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教育隨筆:10篇
幼兒園教學教育隨筆10篇
教育要找準契機
幼兒園的小朋友年齡小,一般聽不懂大道理。要想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善于引導,找準教育契機。
一天,一個小朋友向我告狀:“老師,剛才吳雨翠撿到5角錢沒交給你。”當我找到吳雨翠時,只見她正拿著錢炫耀呢!如果我對孩子嚴厲批評,講一堆大道理,孩子不但不會懂,也許會對老師、家長的話無所適從,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決定將事情放一放。
“無巧不成書”中午時分,吳滿雨翠眼淚花地來到我面前說:“老師,我小姨給我買的卷筆刀不見了,怎么也找不到。我一看機會來了,就趁勢對他說:“你撿到別人的錢,丟錢的小朋友會不會著急啊?”吳雨翠聽了,略有所悟:“老師,我錯了,以后撿到東西我一定還給人家。”說著,從兜里掏出錢交給我。上課時,我當著小朋友的面表揚了吳雨翠小朋友,并將錢還給了失主,很快,吳雨翠的卷筆刀也找到了。
這件事,留給孩子的是做人的一點啟示,而留給我的卻是教育過程中值得保留的一條經驗――對孩子要善于引導。
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區域活動
我班有幾個小男孩特別愛打鬧,喜歡惡作劇,每天晨間活動或區域活動時,總愛爭奪和亂丟玩具,在自己的區角里坐不住,喜歡到其他小朋友的區角里搗亂,有時還把一幼兒的文具放到另一幼兒的書包里,有時還干擾同伴活動,我花了好多心血,卻很難改變這一現象。
一天活動時,我走到正在打鬧的胡琦海、吳汶杞面前問:“你倆為什么不好好玩呢?”,其中調皮大王吳汶杞說:“我們不愿意這樣玩,天天這樣玩沒意思。”我問:“那你們想怎樣玩?”“我們要玩打仗的游戲”“我們要玩奧特曼的游戲”“我們要玩警察捉壞人……”他們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我同意了他們的要求,讓他們自由結伴到角色區或表演區里活動游戲。
只見這些小淘氣們腰里別上體操棒,手拿文具盒當對講機,嘰哩哇啦地喊著,還有幾名小朋友在蹲著架勢,擺著手勢,一看就是在玩奧特曼的游戲。他們平日玩時總發生爭執,可今天卻配合默契,玩得有滋有味。
這時我才領悟到:他們要做小主人玩真正自己喜歡的游戲。我們做教師的不能忽視孩子們的想法,在和幼兒的關系上,應重視民主、平等,要理解、信任、尊重幼兒,賦予幼兒主人翁思想。
讓乖孩子變的更加活潑
吳艷妮小朋友可以說是全班最乖的孩子了,她從不淘氣,坐著的時候小手緊握,上課時認真專注,學得快。她幾乎從沒有挨過批評,我很喜歡這個女孩子。
一天離園前,天正下著雨,家長們陸續進來接孩子,我忙著招呼孩子和家長。很快,活動室里只剩下幾個小朋友了,我看見兩個小朋友在椅子上咯咯地笑著、鬧著,而另一個小朋友呢,早就坐在了我的大椅子上,瀏覽著書。我沒有制止他們,讓他們放松一下吧!
“艷妮―艷妮”是艷妮的媽媽來了。我叫道:“,你艷妮媽媽來接你了。”回頭一看,我的心里真覺得不是滋味,艷妮一個人規規矩矩地坐在椅子上,小手仍是緊緊的握著。“可憐的孩子!”我不禁涌出這樣一句話。
平日里,像這艷妮樣的孩子的確讓老師省心。但是,作為一個孩子,我總覺得她似乎還缺少點什么。究竟是什么呢?論表揚,她得到的最多;論榮耀,她是班上最好的孩子,小朋友們都知道,老師喜歡她。但是,有一種東西她似乎從沒有得到過,那就是淘氣,由淘氣產生的快樂。由此,我想到我們成年人,幼兒園教師,對于孩童時代所特有的淘氣和頑皮,是可以適當地寬容,諒解一些的。
讓孩子近距離的接觸有益小動物
春天里,為了讓幼兒觀察青蛙的生長過程,星期天我特地捉了許多小蝌蚪,放在班上的魚缸里。
星期一早晨,陸續而來的幼兒驚喜地發現了小蝌蚪,他們興高采烈地觀看蝌蚪在魚缸里游戲,談論著蝌蚪的顏色、特征、食物。我順勢引導他們觀察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身穿黑衣服……看著蝌蚪在水中自由的游動,我還教會孩子們學會了“游來游去”這個詞,并要求孩子們每天早晨觀察小蝌蚪的變化。
過了幾天,有的小朋友跑來告訴我:“老師,蝌蚪死了”我過去一看,可不是,水面上漂浮著幾條死去的小蝌蚪。有的小朋友在輕輕的嘆息。我在惋惜之余,決定把它們撈出來扔掉,可轉念一想,何不把它們埋到花盆里做肥料,一使營養不良的花長得茂盛些。“奧,老師種蝌蚪了!”一個幼兒看了高興地叫了起來,其他的幼兒立刻跑過來圍在我身邊觀看。他們詢問:“老師,蝌蚪是地里長出來的嗎”于是我給孩子們講明了蝌蚪的蛻變過程,講了植物生長不僅需要陽光、空氣、水,還需要肥料。通過這件小事,小朋友們不僅學到了青蛙是由卵―小蝌蚪―長出后腿及前腿―蛻掉尾巴―長成青蛙的知識,還初步體驗了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
老師也要不斷學習
孩子們的好奇心特別強,總愛問這問那的。為此,我特意設置了科學區,投放了科學、益智等方面的材料和圖書光盤等,大量的動手操作材料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討興趣,豐富多彩的圖書資料和視頻材料豐富了孩子們的頭腦,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每次活動時,孩子們都能提出許多問題。我就在平時多看有關的書籍,多瀏覽網頁上的科普知識,回答他們的種種問題。
一天,王立欣小朋友問:“老師,為什么我們的頭發是黑的,而白種人的頭發是黃的,黑人的頭發是卷的?”我看著孩子指的畫面,一下子被問住了,說:“這個問題老師現在也不清楚,老師學會了再告訴你。”過了一會兒,我發現王立欣和其他幾個小朋友在一起一邊小聲嘀咕著,一邊笑。原來王立欣告訴大家:“我把老師問住了,老師不會了。”我及時告訴他們,我們每個人一輩子都要不斷的學習,因為知識是學不完的。但只要堅持學習,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就會知道許多事情。
這句話既是對孩子們說的,也是用來鞭策自己的。
讓孩子不失鍛煉的機會
一天,朱振豪在玩得時候,不小心把沙包仍在了吊扇上,像往常一樣,孩子們急忙來找我求救。
每當遇到了困難,總是習慣性的找他們最信賴的人幫忙解決,那么,孩子們到底有沒有能力解決呢?
由于吊扇很高,我蹬著桌子也拿不到沙包。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想辦法。有的孩子說:“先搬張桌子,再在上面放把椅子,就可以拿到沙包了。”有的孩子說:“拿一根長竹竿挑下來就行了。”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后都因為太危險而沒有實施。最后,吳潤鑫說:“咱們打開電風扇,風扇一轉,沙包不就掉下來了嗎?”她的主意得到了全班幼兒的支持,于是,我打開電風扇,沒轉幾圈沙包就掉下來了。
從上面的事中不難看出,類似這樣的問題,幼兒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決,而且在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等。如果完全依靠教師的智慧和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無疑將會使幼兒失去一次寶貴的鍛煉機會,所以,我們應該把機會讓給孩子。
和小朋友一起做試驗
昨天下了一場雨,地面上還有些積水,組織幼兒如廁時,我再三叮囑孩子們不要踩積水,可上課時我還是發現小調皮吳乘凱的鞋子濕了。
“吳乘凱,你一定去踩積水了吧?鞋子濕了會生病的。”吳乘凱不高興的望著我,嘴里嘟囔著說:“老師,我……我的鞋子不是踩積水弄濕的,我是從水里跑過去的。”“跑過去,鞋子也會濕呀!”“可是……可是我從水里跑的時候水都跳開了呀!
原來是這么回事,我摸摸吳乘凱的小腦袋:“小朋友,我們現在一起到院子里做個試驗吧!”孩子們高興地來到院子里,于是我拿了一把干掃把,讓掃把像吳乘凱一樣從水里跑過去,只見掃把快速“跑”過積水,水花四濺……
“小朋友,現在掃把怎么樣了?”“濕了”吳乘凱“,水跳開了嗎?”吳乘凱使勁點頭。“這是怎么回事,你們知道嗎?小朋友們搖了搖頭。剛才,從吳乘凱水里跑過去的時候,有一些水跳開了,可是有些水被踩住了,所以就弄濕了鞋子,吳乘凱,你明白了嗎?
望著幾十雙亮晶晶的眼睛,我笑了。
幼兒教師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
一天,正在上音樂課,突然,我發現吳新蕊小朋友的嘴里好像含著什么東西,發音不給力。我要他把嘴里的東西吐出來,他猶豫了一陣,才慢慢地拿出東西來。我一看,嚇了一跳,原來,他嘴里含著三顆小珠子。
這一次如果不是自己細心,及時發現孩子的精神有點異常,真不知道他一面含著珠子一面唱歌,后果會是怎么樣。輕則有可能因玩珠子影響了學習,重則有可能發生意外的危險。可見我們幼教工作者隨時觀察幼兒的言行舉止是多么的重要。
拿著這三顆珠子,我讓小朋友們想一想含著珠子唱歌會發生什么危險?討論了應該什么時候玩珠子?怎樣玩?通過討論,小朋友們明確了玩珠子的危害,了解了發生危險時如何應對的方法。
不同個性的孩子也要有個性的教育方法
前些日子,吳汶峰小朋友生病在家呆了幾個星期,病好后就開始不愿意上幼兒園,問他什么原因也不說,就是眼淚汪汪的拉著奶奶的手不放,老師好話說一大堆也不管用,有時,奶奶哄夠了,就來硬的―扔下就走。每次奶奶走了,他總是表現的很好。離園的時候總是很高興,入園就重復上面的情景,真讓人頭疼。
為此事,我想過很多辦法,但都沒有成功,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我真著急。一次,利用和幼兒告別說再見的機會,有意在她的耳邊說了一句悄悄話“你今天表現的不錯,希望明天的表現比今天更好。表現好了,我請你當小老師。”見我跟吳汶峰說悄悄話,小朋友們都想知道我們說的什么,我裝出一付很神秘的樣子說“老師不告訴你們,這是我和吳汶峰之間的小秘密。”沒想到,就是這么一句悄悄話發揮了作用,第二天,吳汶峰的表現就有了較大改觀,雖然還是讓奶奶送到活動室,但一進活動室就跑到我的面前,“老師,我今天的表現怎么樣,你說的話還算數嗎?”“當然算數,你今天沒哭,表現很好,可以當小老師。”從此以后,我每天都利用離園的時間和他說上一句悄悄話,如“今天你真干凈,老師希望天天看到你這么干凈”,“你愛勞動,又懂得關心人,老師喜歡你”,“明天你能早點來幫老師整理衛生嗎?”過了幾天,不愿意上幼兒園的吳又汶峰喜歡上幼兒園了。
老師也要勇于認錯,知錯就改
我們班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我平時非常注意對他們進行一些習慣養成方面的教育,如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方面的教育,沒想到自己也受到了一次教育。
那是一天早上,孩子們都快到齊了,我正在整理玩具櫥,一抬頭,發現吳夢涵小朋友悄悄地走了進來。,小朋友吳夢涵應該有禮貌,來晚了,要“報告”才能進來呀?可吳夢涵卻說:“我,我,剛才說過了。”我看看其他小朋友,“對,他剛才說過了,”“他聲音太小了,您沒聽見。”我正想說下次要大點聲之類的話,吳學夢卻站了起來“老師,您錯怪他了,應該說對不起。我的臉一下子紅了,說吧!那么多孩子看著我,自己的面子過不去,不說吧!以后怎樣教育他們呢?我想了一會兒,裝出輕松自然的樣子走到的面吳夢涵前“吳夢涵,老師錯過你了,對不起!”“沒關系”吳學夢帶頭鼓起了掌來,教室里立刻響成一片……
看來,勇于認錯,知錯就該,更能贏得孩子們的尊敬與愛戴。
篇2:五月份幼兒園教師隨筆:學會冷處理
五月份幼兒園教師隨筆:學會冷處理
馮成文
近期我們幼兒中有一個孩子,每到用餐時間,就會說自己頭痛或者肚子痛,開始老師們都非常緊張,后來老師們發現他并沒有這些癥狀,開始老師認為是他不喜歡吃這些東西,都會哄他吃,但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這種習慣,吃飯時,老師也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他身上,對于別的孩子關注自然就少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這個孩子似乎更加變本加厲了,這時我對我的教育方式進行了反思,大多幼兒都會有不喜歡吃的食物,這時他們需要我們的鼓勵;但這名幼兒每天都會有這樣的表現,因此我不應該使用這種方式進行教育,我想他大概是希望以這種方式引起老師的注意,而實際上他的目的達到了,這時他便更加猖狂起來。
對于這樣的孩子我突然想起了《保姆119》中的一句話“有時我們要更多關注那些做的好的孩子”,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哪些表現好的孩子身上,讓那些做得不好的孩子去像他們學習,相反的我這種方式,不光是縱容了不良的習慣,而且對于哪些表現好的孩子也極不公平。
于是我對這個孩子開始了一種“冷處理”的教育方式,對于他的用餐時的種種“壞毛病”我一概不理,并把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那些做的好的孩子的身上,并表揚他們。過了一段時候后,這個孩子了解“壞毛病”是無法引起老師關注的,也就慢慢改變了,當他做好的時候我會給予表揚,讓他更有動力去進行改變。
篇3:幼兒園教師教學隨筆教學小故事
幼兒園教師教學隨筆教學小故事
我覺得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把自己的禮儀做好,更主要的是讓我們的孩子也要學會做文明人。自己從每天入園開始就要求孩子問候要積極,并告訴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見面問好的習慣。在園我所要求孩子只要是別人給你東西就要說謝謝,在園里孩子做的很好,只是在家到底做得怎么樣我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和一位家長聊天在制定,我們的孩子把這些好習慣帶回家了。原來是有一次星期天孩子在家吃飯,媽媽給這位孩子盛好了飯,孩子主動和媽媽說了聲謝謝,當時這位媽媽就特別感動。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付出總是不要求回報的,可是孩子的一聲謝謝是真的觸到了媽媽心底的那根弦,讓媽媽激動的不行。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我們班小孩總會在不小心碰到別人后及時的說聲對不起,在別人幫助自己時說聲謝謝。當我看到自己所帶的孩子能自己和善的解決一些小事時,心理特別高興。尤其是當我和家長聊天時會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我家的孩子經常幫我整理東西,說是老師說的自己的東西要整理好,不要影響別人.還有的說:有時我不小心把垃圾弄掉在地板上孩子也會及時的告訴我垃圾掉了。當我躺倒家長的這些話時自己別提多高興了。自己也因為能成為這一群孩子的老師而感到高興
教師,幼兒園,小故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