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習繪畫益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幼兒學習繪畫的益處
藝術是兒童的另一種語言,繪畫是發展這種“內在語言”表達的最好方式。經過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繪畫對幼兒發展的益處,供各位老師和家長共同分享。
一、繪畫活動培養動手能力。
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是繪畫活動的直接目的,通過繪畫動作練習增強手部小肌肉的力量,促進手臂、手腕、手指協調配合能力,發展手眼協調能力。為兒童入小學學習正規書寫數字、漢字、拼音做好充分的動作預備。
二、繪畫培養審美能力。
在繪畫活動中,無論是構圖、涂色、裝飾都是兒童表現美的過程。畫面的構圖是否穩定、合理,線條是否流暢,色彩搭配是否協調,畫面裝飾是否豐富、豐滿等等都可以顯示出兒童對美的感受力。因此,練習繪畫的過程更是兒童練習審美的過程。
三、繪畫培養創造能力。
兒童繪畫的過程,不是模仿的教師動作的過程,而是根據教師指導的基本方法進行再次創作的過程。例如:教師教幼兒畫一個太陽,只是示范太陽的基本形狀“畫一個圓形封閉的線條”,然后啟發兒童拓展思維“你認為怎樣的太陽才是最漂亮的?”,有的孩子說“給她畫上大大的眼睛,穿上漂亮的裙子才漂亮!”有的說“給他戴上皇冠。”。有位教育家曾這樣形容“孩子心靈天生擁有創造的種子,只要有天使圣水的澆灌,這顆種子就會生根、發芽、開花,插上想象的翅膀飛翔在自由的宇宙空間,越來越高,越來越遠。”其中的“天使”指的是教師和家長,“圣水”指的是科學的教育方法。兒童在繪畫活動的自我創作發展了他們空間想象的能力,從小培養了他們勇于創造的精神。未來的科學家就是這樣培養的。
四、繪畫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繪畫屬于安靜的創作活動,需要高度專注的狀態。孩子在繪畫過程中,需要動手、動腦雙重勞動,并且他們對繪畫充滿了興趣,因此能夠自覺控制注意力,仔細、耐心的堅持完成自己的作品,進入專心操作狀態,能夠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繪畫能培養敏捷的思維。
兒童在繪畫過程中,需要思考畫面的結構、布局、線條搭配、顏色搭配等問題。需要根據自己的審美,有條理的安排繪畫步驟的先后順序。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不斷的進行思考、計劃、實施、調整,總結等心智活動,我們經常看到孩子畫畫的時候,畫畫,想想,添添,改改,就是在不斷的思維活動中,完成自己認為盡善盡美的作品。
六、繪畫能夠幫助發展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幼兒園的繪畫活動,不僅限于讓孩子動手畫,更強調讓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心理活動。教師在孩子們完成作品后,讓他們講講自己的畫面內容,培養幼兒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據研究表明:人腦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維,右半部處理總體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長和教師重視的文字、數字這些教育內容,則使幼兒左腦負擔過重,右腦鍛煉不足。這種現象有損于幼兒正常的和諧發展。美術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幼兒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主要通過想象和形象思維,有利于右腦的發育。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幼兒繪畫老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幼兒繪畫老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承擔校區創意、繪畫、摩兒紛課程。
2、負責校區環境創設。
3、參與校區各項活動的實施。
4、負責與所帶班級會員家長溝通。
5、教學設備的維護,教學用品的管理
任職要求:
1、美術或幼師專業專科畢業。
2、有1年以上兒童創意美術教學經驗,繪畫功底強,能夠因材施教,能夠啟發孩子的思維。
3、有責任心,富有愛心、耐心,喜歡與孩子們相處。
幼兒繪畫老師崗位
篇3:農村幼兒園繪畫教學
淺談農村幼兒園繪畫教學
什玲鎮中心幼兒園王妹娟
農村幼兒園繪畫教學的現狀仍舊擺脫不了以模仿為主的尷尬局面,為了讓幼兒園的繪畫充滿童趣、創造力和想象力,本文根據幼兒園現狀進行不同的框架設計,從活動的導入,繪畫講解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幼兒作品的展示進行具體的描述,充分體現幼兒是學習的主體,體現出《指南》中藝術領域的重要性。
目前,不少的農村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中,依然存在著模仿畫為主的教學模式,它抹殺了幼兒的表現和創造力,對幼兒來說,繪畫毫無樂趣可言,出現“不會畫”、“請人畫”等現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根據《指南》中說到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我在中班繪畫教學活動中采用自由創造的手段來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在發現、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后進行繪畫,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和技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從以下幾個環節著手進行處理。
一、巧妙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根據不同的繪畫內容設計不同的導入語,會讓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活動導入能否緊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是我們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通常每一次教學活動不可能允許我們每次都花那么多的財力來進行豐富而復雜的道具準備。因此,追求日常繪畫教學的有效性、趣味性就顯得相當重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用不同的導入語組織教學,如在組織《長長的火車》繪畫時,以視頻的形式導入教學“教師出示多款玩具車或火車的視頻,請幼兒觀察火車的外形。并請幼兒想一想,如果請他們設計一列火車,火車的外形會是怎樣的,會有多少節車廂。”這中懸念式的導入讓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然后說說自己設計的火車,再跟其他的幼兒一起分享經驗,幼兒各自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啟動幼兒的學習動力
只有讓幼兒全心投入活動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也是很好的教學的前提。在教學活動中,我根據不同的繪畫主題設計的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幼兒充分參與,不提供范畫。因為《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作畫。”教師應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讓幼兒自主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模仿或創造,成人不做過多要求。
在《長長的火車》中,我讓幼兒多次觀看火車視頻,目的是打開幼兒創作的思路,使起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拓展。接著我嘗試請幼兒完成一幅作品,以便讓全體幼兒有機會觀察同伴的作品,亦為幼兒的合作學習提供了機會。
(三)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發展需要
如何打開幼兒的思路,讓幼兒的繪畫具有創造性和個性的特征,是每個教師需要認真審視的問題,在我班繪畫的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同種動物形象指導幼兒安排不同的畫面,如《長長的火車》案例中,根據個別幼兒繪畫水平的不同,則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向深層次考慮,長長的火車車廂里有什么呢?你除了看過這樣的火車還有沒有見過別樣式的火車?通過這樣啟發幼兒,幼兒就能創作出符合自己水平的作品,就會避免不會畫、請人畫和完全模仿其他幼兒作品現象的發生。
(四)展示幼兒作品
每位幼兒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以展示,我們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環境,對幼兒的畫得以肯定,幼兒的作品運用到環境創設中能讓幼兒參與創設當中,也啟到教育的價值。
現實的經歷表明,只要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師勤于思考、勇于嘗試,農村幼兒園的繪畫教學就能開放出燦爛的花朵,幼兒定會喜歡繪畫,幼兒的繪畫也會充滿童趣和創造精神,幼兒定會在快樂繪畫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