥、逆耳忠言雖利于病,利于行,但因其令人難以下咽、無法接受而常常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面對中學生,我們要的是糖衣良藥、順耳忠言,多用激勵的話語來包裝,只有這樣才能點燃他(她)們心中的明燈,照亮前進的道路。

4.關懷--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

作為班級的主任教師、一個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不僅要關心一切學生,更要關心學生的一切。說到對學生的關心,有些班主任認為只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就夠了,這是一種片面的理解。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應該是全方位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神關懷”。班主任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他(她)們的內心世界,關心他(她)們的精神生活,關心他(她)的人格完善。我們班上有位女同學,平時紀律觀念較差,有一次她托同學向我請假,說是發高燒,來不了學校上晚自習。當晚,我打了一個電話給她母親,問起其病情并表示了我對她的關心。自那以后,該同學再也沒有違規違紀現象并且學習也較以前更加積極,對于班上的工作也是主動配合。細微之處見真情,見實效,像這樣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比比皆是。

一個關心的電話竟有如此的功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關心自己的學生呢?

綜上所述,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前進的內在動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滿腔熱情,充滿愛心,扮演好“發動機”的角色,驅動整個班集體積極向上發展。

篇2: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體會:表揚比責備更有力量

劉昊的字在我們班寫的是最不好的,每次改到他的作業我就頭疼,不改呢,怕傷了他的自尊心,改呢,實在是太傷腦筋了,我簡直就是猜。就連我做夢都是都在批改他的作業,竟然夢見他寫的字非常漂亮。

今天又做作業了,組長在發作業本,我無疑中看見了劉昊,一下想起來昨天做的夢,于是,我說:“昨天呀,我做了一個夢,我都笑醒了。”嘴快的學生迫不及待地問:“老師,啥夢?快告訴我們。”這時班里鴉雀無聲。我神秘地說:“真想聽?”學生們一個個點著頭。“好吧!我夢見劉昊的字寫得很漂亮!”學生們驚奇地問:“哇!老師,真的?”“真的呀!”我認真地說。有些學生說:“他真能寫好嗎?”我邊說邊看著劉昊說:“當然行,不信你們看看劉昊以后的作業,我相信劉昊一定能做到。”劉昊慢慢地點了點頭,什么也沒說。

下午,作業本交上來了,我連忙找著劉昊的作業翻開看,“啊,他的字果然有進步了”。第二天,他的作業在班中得到了表揚。從那以后,他的臉上有了笑容,課堂上也有他回答問題的聲音了。

后來,我經過反思,深深體會到:有時一句話能喚醒孩子的學習熱情,也能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更能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表揚比責備更有力量。

篇3:學習《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心得體會

學習《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心得體會

通過《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的學習,我對班主任的角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以下是我對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的幾點認識:

一、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

想要做好某項工作,首先就得熱愛這個工作。如果對這項工作都不熱愛,那么工作的時候就容易變成簡單的應付,無法深入地把工作做好。班主任是和學生相處時間最多的老師,要想把班級管理好,首先得有一顆愛生如子的心。有了愛,才能把班級這個大家庭變得和諧。

二、掌握班主任的業務。

班主任工作項目繁多,包括:集體談話、確立班委、安排座位、組織班會、組織家長會等。要通過實際工作中的不斷積累來提高這些基本業務的能力。只有班主任業務能力的提高,班級管理才能變得輕松,快樂。

三、營造優良學風塑造學生

優良的學風,是班集體的生命線。身為班主任,抓好班級學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班集體是否優秀,首先要看他在學習上的表現,勤奮的學風是促進班級不斷發展的動力,可以有效增進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此,要當好班主任還應發展他們的動力,對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在班級管理中鼓勵學生多問,使學生養成善思好問的習慣。在學習中“問”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讓學生主動發問,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落實,教學也相長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善思好問的習慣。

四、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修養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定的人格,為一定的社會服務。人格是人的素質的核心。以人為本的教育,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核心就是優良人格的教育,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務。而要培養優良的人格就得要求班主任具有優良的人格。因為人格欠缺的班主任可能會出現難以一視同仁、對學生認知偏差、影響師生關系等不良現象。所以班主任要從道德修養、個性品質、思想觀念、人文素養四個人格的基本因素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以實現優良人格的教育。工作,學習,心得體會,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