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滾翻》體育教學反思
《前滾翻》體育教學反思
前滾翻是技巧基礎動作,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所以學好前滾翻是很重要的。而前滾翻動作對初學者來說,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在學習中教師一定要認真講解示范動作要領,并做好保護幫助,以免發生危險。
前滾翻的動作要領是“蹲撐,兩手撐墊,同時屈臂、低頭,兩腳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團身向前滾動。前滾時,枕骨、肩、背、臀部依次觸墊。
在教學生練習前滾翻時發現有些同學會產生側倒,產生側倒的原因,第一:有些老師認為:雙腳蹬地力量小,提不起臀部,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不足以推動身體前滾;我認為首先是身體的低頭,含胸、提臀,然后才是雙腳的發力。如果做到了屈臂、低頭,雙腳稍一用力蹬地,就能完成身體的向前滾動,所以說:“雙腳蹬地力量小,提不起臀部,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不足以推動身體前滾”之說是不能成立的。第二,有些老師認為“雙腳蹬地后,身體重心移至雙臂時,手臂軟弱無力,無瞬間撐直過程,導致上體低頭含胸時,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只能使頭頂觸墊而導致側倒”;我也認為欠妥,在翻滾過程中,手臂的支撐是屈臂支撐,故無“瞬間撐直”之說,而“使頭頂觸墊”的原因是沒有含胸低頭造成的。
因此我認為,造成側倒的原因,主要是雙手屈臂撐墊時,沒有撐住,造成身體沒有穩固的支撐,因而雙腳發不上力,因此形成側倒。解決的方法有三種:
第一:加強上肢的力量練習。如做立臥撐、舉啞鈴、俯臥撐、引體向上等等。
第二:面對墻體站立,雙手屈臂撐墻,使身體稍前傾,雙手推墻,使身體直立。反復練習,體會雙手用力的動作。
第三:雙臂撐墊,屈臂、重心前移,然后,雙臂用力推墊,使身體恢復到雙臂撐墊的動作,反復練習,體會雙手用力的動作。
篇2:體育教學反思:游戲中學習快樂中成長
體育教學反思:游戲中學習快樂中成長
體育教學不是簡單易行的,所要面對的事情太多了,但多年的教學生涯,從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占有相當重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
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拳腳相向,也有失利的組同學之間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怯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我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傾向性的使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于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格、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于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愿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問為什么?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或是因為體育成績不理想,而沒有人愿意與他們一組。針對這一情況,我就親自上陣,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并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恒,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篇3:體育教學反思:怎么樣才算一堂好的體育課
體育教學反思:怎么樣才算一堂好的體育課
記得在一次體育教師培訓中,有專業老師說,只要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充分活動,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課。認為上體育課沒有必要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慢跑。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及想法,不能讓學生覺得上操場好象上刑場一樣。也有老師說還得以競技項目為主,以增強體質為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與現代思想要求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健體,要重視培養獨立從事科學鍛煉身體的能力。于是我們有些教師由此認為體育教學要實現多項轉變:由“重視學會”轉變為“重視會學”;由“重視體育技能學習”轉變為“重視體育能力的培養”;由“重視技能掌握”轉變為“重視情感體驗”。于是在教學中就出現了“自定目標、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等名目繁多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愛怎么學就怎么學,只要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在歡笑中度過就是成功的好課。
作為基層的體育教師的總有一種迷茫的感覺,總覺得體育課程改革純理論的東西過多,具體實際指導的、可操作性的東西太少。我們是不是真要天天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進行體育訓練與競賽?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象我們學校幾乎每個班都有60多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興趣不相同,更何況體育項目種類繁多,有的喜歡打籃球,有的喜歡踢足球、賽跑、投擲等等。假如都依照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生的心里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堂活動課,在其他老師的眼里認為這是一堂“放羊課”。其實“放羊課”是特別難上的課。
所謂“放羊”,要有足夠的“草”讓“羊”吃,要有安全的場地讓“羊”吃飽。象這類課我不敢上,一來讓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務正業,讓學生在操場瘋玩,自己到處轉悠、巡視。二來學校的環境有些不允許,一堂體育課,操場上班二個班算少的了,甚至有三個班在場地上。這兒跑去撞到人,那兒投球砸到人了,更別說其它項目。高喊了幾年的素質教育,快樂體育,還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打轉,四列橫隊集合、慢跑、講解示范等等。
一個人安靜的時候仔細回味真是酸甜苦辣盡有。私下以為,不管怎樣,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