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隨筆:10篇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幼兒園教育隨筆10篇
1教會幼兒自己玩玩具
到了玩玩具的時候了,小朋友們都在忙著玩玩具,文悅因為兩個雪花片插不到一起而向我“求救”:“老師,這兩個我插不上,請你幫幫我吧!”我對她說:“只要你仔細看,對準了再插就可以了。”結果她是屢試屢敗,很想讓我幫忙,可是我認為還是孩子插好了才有成就感,這孩子居然不插了要換別的,我說:“別忙,老師來試試。”我接過雪花片,仔細一看,插口有點變形,但只要對準了,稍微一用力就能插上。于是,我稍加擺弄,便將雪花片插在一起了。“哇!王老師真棒!文悅高興的拍著手,但轉眼間就露出了驚異的表情,因為我又把雪花片拆開,放到她眼前。
“老師,為什么又拆了呢?”文悅的臉上寫滿了不高興。
“文悅,剛才為什么說老師真棒?”
“因為老師把很難插的雪花片插在一起。”
老師說:“文悅也很棒也一定能插上。”
在老師的鼓勵下文悅也插好了,她高興的笑了。
2孩子需要老師的關心和呵護
劉振森是個懂事乖巧的機靈孩子,可最近幾天,每當吃午飯時他就哭個不停,老師給他盛上飯他也不吃,趴在桌子上頭也不抬,讓我感到真頭疼。
由此進行了家訪,我把他在幼兒園的表現如實的反饋給家長,家長反映最近幾天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說老師批評他。帶著疑問我咨詢了同班的兩位老師,原來是劉振森前幾天用手打別的小朋友,某老師批評了他。因此,我抽時間和他談話與他溝通,給他講道理,他也認識到自己錯了,我說:“老師特別喜歡你,你很聰明,如果吃飯不哭就更棒了。,能做到嗎?”他高興的說:“能!”從那以后,我發現他經常到我身邊,我也非常在乎他,這樣一來,我們的關系就密切了,再到吃午飯時我說什么他都聽,吃飯也特別香。
孩子每時每刻都等待老師的關心與呵護,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具有關心、耐心、熱心、細心、恒心、還有一顆真心。
3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健康成長
璇璇聰明伶俐,活潑好斗,這不,一大早就有幾個小朋友來告狀:“老師,璇璇動手打人。”“老師,璇璇撕破了我的本子。”我有點生氣地把璇璇叫到我跟前,想厲聲訓他一頓,可看到他那天真無邪的眼睛,心又軟了,我靈機一動說:“璇璇,老師喜歡你!”璇璇聽了開心極了,高舉雙手大聲歡呼起來:“老師,喜歡我!老師,喜歡我!”對呀!老師喜歡璇璇的聰明,也喜歡璇璇的活潑、團結、文明、懂禮貌。璇璇聽了我夸獎他,高興的小嘴都合不上了。
這天上課璇璇很認真,變得非常聰明,也愛動腦筋,其他小朋友回答不上來的問題,璇璇都知道,但是他的脾氣還是有點倔強。
一次,大家正在做操,璇璇做著做著就在地上打起滾來,我趕緊說:“老師喜歡做操的璇璇,現在讓你來領操好嗎?”這一招真靈,他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站在前面領著做操,動作雖不規范,但做得非常認真。
接連許多天,我發現璇璇與別人打鬧的次數減少了,于是我在班上開展了一次“老師,喜歡什么樣的璇璇”談話活動,孩子們七嘴八舌,有的說璇璇進步了,有的說璇璇不打架了,有的說璇璇變的愛勞動了……看著璇璇一天天進步,我十分欣喜
這件事使我意識到,教育并不是一件呆板、嚴肅的事情,而是一種靈活,愉快的活動,它需要教師隨機應變,抓住契機,為孩子創造一個寬容、理解和關愛的良好環境,把行為習慣貫穿于一日活動中去,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健康的成長。
4“小杯子”的悄悄話
喝水時間到了,小朋友排著隊找到自己的杯子,我給每個小朋友倒上水,過了一會,一個小朋友順手把喝完水的杯子“咣”的一聲響,摔了又摔,我并沒有在意,只是提醒小朋友喝完水輕輕的把杯子放回原處。但讓我震驚的是,大多數的小朋友學著他的樣子把杯子往桌上“咣”、“咣”的摔,桌子上、地面上全都是水。那聲音真刺耳,我意識到這件事盡快處理的必要性。
我悄悄的拿起杯子放在耳朵上,其中有個小朋友問我:“老師你把杯子放在耳朵上干什么呀?”我說:“杯子在和我說悄悄話,小朋友想聽嗎?”我看到小朋友豎起了耳朵,剛才杯子告訴老師說小朋友把他們摔疼了,以后它不愿意幫小朋友喝水了,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們不喝水行嗎?看到小朋友焦急的目光,我便和小杯子說起了悄悄話,小朋友都說:“以后喝完水要輕輕拿,輕輕放,再也不摔了。”從此,再也沒發生摔杯子的現象。
5隨機教育在幼兒園的重要性
我班的孩子很可愛,也很聰明,每天來幼兒園都會圍在我的身邊告訴我很多事情,同時也會問很多問題,有時我都會感到絮煩,可是孩子們還是那樣問這問那。
一天,我帶孩子們到操場去散步,一邊走一邊和他們聊天,這時我聽到一個孩子在跟另一個孩子說:“看,柳樹上掉下了很多葉子,柳樹會疼嗎?”我回頭一看,原來是文文小朋友在和曉瑞小朋友一邊看柳樹一邊說話。我記起來前段時間,有的孩子從柳樹下走,總是撕柳樹的葉子,甚至把柳枝弄斷,我告訴他們,柳樹的樹枝就像小朋友的胳膊,樹葉就像小朋友的手,撕樹葉和折柳枝柳樹會疼的,要愛護大樹。于是我走過去,告訴他們到了秋天,落葉樹上的葉子都要自然落下來找大地媽媽,自己落下來的時候是不疼的。
通過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孩子很多知識是需要問老師家長來獲得的,正確對待孩子的談話,會讓他們從中學到知識,得到滿足。
從那以后為了讓孩子們能得到更多的知識,每天我都會留出一段時間來和孩子們聊天,同時我還鼓勵那些孤僻,不提問的孩子,讓他們也積極來和老師聊天,問一些自己不知道的,這樣使孩子們不但學到了很多知識,還發展了他們活潑開朗的性格。
6別人的東西我不要
今天郎需蒙從家里帶來一筒款式新穎的彩筆,小朋友都很羨慕可第一節課剛結束,我發現幾個小朋友每人拿了一只彩筆,于是我馬上收回來。并告訴他們別人的東西不能要,不管神魔東西不是自己的就不能拿要用就要媽媽買。我又轉身告訴郎需蒙要愛惜自己的東西不能亂分,要是別人想用可以借給他,用可以,可不能浪費了。
7鼓勵孩子自己拼插玩具
這幾天我發現很多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讓我幫他們拆插玩具,這不我剛讓他們玩玩具,夢凡就跑到我的面前“老師,幫我把玩具拆開。”我想孩子小,大概沒有很大的勁,有些玩具插的有些緊,孩子拿不開,就隨手把玩具給她拆開,可是沒過多久,又有幾個孩子陸續來找我幫他們拆玩具、插玩具,有的玩具拆插并不是難,引起了我的注意。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孩子不自己玩玩具呢?
通過對孩子的觀察和家長了解情況,使我大體了解了孩子請老師幫忙的原因:一是孩子在家里從小就養成了玩玩具要大人幫忙和陪同的習慣。二是孩子想引起老師的注意。三是想和老師親近。
了解了原因后,我對孩子進行了一系列教育,首先教育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感受小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玩玩具成功的喜悅。其次我增加了和孩子接觸的機會,讓孩子們從身體到心理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護。最后和家長進行溝通,培養孩子在家自己玩玩具的習慣。
8培養孩子養成排隊走的好習慣
孩子一下課就喜歡到院子里你追我趕得亂跑。特別是孩子上廁所時,他們跑得更快。針對這件事,每次下課后,我都讓孩子們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走,像開火車一樣。慢慢地孩子們亂跑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現在下課不在院子里亂跑了,上廁所排隊也形成了很好的習慣。
9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則
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由于他們年齡小,對于老師的要求有時做不到是很正常的。只有老師多次講、反復說,他們才管用。
針對幼兒對交通規則的認識和了解,對幼兒進行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讓孩子過馬路時要先看一看有沒有車輛,看到有車時,先等一等,等車過去后才能過馬路。讓孩子知道一些簡單的交通規則,認識一些簡單的標志。
10如何充分發揮幼兒潛力
在整理廢舊材料時,我發現有些上學期多下來的手工材料,于是我把這些材料投放到了小作坊。活動中陸家欣、靳琳拿著這些材料來問我:“老師,這些是什么?是怎么做的呀?”因為是上學期的材料,操作難度比較簡單,我沒有直接回答他們,而是只向他們說了這是手工材料,介紹了上面做的東西的名稱,并暗示他們,請自己去看圖示討論然后做出東西來。
于是家欣、靳琳他們開始自己動手剪起來,孩子就是這樣在自己探索下最后完成了作品,看得出他們在自我的探索下完成非常開心。這樣不僅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更使得他們在制作的過程中主動地了解了更多的方法。
其實有時需要新添了材料時,我們常常需要先介紹材料的名稱以及操作方法,再讓幼兒進入活動區。現在,通過今天這樣一種形式,我們不妨也可以讓幼兒自己來找一找、說一說新添了什么材料,讓幼兒的說說議議來代替教師的介紹,并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摸索得出結果,這樣更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實在遇到困難,教師再幫助也不遲。
我們又在小作坊投放了一些孩子生日留下來的蛋糕小餐盤給孩子繪畫餐盤畫。在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已經不能滿足漂亮的餐盤畫,我們又看到了另外一些作品,他們將手工剪下來的廢紙上的花紋貼在餐盤上,變成了剪貼畫,看到這個剪貼的作品,我們的思維也開闊了,我們準備在區角里再投放了一些現在有農村特色的麥桿等輔助材料,做一些其他的畫,來支持孩子的想象,給孩子最大的發揮空間。
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真的是我們教師所不及的,孩子的作品遠遠好于我們的設想,無論是這樣一種繪畫手工材料還是建構材料,教師預設的材料,在孩子的操作下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所以在活動中我們老師要及時投放更多的材料,還要具有生成性,即根據幼兒的活動需要,不斷改變原有的材料,或是添加新材料,給孩子更大的發揮空間,調動了孩子進一步探索的欲望,也給了孩子更大的挑戰。孩子對于學習和游戲的劃分是很明顯的,在游戲的氛圍中,幼兒是自主的,這樣,孩子可以玩出自己的經驗、優勢和價值。教師給孩子多一些自由探索的機會,給幼兒創設要更多想象的空間,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冥思苦想的預設要好很多。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