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體會:讓師愛別樣紅
教師教學體會:讓師愛別樣紅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是,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同一個孩子不同的時間段,愛的方式也不能一樣.對于小學生必須要用不泯的童心走進兒童的世界。
忍耐寬容--師愛在不經意中
“知心姐姐”盧勤說:“‘包容’能培養孩子的情懷,使他不回避錯誤又能善解人意。是孩子就可能犯錯,我們要給他改錯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地犯錯、認錯、知錯、改錯中成長的。”
一個同學上思品課不看黑板卻盯著抽屜里的課外書,我悄悄地走到他的跟前,一邊繼續講課,一邊若無其事地把他的課外書往抽屜里邊推一下,又向他笑一笑。
聽說某個學生違反了紀律,我耐著性子暫時不找他,而是讓其他同學轉告他老師已經知道了,準備過幾天找他談話......
教師這門職業要求于一個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要求自制。在叫喊之前,先忍耐幾秒鐘,想一下:我是老師。這樣會幫助我們壓抑一下當時就要發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跟學生談話。教育無痕。我們應該學會忍耐與寬容,在不經意中讓師愛別樣紅。
堵截疏導--師愛在不怠慢中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良好個性需要引導它更好得發展下去,可是,有的個性(應當說是任性、惡習)因為沒有得到及時制止長時間的放縱而形成了惡劣的習慣,發展下去,將會貽誤終生后患無窮。作為老師要格外關注學生,時刻預想在某一個環境會出現什么問題,堵截疏導,防患未然。
健康成長、養成良好習慣對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作為老師要不厭其煩地提醒、訓練,必要的時候,如對于課堂上不專心聽講又影響別人的同學,就要立即讓他站起來,或對他進行嚴厲批評,讓他明白做了不該做的事就要付出代價。
“嘔心瀝血”是老師的真實寫照。(編輯:制度大全)因為我們面對學生必須時刻在堵截中疏導,疏導中堵截,在不怠慢中讓師愛別樣紅。
更換角度--師愛在不俗套中
所有的藝術都講究變化,只有變化才有美。教育同樣也是一門藝術,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多尋找教育的方法。
一個學期中,有很多學生的抽屜里或文具盒里出現我寫的紙條,大多是表揚,抑或是委婉的批評。如“一鳴,你做作業的速度比以前快了,祝賀你!”“一鳴,你比以前關心集體了,老師為你高興!”......以次給他們信心和勇氣。他們很在意,從學生家長那兒得到信息,幾乎每一個拿到我紙條的都像得到寶貝一樣在爸媽面前炫耀過......
小學生不能沒有師愛的呵護,正如嬰兒不能沒有母親,河堤不能沒有樹木的呵護一樣,可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充滿活力的擁有童心的兒童,更需要老師在不俗套中讓師愛別樣紅。
篇2:新教師履職學習心得體會
新教師履職學習心得體會
周家河小學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強調指出,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黨委、紀委或其他相關職能部門都要對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兩個責任”的提出,抓住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關鍵環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個重點。各級黨委、紀委,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構,必須不斷強化“兩個責任”意識,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來,加強擔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把落實好“兩個責任”作為當前一件大事抓緊抓實,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將履職盡責落實到以下幾點:
第一,熱愛學生。如果教師和藹可親,師生關系則比較融洽。師愛最受公眾期待。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來愛護,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第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這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是“人類幸福和自我完善”結合的職業。一方面,教師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在平凡的崗位,撒播愛心,享受充滿活力的人生幸福。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人、教育人的事業,這對社會文明進步發展起一個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職業關系著千千萬萬的自我價值和人生幸福,關系著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程度。
第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它關注著教師的教育事業心、正確的教書育人、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愛崗敬業是一種對事業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奮斗的動力,以及事業成功的保證。教師的職業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講究職業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跡,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師崗位看作個人謀生的手段,那它永遠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師崗位上,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認真負責、工作嚴謹是教師的需要,是道德責任感的體現,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在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坐在這兒,這山望著那山高。
第四,愛崗敬業,勇于創新。在現實中,許多教師,存在與這相背的現象,只追求享受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固步自封,庸碌無為,走進課堂,無精打采,談起玩樂,神采飛揚;工件飄浮,好大喜功,心態浮躁,急功近利,對待備課、聽課敷衍了事,只知道貪圖享受、奢侈浪費,不求真,不務實,更談不上開拓創新。只有銳意進取,才能勇于創新。我們教師對知識要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學術論文,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節奏,在求真務實中開拓進取。
第五,淡泊名利,志存高遠。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一定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既然我們是教師,就要愿將青春許孺子,甘為盛世做人梯;既然我們是教師,就要一輩子用愛心去點亮一盞盞心燈,在照亮學生未來的同時,也輝煌自己的人生。正如泰戈爾所說:“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就讓我從事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綠蔭的`。”浪花選擇大海,雄鷹選擇藍天,而我選擇了三尺講臺!我時刻銘記著教師的責任。
第六,時刻以法律和廉政準則為鏡,鑒照自己的行為,在靈魂深處樹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從思想深處根絕貪圖享受、拜金主義、目無法紀等錯誤思想,不斷反省自己,慎獨、慎微、慎權、慎欲,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 現在正值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育教學大改革的時期,社會的發展需要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上,我沉甸甸地意識到使命在肩,責任如山。我將在這一片讓心靈守護者熱血奔涌的神圣沃土上,不斷充實自己,展示自己,勇于進取,開拓創新,讓我們輕揮一只粉筆,書寫青春永不衰。
篇3:小學???????教師黨員干部下基層體會
小學教師黨員干部下基層體會
我是一名鄉鎮小學的普通人民教師?;仡欉@一段工作,經歷了很多,收獲很大,感觸很深,下基層,是一種教育,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下面本人就下基層工作總結如下:
一、 下基層就要帶著真情實意去下,才能切實掌握學生意愿。
下基層干部黨員及教師開展民情訪談,就是了解生意、傾聽生聲,掌握基層實際情況,從而解生憂、幫生富,密切黨群干群及師生關系。如果我們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為完成下基層任務而工作,這樣不僅不能聽到學生的真實心聲和所思所盼,反而還可能引起學生及家長的不滿和反感。
下基層,就是要帶眼睛下,認真觀察生情;帶耳朵下,仔細傾聽生聲;帶腦袋下,認真思考發展思路;帶雙手下,盡其所能為生辦些實事。為認真開展好訪談,我們堅持“三促進”原則,充分利用學生在家時間開展工作,到學生家中串門,聊天的形式,認真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深入學生才能了解學生、贏得生心;只有在感情上貼近學生,思想上尊重學生,行動上深入學生,才能了解他們的企盼;也只有深入農村、走近學生,在田間地頭、在農家小院、在農民餐桌上和學生貼心交心,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心扉,了解學生的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準做好學生工作的方向,明確工作的重心和著力點。只有深入基層、深入學生,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最關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把學生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只有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辦實事、謀發展,老百姓就會對我們充滿感激、充滿信任,就會把我們當親人。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及家長是最可親、最可敬的人,干部黨員教師與學生及家長有多近,學生及家長對干部黨員教師就有多親。
二、下基層就要帶著務實為民去下,才能真正為民服務。
我們本著“務實、為生、誠信”的原則,切實駐村家訪開展工作,以實際行動取信于生。由于心靈上與學生密切溝通,真心實意為 學生服務,所以學生對我們更加信任,有心理話對我們講,溝通就更方便了,調解一些矛盾糾紛也有了基礎,這樣非常便于我們開展工作。
三、下基層就要帶著轉換角色去下,才能真正問計于生。
“身”入基層更要“深”入基層,在與農戶的面對面交流中, 我深深認識到要做好駐村家訪工作,必須做好工作角色的轉變, 駐村家訪干部黨員及教師的任務是協助而不是指揮;學生在我們的心里有多重,我們在學生的心里就有多重。在駐村家訪工作中, 我們先后走訪了村里的特殊特困生、單親、留守兒童和一些貧困戶,努力為他們解決了一些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分內之事,但學生及家長回報給我的是難以言表的感激,遠遠多于我的付出。我深深感到,學生及家長是純樸 的,也是最講感情的,只要真心實意為他們著想,他們都會銘記在心。通過走訪,我多了一份關注民生的責任感。
四、下基層就要帶著有的放矢去下,才能真正與生為朋。
學生利益無小事,只要多深入到為學生家中,實實在在與學生及家長交流溝通,學生就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就會理解你、 支持你。在這次活動中,通過和學生溝通聯系,親眼見,親耳聽, 拉家長里短、解學生心結。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學生及家長勞作 的艱辛和獲取報酬的不易;當我們接待來辦事學生及家長時,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淺淺的微笑、一杯淡淡的開水、一時認真的傾聽就體現了尊重學生及家長的良好作風。
無論是在家庭院落、 田間地頭、 還是在養殖棚圈內,通過和學生及家長的交流溝通,我們深深感受 到了農民群眾對黨的富民政策的感激之情和對未來發展的渴望和期盼,也感受到了廣大的基層干部黨員及教師組織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熱情、信心和決心。
此次下基層活動為干部黨員及教師展示才能、提高自己搭建了舞臺。也促使我在服務學生和家長的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黨性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