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公開課初一音樂《口風琴教學課》音樂教學反恩

公開課初一音樂《口風琴教學課》音樂教學反恩

2024-08-01 閱讀 7752

公開課初一音樂《口風琴教學課》音樂教學反恩

20**年10月30日上午,學校舉辦了"祥云行動"--京北高中正職校長走進一零一中學現場學習。在本次活動中,我非常榮幸地承擔了一堂初一年級的口風琴器樂教學公開課。前來聽課的校領導和各高中校長有10人左右,我的同事協助我為各位領導發放已經準備好的教學設計和樂譜。

綜合各方面,從以下幾點談談本課的教學感受。

一、教學目標方面

本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運用合作、體驗等手段,學習演奏口風琴教材曲目《劃小船》和《生日歌》,在聽、唱、視、奏等音樂實踐中用適合的速度、力度和聲音的均衡來詮釋音樂,用正確的指法、句法來有感情的演奏作品。并引導學生用打擊樂配伴奏、學習二聲部創作手法,逐步達到多聲部合作,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目標符合《音樂課程課標》理念,符合音樂學科特點,并聯系學生實際,落實在教學全過程。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關注情感、能力、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整合。

二、教學準備方面

本人在開學起始課上就做了較為全面的初一年級所任教各班級的學情分析,大多數學生分別有鍵盤樂、管樂、打擊樂基礎,因此為開展口風琴教學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鋪墊和準備。能夠把握《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和教法;能夠熟練必要的口風琴演奏示范,創設適宜的情境;能夠圍繞口風琴教學,多渠道有效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

三、教學內容方面

本課所選的口風琴教材曲目《劃小船》和《生日歌》這兩首音樂作品,學生較為熟悉,生動、形象,富有美感,有利于學生的音樂審美學習和文化學習;用口風琴來演奏作品,貼近學生實際,難易適度,重點難點明確;引導學生打擊樂配伴奏、進行二聲部創作以及多聲部合奏,有利于學生音樂創造與實踐、合作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四、教學過程方面

本課是把課堂實踐與練習的時間最大限度留給學生。因為口風琴教學強調以"練"為主,教師在教學中只起到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搭建好平臺。對于演奏方法、打擊樂伴奏形式以及二聲部創作,讓學生通過自主練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學會探究,自行解決吹奏中的難點。如學習演奏《生日歌》時,請學生示范,大家一起探究較難吹奏的樂句;在新指法(擴指法、跨指法)的學習,學生主動提出了自己編配的合適的指法,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教師只要做適當的點撥即可。

本課體現了音樂審美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究、感受、表現與創造興趣,發展其能力;教學民主,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師生互動,提供學生自主學習和選擇的機會,教學生動,氣氛活躍;教學方式多樣化,有啟發性和激勵性,指導及時、靈活、有效,立足學生發展;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教學富有特色。

五、學生發展方面

學生的口風琴學習興趣濃厚,能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與相關文化,有初步的音樂審美評價能力;學生的思維活躍,獲得了相應的審美經驗和多種音樂技能;學生獲得了美感體驗,合作分享,樂于表現,有藝術創新的意識和初步能力,突出了個性;學習過程保持愉悅,時有成功的感受,學習愿望增強;全員、全方位參與學習活動(認知、行為、情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民主、和諧、活躍。

六、教學效果方面

本課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增強,掌握了更多的口風琴演奏技巧;學習了兩種二聲部的創作手法,以及體驗了多聲部的合奏效果;觀看完口風琴演奏視頻以后,學生對口風琴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由于我下一節還有課,因此只跟其中幾位聽課的領導老師進行了簡短的溝通和請教,他們認為這堂課講得很好,學生很喜歡,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僅僅學習了樂曲演奏,還學習了二聲部的音樂創作,這一點很難得。感謝領導的點評!!

當然,本課還有一些需要改進之處:教學的應變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形式上可以更加生動有趣,比方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奏、齊奏,或者采取競爭機制,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都會有所提高。學生的展示機會也要相應增加,藝術就是必須要用來展現的,多多培養孩子們的表現欲望是音樂課堂上必須要加強的方面。希望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真正讓課堂實現高效的教學,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

篇2:公開課初一音樂《口風琴教學課》音樂教學反恩

公開課初一音樂《口風琴教學課》音樂教學反恩

20**年10月30日上午,學校舉辦了"祥云行動"--京北高中正職校長走進一零一中學現場學習。在本次活動中,我非常榮幸地承擔了一堂初一年級的口風琴器樂教學公開課。前來聽課的校領導和各高中校長有10人左右,我的同事協助我為各位領導發放已經準備好的教學設計和樂譜。

綜合各方面,從以下幾點談談本課的教學感受。

一、教學目標方面

本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運用合作、體驗等手段,學習演奏口風琴教材曲目《劃小船》和《生日歌》,在聽、唱、視、奏等音樂實踐中用適合的速度、力度和聲音的均衡來詮釋音樂,用正確的指法、句法來有感情的演奏作品。并引導學生用打擊樂配伴奏、學習二聲部創作手法,逐步達到多聲部合作,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目標符合《音樂課程課標》理念,符合音樂學科特點,并聯系學生實際,落實在教學全過程。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關注情感、能力、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整合。

二、教學準備方面

本人在開學起始課上就做了較為全面的初一年級所任教各班級的學情分析,大多數學生分別有鍵盤樂、管樂、打擊樂基礎,因此為開展口風琴教學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鋪墊和準備。能夠把握《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和教法;能夠熟練必要的口風琴演奏示范,創設適宜的情境;能夠圍繞口風琴教學,多渠道有效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

三、教學內容方面

本課所選的口風琴教材曲目《劃小船》和《生日歌》這兩首音樂作品,學生較為熟悉,生動、形象,富有美感,有利于學生的音樂審美學習和文化學習;用口風琴來演奏作品,貼近學生實際,難易適度,重點難點明確;引導學生打擊樂配伴奏、進行二聲部創作以及多聲部合奏,有利于學生音樂創造與實踐、合作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四、教學過程方面

本課是把課堂實踐與練習的時間最大限度留給學生。因為口風琴教學強調以"練"為主,教師在教學中只起到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搭建好平臺。對于演奏方法、打擊樂伴奏形式以及二聲部創作,讓學生通過自主練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學會探究,自行解決吹奏中的難點。如學習演奏《生日歌》時,請學生示范,大家一起探究較難吹奏的樂句;在新指法(擴指法、跨指法)的學習,學生主動提出了自己編配的合適的指法,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教師只要做適當的點撥即可。

本課體現了音樂審美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究、感受、表現與創造興趣,發展其能力;教學民主,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師生互動,提供學生自主學習和選擇的機會,教學生動,氣氛活躍;教學方式多樣化,有啟發性和激勵性,指導及時、靈活、有效,立足學生發展;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教學富有特色。

五、學生發展方面

學生的口風琴學習興趣濃厚,能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與相關文化,有初步的音樂審美評價能力;學生的思維活躍,獲得了相應的審美經驗和多種音樂技能;學生獲得了美感體驗,合作分享,樂于表現,有藝術創新的意識和初步能力,突出了個性;學習過程保持愉悅,時有成功的感受,學習愿望增強;全員、全方位參與學習活動(認知、行為、情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民主、和諧、活躍。

六、教學效果方面

本課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增強,掌握了更多的口風琴演奏技巧;學習了兩種二聲部的創作手法,以及體驗了多聲部的合奏效果;觀看完口風琴演奏視頻以后,學生對口風琴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由于我下一節還有課,因此只跟其中幾位聽課的領導老師進行了簡短的溝通和請教,他們認為這堂課講得很好,學生很喜歡,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僅僅學習了樂曲演奏,還學習了二聲部的音樂創作,這一點很難得。感謝領導的點評!!

當然,本課還有一些需要改進之處:教學的應變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形式上可以更加生動有趣,比方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奏、齊奏,或者采取競爭機制,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都會有所提高。學生的展示機會也要相應增加,藝術就是必須要用來展現的,多多培養孩子們的表現欲望是音樂課堂上必須要加強的方面。希望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真正讓課堂實現高效的教學,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

篇3:合唱是聽覺藝術小學老師談音樂教學方法

合唱是聽覺的藝術小學老師談音樂教學方法

我們學校一直都有自己的合唱團,這些孩子都是音樂老師從各個班級中精心挑選出來的,他們有好的素養,好的音色,好的音準,這些都是在音樂課上鍛煉出來的,但是這些好苗子還是太少了,有的孩子音準不是太好,聲音不和諧。于是我們就在思考,可以試著在以后在課堂上適當加入合唱教學。

在很多合唱教育專家人士看來,小學班級課堂合唱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獨立感、協調感、均衡感等綜合音樂感知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在我們的音樂教材中從三、四年級也開始出現簡單的合唱歌曲,學生由于缺少和聲觀念和和聲技能的訓練,突然進行合唱歌曲的學習,雖然能獨立完成自己的聲部演唱,但在聲部合唱時難以做到聲部的穩定和和諧統一。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進行合唱訓練。由一兩個和弦音的訓練開始,再進行小節、樂句的合唱訓練,逐步形成合唱氛圍,到了中高段進行合唱歌曲教學時,合唱技能就會自然銜接,教學效果就會水到渠成,訓練就會行之有效。相信這樣一來,我們學校的合唱必定會更加成熟。

“合唱是聽覺的藝術”這是一位資深的合唱指揮家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以前剛聽到這句話時還不太理解,經過指揮排練了幾首合唱作品后,才逐漸理解了這句的深刻含義。

這句話是合唱藝術規律的一個辨證說法,她不但指出合唱藝術和其他音樂形式,特別是獨唱的不同特點,更指出了合唱藝術的內在特點。這句話對我們如何理解合唱藝術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是語錄式的警句,應該在每次排練前都應該向合唱隊員做專門提示,讓隊員逐步理解“聽”在排練、演出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這里的“聽”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合唱隊員除了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更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聽上,合唱的要求是和諧統一,具體就是音色、音量、音準、感覺等方面都要和諧統一,怎樣做到這些方面的和諧統一?我以為主要靠每個合唱隊員都養成聽的習慣,特別是音準的統一,更要靠聽才能做到,在基本音準方面要聽到鋼琴的聲音才能做到,在唱和聲時要敢于聽、善于聽其他聲部的聲音,要有和聲的感覺,才能找到音準,才能唱準。從而才能產生共振的泛音效果。比如有的合唱隊員唱和聲時怕唱不準,不聽其他聲部的音高(聲音),有意識的屏蔽掉其他聲部的聲音,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作為指導老師就應該經常告誡大家:“合唱是聽覺的藝術”。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就要從一年級開始教育孩子們,學會靜下心來傾聽音樂,傾聽人家的聲音,傾聽鋼琴的聲音,要讓我們發出來的聲音和諧統一,我想經過幾年的潛移默化,學生的合唱能力必定能上一個臺階,這需要老師的堅持。

香港的著名童聲合唱教育家、指揮家唐少偉先生也曾經說過:“搞好童聲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學校普通班級的合唱教學,這也是香港童聲合唱發展迅速的基礎……”;而且日本的童聲合唱比賽,不僅有校級合唱團比賽,更有為數眾多的班級合唱團參加。我們學校的藝術節也把班級合唱放入比賽行目中,在比賽中也顯示了音樂課合唱教學的必要性,所以我們以后可以借鑒他們的方式,把合唱教學融入進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一方面有助于把我們學校的合唱越搞越好。

港下實驗小學陸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