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題范例結合教學實踐你對教學相長理解
我演講的題目是:《結合教學實踐,談談你對“教學相長”的理解》。一位美國教育家在他的一次演講中這樣說道:“我們有很多事情可以等待,但孩子卻不能等待,他們的骨骼正在成形,他們的血液正在生長,他們的心靈正在發展,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他們的明天,而要把握住他們的今天。”其實,作為今天的孩子的老師,不僅僅是孩子在今天的學習中成長了,作為他們的老師也在成長,正所謂“教學相長”。下面就具體談談我是怎么來理解“教學相長”的,我將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個方面,我將從以往的教學和現在的教學對比中談對“教學相長”的理解。舉個例子,數學中的計算教學。很多年前我進行計算教學,那時的認識很膚淺,以為只要讓學生會計算、能計算正確就好,如果學生在計算達標中得到了100分就會覺得自己很成功,連家長們也一直覺得自己孩子的計算能力很強很棒。而現在,我再一次地進行計算教學時,知道了那些計算的內容只不過都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我們老師要做的是以計算教學內容為載體,努力挖掘計算教學背后的育人價值,在這樣計算教學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本身,而且掌握了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了數學學習的新習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在同一內容的前后教學的對比中,我能感受到的是,教師的“長”確實能帶來學生的“長”。因為教師的視野開闊了、認識深刻了,就會帶來課堂教學方式的變化,就會讓我們一屆屆的學生在不斷變化的節點上獲得更大的發展。
第二個方面,我將從目前的教學中談對“教學相長”的理解。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的數學課堂變得更開放,給予學生的空間也更大了。當我們把一個大問題放下去之后,學生就會出現很多的資源,作為老師,挑戰也就變得更大,必須要去適時捕捉各種有利于教學的資源,及時地反饋和交流各種資源。事實上,由于我們課堂的開放,學生的思維也更加的開放,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一定會有學生思維的火花閃現,這樣的思維火花不在你的預設之中,它出乎你的意料卻又十分智慧,如果老師及時捕捉了它,那它將成為推動課堂教學不斷往更寬更深處發展的優質資源,此時這位學生的“長”不僅帶給了其他學生的“長”,也同時帶給了老師的“長”,那將是真正的充滿智慧、充滿靈動、充滿生命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提出:我們的教學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諧統一的過程。我認為,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是一個“堅持”和“創造”的過程。能長期堅持這樣的理念是不容易的,但我相信,堅持是一種修行!我也堅信,教師視野有多寬闊,教師創造的空間就有多大!
以上是我對“教學相長”的理解,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篇2:教學相長文章青年教師成長感悟
一、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勇敢地面對挑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煉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老師,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態。因為感恩,你才有愛心,才會愛生活,愛從事的工作;有了愛心,才能長智慧,有了愛心,你才會努力,才會勤奮,才會反思,才會堅持,才會成長……盡心工作,用愛心回報社會。
三、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么?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如果重新來教這節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活躍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用鍵盤留下文字,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
四、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
*說:“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班級管理講究藝術,要多動腦筋,考慮孩子的需求。從教學方法、教學藝術上動腦筋,哄著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氣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師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堅持下去,成為制度。在安排各項工作要統籌兼顧,考慮問題要周密,使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善于培養幼兒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項管理活動都成為教育機會。總之,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班級氛圍,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展的腳步,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營造健康向上、個性張揚的班集體。
五、有承擔才有成長
除了做好本職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顧好領導安排的工作。這個學期我接管電教工作,我覺得是領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平臺,雖然有的方面我不是很懂,但是我每次都很虛心的像杭舒虹老師請教。對于新來的幾位教師上傳新聞、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備課的格式與要求等等,我也是積極的指引,發現問題及時修改。經常到班級里查看電腦的安全性,提醒老師注意維護自己班級的電腦,盡量不要瀏覽一些安全性不高的網站。總之,我會盡我所能、用心的做好領導安排給我的這份工作。
六、有愛心、耐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學習的差異。要想把孩子都達到統一標準是不可能,也就是說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統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對的。要用不同的尺子來量孩子,發現孩子與與眾不同的長處。千萬不要用一把尺子來量所有的孩子,那樣你滿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賢者才七十二。愛因斯坦小學呆頭呆腦,學校開除;黑格爾大學畢業,輔導員的評價:“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長哲學”。沒有想到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黑格爾成為哲學大師。孩子的發展有快有慢,我們怎能憑孩子的一時表現,判斷他的一生呢?!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應該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以上是我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一點做法和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教師人生”要求教師不再把教育僅僅當作一門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對待、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
“教師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
“教師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
當然,“教師人生”還需要責任,需要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師之服飾:不修邊幅,不符合教師的形象要求;不懂禮儀,不合教師的職業規范。
吊帶衫、露臍裝也許性感動人,但應遠離學校和教室;黃頭發、雞冠發嫵媚可人,但應該移開教師的頭上。
教師之語言:教師的語言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曼妙、細膩、唯美、豪邁;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深邃、練達、智慧、仁愛。
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溫和,更可愛。嚴厲的教師令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令學生喜愛,善于在嚴厲中不時滲透會意的微笑的教師,則令學生敬愛。
教師之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有需要改良與更新、發展與進步。壞習慣一定要改,好習慣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終究有一天也會歸入壞習慣的行列,因為“不變”本身未必就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