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用愛進行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用愛進行
“教師”是個多么耀眼、神圣而又受人尊重的名詞,教育失去愛,不稱為教育。沒有愛的教師是失去靈魂的、可恥的。教師的神圣職責是帶給下一代希望,傳授終身受益的行為習慣。是教給幼兒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授業者和執行者。用愛進行教育教育不能沒有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是說教師的道德水平決定著幼兒的道德水平。教師應用愛去奉獻事業,教育要用愛進行,熱愛職業,熱愛幼兒方為完美,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教育必須用愛去進行。
一、教師應具備愛生如愛子的情感。
教師對幼兒的愛是非血緣關系的愛,是既普通又神圣的超越的愛的詮釋,兒童成長有兩個源包括父母與老師,在幼兒園很自然地將與父母的思想情感與愛的要求轉移到教師的身上,除此之外更渴望能得到老師給予的愛與最親切的關懷。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熱愛幼兒是必不可少的神圣使命,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關愛幼兒等于關愛自己,也就是關愛自己的職業,是教師的一種寶貴職業情感,是種珍惜,也是種對生命的表達。
教師對幼兒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的職責。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讓每個幼兒處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而當幼兒受到感動、感染,師生間的感情更近愈加信賴,就形成一種親子、朋友親人般得角色,從而促使他們更自覺更樂于接受教導和勸告。
愛生如愛子,除了是教師的一種道德素質之外,還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著重體現在教師誠心誠意地愛護幼兒、信賴幼兒、尊重幼兒,使得彼此之間得到一種平等互動、互相信任、互相傾心是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如此的師風師德才能真正誨人不倦,教好幼兒。
二、愛的詮釋。
教師對幼兒的愛融合于師生實際的交往中,既具體、實在又可感。幼兒教師是人生第一位啟蒙老師,是第一開智者,是教幼兒如何做人的先行者。因此,我們對愛的使用必須是適當而合適的,相反只會適得其反,我們自身的修養必須做到文明、禮貌、善于與人合作、待人真誠、有耐心、不急躁、談吐文雅、誠實可信、表里如一、動之以情、以情育人、曉之以理、以理塑人,相信身教總比言傳來得更有效,更實際。
對幼兒正確地使用用愛,必須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理解幼兒寬容幼兒,在過去的十幾載的幼教生涯中,我所做的是自以為是愛幼兒的最好的方法,對“違規”或“出錯”的幼兒經常擺出多么權威、不露笑容的嚴肅表情的面孔對他們進行著自以為是的“說教教育”嚴厲的批評和訓斥,回想起真是太多的“過”了,為什么不學會用寬容、用愛心去教育呢?經過這次的師德講座我深深的受到啟迪,假如不愛幼兒,寧愿離開這行業,沒有愛的教育不稱之為教育,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之池塘。在現實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無不感受到愛的力量的宏大。如果身為幼教工作者不喜歡幼兒,不愛幼兒,留在沒有愛的工作上確實是孩子們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對幼兒應以博愛積極的心胸履行教師應盡的責任,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個默默的贊許眼神、一片熱烈的掌聲,都在傳遞、分享愛,使用愛。
三、教育與愛同時進行。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育應與愛同行。面對工作壓力,面對別人的不理解,面對不同個體差異,教師必須有高度責任感和神圣的歷史使命,應該學會拋開感傷,丟掉失落。面對可愛的精靈,關注著他們傾注全部的愛,對一代接著一代的教育,愛依然是不變,依然存在,用愛送走長大的孩子,返身重復用愛面對等待教育的孩子。
愛,使我們不言放棄,不言自我,不容選擇。當我們從事了幼兒教育這“光輝的職業”,當我們以一個教育角色演繹,我們注定肩負偉大的使命,然而,我們既要塑造幼兒的靈魂,更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既要言傳也要身教,所以教育更需要愛,愛是最好的教育,在教育中與愛同行。教育中有愛,使得幼兒愛老師,老師愛幼兒,愛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喚,是教師必備的素質,更是教師應有的品德。教師的愛是理解,寬容和接受,理解幼兒成長過程中必然有失誤與困惑,寬容他們的過失,接受他們的錯誤,這樣使得幼兒更自信地揚起前進的風帆。
活在與時俱進的年代,作為幼教的我們,必須投入全身心的愛,傾注所有的愛與教育同行,愛幼兒,愛教育,愛所有一切。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必須無愧于這光榮的稱號。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