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體會: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體會: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
《新課標》要求,不能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代替個人的自主學習,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的確,自主學習在提倡高效課堂的今天,真的很需要學生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里面獲得盡可能多的訓練。聽、說、讀、寫、思在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上都盡可能有所體現。
這幾個方面都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是不可分割的。學生分析、教師點拔,離不開聽和說,只要是語言文學的課堂,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學生就要學會動筆。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這個道理。
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余映潮老師,就非常關注學生課堂的練筆。只要是他的語文課,總離不開叫每一位學生拿出筆來,打開筆蓋的。可見,課堂練筆的重要性。而聽、說、讀、寫這幾個環節,都離不開思。他們都是思這一內部語言的外化,因此,只要每一個學生專注于課堂,教師能在課堂中落實這幾個方面的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會得到有效訓練的。
然而,隨著課改的深入,似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越來越風行了,公開課、示范課、比賽課,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這一形式何處不在,沒有它就不是一堂好課一樣。最典型的就是當今搞得轟轟烈烈的杜郎口教學模式。
當然,新課標中要求:要認真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所以大家都認為一堂課中沒有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就不能體現這個要求,我覺得是一個誤解。
其實,有些問題真的需要小組合作探究的,這個形式不是說不好,要看問題的深度與難度。三個臭皮匠,頂得一個諸葛亮嘛。比如在教讀《孔乙已》此文中,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從他的動作探究他的性格。”這樣的問題是可以給學生時間去合作討論動筆的。還有《犟龜》中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認為犟龜中的‘犟’好不好?”這些都可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因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分析思考能力,[蓮山課--件]而且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但是如果像犟龜參加了誰的婚禮呀,他為什么能參加婚禮呀這樣的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編輯:制度大全),就沒有必要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決,這樣會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去代替個人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且答案就在文體中,再如此合作探究學習,那簡直是浪費學生的時間。這樣的課堂,只有共性,沒有個性,這與《新課標》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為了讓多數學生得到有效的訓練,我們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設計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問題,而且問題僅靠個體是完成不了任務的時候,才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是非常可取的。在這樣的合作探究中,教師還可以參與其中,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模式,如此一來,既促進了生成,又點燃了亮點,何樂而不為?
總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體,起引領的作用,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要務,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為補充即可,不能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代替個體的獨立思考學習,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謹記于心的。
篇2: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運用體會及發現問題
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運用的體會及發現的問題
摘要:本文對電子白板的使用和運用在課堂情況做了總結,對其在課堂中的作用做了詳細介紹,對高效課堂起到的作用了闡述。
關鍵詞:高效課堂電子白板教師學生
電子白板是當前課堂教學環境中技術(包括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視音頻技術等)的最佳集成者。電子白板明顯地比多媒體教室的裝備更勝一籌。而且,電子白板可以安裝在各類實驗室、計算機網絡教室、語音實驗室、電教教室和電子圖書館等處,可以大大加強這類基礎設施的教學功能。如果將電子白板與大屏幕多媒體投影結合使用,則可以加強大型講堂或階梯教室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靈活多樣。
20**年9月,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電子白板培訓,當時的我十分好奇,那個老師所用的是一個大屏幕和我們平時教室里用的不一樣,可以用筆控制屏幕上所有工具、按鈕。通過幾次操控練習,我基本掌握了電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并把這項媒體較好地應用到了課堂教學中。通過這次白板課的研究,我深深地體會到在平時教學中,電子白板教學以其"萬物于眼前,觀古今于須臾"的特質,使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利用,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精彩。電子白板的應用,給教學錦上添花。
在這幾個月里,結合電子白板在課堂中的應用,體會如下:
一、靈活運用電子白板,打造高效課堂
電子白板有豐富的功能,這些功能可以較好地解放教師,使得教師不必埋頭于制作課件,在白板前用電子筆輕松地點點、畫畫、描描就可以塑造一個省時高效的課堂。
1、白板的簡單操作方法,節省了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使用電子白板容易對材料展示過程進行控制,教師不必到主控臺前操作,就可控制演示材料的播放,這使得課堂中教師的身體語言得以充分發揮,也避免了課堂上由于教師往返于黑板與主控臺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問題。教師又重新站在了講臺上,在電子白板上自由地板書,教師不再是“鼠標的點擊者”,學生也不用再當“錄音機”。最重要的是,老師終于可以重新站起來和學生面對面地交流了,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等多種方式與學生充分互動交流,演繹精彩課堂。
2、白板的拖拉功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電子白板的運用過程中,如果過分突出教師的“表演”,必然導致學生缺少必要的課堂思考與討論的時間,缺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便被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學生就會缺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拉緊了學生和媒體之間的距離,電子白板與眾不同的就是具有拖放的功能,可以隨意拖動器件,配上表演者的講說,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所做的實驗,還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是以往教學過程中所不能達到的課堂效果,我覺得這環節非常成功。
篇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