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提高小班幼兒語言能力

提高小班幼兒語言能力

2024-08-01 閱讀 2745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如何提高小班幼兒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期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教育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地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語言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要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2.注意傾聽并能理解對方的話;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那么如何提高小班幼兒語言能力呢?

第一: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是幼兒進行集體生活的第一個里程碑。幼兒入園從情緒,情感,和他人交往構成了新學期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幼兒園里,語言教育必不可少。在這個教育的過程中,給幼兒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交往環境是很重要的。剛開始小朋友入園,可能有一些抗拒幼兒園,抗拒老師。當我們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與孩子一起做游戲一起唱歌,跳舞。給他們講許多好聽的故事的時候,孩子們就和我們很親近了,開始有想告訴老師自己的想法。

例如我們班的幼兒田好,剛剛上學時,她是非常非常的靦腆的,總是會在面對老師和一些小朋友說話時低下頭來不說話。我們就特別注意這個小女孩,每天早上給她一個甜甜的笑容,說“早上好,田好“。剛開始她都不怎么回應。當有一天,她開始大膽的和我們打招呼的時候,我們開心極了,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后來她就經常告訴我們,她媽媽給她買新衣服了,她有新玩具了。也越來越愛上幼兒園,每天回家都會把學校里的事情講給媽媽聽。所以環境的力量是無窮的。溫暖的東西除了物質上的,還需要更多精神上的溫暖。

第二: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傾聽的習慣是學習傾聽技能的前提。當你愿意聽別人說話時,別人才會更尊重你。這句話不僅在大人的世界通用,在幼兒的世界也是適用的。你學會用語言表達的同時,也會交到更多的朋友。讓自己更自信。

我們要求幼兒建立主動傾聽別人談話的愿望、態度和習慣。當別人說話時要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去聽,通過積極主動的傾聽去感知、接受別人談話的信息。幼兒喜歡簡單,有趣味的東西。我們培養幼兒主動學習傾聽的時候,經常會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來讓幼兒喜歡去聽。比如說,捉蜻蜓的游戲.:老師平伸一只手,孩子也伸出一只手,指尖碰到老師的手掌心,老師唱:捉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孩子迅速跑開,被捉住了就和老師換角色――當捉蜻蜓者。示范之后,讓幼兒和好朋友一起玩.不僅能提高幼兒傾聽時的專注力,也讓幼兒體驗到快樂.比如我們會請小朋友自由發言,但是一定要能夠在別人說話時專心聽,并獲得班級有禮貌寶寶小貼紙一份。這樣不僅讓幼兒明白傾聽是一種禮貌,也能更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為。

第三.對幼兒園兒童文學作品活動的理解。小班幼兒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能夠通過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刺激幼兒有想表達的興趣。當她知道的東西越多,想表達的欲望就會越強烈.進而增強語言能力.

兒童文學作品的學習活動是學前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教育活動,是幼兒園語言教育中重要的活動類型。《綱要》中非常明確地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這句話已經把幼兒園開展兒童文學作品學習活動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概括得相當清楚。

首先,要考慮選材問題。必須是符合現代兒童社會生活和兒童發展特點的,是兒童易于并樂于接受的。教師要進行篩選,并充分提供讓兒童接觸文學作品的機會。如<小雞找朋友><找朋友的刺猬>其次,活動形式要多樣化。這就要求不僅要有正式的語言文學教育活動,還要有非正式和隨機的語言文學教育活動。教師在“茶余飯后”時間隨口的吟誦和講述,幼兒的睡前傾聽,自由活動時間給幼兒播放文學作品錄音、錄像,上網觀看卡通片等,都是很好的學習和教育形式。再次,文學作品自身的文學性、藝術性、知識性和啟蒙性等功能的發揮,需要教師提供大量的感知、欣賞、理解、想象和體驗等活動來幫助幼兒深入思考、評價和創造。因此,正式的文學作品學習活動不可能是單一的形式,多媒體手段可以成為教師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體驗和理解的一種輔助技術,但并不是必然手段。兒童的直接經驗較為貧乏,這就需要教師提供一些直觀手段來幫助兒童將文學語言轉換成畫面和意境,從而充分理解。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應該包括對文學語言、意境、作品的思想脈絡以及文學結構和特殊表現手法的理解。至于“體驗”的含義,幼兒完全可以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充分地表達和表現。

第四,通過小集體活動創造新的大膽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我們班,經常會舉行小小發言會。一周更換一個主題,并爭取讓每個幼兒都能有這樣的機會。如開學時,我們會有自我介紹會。介紹家人。說一說自己心愛的玩具。說一說自己愛吃的東西。說一說自己學會了哪些兒歌。并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書籍里,選取一些非常好的主題。如我愛我的家,甜甜分享日,愛的甜甜話。天冷了怎么辦?等等,不僅讓幼兒主動參與,而且能夠通過集體表達來鍛煉自己的膽量。從而達到提升自己語言能力的作用。

第五,通過了解幼兒的習性,進行特殊引導

每一個幼兒都具有著獨一無二的特點。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當我們能很好的通過了解幼兒的不同,來發掘幼兒的語言能力就非常的棒了。例如,對于內向的幼兒,要注意多鼓勵他,并及時去表揚他做得好的地方,并從最簡單的問候語言開始,去培養.如早上說早上好,謝謝教師,對不起,等等.并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我經常會問小朋友,你喜歡玩哪一種玩具呢?你想用他做一個什么?對于語言發展比較好的小朋友,鼓勵他們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很多小朋友只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和物品才會喜歡去說,我們及時的注意每一個小朋友的愛好,及時發現并引導他們大膽發言.

第六,語言教育應滲透在各個學科領域中去.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語言教育應當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這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點,語言教育應該體現在各個學各個領域,而且在幼兒每天生活中去學習。并讓幼兒主動表達。孩子的語言表現本身是無好壞之分的,教師應看到、聽到他們的語言表現,如:是否樂意用語言與他人交往,是否會用語言去表達.

第七:老師要有發現的眼晴,用愛心鍛造一個童稚語言的天堂。去正確引導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曾經看到一個語言案例:他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讓我們也來反思一下吧:

分析比較下列兩個案例,你認為哪位老師對綱要的理解更深入?為什么?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片段一:

幼兒:老師,你看我有新鞋!

教師A:啊!真的。好漂亮!

幼兒:還有小豆豆!

教師A:什么小豆豆?

幼兒:是啊!小豆豆!你看,在旁邊(指鞋上的扣子)

教師A:(恍然大悟)啊!你是說有扣子!扣子、扣子、扣子。

幼兒:(感到有趣跟念)扣子、扣子、扣子。

教師A:對了,扣子。你會不會自己扣上?

幼兒:不會,可是我會自己穿鞋子。

教師A:呀!你不解扣子就塞進鞋子里?!

幼兒:對啊!我會穿鞋,把腳塞進去,襪子變成紅紅的。

教師A:啊,我看到了,腳弄痛了沒(有)?

幼兒:不痛,我腳全是汗,所以鞋子的紅顏色跑到腳上了!

教師A:回家脫鞋子時,腳變成紅紅的。

幼兒:(若有所思地笑)對。紅紅的,好象穿上紅鞋上床了!(又笑)媽媽會罵我說:我把腳弄得紅紅的!

幼兒園語言活動片段二:

幼兒:老師,你看我有新鞋!

教師B:是的。我看見了。很漂亮!!告訴老師新鞋是什么顏色的。

幼兒:(稍停)紅的!

教師B:說對了,再看看你鞋子邊上那個叫什么?就是那個!(老師指著扣子)

幼兒:會留下紅印子。

教師B:我不是說這個,我是問那個東西叫什么!(又指扣子)

幼兒:不知道。

教師B:那叫扣子。“扣子”會不會跟著我說?

幼兒:幫我扣起來。

教師B:老師剛才說的那個奇妙的字叫做什么?

幼兒:(稍停)老師,幫我

……

教師B:幫你做什么?

幼兒:幫我扣起來。

教師B:(雖未顯出不悅,但仍固執地要幼兒說)那個叫什么?我剛才告訴你的。

幼兒:(沉默不語)

教師B:(耐心地)剛才老師告訴你的,那個叫做什么?“扣子”,那是扣子!

幼兒:扣子!

(當老師替他扣好扣子,幼兒即一言不發地跑開了。)

個人認為:兩位教師從語言、心理氛圍、滲透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而產生了最后小孩子一言不發的跑開了,他心理肯定是不高興的。反觀上面一位老師,語言是充滿著童趣的,是深受小孩子喜歡的,小孩子愿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并能作出聯想,無疑是非常成功的。這一切都取決于老師的認識,態度及方法。充分說明了語言的神奇之處。我們都應該向前面的老師學習。

事實證明,只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從整體角度來探索語言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注重一日活動中的語言教育,挖掘潛力,適當指導,幼兒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較為迅速的發展。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篇2:讓小班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提高語言能力

讓小班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提高語言能力

什玲中心幼兒園小2班林海燕

語言是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我們就很難獲得廣泛的知識。語言又是幫助我們更好與人交流生活的工具。陶行知所說“生活教育”的主要精神是:生活有教育的意義,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因此語言來源于生活,也必將回歸于生活,這讓我認識到讓生活發揮教育的作用,把生活中可用的作為學習語言的教育內容的可行性。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期,幼兒的語言教育更應該結合一日生活多練習。作為教師應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使他們能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幼兒在生活中積累運用語言的經驗,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幫助幼兒積累詞匯

1、把新詞和幼兒“一日生活”聯系起來,讓幼兒進一步掌握和理解新詞。

現在的孩子們喜歡幫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了,如:戶外活動完,孩子們喜歡幫著搬玩具筐,幾個孩子搶著搬或各往一處使力,玩具筐,沒法搬動,這時我引導孩子一起使力,往同一方向搬,并告訴他們這叫“齊心協力”,有了實踐對詞語的理解,幼兒記得很牢,在下次搬玩具筐沒法搬動時,有的孩子就會說:“要齊心協力才能搬得動!”其實語言學習它是一個詞語、句子信息量的不斷積累過程,只有在孩子們的頭腦中不斷積累詞的信息量,孩子在運用語言的時候爆發力才會很強。

二、在“一日生活”中為幼兒創設語言表達的機會

1、注意引導幼兒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進行語言交往。

小班幼兒年齡小,很多小朋友剛剛脫離家庭生活的懷抱進入一個陌生的集體環境中,他們和老師、同伴都處于一個熟悉的過程中,因此,要對他們進行語言教育只有“讓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讓他們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習得。比如,在接園時我先跟幼兒打招呼”小朋友們早上好”,然后引導孩子學習跟老師打招呼”老師早上好”,孩子們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學會了“老師早上好“并能老師表達,除此之外還有鞠躬、用微笑和用手勢等來打招呼的方法,對于內向不愿開口的孩子,我會鼓勵他:“如果下次你能說‘老師早‘我會非常高興的”,就在打招呼這件事情上,我相信會給孩子們有所幫助的,因為,他們了解了同一個意可以用不同方式表達,這對他們以后語感的提高是有促進的。另外,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吃、穿睡、入廁等活動中,注意給幼兒提供語言交往的機會,使全班幼兒在飯前、睡前及脫衣前都可以用語言來了解對方的需要,給予幫助,增強對同伴的親切感、責任感、加深友誼。

2、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

首先創設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幼兒有話愿意講。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由于環境的變化和同周圍人的生疏,就容易“沉默寡言”,有的與老師、同伴雖已很熟悉,但也常常不愛交談。因此,我們要努力創設家庭式的氛圍,與幼兒平等相處,尊重每個幼兒,積極鼓勵,引導幼兒說話。尤其當幼兒主動與教師說話時,教師總是認認真真地聽,熱情地與幼兒對話,并能善于將話題稍作延長,幼兒解除了緊張心理,就越來越敢說,越來越愿意說了。。

3、通過游戲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

小班的體育游戲中常常結合了朗朗上口的兒歌。兒歌一般比較短小精悍,很適合小年齡孩子,能讓孩子感受語言的措辭美。而體育游戲中的兒歌不僅具有了短小精練的特點,由于它結合了體育游戲的生動、有趣,幼兒在游戲中潛移默化的就學會了,這樣有利于幼兒學習兒歌,從而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如:體育游戲《小白兔和大灰狼》中,是讓幼兒學習兔跳,游戲中的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由于此兒歌淺顯易懂,而且兒歌中“白、來、菜、愛”字壓韻,讓幼兒感覺到兒歌的韻律美,又結合游戲,幼兒就很快學會了兒歌,很久不念,只要玩到此游戲就會念了。而且兒歌中的“蹦蹦跳跳”一詞結合游戲中的兔跳幼兒很好的理解了詞意,也幫助幼兒積累了新詞匯。

總之,只要我們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然后持之以恒,孩子們的語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幼兒園,陶行知,可行性,林海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