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戲讓孩子有了謙讓觀念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角色游戲讓孩子有了謙讓的觀念
現在,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有很多父母對孩子過分的寵愛和嬌慣,因而造成孩子很不禮貌。他們發現,凡具有社會觀念的幼兒,社會行為就果斷。而幼兒自身還未形成社會觀念時,行為就猶豫。因此,在角色游戲中,應努力創設需幼兒做出謙讓的情境,幫助幼兒形成謙讓的觀念,有效地鍛煉幼兒的謙讓行為。
如在玩“娃娃家”游戲時,小朋友都爭著做爸爸,做媽媽,我故意拿出一個娃娃說:“有那么多小朋友都想做爸爸,也有那么多小朋友想做媽媽,可娃娃只需要一個爸爸,一個媽媽。那可怎么辦啊?”引導幼兒討論,使他們明確其他小朋友必須做出讓步,使幼兒粗略懂得謙讓的含義,建立初步的謙讓概念。同時,在分配角色時,我讓參加同一游戲的幼兒協商分配角色。當幼兒的意愿與需要的角色相吻合或者協商沒有爭議,游戲可以開始。如果幼兒的意愿與角色之間距離較大或有爭議,就讓他們繼續討論協商,或有意讓幼兒僵持一會,體驗一下互不相讓游戲就不能正常進行的感受。有的幼兒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在游戲了,而自己還沒開始,就不情愿地說:“好好好,你們先玩,過一會我們再交換,要不誰也玩不成”。“輪流”玩的規則就這樣制定了,幼兒產生了初步的謙讓行為。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角色游戲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心理目標:愿意嘗試角色扮演,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2、技能目標:在游戲中學習簡單的對話。
3、生活目標:在角色扮演中初步感知最基本的生活常識――爸爸、媽媽、買菜、煮飯等。
二、開設活動區角:(4個)
(1)陽陽游樂場(2)欣欣的家
(3)軒軒的家(4)曉鳳配菜有限公司
三、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創設活動環境。
2、幼兒到自己熟悉的活動區域進行活動。
師:寶貝們,剛才我們在外面進行的小烏龜爬山坡活動,你們玩的開心嗎?(教孩子學說:開心)現在我們的游戲活動也要開始了,我們一起去玩玩吧!
要求:在活動的時候,娃娃家的寶貝們要把自己的家整理好,買菜等請打電話告訴配菜有限公司,讓他們送菜過來,你要記住了。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
3、活動評價:
老師以表揚為主,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游戲,大膽進行交往。
4、師幼共同整理收拾。
康復班游戲活動說課
王美英
孩子通過扮演各種角色,用言語、動作、表情來表現他們對周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體驗。角色游戲能夠演示各種不同的生活情境,通過角色的扮演,可以使孩子學習在不同生活情境中采取相應舉止的能力。像一般孩子一樣,特殊孩子也有自我表現的需要,(特別喜愛表演節目,裴欣怡)容易認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力求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會相當認真地對待要說的話和做的動作。利用角色游戲進行訓練,就容易取得預期效果。
本次游戲的目標是:
1、心理目標:愿意嘗試角色扮演,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2、技能目標:在游戲中學習簡單的對話。
3、生活目標:在角色扮演中初步感知最基本的生活常識――爸爸、媽媽、買菜、賣菜和煮飯。
制定這樣的目標一是考慮康復班孩子角色意識不強,往往會熱衷于玩具的擺弄而不知自己的角色身份,二是為了鼓勵孩子大膽交往,并習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經驗。
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中,考慮到
康復班孩子的特點(爭搶、不懂替代物),盡量提供一些比較逼真、牢固的玩具用品,這中間也得力于家長以及小1班老師的支持,提供了各色的布料等,使得我們能創設一個相對溫馨的環境。在間隔上,我們采用了一些比較高的牛奶盒制作的墻壁,由于我班孩子比較特殊,容易互串角色以及爭斗、搶奪,所以采用了高隔斷,免得他們相互斗毆而忘記自己的角色。但我們也不是隔斷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我們采用打電話的以及送菜等方式搭起孩子們之間交往的橋梁。
角色游戲應該做好準備。除了材料、玩具等的準備外,角色的言語和動作都需要做準備。實際上,游戲的整個準備過程就是很好的交往訓練過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漸漸認識不同的社會角色及其相互關系,掌握與各個角色相應的、符合社會規則的言談舉止。角色游戲的活動過程乃是對平時活動的檢驗,對其效果的提高和鞏固。所以,要在孩子對自己“角色”的言談和舉止有較好的了解后,再做訓練。教師先做講解、示范;對有的孩子,還要手把手地進行指導。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們老師的示范、講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分分秒秒都和孩子們在一起,使得活動能較像樣的開展。
角色游戲有一定的結構,主要包括:
(1)角色扮演。角色是游戲的中心,孩子通過扮演角色反映周圍的現實,首先要確定必要的角色。干曉鳳是配菜有限公司的經理兼送貨員,孩子知道自己的角色,忠于自己的角色,勤奮而又努力的工作著;沈琦軒是娃娃家的爸爸,擔任著家庭里買菜、燒飯,撫育孩子的任務。工作的也比較出色;裴欣怡在三個孩子中表現相對來說捎差一點,不懂得整理自己的家,不懂得喂孩子吃飯,但孩子比較喜歡、安靜的在娃娃家里活動;游樂場里的孩子能安靜的在那里工作著,安靜的玩已是相當的不錯了。
(2)創設游戲情景。虛擬出所需的環境和物品,如在娃娃家中擺放一張煤氣灶,一張桌子,幾只碗,一張小床,一個娃娃就是一個很好的娃娃家了。配菜有限公司里,準備了各色各樣的塑料青菜、魚、蝦以及我們用橡塑紙做的各中食品、水果等。即以游戲中的意義看待實物,慢慢的學習以表象代替實物。
(3)對游戲動作和言語的假想。虛擬出相應的動作和語言。作為一種訓練方法,這些都要圍繞著訓練的目標來考慮。雖然游戲法很適合于特殊兒童;但是在具體使用時,應該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游戲活動特點。游戲的具體性和趣味性很適合于他們的發展水平;但是游戲的象征性(即虛構性)和社會性往往難以讓他們理解和接受。在做角色游戲時,弱智孩子難以進入“角色”。對于這些孩子,游戲法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在設計和使用游戲時,注意到了這個情況,講究實效,不搞形式主義。既應考慮到目標要求,又估計到孩
子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創設的情境也比較簡單、明確,盡量真實些,能夠讓孩子理解。但是,活動中裴欣怡對自己處情境不能理解,她也就難以進入角色,因而就角色效果不是最好,孩子只是在那里胡亂的擺弄玩具。
最后的游戲評價,老師以表揚為主,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游戲,大膽進行交往。我也想讓孩子們講講活動中感興趣的事和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但是,目前,班級孩子還沒有這個能力。
反思:
對能力強的干曉鳳應交給她更多的任務如:兼任兩個角色,讓娃娃家中的孩子可有更多的直接或相互間的交往,提高孩子多角色的活動能力和交往能力。也讓孩子漸漸認識不同的社會角色及其相互關系,掌握與各個角色相應的、符合社會規則的言談舉止
篇3:以燒烤店游戲為例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主體地位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以“燒烤店”游戲為例淺談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主體地位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經驗的一種游戲。一個能讓孩子沉浸其中的角色游戲,不僅能有效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更能陶冶孩子的個性,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獲得積極的游戲體驗,享受快樂的童年生活。
實踐中我們發現,我們小班孩子從玩娃娃家開始,對角色游戲總是樂此不疲,孩子們在游戲里自由地扮演著自己喜歡的各種角色,享受著角色扮演帶來的各種快樂,顯然,這樣一種快樂,源于孩子在角色游戲中的主要角色。為此,我以小班“燒烤店”游戲為例,談談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主導作用:
一、發現幼兒興趣點,游戲主題由教師預設轉向幼兒主動生成。
幼兒角色游戲的主動建構首先表現在是否能擺脫教師的高預設,是否能在孩子真實經驗的基礎之上,根據自身的興趣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共同商討、自主生成游戲主題。“燒烤店”游戲主題的產生則經歷了這樣一個幼兒自主生成的過程。在開展角色游戲內容之前,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平常你喜歡吃些什么?玩些什么?為什么?好多孩子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有的孩子說:“我喜歡吃麻辣串”、有的孩子說:“我喜歡吃燒烤”孩子們說的津津有味。最后在孩子們的一致討論下,我們決定開展以“燒烤店”為主題的角色游戲。孩子們還有模有樣的學著燒烤師傅的燒烤動作,看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
二、找準幼兒參與點,游戲過程由被動參與轉向幼兒主動參與。
當角色游戲的內容由教師的預設轉為由幼兒自主生成,幼兒參與角色游戲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確立,主動游戲的能力也隨之顯著增強。
1.主動參與材料提供
在以往的角色游戲中,游戲活動的環境和材料大多數是由教師創設、制作的。在角色游戲“燒烤店”中,我嘗試大膽放手,鼓勵幼兒來創設游戲環境和制作材料。
在進行游戲材料準備之前,我們組織孩子們一起回憶并討論:你在燒烤店里吃些過什么?你覺得我們的“燒烤店”需要哪些材料?這些材料應該怎么做等等,討論后讓幼兒參與游戲材料設計與制作準備。在家長們的全力支持與配合下,我們收集了很多成品、半成品和廢舊材料,和孩子一起共同制作游戲活動所需材料,共同討論游戲的空間布局,參與游戲準備的過程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游戲興趣,加深了游戲體驗。
2.自主選擇角色扮演、解決角色沖突
以往在開展角色游戲時,總是由老師請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幼兒來扮演游戲中的主要角色,這種看似“正常”的安排,實際讓幼兒失去了自主選擇角色的機會,更讓一些孩子漸漸失去了扮演角色參與游戲的興趣。只有孩子喜歡的角色,才能被孩子所接受、讓孩子感興趣,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在角色游戲中,我們嘗試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的角色參與游戲,這不僅滿足了孩子角色扮演的愿望,更體驗了自主選擇角色的快樂。
記得有一次玩游戲,毛毛和牛牛都選擇了燒烤師的角色,可是我們只有一個燒烤師的角色,我沒有馬上的上前去詢問,只是在一旁觀。想知道他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剛開始他們兩個就一直僵持著,誰也不讓誰,這時當顧客的小雨就說了:“我都選好了食物,誰來幫我烤啊?”他們兩個互相看著對方,毛毛開了口說:“牛牛今天我讓你來當燒烤師,因為我才當過,所以這次我就讓給你吧!我來當服務員,幫助你一起來燒烤可以嗎?”這時牛牛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在這時我走到他們的面前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并表揚了毛毛說:“毛毛你真棒,小朋友之間就是要這樣互相謙讓的。”這樣毛毛開心地選擇了服務員這個角色牛牛扮演燒烤師的愿望也得到了滿足。
幼兒只有建立彼此樂于接受和認同的規則,才能保證游戲的開展,才能享受角色游戲帶來的快樂,這就需要教師的適時介入和引導。現在每次游戲前孩子們也從原先爭搶角色到開始互相討論、協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們會表示以換班的辦*流擔任角色,或是角色謙讓給沒做過的一方來做,學會了在爭執與協商中建立規則、解決矛盾。
3.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生成新內容
在角色游戲活動中,我們都清楚地認識到:游戲材料的提供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隨著主題的深入及游戲的進行不斷地補充和變換的,而新的游戲材料往往是在孩子主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
記得有一次,萱萱在燒烤店里買完烤串后對老板說:“老板,請給我打包帶走”,這時當老板的天天小朋友著急了,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準備打包的盒子,這可怎么辦呢?萱萱也很堅決的要打包打走,我看見天天在那不知所措,可沒過多久我看他往我們的百寶箱區域方向。哦,原來他想到了我們還有個百寶箱,里面也許有他想要的東西。這時我看見他從百寶箱里拿出了一個飯盒開心的回到了燒烤店,給這位萱萱將食物打包了,游戲很自然地進行了下去。從這可以看西湖問題的解決讓孩子獲得了成功的體驗。現在的“燒烤店”里,孩子們會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地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現場制作的材料和替代物的應用越來越多,游戲內容越來越豐富,孩子的游戲興趣也在材料不斷添加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增強。
隨著游戲內容的不斷豐富,孩子們又愛上了角色游戲。在觀察孩子進行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我又發現,幼兒對游戲區一些投放時間較長的游戲材料漸漸又失去了興趣。孩子們在燒烤店游戲時總是重復著烤魚、烤香腸、等,如果繼續這樣的話,游戲將不能持續的開展下去。為此,游戲結束評價時,我決定拋出游戲中的問題,吸引幼兒主動介入。
評價時我與幼兒一起展開討論,我向孩子們介紹了燒烤店的工作人員對待顧客熱情、服務周到;接著我轉過話題:“可是也有顧客反映我們燒烤店里總是賣烤雨,賣烤香腸,沒有新意。怎么辦呢?”孩子們聽了紛紛舉手,爭著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可以賣海帶、金針菇。”“還可以賣蘑菇、賣龍蝦。”“還可以賣年糕。”……我趁機說:“燒烤店里沒有海帶、金針菇、蘑菇、龍蝦、年糕怎么辦?”孩子們很快進行了分工,主動領取了自己想完成的任務,在孩子與我們老師的配合下,燒烤店里多了用海綿紙自制的海帶,青菜、胡蘿卜,年糕等。孩子們看到了自己的新成果,體驗到了新的樂趣,對“燒烤店”又有了新的游戲欲望。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幼兒扮演角色參與游戲應尊重幼兒的意愿,讓幼兒參與游戲環境創設,自主選擇角色,這樣既提高了幼兒對角色扮演的興趣,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和動手能力。顯然,幼兒游戲中的主導作用,離不開教師的適時介入和有效引導,采取正確的方法,點撥、啟發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幼兒游戲提供一個自由、自主的空間,使他們在角色游戲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只有這樣,角色游戲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