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10篇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10篇
1孩子不亂扔玩具了
今天下午區角活動時,孩子們在高興的玩玩具,突然“嘩”的一聲,巧巧不小心把一墊子雪花片倒到地上,巧巧一幅若無其事的樣子,緊接著小朋友們一陣哄笑,你看我,我看你,競相模仿開了,我在看到后冒出了一個念頭:“扔玩具真這么好玩嗎?”孩子們不說話,偷偷的看看我,“那你們想扔嗎?”“想。”大膽的子威回答我,其他小朋友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我點點頭,“那好吧,請你們盡情地扔吧。”
教室里立刻亂成了一團,孩子們的叫聲和玩具的碰撞聲淹沒了一切,高興極了。十幾分鐘后,教室里一片狼藉,孩子們紅撲撲的臉上透著意猶未盡的喜悅。我鎮定而舒緩地說:“好了,我們該撿玩具了。”孩子們看著滿地的玩具不知所措,我笑了笑,“沒關系,老師和你們一起撿。”我立刻揀起了玩具,孩子們也學我的樣子動手揀玩具,時間一分分的過去,玩具一個個的進了玩具墊子,汗珠也一滴滴的從孩子們的頭上冒出來,當最后一個雪花片放進簍子的時候,大家都往地上一躺,“好累呀,終于撿完了。”那你們以后還扔玩具嗎?“不扔了”大家異口同聲的說。
從那以后,扔玩具的現象沒有了。我感到很欣慰:因為“不亂扔玩具”不再是一句教條的規則,讓孩子們樂意接受并自覺養成的習慣才是最好的方法,由此我想到:少對孩子說一點,多讓他們做一點,這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才能埋下關心他人、自我約束的種子,使之受用一生。
2對孩子要一視同仁
今天下午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在快樂的做游戲。正當玩得非常高興的時候,亮亮小朋友著急地說:“盧老師,心玉的鼻子出血了!”只見心玉仰著頭,鼻子還滴著血,被小朋友簇擁過來。我邊給他處理邊對他說:“你這是怎么了,是干破鼻子了嗎?天熱了,以后要多喝點水。”我看到心玉咬了咬唇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眼里含著淚花,其他的小朋友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樣子很神秘,搞的我也莫名其妙。這時,快嘴的晨浩小朋友說:“老師,心玉的鼻子不是干破的,是讓劉琦用手打的。”另一個小朋友忙說:“劉琦是程老師的孩子,我都不敢惹他……”聽著他們的話,我明白了:小朋友們開始沒告劉琦的狀,是因為它是程老師的孩子。平時,對于我們老師的孩子我們都比較照顧,要求也比較松,即便做錯了事,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幾句,不想對其他小朋友要求那樣嚴格,時間久了,我們自己倒不覺得怎樣了,但是,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被他們深深地印在了腦海中。
我仔細問清了原因。我讓劉琦向心玉道了歉,并告訴他以后做游戲時要注意安全,不小心碰到別人要道歉,受傷了要及時告訴老師。劉琦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
我和園內的老師們專門討論了這件事,大家有了深刻的認識:對全體孩子要一視同仁,對老師的孩子,也不能偏愛,更不能的讓老師孩子養成不良習慣,我們應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3你喜歡大灰狼嗎
你喜歡大灰狼嗎?這是我給剛入園的孩子問得問題,我總是喜歡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去問他們一些很獨特,很稀奇的問題,借此去探尋孩子的內心世界,去了解孩子的性格,以便更直接,更自然地走進他們,大約有一百個被我問過的孩子都是同樣地回答,“不喜歡”看來,“狼”這種動物在幼小孩童的世界里,除了灰色,永遠都不可能是其他的什么色彩了。我深切地為狼感到惋惜。這也讓我想起那些違背自己的意愿,掩藏內心的不悅,“投入”地扮演著“大灰狼”這一角色的那些個少之又少的孩子,他們的品質是多么的可貴,多么的稀缺啊!如果能夠改造一個人的話,那么,這種改造會比放棄更具有意義和價值。
4細節決定成敗
我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很普通的人。回眸往事,大量的日子,很顯然一直在做一些小事,一些極不起眼的小事,有時怕小事也做不好,也做不到位,一味地把小事當做大事來做,因此,并沒見的工作上有什么起色,反而以前工作中小事也沒做好,只是工作也做不好,甚至把一件大事給弄垮了。
因此,我想到了“細節決定事情成功的”――這是一篇網上文章說的。真的有時往往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做不好,就影響整個事情。
――“細節”在成功這與失敗者間究竟有多大差別?由此想到: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差異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大,只是很多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你能做,我也能做,他也能做,只是做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用心功夫。用心工作了,效果就會好的。
――懺悔。在以往工作中,往往看不到細節,考慮粗淺,經驗少,困難多,甚至有時不把小事當回事,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在工作中很不用心,有時在工作中缺乏熱情,沒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只是把領導分配給自己做的工作做好,在盡心、盡力,用心上缺乏干勁。
――決心在以后工作中,把每天簡單的小事用心千百次地努力地去干好,注重細節,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把每天的小事千百次地做好,在自己的崗位上負好這個“服務”責任,給老師、給孩子創設富有溫馨、安全、健康、快樂的環境,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好每一個孩子,把它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讓每一個生命都享受到陽光。
一切從愛開始,只為做的更好,做得永遠比別人期望的要好。
5積極舉起的小手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重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積極主動的參與、主動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孩子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主體性教學所倡導的是面向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主體,使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各種教育活動的“主角”。但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經常會發現:當我們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積極舉手發言并且思維活躍的就那么幾個孩子,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很少發言,來來去去都是讓那幾位“好孩子”唱“主角”,其他幼兒只能做“局外人”,有些孩子為什么不愛舉手發言呢?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注,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逐漸發現了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所在,并隨后采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像一些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的孩子,我就鼓勵他們大膽舉手,并及時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能夠逐步養成大膽發言的好習慣。對一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我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提醒、引導,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對于年齡偏小的孩子,我提問題時盡可能提得簡單些,從而幫助他們獲得更多自信。與此同時,我還對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予以小獎勵,如五角星等,以激發孩子們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獲得禮物的愿望。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在大膽回答問題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級里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起來。看到那一只只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感動。
6不要給孩子哭的機會
小班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入園活動,已經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他們在幼兒園里開始玩玩具、滑滑梯、……,也開始和小朋友交流了。但有的小朋友每次入園的時候還是哭,佳怡就是其中一個。
今天早上,我接待幼兒入園。佳怡的媽媽抱著佳怡來到了教室門口,把她放下來,并蹲下對她說:“佳怡,不哭,好孩子,自己去拿玩具。”佳怡的媽媽站在那兒看著她去拿玩具。佳怡向前走了兩步,回頭一看,媽媽還在,就又返回來,撲到媽媽的懷里,她的媽媽又抱住她,邊拍著背邊哄她:“佳怡,不哭,佳怡是好孩子。”這樣反復幾次,最后,還是老師把孩子接過來,跟她一塊去拿玩具,不到兩分鐘,佳怡就在那兒玩的非常投入了,臉上也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有時候,孩子哭并不是自己舍不得爸爸媽媽,而是爸爸媽媽舍不得孩子。使孩子認為可以用哭的辦法留住他們,于是,他們一次次的使用,并且屢試不爽的情況下,就開始大哭而特哭了。在此,奉勸那些剛送孩子入園的爸爸媽媽們,送下孩子后,趕快走,別回頭,以免給孩子們“哭”的機會。
7坐到孩子的位置上
在進餐前,我組織幼兒聽錄音故事。沒過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我連喊了幾遍“請安靜”后,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好聽的配樂故事孩子們卻不喜歡聽,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聽故事,我決定叫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當我走近時,孩子們的笑臉凝固了,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惶恐、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罰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開心,便什么話都沒說,在那組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錄音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錄音機里講的是什么,于是他們干脆自發玩起了“切西瓜”的游戲。了解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釋然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班的錄音機有點問題,很多小朋友聽不清故事.我們就改成手指游戲吧。”我關掉錄音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頭發、肩膀、膝蓋、腳》的手指游戲。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為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并及時引導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以便盡早發現并解決問題。
8孩子的自由呼吸
每天,老師都組織孩子進行一日的活動,有生活活動和教學活動,孩子在老師的指引和指導下學習。
幾乎每一個老師都教育孩子見到客人要主動問好,孩子們也養成了見面就說:“叔叔好!阿姨好!”!
有一天孩子們自己在玩區角游戲,每個區角的孩子們都玩的津津有味。
“阿姨好!”一聲清脆的聲音傳來,我仔細一看班里沒有人來,原來是表演區的孩子們在玩游戲,小藝扮演了一位醫生阿姨,還有三位小朋友扮演病人,小藝用手摸摸小朋友門的頭,被摸的孩子總會說一句:“阿姨好!”有的說自己咳嗽,有的說肚子疼,演的像極了!
這件事使我感觸很大,不僅僅是孩子有趣的表演。還有孩子的語言表達。
給予孩子一份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的想象,這對于老師來說不是一件難事,他讓我們更能了解自己,自己在教學中的引導是否正確,應如何引導,只有了解了孩子真正向往什么喜歡什么?才能夠正確的引導。
9給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認為不能夠僅限于課堂教學,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外,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教育,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喜歡模仿樂于模仿,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展現給孩子的是良性的教育,那么對于孩子的成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當我們班來客人時,我們班的老師總是熱情有禮的招呼他們。我們的孩子也被老師感染著。老師的一時舉動卻讓孩子受益終身。反之老師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孩子也會去模仿學習,所以說,教師的個人修養及言行舉止非常重要。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為人師對于塑造孩子的靈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教育不再是生硬的文化傳授,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來洗滌孩子幼小的心靈。
孩子們在上課間操時,出入門口時難免幾個班級走到一塊兒,而我們老師總是會說:“來,請你們先過!”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但是“請你們先過!”這句話不再是老師說,而是換成了我們的寶寶。這種一讓的情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們沒有刻意的去教,但孩子們在自然的情景中學會了互相謙讓的好品質,這就是潛移默化教育的最大魅力!
所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既然是模仿,就讓你的孩子模仿你吧!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
10我家的“臟”孩子
我家有個臟孩子,喜歡跟泥沙打交道,不是在地上打個滾,就是跑到草叢中去捉螞蚱,或者把水裝進瓶子里倒進去,倒出來……有時候還會從高處跳下來,手腳磕碰了痛得齜牙咧嘴,卻從不流淚喊疼。每天去幼兒園接他的時候,總看見他在隊伍后面灰頭土臉地或蹦或跳或唱或吼……慶幸的是老師并不去管他,由著他忙活自己的游戲。周末帶孩子回家,母親總責備我,你看,你們還是老師呢,全村就數你們的孩子最臟。臟孩子不好嗎?孩子不應該快快樂樂地盡興玩嗎?我也總是這樣反駁。孩子就要活得像個孩子,一句話說出了教育的真諦。我不怕孩子臟,只要我的孩子健康有活力,自信而又個性地享受童年的快樂。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教育隨筆:學習中互動互動中收獲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學習中的互動互動中的收獲
我很榮幸能參加平湖市幼兒園教師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班(第一期)實踐培訓活動。第一階段的安排時間是:3月22日~3月27日,第二階段的時間安排在暑假是從7月5日~7月10日結束,培訓共計12天,每天的安排形式比較多樣,異彩紛呈。其中有名師的講座,有聽課、互動評課,有課題為主的研究等實踐活動。總的來說,對我自己的促動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培訓班的班主任是顧老師,開班第一節課是簡短的開班典禮,劉校長和龔老師為我們解讀了開班的背景、學分的獲得方式、方法和本此培訓的方案。接下來是顧老師組織我們66位老師組建成了六個團隊,并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自我介紹,讓我們互相之間有了認識和初步的了解。還以團隊互動討論的形式,研討培訓期間的規則和學習期望,每個團隊都有一個有深意的名字,如:滿天星、花兒朵朵、美麗相約、甜甜酒窩等。我很感嘆大家的智慧,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都能設計出這么漂亮的規則結構圖,還有我也很佩服那些上臺來對結構圖進行解說的匯報員,她們都能富有感情的、流利的,把各自團隊討論的結果表達出來。
這天下午,我們來到了行知幼兒園,活動主題是《走進課題聚焦課堂》,讓科研聚焦實踐,以課題研究課為研究載體,與課題負責人一起聚焦課堂實踐,追求真實研究,真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除了聆聽課題負責人的課題管理經驗、課題研討方向和課題運作情況外,還聆聽了兩堂課題研究課展示。分別是乍蒲天妃幼兒園肖群老師的中班閱讀《色拉魔法店》,行知幼兒園華芳芳老師的大班美術《美麗的蝴蝶》。教師的課設計精美,樸實自然,我時常被教師的精彩設計所折服,被課堂的情緒所感染,同時也為幼兒思維的火花所欣喜。
接下來的一天,我們又去了具有濃厚的農村鄉特色的新倉幼兒園,參觀了幼兒園布置,讓我感收到了新倉幼兒園老師們的奇思妙想。并且還觀摩了三位老師執教的三個同課異構的音樂教學活動《蠶豆花》,緊扣本次探討的主題《音樂教學趣中求效》,活動形式是這樣的:課例觀摩――同課異構、互動參與――領域論壇、名師引領――分享智慧。執教老師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歡快旋律,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幼兒們體驗到了歌唱活動帶來的樂趣。活動中,老師的圖譜設計,運用游戲化的情景、運用各種演唱方式等方面,都體現了一個“趣”字。
在學習過程中,聆聽老師們的課,讓我認識到自己處理課堂的稚嫩與不足,名師的引領和梳理,分組研討和互動交流,又能讓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培訓過程給了我太多的感悟與啟迪!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幼兒教育隨筆:用愛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
幼兒教育隨筆: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
吃過中飯,我組織孩子們進行飯后散步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樓上走廊上,孩子們一邊散步,一邊欣賞著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畫,就在這時果果小朋友跑過來大聲告訴我:“蔣老師,蔣老師,媛媛她跑了……”可沒等他說完,媛媛便大聲哭了起來,我當時什么也沒說,只是用關愛的目光看著她,然后輕輕走過去,單腿跪下,伸開雙臂,作出要擁抱她的動作,正哭的傷心的她,見我伸開雙臂,馬上撲到我懷里,雙手緊緊抱住我的脖子,頭依靠在我的肩上,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負,回到母親身邊似的,而我也像是真的成了她的媽媽,輕輕的拍著她的背,不一會,她不哭了,輕輕地、委屈的告訴我:“老師,我沒有跑,我真的沒有跑……”哦!原來是孩子們冤枉了她啊!
事情過后,細細回味整個過程,讓我更深的體會到,很多時候,老師在與孩子的交流不要只相信語言的力量,同樣也不需要對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馬處理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當孩子因某些事情受到了委屈時,一個愛的擁抱更是甚過千言萬語,對于孩子來說,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得到老師和大家的理解,同情和撫慰。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里,讓我深刻感受到愛的美麗和偉大,一個深情的擁抱,更是對孩子愛的體現,只有用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才能敞開心扉的去接受你、接受你的教育。
在我們的工作中,愛更應是無處不在的,記得上學期剛開學那會,孩子們剛剛離開親人的懷抱,來到這么個陌生的環境,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親切感,更是缺少愛的港灣,有的哭鬧著尋找爸爸媽媽,有的躲在墻角,默默的獨自等待,盼著爸爸媽媽的到來,有的拉著我的小手,一遍又一遍的懇求著讓我打電話給他媽媽,面對孩子們的這種種情緒,我只能一次又一次輕輕的將他們擁抱在懷中,剛開始他們在我的懷里是掙扎的、不安的,可我并沒有因此而讓他們離開我的懷抱,漸漸的他們會靠在我的肩上輕輕的哭泣,此時,我輕輕的拍著他們的背,親切的告訴他們:“寶寶乖,媽媽會來接的,老師會陪你的。”孩子們在我的懷抱中也深深的體會到了老師對他們的愛,漸漸的他們敞開了自己的心扉,接受了老師,接受了幼兒園,在我們的懷抱中健康快樂的成長著。
美麗的夕陽是短暫的,但它卻把最美的一刻獻給的人們,幼兒教師的事業是平凡而不起眼的,但我們卻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每天我們總是會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在我們愛的教育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