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感悟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平等關愛每一位學生
班主任工作感悟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平等關愛每一位學生
班主任對創建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是學生精神家園的守護者,人生道路的引導者,在學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班主任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班主任的素質。因此我認為一個好的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加強自身修養的關鍵是提高自身的素質,樹立班主任的權威。這種權威不同于上下級之間形成的行政權力,而是班主任知識豐富、能力超眾、人格高尚,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的使人敬服的聲譽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無形資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師,而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智慧的化身。這正是班主任權威產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夠通過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這種權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
班主任樹立的威信應從三方面努力:一是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做知識的富有者。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班主任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是很難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須不斷用新知識充實武裝自己。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還要熟悉所學專業的一切知識;二是加強道德修養,做學生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項工作任務的中間者和具體執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養,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的榜樣。前蘇聯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直接的人格影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币虼?,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強自身修養是對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三是具備應變的多種能力。班主任要具備的能力很多,如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個別談話和談心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發現、培養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總結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須有體察學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學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們真實態度,以達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應具備啟迪學生心靈的能力,應有教育和管理相結合的能力,應有較高的演講和對話能力。
二、平等關愛每一位學生。
師愛是一種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待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愛之后,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師愛是一門藝術。要撥動性格各異的、活生生的孩子們心靈的琴弦,所需的“指法”就更為復雜、多樣,更為不易。一個真正懂得師愛藝術的教師往往自兼“多職”
篇2:班主任關愛在校留守學生兒童少年
班主任怎樣關愛在校留守兒童少年
湖北省沙洋縣毛李小學唐子芳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必然有大量的農民離開土地外出務工,大量的農村務工人員涌進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脹,沒有完全做好接納這些外來人員尤其是他們子女上學的準備,農民工通常也承受不了子女在城市就學的經濟壓力,這就使相當一部分農村孩子不得不與父母分開留守在家,由他們的爺爺奶奶或其他親屬代管,這就是留守兒童少年。可以說,留守兒童少年現象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產生的不可避免的問題。這些留守兒童少年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家教缺位、親情缺失、交流缺少、監護缺乏等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就可能出現相當一部分農民“打了幾年工、誤了一代人”的現象,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不符合*****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類一切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而留守兒童由于第一監護人出現缺位,而孩子對家長依賴性都較強和較易接受家長的教育,可親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們的孩子養成了不少的不良習慣,甚至出現了嚴重的違紀違法事件。因此,做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學生顯得十分重要,下面我們來談一下幾點做法。
1.關愛留守學生要做好家長工作
1.1要做好留守學生的“血親家長”的工作。所謂“血親家長”,一般指留守學生的父母或養父母,他們是對留守學生成長最舉足輕重的人,他們遠方一句稀松平常的“乖兒子”對孩子的安慰和鼓勵,足以勝過身邊的千言萬語。如今的信息時代,班主任一般可要求他們定期與其子女電話或網絡視頻聯系。一方面可融洽親情,消減代溝;另一方面也可水到渠成對孩子提出必要的成長要求,在某種程度達到“遙控”的目的。
1.2要做好留守學生“代理家長”的工作。所謂“代理家長”,一般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擔當,他們是留守學生最貼近的校外管理者。班主任可定期召開家長會,加強對代理家長監管能力的培訓指導。對于溺愛型的,班主任要幫助其對孩子“減愛”增壓;對于放任型的,班主任則要和代理家長、孩子一起量身定制家庭日常行為規范,平時加強電話家訪,代理家長是監督員,班主任是賞罰執行員,家里出錯學校受罰,起到第三方的矯正作用。
1.3要做好留守學生“義務家長”的工作。班主任教師是每一個留守學生理所當然的義務家長,除了應做好上述兩類家長之間的橋梁、助手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對留守學生中特殊家庭的孩子(如:單親、貧病、孤兒等)進行愛的補償??蛇m當多組織點班團活動,平時多點噓寒問暖,偶爾添上點衣物營養品等。
2.用關愛、親情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
留守兒童少年的教育是在社會發展形勢下,學校教育面臨的新課題,留守兒童少年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們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少年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2.1有愛心、耐心。許多教育家都指出,沒有對學生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愛是教育學生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應把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對留守兒童少年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班主任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我班有個學生父母離異,父親在外打工,他經常遲到,上網吧,逃課。一開始我找他談話他唯唯是諾,轉身又我行我素。后來,讓班干部陪他上下學;組織同學給他過生日……慢慢的他變了,不再遲到、逃課了。俗話說:精誠所到金石為開。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愛,有持持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進他們心里,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2.2關注留守兒童少年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少年”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少年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里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上網、吸煙喝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并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辦有圖書角、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質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鼓勵、組織留守兒童少年們多參加業余活動,以填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空虛。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少年們不能在父母身邊撒嬌,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所以他們的思想上難免會出現空虛,又由于他們有比別人多出來的大量的時間無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戲等不良的嗜好.2.3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大多數留守兒童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絡上、多搜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2.4多進行家訪,及時了解情況對于這些學生,要多進行家訪,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有監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問題及時和學校溝通,并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5建立一個良好的和諧的班集體班主任老師要建立一個比較良好的班級的學習氛圍,和諧的班集體,讓留守兒童少年感受到來自同學關愛。以班級為單位,號召全班同學都來關愛留守兒童少年,給他們送去集體的溫暖。比如“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的號召下,同學們都紛紛從家里拿來了父母剛包好的粽子送給這些留守兒童少年們,讓他們感受到了集體的關懷,增強了自己戰勝困難的信心。
總之,班主任要在學習上優先幫助和輔導、生活上優先關心和照顧、活動上優先參與和指導,多和留守兒童少年談心、交流,彌補他們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出現的親情缺失,加強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留守兒童,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