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用心去關愛
心得體會:用心去關愛
工作的時候,她從學生轉變成了老師,打算在一尺講臺前燃燒自己的人生。慶幸的是她在孩子的眼中,還是有幾分親和力的。想當年她從家里走出,從孩子轉為學生,從來都是受盡了保護的。現在,她成了一名教師,因此考慮著該怎么來保護好她的“孩子”,怎么來呵護她的學生。
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既然成了人民的教師,她就扔掉了那身嬌氣,那身傲氣,竭力做到和單位中的每個教師一樣,勤學好問,勤懇辛勞。她每天恪守著自己的人生信條: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學習上課,學習備課,學習帶班,學習反思,學習總結;她關愛孩子,噓寒問暖,想著自己的付出她的心靜靜的,但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卻滿眼是淚。
她想還是孩子單純啊,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無欺無詐,無虛無假,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渾身舒坦,滿心愜意!
那天傍晚她準時準點將每個孩子送還到了家長的手中,送走最后一個孩子后,就又情不自禁地一如既往地伸了下懶腰。她之所以伸懶腰,緣于多年的生活習慣,她在當學生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功課,每次突破一道難題或完成一項功課,她就會放松自己,要是此時不伸個懶腰,就像犯了天大的錯誤,心里就很不舒暢!
她把教具收了收,搓了搓手,開始了她電腦上的工作。她有些興奮,她在中午的時候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個孩子的媽媽打來的電話。
電話那頭客氣的說道:老師,我的孩子很喜歡你,他覺得在幼兒園很開心!
她說:謝謝,謝謝。這是我的工作,其實我也從您孩子那得到了很多的快樂!
家長說:我們也發現你是個很有責任感的老師!對我們孩子負責,讓我們家長很放心!
她說:您客氣了,我也是為自己的前途奮斗啊,我是自私的……
家長停頓了一下。家長說:你知道嗎?越不是自私的人才越說自己自私,你這樣關愛別人的孩子,很偉大啊……
她一下子噎住了,張了張嘴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電話那頭的家長也換了個話題:老師,我們家孩子最近怎么樣?
她笑了,她說:小家伙在幼兒園可乖了……從來都不會跟小朋友吵吵鬧鬧,還特別的溫文爾雅呢!
她繼續說著孩子在幼兒園的每個細節,電話那頭不時也傳來爽朗的笑聲。說了幾件趣事后,她示意孩子馬上要起床了就匆匆的掛斷了電話,開始幫小家伙們整理儀容。
她最喜歡給女孩子梳小辮兒,烏黑順滑的頭發,經過雙手那么一撥弄就成了一件藝術品……
而此時,家長的一席話,信心有了,力量有了,干勁更足了……她不停的在鍵盤上敲打著字母……一陣晚風吹過,她看了看表,7點多了,該回家收拾自己的窩了。
她想,家長的理解應該是她最大的安慰吧。她想,以后一定還得好好的待每一個孩子。
她吃晚飯時天開始下雨。那雨不大不小,刷刷啦啦,纏纏綿綿。她原準備吃完飯之后去超市選購一些新鮮蔬果,這是她唯一的喜好。但看著那飄飄灑灑沒完沒了的雨,她只好放棄了原來的計劃,坐在屋里讀書看報,喝茶暖身。她的心一直牽掛著孩子,她以為只要自己盡心盡責,每個孩子都能茁壯成長,每個家長都會感激涕零……
雨停時已是第二天的下午4點,又到了把精靈們歸還的時間,她很快的走到門口打開了被家長緊緊靠著的門,緊張的做著一天來最后的交接,同時她也很欣賞孩子見到家長的那份喜悅之情和與她道別的不舍……
她看到了昨天通電話的那個家長,那個媽媽剛從單位過來,鬢角還帶著絲絲濕意。媽媽有些激動,開口便問:老師,你今天發現他有什么不對勁了嗎?
她說:他一直很乖啊……
媽媽說:不太可能吧?昨晚在家就發熱了,今天早晨送他來的時候他還說有些不舒服;剛才我摸了摸,他好像又發熱了……
她說:不會吧,可是我一直就在教室里,一直沒發現他有異常啊!
媽媽搖了搖頭:哎呀,你怎么當的老師,還一直沒發現他有異常?你怎么看的孩子?你看不出他今天不舒服嗎?他不舒服的時候不說話的!他不舒服的時候不活潑的!老師,這樣可是你的失職了!
她大吃一驚:孩子?孩子不是挺好的嗎?怎們突然就發熱了呢?今天,我還抱他上床來著……沒說不舒服啊,也沒有摸到他發熱啊……
媽媽說:還以為你是個有責任心的老師,天氣突然變冷了,你就該想到孩子會容易感冒生病,要多多關心!現在好了……
她急急忙忙跑去摸了摸孩子的額頭,看著孩子見到母親后眼里委屈的眼神,她一把摟緊了孩子:孩子,你早晨來的時候為什么不跟老師說你不舒服呢?哎呀,也怪老師,老師沒有發現你的不舒服……
此時,她眼眶里全是愧疚的淚水:孩子,是老師沒有照顧好你!
媽媽一把把孩子從她懷里拉出,轉身走了。大概是真的不相信老師了吧,才那么生氣的一把拉過孩子。不信任在頃刻間建立,她該怎樣做以后的工作啊!
她心情沉重地回到家時,她的晚飯已經有人幫她做好了,桌上擺了她最愛的百合花,頗顯溫馨和浪漫。她坐到餐桌前,看著桌上放著的盛滿佳肴的碗碟,她知道了,原來在幼兒園,好好的待孩子,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業成長,最重要的是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
對待孩子是要責任心加細心的!
篇2: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篇3:盲童學校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盲童學校高效課堂的心得體會
啟明部韓艷
12月6日至9日在武漢盲童學校參加了高效課堂的觀模學習。這一次出去學習收獲挺多的,雖然不知道這些收獲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能不能運用到,但是最起碼現在對我的思維沖擊力還是很大的。
首先,當我拿到會議指南時,體會武漢盲童學校的師生對這次活動的認真態度:參會人員交通工具的合理安排、禮堂的座位安排到個人、聽課人員所在教室聽什么課……總之只要手里拿著會議指南,就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孤陋寡聞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活動有這么詳細的會議指南,所以還是挺新奇的。心里想著以后有什么活動,如果自己有機會組織,那么也一定要做到如此細微。前期工作做足夠了,那么現場就不會那么被動。因為在這次活動的現場我沒有聽到參會人員向承辦單位的工作人員咨詢什么問題。
其次,專家講座。全納教育以前聽說過,但是沒有認真的去了解過。這次講座讓我對全納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對特殊學校未來的模式有了新的認識。只要全納教育執行好,那么未來的特殊學校就只有接收多重殘疾的學生,并且作為特教人事資源去幫助普校的老師教育好殘疾學生等。同時在這三場講座中,專家都強調了職能部門在學校、老師的各種教學項目、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是起決定性的。職能部門如果沒有真正的意識,那么一切政策都只不過是走走過場,到頭來只不過在總結大會的報告上出現的字眼而已。
再次,課堂觀摩。從20**年起其學校就嘗試了“12345”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現在全校的課堂教學都應用上了。所謂“12345”教學模式即一補、二分、三度、四動、五學。一補即面向全體、開發潛能、缺陷補償;二分即注重差異,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三度即注重廣度、把握深度、提高效率;四動即動手摸、動口說、動腦想、動筆寫;五學即預學、論學、展學、助學、獲學。在課堂上以五學來開展教學,學生分成四到五組,每組三到四個人。先是把下節課要學的知識設計成幾個問題在本節課安排好學生在課后預習,然后在下節課開始時讓各個組選擇一個問題來解決。再然后每個組在回答解決問題時其他組要提出質疑,并且要求回答,并對解決問題打分。最后通過生活化的練習來證明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本人觀摩的是三年級的數學及九年級的按摩課,這兩節課反映出學生的預習能力非常強,同時口語表達能力非常強,三年級的學生在回答數學問題時,如果忘記說“答”字,其他同學都會及時的指出來,說明學生很認真聽課,非常注意聽同學的話語。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九年級的按摩課是由一位學生來主持的,老師在整節課中只是補充了一個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其他學生回答不是很完整時給予補充完整而已。因此我也在想以后的教學模式是不是沒有老師也可以呢?“12345”教學模式能夠進行,那么預學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課后的預學,課堂上的展學、助學是不可能完成的,這種模式也是無法進行下去的。反觀如果這教學模式在我的課堂上能進行下去嗎?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課后預習對他們來說不可能。但是我已經在改變那種在課堂上老師說為主的教學方式,以學生自學、練習為主,教師補充為輔。這次有機會了解學習“12345”教學模式后,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12345”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上。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能有所提高。
在開會中場休息時我還觀看了校園里的墻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助日,愛,是懂得放手”這一主題。把學生帶到陌生的地點,老師不提供任何的幫助,由學生自己想辦法回到目的地。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任務。這一活動的實行,也反映了該校是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活技能,也特別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自己的老師的教育成果。也如他們的校長所說“對于我們這類型的學生來說生活技能比學習更重要”。重視生活技能并不代表著學習不好,他們的學校自從高考以來升學率是百分之百,真的挺不簡單的。不簡單的還有190多名的住宿生,白天一個生活老師,夜班兩位生活老師全部搞定。200多名學生吃飯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打完飯,并不需要老師的幫助……看到這些我真的覺得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而且也看到了我們與他們相差的距離太遠了。只是因為他們辦校時間百年以上,而我們只是二十年嗎?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看得更遠嗎?而我認為的是辦學的理念: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不同的辦學理念會把學生往不同的方向拉,距離只能是越來越遠。“自立”在一個生活了幾年的空間里,都無法在這空間里獨立的學生,拿什么來自立,自強怎么強?這真的需要我們去沉思:為什么會這樣?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甚至是理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