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教學反思重要性反思中成長自我
教學反思是教學認知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教學中為了成功地實現教育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反思教學對我們的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反思教學有利于從感性認識遞升到理性認識,反思教學中的“反思”,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使現有教學活動中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重要條件,通過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的反思,才能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教學活動中的種種本質特征,成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學實踐者,成為最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沒有對自己教學經驗的繼承和對教學教訓的吸取,對教學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其教學水平也只能停留在一般型教師層面,不能成長為骨干型教師。
二、教學反思有利于我們開展教學研究,由經驗型教師成長為研究型教師。反思教學中的“反思”,就是教師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育活動中的各種現象,包括教師自身的行為,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行為日趨優化的教學反芻,是教師融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的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教學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積極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徑,從而沖破經驗型的束縛,成長為一名教學研究者。
三、反思教學有利于我們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由教書型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我們由教學新手到骨干教師,再到專家型教師,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變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學反思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反思教學,能使教學更理性、更自覺,教學過程更優化,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盡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四、反思教學有利于教師提升理論水平和拓展知識層面,由學科型教師成長學者型”教師。一個善于反思的教學實踐者,一定是一個善于學習、善于掌握科學理論的人。而反思性學習,是我們為解決問題而進行的創造性學習,經過理論的重構和重建,積累大量的知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創造新知的目的。
總之,教學反思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過程,通過反思教學會發現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促使自己不斷學習,進一步激發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篇2:教師成長心得教學反思促進我成長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我喜歡在結束了一天的忙碌時,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今天我收獲了什么?
其中,反思教學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我覺得課后,教師認真反思,捕捉課堂教學中的感悟點,將教學感受記錄下來,既可以及時糾正錯誤,又可以發揚優點,積累經驗,同時也可以為撰寫教學研究提供豐富的素材,慢慢的從中得到啟發,從而提升自己,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我首先反思的內容是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這堂課確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是否緊扣《課程標準》來設計,在教學設計時,確定目標不能太籠統,應該是可操作的內容。
其次,反思教學過程。今天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哪些閃光點,吸引住了學生?今天的重點難點有哪些創新性的突破?或者今天的教學過程中有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我在講《有趣的游戲》一課時,讓孩子們交流自己做過的一些游戲怎樣有趣,是怎樣做的?再讓他們仔細觀察圖上小朋友的神情,讓他們覺得這些游戲多么有趣,但他們仍然無法準確的把自己做過的有趣的游戲介紹給同學,說時無精打采,缺少激情,缺乏興趣,于是我帶領孩子們到樓下快快樂樂的上了一堂游戲課,再讓他們回答剛才的問題時,沒有一個孩子是不舉手的,而且語言變得無比精妙,不僅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關鍵是孩子們是那么的開心。
再次,我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合適。有一次上課,我們班后面坐滿了學校領導和語文組的老師,在老師提出問題后,班里一個口吃的孩子大膽舉起了手,我請他站起來回答,而他怎么都說不出第一個字,我對他投去贊賞鼓勵的微笑,“慢慢來!”而他終于說出一個很好的答案,我帶頭給他鼓掌,孩子開心的笑了。
然后,我也會反思教學時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在教學時不能“一刀切”。葉瀾教授說,一個好課是有效率的,有效率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這節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么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另外,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也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安排不同的作業,優等生完成任務后,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多多思考,增加思維含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布置作業時,也要考慮他們的能力。
我還會反思自己的專業知識。首先教育觀念要跟上現代化的步伐。要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充實自己,拓展知識視野,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要有源源不斷的水源,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總之,教師只要對教學活動堅持不懈的進行反思,一定能不斷提高對教學的認識,發展教學智慧,做一個研究型的好老師。
篇3: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成長記錄《新型玻璃》教學反思
教后記這個月,師傅對我提出教學技能上的要求是:語速加快,提問精練。于是,十月份起,我尤為注意,在備課時,盡量把問題簡單化。
《新型玻璃》這一課是精讀課文,用時2課時。仔細備課,想出色完成該課的教學任務,上課前也和師傅討論改怎么樣上該課。師傅點明該課的重點教學是五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掌握,也特別指出:夾絲讀jia第一聲,容易念錯。發現在教學時,大多數學生都念錯了。于是,我在正音之后,讓同桌合作找出文中所有的多音字,有:粘zhan(第一聲)貼、處chu(第三聲)理、盡jin(第三聲)管、調tiao(第二聲)節等等。在字詞解決后,便是自由朗讀課文,接著是簡單說五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并且完成作業本上的表格。第一課時也算順利。
可是到了第二課時,便出現了教學錯誤。在開篇回顧課文、讓學生簡談五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后,便是玻璃播音員。教學時,特意強調朗讀課文要有感情,能突出玻璃的特點,還讓學生朗讀得有聲有色。和師傅討論時,才知道說明文的朗讀要求自然流利、準確清晰。
接著讓學生做一回小小發明家,把自己想發明的玻璃介紹給大家,待同學們完成作業本上的小作文后,讓他們上臺介紹自己的奇思妙想,這個教學過程中,發現他們反映激烈、表演精彩,可是時間卻不夠。
于是,決定利用午課時間,舉辦一場“中國好玻璃”推銷活動。同學們在活動中參與積極,精湛的表演令我驚嘆。可是,卻有許多同學在介紹時,主要模仿推銷廣告,講價格的實惠,卻忽視了商品介紹的外觀、規格、功能、使用發法等等,這個可能在我教學時未及時加以引導。
但是孩子們在活動中鍛煉了自己,同時看著他們滿是微笑的臉旁,聽著他們開懷爽朗的笑聲,我知道他們是快樂的,而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