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小班幼兒音樂節奏感培養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小班幼兒音樂節奏感的培養
節奏是體驗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它充滿生命、感情和意義,決不僅僅是一種數學關系。應鼓勵幼兒從實際的音樂中獲得對節奏的印象、經驗,逐步形成節奏的內心感覺,使節奏活在身體里。節奏活動也是幼兒音樂創造能力培養的起點、突破點。提高幼兒音樂素質,節奏感的培養是一個重要內容。怎樣從節奏感培養人手,提高幼兒音樂素質,我在小班的音樂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
一、培養幼兒聽的興趣。養成聽節奏的習慣
音樂是聽覺藝術,我首先開展各種聽覺訓練,讓幼兒用耳朵聽、去感知。幼兒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節奏無處不有,讓幼兒通過聽音樂親自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如鐘表;滴答滴答;上樓時:嗵嗵嗵嗵;下樓時;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青年人各種走路不同的節奏。孩子剛一入園,聽音樂的水平不大一樣。根據幼兒發展水平,我決定從聽音樂做走、跑、立、停等動作開始,培養幼兒聽音興趣和習慣。
首先,我和他們一起做《聽著鈴鼓聲走》的游戲,我要求幼兒,我敲一下鼓你就走一步,當鼓聲消失,誰也不能動。游戲開始時,我站在孩子中間,我邊敲邊帶動孩子們一起走,慢慢地我在一旁完全用鼓聲指揮孩子們走,鼓聲也由慢變快,當孩子們感到鼓聲急促到來不急走時,就自由地跑起來。當幼兒有了初步的音樂延續與終止及快慢感受后,我把《聽著鈴鼓聲走》換成《聽音樂走》,這時,我給孩子聽了許多節奏明快的進行曲和一些表現動物形象的小樂曲等。我請孩子們根據音樂變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動作,這一階段開展了如《小鳥飛》、《下雨了》等聽音游戲,吸引了孩子。在這些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幼兒音樂感受力不斷提高,對活動的興趣也日益濃厚,想用動作等方式表現音樂的欲望逐步開始強烈。當幼兒發現音樂中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樂趣,他們就學會了自覺地傾聽音樂并感受音樂的節奏。
二、培養幼兒感受與表現節奏的快慢
經過前一階段訓練,一些感受力強的幼兒能夠體會到節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一些樂感較差的幼兒隨著音樂快慢走總是不合拍,針對幼兒具體情況,我組織了一次音樂活動《小朋友散步》活動,目的是感受音樂快慢,學會聽音樂快走慢走。活動后,做一系列的游戲,和孩子們玩《大鞋和小鞋》等節奏游戲。通過游戲,他們慢慢懂得,像跑一樣的快節奏,像走一樣的慢節奏,像推一樣更慢的節奏,像穿爸爸的大拖鞋慢慢的走,像穿小鞋輕快的跳。游戲中,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的快慢變化,提高了幼兒感知節奏的質量,同時發展了腦與身體之間的協調能力,使幼兒動作的韻律性增強。從而發展了幼兒節奏感受力與表現力。
三、培養幼兒感受與表現音樂節奏的強弱
幼兒對聲音大小的感覺,都有許多生活經歷。例:在遠處播放錄音機。我問:“小朋友,你們仔細聽,聽見什么聲音?”答:“音樂聲。”我又問:“你聽到的聲音大嗎?我們怎樣做聲音會越來越大?”答:“我們走到錄音機旁,聲音就會越來越大?!蔽医又鴨枺骸澳阍谀睦锫牭竭^這種越來越大的聲音呢?”還有小朋友說:“那天,飛機從幼兒園頂上飛過的時候,我聽見飛機的聲音越來越大,后來飛機飛走了,聲音就越來越小了?!痹S多幼兒發言后,我和孩子們總結出;越來越大的聲音叫漸強,越來越小的聲音叫漸弱。生活中還有許多聲音從開始到結束大小不變,有的聲音是一會兒大,一會兒小。幼兒能辨別節奏強弱變化后,我啟發幼兒用拍手的方法表現各種有強弱變化的聲音。盡管孩子們都能準確表現,但對強弱變化的認識和表現還很不夠。
孩子們用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在幼兒表現實物的基礎上,我把實物換成圖片,后來又換成音樂符號,請幼兒根據不同內容表現節奏重復與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后,我啟發幼兒用繪畫、泥工、舞蹈動作等方式表現事物的變化與音樂間的關系,培養幼兒的音樂想象力與創造力,通過啟發,幼兒畫了一棵慢慢長大的小樹苗;還有的幼兒畫了早晨初升的太陽,我在黑板上畫了許多具有三拍子節奏特點的葫蘆,每小節一個大的,兩個小的。我請幼兒先數清每小節葫蘆總數,大葫蘆數和小葫蘆數,然后請幼兒用身體律動表現這些排列整齊有規律的葫蘆。接著我進一步解釋強弱關系,教授小節知識,最后配上幼兒熟悉的三拍子的音樂《小象》等讓幼兒表現。我用同樣辦法進行兩拍子教學。并教給幼兒如何區別兩拍子、三拍子音樂。這一階段,我和幼兒共同欣賞了大量節拍特點鮮明,適合幼兒接受的歌曲、樂曲、民歌、民謠。有一天,有位小朋友得意地告訴我;“黃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兩拍子的音樂像走路,三拍子的音樂像轉圈,你說對嗎?”我高興地點點頭。孩子有了節拍意識,對幼兒記憶節奏型,表現音樂節奏情緒起重要作用。
四、訓練幼兒準確模仿記憶基本節奏型
其實幼兒自身許多本能懂得動作也是極富有節奏感的,從呀呀學語到滿珊學步,從哭哭鬧鬧到說說笑笑,其中包含了許多快慢、強弱、有規律的節奏交替。拍手是孩子們經常重復的動作,也是孩子表示內心喜悅的動作,我們可以從拍手開始,和孩子玩玩拍手語言游戲來訓練幼兒的節奏感。如“請你像我搭搭肩,我就像你搭搭肩……”的模仿游戲,通過游戲鞏固節奏型。
五、在打擊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節奏感
小班打擊樂活動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當我教會孩子們唱第一首歌《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就發給孩子們各種打擊樂器,讓幼兒為自己的演唱伴奏。那時孩子們的表現完全是隨心所欲,我從他們的眼神中,感到了孩子們的天真與自信,我對他們的要求是,聽清音樂的前奏與結束,歌曲結束時,誰的樂器也不能有聲音。循序漸進,我接著教幼兒唱《廚房的節奏》,要求幼兒按歌詞節奏,給一些速度較慢的歌曲伴奏,并訓練幼兒根據音樂強弱特點伴奏。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班幼兒已經能分成兩組進行簡單合奏。音樂是聲音與情感藝術。培養幼兒音樂能力,必須引導幼兒多聽、多想、多進行情感體驗,多表現。幼兒節奏訓練要與唱歌、跳舞等其他音樂能力同步,注重幼兒興趣的培養,才能全面提高幼兒音樂素質。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園小班年級音樂潛能研討
幼兒園小班年級音樂潛能研討
時間:**年4月11日
主持:翁瑜參加人員:吉榮邢夏陳小靜陳茹甘彩玲
內容:《瑪麗有只小羊羔》
一、熟悉及分析教材
翁:結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教材上具體的活動教案,認真熟悉及分析教案。
吉:歌曲簡短,旋律好聽朗朗上口。
夏:這是一首簡短而有趣的歌曲,孩子們會很喜歡。
靜:曲調簡單又反復,容易掌握。
茹:曲調簡短,容易學會。
甘:同意大家的看法。
二、梳理教學流程。
翁:教材上導入活動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可以保留。
吉:我認為可以保留導入部分,這樣以游戲的形式導入,比較適合小班的學習特點,幼兒也比較喜歡。
夏:理解歌詞內容者一環節,應放在欣賞歌曲后。
靜:是的,應該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去理解歌詞內容。
茹:在朗誦歌詞上,以拍打節奏進行,幼兒的興趣高,也易于掌握歌詞。
甘:在學唱歌曲時,教師先播放歌曲,讓幼兒熟悉旋律,然后讓幼兒跟著視頻學唱,最后教師扮演小羊羔演唱歌曲。
翁:現在我們重新梳理新的活動流程如下
一.導入活動-----羊羔在哪里
二.練聲
三.學唱歌曲
(1)播放歌曲,請幼兒欣賞。
(2)跟著視頻音樂學唱歌曲。
(3)游戲:分角色演唱歌曲。
篇3:教育總結:小班幼兒音樂素材選擇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總結:小班幼兒音樂素材的選擇
音樂是實施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面對大量的幼兒音樂素材,我們常常困惑于“如何為幼兒選擇合適的音樂”。結合日常幼兒音樂活動實踐反思以及小班幼兒發展特點、興趣和發展目標,談一談針對小班幼兒音樂素材選擇的一些認識和經驗。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愛模仿、情緒化,認識對象以具體形象的事物為主,能初步理解熟悉歌曲的歌詞內容和主要思想,能感受出節奏鮮明的音樂所表達的情緒。比如,聽到節奏鮮明、歡快的音樂,大多數小班幼兒能夠很自然地跟隨音樂的節奏動起來,但是幼兒所表現的動作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對相似情景的模仿或者是無規則的。如果歌詞中帶有幼兒熟悉的形象生動的人物,也會引起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以下,我將結合案例介紹為小班幼兒選擇音樂素材是需要關注的幾個特點。
一、簡單易懂
小班幼兒的理解能力較弱,教師應該盡量選擇主題較單一、形式簡單、特征鮮明、內容聯系幼兒生活經驗的歌曲或者童謠。比如:《小手爬》歌詞是:“爬呀爬亞爬呀爬,一爬爬到頭頂上,爬呀爬亞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腳上?!备柙~內容簡單、易于記憶,而且整首歌曲的音域適合小班幼兒,緩緩升高,緩緩降低,便于小班幼兒掌握完整的音樂旋律。又如《碰一碰》反復的旋律節奏營造出歡快的氛圍,幼兒很容易隨音樂的旋律動起來。
二、形象生動
大多數音樂以“寫意”為主,小班幼兒難以對這些音樂產生深刻的共鳴。對此,我認為可以選擇有著小班幼兒生活事物和形象的歌曲。教師可以選擇以動物叫聲為主要內容的歌曲,如小貓“喵……喵……”(長而弱)、小狗“汪…汪…”(短而急促)、小老鼠“吱吱吱”等,引導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猜猜“它是誰”,幫助幼兒初步感受節奏,并鼓勵他們通過動作表現音樂的內容。
三、情境性強
小班幼兒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對于音樂的理解習慣于依賴一定的情境,他們常常對情境性強的音樂作品產生偏愛。教師可以借助音樂作品適宜的故事或游戲情境,引發小班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幫助他們進一步感受音樂作品的內容。
比如,教師選用歌曲《動一動》營造“我的身體愛運動”的游戲情境,與幼兒一起動動頭、動動腳、扭扭屁股、扭扭腰,小手和小腳碰一碰“問聲好”,小腳高興地到處跑。邊唱邊做動作,邊感受音樂節奏。
四、易于模仿
小班幼兒喜歡通過模仿認識新事物,教師在開展音樂活動時應該考慮這一特點,盡量選擇一些可以讓小班幼兒模仿的音樂。比如,教師可以選擇歌曲《走路》,引導幼兒根據歌詞模仿小動物走路的各種樣子,在參與中感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