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唱歌教學中幼兒情感激發

總結:唱歌教學中幼兒情感激發

2024-08-01 閱讀 5823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總結:談談唱歌教學中幼兒情感的激發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最基本、最通俗、最普及、最易為幼兒理解和喜愛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它是幼兒表達內在情感的好工具。在唱歌教學中,如果教師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來激活幼兒的情感,那么幼兒就會很快地投入到音樂中,把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感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來,并且歌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畫面也會展現的淋漓盡致。然而,受著傳統模式的影響,目前課堂上教師的枯燥機械的訓唱仍然是一種樣本,從表面上看,孩子們似乎學會了歌曲,但實際上能真正體驗快樂,表達情感的孩子卻廖廖無幾?往往泛泛的談論總是掩蓋了深層的缺陷,究竟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情感的“情”上。如何在唱歌教學中激發幼兒的情感呢?我通過努力在日常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歌曲的感情和意境是通過具體的音樂形象來表現的,恰當地根據歌曲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可以使教學活動情趣盎然、生動活潑;可以讓幼兒的思維與形象得到統一,并從中感悟體驗到歌詞的真諦;同時這種和諧的情景氛圍還可以給幼兒帶來愉悅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景中感知,景中生情。如:教歌曲《讓座》時,我創設了一個情景化的教育環境:幾個幼兒,幾把椅子,幾塊積木組成一輛公共汽車,車上有媽媽,小朋友,阿姨……音樂開始,汽車發動,喇叭鳴起,乘客們紛紛扶穩坐好,頭、手不能伸到窗外。到站后,汽車停下,上來了一位老媽媽,車上就發生了我給老媽媽讓座、老媽媽夸我,我搖搖頭等一系列情景。這一情景既較好地反映了歌曲的內容,又十分貼近幼兒的生活,因而幼兒在音樂的刺激的視覺的帶動下,迅速感受并理解了這首歌曲。當全班幼兒分成四輛汽車同時表演時,“乘汽車“就顯得更有滋味了“尊老愛幼”也表現自然樸實,幼兒在情感的驅動下,才真正領會到了“助人為樂”的“樂”。

二、設置語境,激發情感

語境就是運用語言創設出來的情境。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化的方法都可以喚起幼兒的童真,童趣。如:教歌曲《小熊過橋》時,我把歌曲內容編成了一個小故事:今天天氣真好,小熊跟著媽媽出門玩,可開心了,一路走還一路叫。(輕松愉快語氣)它一個勁地催媽媽跑跑跑跑跑跑(活潑可愛語氣),咦?小熊突然停住了,原來“前面有座獨木橋”(無可有奈何語氣),小熊想試著走過去,可走了幾步,左右搖晃,心里亂跳,往橋下一看,嚇得直叫(驚恐求助語氣)。熊媽媽走過來,抬起頭,挺起胸,勇敢地走在前面,一邊走還一邊為小熊加油,小熊小熊別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干脆有力語氣),小熊看著,聽著,鼓起勇氣,“一步一步走過了橋”。(勇敢嘗試語氣)這下,小熊可開心了,回頭對著小橋扮了一個鬼臉,笑了又笑,好象在說:“小木橋,我再也不怕你啦!”

這個小故事,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使每一句話、每一個情節、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心里動作都化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將歌曲的內容和情感形象地表達出來了,幼兒聽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就進入了語言所描繪的意境中。當然,語境的設置總是同動作情境、音樂情境、畫面情境、實物情境相互結合的,只有那樣,表達的效果才會更完整、更明顯。

三、身臨其境,激發情感

人總是活動在一定的環境中,并受環境的影響而產生情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心”臨其境,產生同感。音樂活動讓幼兒身臨其境,可以增強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將自己角色化,并與角色貼近產生情感共鳴。如:教歌曲《迷路的小花鴨》時,我在活動室外布置了一塊場地,兩個大柱子添上幾根柳條變成了柳樹,在把小椅子用藍色皺紋紙圍成了一個池塘,池塘邊的草地上分散著各色小花(花瓣積木)。音樂響起,我帶領孩子們去玩,一會兒漫步柳樹下;一會兒流連池塘邊;一會兒駐足小草旁,摘一朵花,聞一聞,真香!這時,我觀察到孩子們都已經投入其中,在愉快的輕悠中欣賞著美妙的旋律。突然,傳來一陣哭聲(由一幼兒扮演),大家都跑上前去詢問他怎么啦?為什么哭?并且都設法幫忙他,最后護送“小鴨”回到了家。聽到一聲“謝謝”時孩子們的那份快樂再也隱藏不住了,高興得又拍手又叫,我便趁熱打鐵地將這一好人好事“編”成了歌曲,孩子們都以為在歌唱自己,那份投入,那份關注,真令人感動。

四、誘入意境、激發情感

在激發情感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情感,對誘發和深入幼兒的內心體驗起著極為重要的導向和催化作用。教師可用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來做引線,將幼兒誘入歌曲所描繪的意境中。如:教《搖籃曲》時,我扮“媽媽”,孩子們做“小寶寶”,輕柔的音樂響起,我輕輕地走,輕輕地唱,走到每一個幼兒面前摸摸他們的臉,拍拍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面,給予母親的目光,示意他們抿上小嘴,閉上眼睛,陶醉在入睡的狀態中,當音樂漸漸結束時,孩子們都閉上眼睛一幅進入夢鄉的樣子,真惹人疼愛。等輪到幼兒做媽媽時,我請他們哄小寶寶(布娃娃)入睡,那份情感便會自然流露,有了良好的反射。

又如教歌曲《拉拉鉤》時,我先扮演了一個小朋友,和其他同伴一起玩,用一個頑童的心境來處理感情。唱到“一會兒生氣了不理不睬”時,我真的頭一甩,嘴一蹶,叉著腰,眼睛直鼓,儼然一幅生氣的樣子;唱到“一會兒拉拉鉤,和好做朋友”時,我又高興地手舞足蹈,又跳又笑。剛開始,孩子們還覺得可笑,可看到我的專注,認真的表演時,他們便領悟了,從中理解感受到了兩個時段不同的情緒和不同的表現方法,并且知道用干脆有力的歌聲來表達生氣、不理不睬的情緒,用熱情歡快的歌聲來表達拉鉤和好的愉快情緒。

當然,以上這幾種方法在日常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還可以互相滲透,互相促進。音樂的情境是情感教育的環境氛圍,是聯結幼兒情感的導火索,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導火索來引燃幼兒的情感,讓他們在唱歌活動中聲情并茂,爆發出耀眼的光芒。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篇2:上海特級教師劉德昌老師唱歌教學語錄

上海特級教師劉德昌老師關于唱歌教學的語錄

l不要去掉“聽、模、唱”,唱歌課最主要的是多唱少說。

l演唱時學生對老師的手勢很敏感,所以老師的指揮動作要到位。

l合唱主要是要學會控制,音量的問題好解決,加大氣息音量就大了。

l教學班的合唱是中小學重要的音樂表現形式。讓學生獲得基礎的音樂表現知識和技能很重要。

l音樂的審美是讓學生在音樂表現的過程中獲得音樂審美的經驗。

l在感受和表現音樂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聯想力,從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l結合歌曲的表現進行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l要使學生獲得歌唱的方法,加強呼吸、發聲、咬字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些都是為表現音樂而服務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識讀樂譜的基本能力和加強聽力的訓練。

l歌唱的呼吸要安靜,安靜的呼吸。

l唱會歌和唱好歌同時進行,每一遍有每一遍的要求,老師要給學生唱好歌曲的腳手架。

l要讓小學低年級學生養成學習音樂的良好習慣,充分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低年級主要唱好齊唱,主要方式為“聽、模、唱”。

l“聽”:養成靜心聆聽的習慣,要充分發展學生的聽覺能力。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教學時要聽覺領先,小耳朵要關注一切音響。

l“模”:是一種主要的音樂學習方式。你給學生什么樣的聲音,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老師要有準確的范唱,歌唱的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欣賞體驗音樂的過程。良好的范唱要能傳遞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產生具有凝聚力的情感交流。

l“唱”:指導導學生演唱。對音樂內容進行透徹的剖析,不能只走過程,執行教案,要有重點指導學生去體驗、去唱,并且要找到很好的切入點進行指導。

l唱歌教學要以直接切入音樂的方式進行,強調學生的體驗。

l朗讀形成歌唱語言,要多一點對歌曲有情感的朗讀。注意調整學生語言的聲調、情感,聲調的變發與語言的情境有關系。

l演唱主要有兩種方式,即連音和頓音。頓音演唱要在一條線上,點不能離開線。

l要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進行發聲,調整學生的聲音。

l低年級學生選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歌曲演唱,少用四拍子歌曲。在學生輕聲自然的歌唱狀態下再對聲音進行調整,用高位置的語言統一音色,用同樣的狀態演唱。歌唱的聲線要直,在平穩的基礎上做變化。

l識讀樂譜從音準備開始,綜合聽覺,指導學生準確的發聲與識讀樂譜結合起來。唱譜要唱出音樂,要有音樂形象。發聲練習中的五個元音都在唱名中,發聲要準確。

l合唱歌曲兩聲部的學習強調聽覺體驗,多聽,再唱。

l學生聲音的分類:圓潤、明亮的聲音;輕柔、纖細的聲音;渾厚的聲音;尖細緊壓的聲音;嘶啞的聲音;蒼白的聲音。

篇3:提高唱歌教學效率心得體會

提高唱歌教學效率心得體會

在唱歌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在一節課內完成一首較長歌曲的學唱都不容易,不要說現在課堂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和學科的綜合了。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老師組織教學的方法,在快速教會歌詞中祈禱關鍵的作用,下面我就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整體聽唱后再針學生的難點有的放矢地教唱

整體的聽唱可以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個整體音樂旋律和歌曲形象的初步認識,有利于學生把握歌曲的韻律。教唱歌曲時可以先用母音U或LU來輕聲練唱歌曲旋律,然后用整體聽唱法教唱歌曲,最后在學生的演唱中發現問題有的放矢地糾正錯誤。

二、運用體態語言,提高歌唱教學課堂教學效率

歌曲的每一個音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靠耳朵聽來分辨,比較抽象。怎樣使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知道音的高低呢?我感覺通過手勢和表情等體態語言來表示音高,進行直觀教學,能使音高形象化,學生便能直觀的感覺音高。我們音樂老師在指揮學生演唱是,不僅僅打拍子,遇到學生難唱準的音,還可以用手勢的高低,面部表情的松緊等體態語言來區分表現音的高低。體態語言在視譜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只要合理運用體態語言,就能化抽象教學為直觀教學,從而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二度創作使學生快速唱準歌詞

在歌詞譜曲創作過程中,往往以第一段歌詞為基礎譜曲,而第一段歌詞往往與其他段落有所不同,經常會或多或少若干字。這種細微的差別有的同學就不容易唱準,怎么辦?這就要我們的音樂老師進行二度創作,如在教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中第三段歌詞的第一句,一天的原來是一音兩字,我把他變成一音一字,我按照改編過的歌譜彈伴奏,學生就很容易唱準了。

四、注重通過老師的伴奏引導學生演唱

這里的伴奏引導學生演唱,不是要求老師的伴奏要多么華麗動聽,而是老師的伴奏一開始要突出主旋律,遇到學生難唱準的樂句,一定要遵照先彈單手旋律,學生輕聲哼唱,然后小聲唱,再放聲唱的循序漸進的方法學唱歌曲。千萬不能一開始就放聲唱,或老師的伴奏很豐富,沒突出主旋律,這樣反而使學生唱錯歌詞,不利于學生快速學會歌曲。另外,如果教唱的是合唱曲,一定要吧學生按音質特點分好聲部,然后分聲部教唱,這樣合唱時學生才能準確的唱準每個聲部,快速和諧的演唱歌曲。千萬不能全體學生一起學完兩聲部后,在分聲部合唱,這樣學生各聲部之間會相互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