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人教版語文謝冰瑩《秋天落葉》原文閱讀賞析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謝冰瑩《秋天的落葉》原文閱讀賞析
從昨天起,我才相信現在真的是秋天了!
是上午十點鐘,我下了課回到寢室,只見床上鋪滿了梧桐子、落葉,和由破窗門上掉下來的石灰、塵埃。風,怒號著,黃葉不斷地飛了進來。
──好涼快呀!
我并不生氣,要是平日看見床上這樣多的灰塵,我一定要埋怨這房子太舊,粉刷的工人太糟糕,不該弄些石灰在窗戶上,而且又只是薄薄的一層,曬干了老是一塊塊地掉下來。但我今天不埋怨房子,也不埋怨粉刷房子的工人,我只是感到愉快,因為秋天來到我的房間了!我歡迎它,輕輕地用雞毛帚掃去了石灰和塵埃,掃出了淡黃的梧桐子,和枯萎了的不知名的落葉。
啊,原來地上鋪著的葉子比床上更多,要不是有床和桌子、椅子擺著,這簡直成了落葉蕭蕭的樹林了。
站著,默默地站著,我對著晴朗的天空微微地笑了。我笑這可愛的秋已來到了大地,來到了我的房間,更來到了我的心里。我要歡迎它,讓猛烈的風將一切落葉,吹進我的房子,鋪在我的床上,它是天涯的飄泊者,任秋風吹到哪里便落到哪里,沒有歸宿,沒有人憐。我同情它,我愛它,落葉呀,通通飛進我的房間來吧,這是你們的歸宿地,這是你們的天堂。我張開兩臂等待落葉到來,我要歡迎它,更要從風那里搶過來握在手里,輕輕地撫摸它,追悼它已逝的青春,曾經被一切人贊美過、追求過、愛慕過的青春。
下午特和莊都來到我的房間。我告訴他們上午下課回來看到房子里的景象。特望著我只是笑了一笑。莊說:“多么藝術呀!你應該不討厭。”
“自然,我喜歡落葉進來,但不高興灰塵。”
“要這樣才有意思,”莊又說:“光只落葉,未免太單調了,人生是復雜的,什么都不可缺少。”
我覺得這話也有幾分對。在現社會里,到處都是灰塵,到處都是煙霧迷漫,到處都是黑沉沉的像鬼域一般。你不喜歡灰塵,可是它偏要掉在你的桌上、床上,有什么方法可以拒絕它呢?
我愛秋天,秋夜的月亮是格外美麗的,多情的,這些誰都知道。但我愛的除了月亮外,還有秋雨和秋風。
許多人說秋天最容易惹起人的煩惱、傷感,所以古今的詞人墨客,都是在秋天大發牢騷,搖頭擺尾嗚呼噫嘻,舞弄筆墨。我恰恰相反,我覺得秋天是一年中最快樂最美麗的季節。無論站在氣候、景象、情感各方面講都是調和的,完美的。我愛秋,我更愛隨風飄舞的秋天的落葉!
注:本文選自《謝冰瑩散文》上冊(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版)。
文章評析:
文章思路大概有這么三層:看落葉──想落葉──引發哲理,議論人生。這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層入深層的過程。
你能從本文中看出秋葉怎樣的“性格”?
文中有這樣的話:“到處都是黑沉沉的像鬼域一般。”文章寫于解放前,那時的人們對社會的黑暗、人生的苦難見得多,感受得強烈,所以作者口出此言,她意在表達向善的求美的心愿。
文章中還有這樣的話:“許多人說秋天最容易惹起人的煩惱、傷感,所以古今的詞人墨客,都是在秋天大發牢騷,搖頭擺尾嗚呼噫嘻,舞弄筆墨。我恰恰相反,我覺得秋天是一年中最快樂最美麗的季節。”古人確有不少悲秋嘆秋的佳作,杜甫就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名句。不過也偶有喜秋頌秋的詩章,如唐代劉禹錫就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橫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可與本文互證喜秋豪情。你還能想起寫秋天的其他古詩詞嗎?
秋天的落葉,語文
篇2:高段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人物性格特點
高段閱讀教學,如何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點?
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應分析人物生活的特定環境,分析人物在此環境下的所說、所做、所想,并且對這些內容進行連貫思考,從而認識人物的本質特征.此外,還應注意引導學生以發展的觀點評價人物,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觀點評人物,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高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閱讀課文要在準確把握人物、情節、環境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的情感,正是通過人物的情感來反映社會生活,進而理解課文的主旨就非常容易了。所以,理解人物形象就成了閱讀課文的重中之重了。在教學中應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那么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深刻。
要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點,就要懂得分析課文中的人物性格形象,以下我簡單歸納幾種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學生能抓住這個關鍵的問題,理解賞析作品就不是難事了。
1、從分析人物的描寫入手。
(1)正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從而反映作品的主題的描寫。
①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②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③通過動作行為刻畫人物形象。
(2)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他人的言行,來間接刻畫人物的描寫。
2、從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入手。
課文的故事情節是課文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閱讀課文,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課文情節的曲折跌宕。
3、從分析小說的環境入手。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課文的環境描寫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的作用外,還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閱讀課文時,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篇3:高段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中人物性格特點
高段閱讀教學,如何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點
海口市秀英區農場小學黃嬌學分號:527421
在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人物形象,對于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正確理解課文的主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自身的語言來分析。語言描寫,指人物對話和獨白。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應是他身份、經歷、思想感情的反映。例如,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連說:‘不敢,不敢’。”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洪教頭目中無人,林沖謙遜忍讓。
第二,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自身的行動來分析。行動描寫,指人物的行為、動作。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動作活起來的,人物的行為是受其思想意識支配的,因此,人物的行動反映著人物的思想和內心世界。例如,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林沖尋思,莊客稱他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柴進指著林沖對洪教頭說:“這位是林教頭。”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洪教頭魯莽無禮,林沖謙遜禮讓。
第三,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外貌來分析。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或折射出人物的經歷、命運。例如課文《望月》中,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說,月亮像什么?”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可以引導學生從小外甥的外貌描寫中體會到小外甥聰明可愛的特點。
第四,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心理描寫,指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思想活動的描寫。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質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嫦娥奔月》中,“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地闖進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嫦娥心里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于是,她便機智地與逢蒙周旋。逢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藥,就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通過對嫦娥的心理描寫,體現嫦娥為了老百姓甘愿犧牲自己的精神。
海口市,文學作品,主題,教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