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創設幼兒園會說話環境

創設幼兒園會說話環境

2024-08-01 閱讀 2561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如何創設幼兒園會說話的環境

一、什么是環境?

在大家的概念當中環境會說話么,跟誰說,說什么呢?傳遞什么樣的信息?

你覺得環境對孩子說什么?

留下孩子學習的軌跡,同時會向孩子闡述之前我知道什么,通過學習我又知道什么,通過環境讓孩子發現自己探索的過程,環境是孩子學習的內容,是課程的一部分,是孩子學習的材料,反應孩子探索發現的過程和事實,同時還要對家長說。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學習的共同體,讓家長直觀具體看到孩子的發展水平是什么,他們關注的問題是什么。環境越好教學越透明,家長越配合。

?

環境即“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陳鶴琴

?

環境是一個“可以支持社會,探索與學習的容器”――瑞吉歐的學前教育研究者

廣義環境觀認為,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兒園內的小環境,又包括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在這段話中,環境的兩個要素,一個是人一個是物)

二、《綱要》中關于環境的論述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我們要思考環境的作用是什么?創設環境的目的,創設什么樣的環境呢?

我們一起讀一下:

“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我們需要反復思考---為誰創設環境?創設怎樣的環境?

三、教育環境的總體要求

1、滿足安全的要求

?不能有尖銳的角,不能有毒物的東西,安全的,物質上和心理上的都應該是安全的,走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很開心,心理上是舒服的。例如:深圳一所園,教室布置都像家一樣,有地毯,又桌布,有茶幾,進去就像回家一樣,滿足孩子安全的要求。

2、滿足教育的要求

?符合教育目標,培養方向。

3、活動的要求

?為孩子提供太多的便利條件,滿足孩子主動探索的。

4、滿足審美的要求

?美的舒服的,顏色雜亂,空間缺乏規劃,一個好的環境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規劃的環境,自己的家也要去裝修,什么風格,生態是自然的,還是簡約的時尚的,中式還是歐式的。

5、體現兒童化

?因為環境是為孩子創設的,高度應該符合孩子的高度。

6、體現個性化

?每個班級的文化,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在里面,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

四、主題環境創設中的誤區

?《綱要》: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功能)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于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皮亞杰: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因為新經驗和已有經驗的沖突,融合逐步建構其認知概念。

如果你的托班環境,走進去沒有感覺是托班,走進中班沒有感覺是中班,那你的環境是有問題的。

1、忽視幼兒的發展

例如:作品區過高,孩子的個子夠不到。把孩子的作品粘貼出來的目的是什么,是欣賞,還要交流和分享。分享的東西是不是應該和孩子的視線的平的,近距離的觀察是不是太高了。忽視幼兒發展的需要,只考慮到裝飾的功能,沒有體現正真的兒童性是不正確的。

2、盲目模仿,追求時髦

參觀,喜歡模仿好的環境,復制到自己的幼兒園,好的環境不一定適合你的幼兒園。

3、作擺設,做裝飾用

例如:我愛祖國的主題,請家長幫忙,帶來民間工藝品,展示在墻上,兩個小朋友在區域中做游戲,媽媽說寶寶生病了,帶他去醫院看病吧,還要帶上寶寶的尿布和奶瓶,看到墻上的云南的小包,老師看了一眼墻上,不要了吧,掛了這么高,我很不容易貼上去的,孩子的游戲不能進行下去,就此結束。應考慮它的真正的適用價值。

4、過分追求精美

環境創設不是手工作品比賽,不能把精美作為評比的標準,園長應該每個月抽查,年底在整體評價。

例如:孩子的畫。如果是你,你會把他放到美術作品欄么?講個故事。一個臺灣老師講的故事,幼兒園的孩子又輕微自閉癥,畫畫從來都是黑顏色,每次都是亂涂亂畫,家長已經放棄了,老師沒有放棄,每次畫畫允許孩子用黑色,每次給他一支紅色或者綠色,一直堅持,中班下學期,孩子畫了這樣一幅畫,又紅色和綠色,第一次用兩種顏色作畫,畫的什么?他說:“刮風了,下雨了,地上的小草長出來了。”他覺得多年的堅持終于得到回報,終于找到打開心靈的鑰匙了。自卑癥的孩子需要這樣一種打開。老師對媽媽說:“你的孩子真了不起,今天終于可以用兩種顏色作畫了”。看到孩子的希望。

5、長期固定不變

開學前加班布置環境,然后一年內都不會改變。

6、表現形式單一

都是剪紙或者簡單的畫,沒有空間的分割和立體的空間。

7、缺乏美感,沒有統一風格

東西很多,但是很凌亂很雜,沒有鮮明的個人特點。

8、忽視家長資源

沒有讓家長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沒有把家長看成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家長是我們最重要的教育資源。

五、如何創設主題環境

要在主題的框架下進行環境的創設呢,因為環境是幼兒探究學習的材料,是幼兒學習經驗的延伸,是師幼互動的途徑,是家園聯系的窗口。

1、在環境中如何體現探究性。

例如:通過葉子的主題延伸到茶葉,收集圖片,比說茶葉的種類,放到展示區,如何制作茶葉,泡茶的程序,自己的猜想記錄下來。然后請來專門的茶博士,經驗一點一點在擴展。環境也是主題經驗的延伸。

2、環境不僅僅給孩子看,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孩子更好的交流途徑。

例如:“每個人發現一個最特別的洞,我們也要找一找我們認為特別的洞,孩子的洞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洞,老師帶來的是不一樣的,一個是用手動一動才能看到的漩渦洞,一個是看不到,在天上的宇宙黑洞,一個是下水道的洞。”對于孩子發現洞有什么意義,擴展孩子看問題的視覺,你們的洞和我們的洞有什么不一樣呢,回家后再找找特別的洞。

3、讓家長看到如何帶孩子探究學習的,讓家長了解在教育當中如何貢獻他的教育資源。

例如:利用廢舊物品做昆蟲,做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對昆蟲的結構和樣子已經延伸到生活習慣有個好的掌握。

整合課程中主題環境創設的作用:

1、給予幼兒豐富的感官刺激,開拓思維、增長經驗。(昆蟲的主題)

2、為兒童提供一個觀察、探索、操作、交往、發展的平臺。

3、使教育活動得以開展、深入及延伸。

4、為教師創設與幼兒積極互動的空間。

5、給幼兒提供出一個美觀、溫馨、和諧的活動氛圍。

6、給予家長直觀了解教育內容,主動參與教育過程的機會。

六、主題環境創設的原則

統一性原則:環境布置也是主題進行中的一部分,要讓她有生命力

一致性原則:與主題經驗相關。

發展性原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促進幼兒的發展。

參與性原則: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積極參與。

動態性原則:跟隨主題的進程適時變化。

藝術性原則:讓孩子的作品更突出地、更美地展示。

操作性原則:能與幼兒積極互動,方便幼兒操作。

便捷性原則:便于更換,經濟實惠。

七、主題環境創設的內容

與課程內容有關的經驗調查(已有的、新建立的)

與課程內容有關的科學的知識與能力建構

關于幼兒的問題與設想的展示

幼兒作品的展示

八、主題環境展示方式

木格或鐵架

繩網

懸掛

擺放

多面展示

利用自然物作展示架

十、背景墻的設計

風格統一,特色鮮明

應考慮畫面的整體美,采用較大淺色塊支撐。

布局合理,整齊有序

有效利用空間,相對固定。

色調高雅,自然清新

色澤單純,接近自然。操作方便,衛生光潔

忌諱雙面膠。可用漿糊和及時貼,或用繩子吊、夾子夾。

高度適宜,經濟實用

需要孩子操作、觀察的就展示在1米20以下,以上可以放不需要特別精細觀察的東西,包括幼兒的作品。

十一、關注人際環境和精神氛圍

心理環境包括了幼兒生活、學習和游戲的全部空間,特別是幼兒的學習、活動及生活的氣氛,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風氣等,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教師在一定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在與幼兒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和幼兒能夠感知到的教師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幼兒能否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獲取有益的經驗。

營造對幼兒具有激勵作用的良好的人際環境和精神氛圍。

尊重和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

尊重幼兒探索和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

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活動。

建立良好的幼兒群體,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品質。

堅持正面教育的教育態度,使幼兒個體的才能在集體中得到充分表現,逐漸使幼兒產生自信和自主感。

注意引導、鼓勵和幫助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并隨時肯定、表揚他們的積極性和良好表現,激勵他們的主動精神。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幼兒園環境活動方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讓幼兒園的環境“活”起來,讓環境與幼兒對話,使之更好地與幼兒產生互動,這是幼兒教育工作者的任務。為了加深教師對《綱要》的理解,提升教師對環境創設理念的認識。使之更深地意識到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兒園的環境更好地起到教育的作用。同時提供機會和平臺,讓大家通過互相參觀學習,加強交流,尋找差距,從而提高自己對環境創設的能力。定于20**年9月―12月,開展“東西湖區幼兒園環境觀摩評比活動”。具體事宜安排如下:

一、評比組人員組成

專家、園長以及各參評幼兒園抽調教師1人

二、評比及觀摩日程(略)

三、評比標準

1、教育性

根據幼兒個性發展的需要和各種教育活動的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投放的材料能夠刺激幼兒豐富的想象和多樣化經驗,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能讓幼兒有機會和條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通過具體的操作、體驗去獲得經驗,發展認知能力,獲得駕御材料的能力和探索和創造的無限空間;有利于幼兒個體充分發展。

2、溫馨性

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取材于幼兒生活中的各種材料,特別是廢舊材料。讓幼兒易于理解,產生一種情感上的親切和共鳴;

要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充分體現童趣、童真,從而拉近與幼兒的距離;要以幼兒的情感為出發點。讓幼兒置身于最美麗的情境之中,從而培養和激發幼兒熱愛世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應強調以各種手段提高其藝術性,讓幼兒生活在充滿自然、和諧色彩的世界里面,將來長大才懂得去愛、去保護這個美好的世界。

3、安全性

材料的選用體現無毒、無害、無污染,保證幼兒操作的安全要求,營造對幼兒具有激勵作用的良好的人際環境和精神氛圍(平等、寬松、理解、激勵)教師要熱愛、尊重并了解幼兒;深層次地尊重和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深層次地尊重幼兒探索和認識周圍世界的心理特點。

4、自主性

在空間的分隔上、大的區域的選擇上便于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上便于幼兒取放,讓幼兒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有大量的材料可供選擇,體現自主性。

5、互動性

讓環境說話,吸引著幼兒的視線。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有利于幼兒操作材料和與環境的互動;環境創設注重幼兒的參與性,幼兒可以多種方式來參與環境創設,體驗成功的感覺,使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

6、高效性

充分利用原有環境,發現和挖掘原有環境(含設施設備、材料)的特點,令其發揮有效的作用;在原有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

【范例】---------

活動目標:

1、知道4月22日是地球日。

2、了解地球日的意義。

3、初步認識地球,簡單了解其外形特征和運轉知識,激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地球儀一個;微機課件:1.地球外形特征及運轉規律。2.美麗的風光圖片。3.污染

環境的種種原因與現象;地球與太陽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課題

1、不用發動日夜轉,春夏秋冬按時換,一日行程八萬里,滿載人類千千萬。

2、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日,誰知道地球的“生日”是哪天呢?(出示卡片)4

月22日是地球日。

3、為什么要確定地球日呢?(讓全世界的人們知道地球只有一個,是我們共同的家

園,但地球上的環境污染嚴重,要求大家都來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二、認識地球的外形特征和運轉知識。

1、地球在哪里呢?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呢?課件展示(地球是圓形的,自西向東轉,

它自轉一圈是一天,地球圍著太陽轉,轉一圈是一年。)

2、游戲“地球圍著太陽轉”:請一名幼兒扮太陽,一名幼兒扮地球,要求扮地球的

幼兒圍著太陽轉的同時要自轉,并說自轉一圈是一天,圍著太陽轉一圈是一年。

3、地球這么大,我們怎樣才能清楚的看到地球呢?人們根據地球的樣子做了個模型

叫地球儀。(出示地球儀)

請幼兒在地球儀上找出我們的祖國―――中國。

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名字呢?

4、地球上都有什么呢?(人、動物、植物)

三、保護和愛護環境。

1、課件展示:美麗的風光圖片。讓幼兒了解地球地球上美麗的大自然,激發幼兒熱

愛地球的情感。

2、“地球媽媽生病了”課件展示:污染環境的種種原因與現象,讓幼兒了解人們亂

倒垃圾,大量砍伐樹木,工廠排出的廢氣、廢水、廢渣等破壞和污染了環境。

3、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活動延伸:

1、實驗:地球上為什么會有“白天、黑夜”。

2、爭做“地球小衛士”,保護地球。

篇3:幼兒園環境創設融入生活即教育理念

淺議幼兒園環境創設融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臨澤縣濱河幼兒園田曉旭

[標簽:環境教師活動藝術啟蒙教育]

摘要:幼兒園活動室是幼兒生活、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室內環境對幼兒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室內環境要體現幼兒的興趣、需要和探索精神,體現幼兒、教師、家長的參與和互動,體現新觀念下多種經驗、信息的整合,體現各種廢舊材料的巧妙利用,體現教師的巧思與創新。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為了貫徹《綱要》中對環境的要求,一年來來,我園在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環境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融入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幼兒為本的室外環境創設

幼兒園的外在環境不僅體現了本園的辦園理念,還體現了幼兒園的文化氛圍,以及教師良好的創新意識。幼兒園的外觀環境要干凈整潔,色彩協調,還要有親切感,讓孩子們喜歡。

基于此認識,我們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畫成大型畫板,將其鑲在活動場地的周圍。優美的畫面,可愛的動畫形象和其展示的教育內容,完美地融藝術欣賞與教育功能于一體。此外,我們站在幼兒的角度設計幼兒園樓體的顏色,將粉色、灰色和蘋果綠進行巧妙地結合,在明快中透出和諧,讓孩子們走進幼兒園就猶如進入一個童話世界,心情愉悅地開始一天的生活。

二、與教研內容融為一體的室內環境創設

幼兒園活動室是幼兒生活、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室內環境對幼兒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室內環境要體現幼兒的興趣、需要和探索精神,體現幼兒、教師、家長的參與和互動,體現新觀念下多種經驗、信息的整合,體現各種廢舊材料的巧妙利用,體現教師的巧思與創新。

我園室內環境創設力求班班出特色,內容以教研活動為主線,做到點、線、面有機結合,將墻飾分為上下兩部分。幼兒視線之上的墻飾以教師制作為主,發掘、營造與教研主體相配合的教育環境,強調藝術氛圍。幼兒視線內的墻飾,為主題教育活動服務,以幼兒為主,充分讓幼兒及家長參與進來,改變教師一手包攬的情況。

如,我園大一班從工藝裝飾畫和石頭畫入手,開展班級特色教育。每個主體的墻飾的創設,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體現,教學活動的反應,更是幼兒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記錄,也是教師成長提高的良好途徑。

三、廢舊材料合理利用

各班不但以教研課題為主線創設墻飾,還開拓思路、創造性地充分利用了很多廢舊物品,變廢為寶,既經濟又美觀。廢布頭、開心果、葵花子等都成了主要材料,“美麗的船”“手娃娃”、蠟染等作品,既能給幼兒以藝術的欣賞,又能引起幼兒的創作欲望,啟發幼兒創作的火花。

經過教師們的巧思和創新,每個班級,各具特色,既將幼兒的主體地位放在首位,又體現教研主題,重視環境育人的功能。可操作的室內環境,讓環境與幼兒互動,讓環境說話,把環境設計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課程模式的構建要素,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