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隨筆由《老有所依》這部電視連續劇想到

教師隨筆由《老有所依》這部電視連續劇想到

2024-07-31 閱讀 2377

最近曾斷斷續續看過《老有所依》這部電視連續劇,大概講得是一對八零后的都是獨生子女小夫妻在面對養老問題上所面臨的困惑,電視劇以安排老人到養老院為最終結局。這部連續劇反映了實實在在的現實養老問題,我是深有體會。

我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每周末老公都要堅持回老家住一晚陪陪老人,上周因為老公晚上有應酬,所以下午回去的時候對婆婆說晚上不住的時候,婆婆好像特別的失落,嘮叨著說:“你二哥已經把你們的房子掃了一遍,被子也曬了,怎么就不住了。”接著又絮絮叨叨的給老公訴苦,說她身體不好,也沒人陪。兒子突然說:“奶奶要是會玩電腦,會打游戲就好了,就不寂寞了。”我們要走的時候,婆婆又說:“你媽就是可憐,天天也沒人陪。”看著婆婆滿臉的皺紋,顫巍巍的身子,我心里也特別的難受,在回來的路上,我看到老公唉聲嘆氣。好像特別的不舒服。

是啊,現在的養老不是僅限于經濟上的,老人所想要的兒孫都能天天陪伴在她的身旁,以前我們住平房的時候,老婆婆隔三差五的還想著到我們家住住,到住了樓房以后婆婆就在也不愿意到我們家了,說是太不習慣了,就好像坐牢一樣。沒辦法我們就只能周末回去一次,很多時候我不是太想回去,畢竟老家的環境不如自己的舒服,夏天蚊蟲又多,老公一直在做我的思想工作,說婆婆每天就在那算著我們哪天能去,如果我們不去,老人該有多失望呀。我們去一次少一次,那么大歲數了,我們盡量讓她過得開心點。我也時常做婆婆的工作,我們要上班,孩子要上學,不可能天天就陪著她,但婆婆好像特別的不理解,每次回去都得說她多可憐,沒人說話,沒人陪她。說的我們好像特別的不孝順。

還有我老公的大娘,兩兒子都在縣城工作,大爺去世后,大娘就兩個兒子家輪流過,一次在大哥家,大哥一家都去上班了,老人在家不小心滑倒了就癱瘓在床上一直沒起來,還是兩個兒子家輪流住,每次我們去看大娘的時候,她就抓著我老公的手說:“足意(老公小名)你回家沒有,你帶我回家,我想回家。”看著大娘全白的頭發,聲聲呼喚要回家,我們都非常難受,我們沒辦法成全老人,癱瘓在床,回家誰伺候呀。兩家子為了生計都要上班,孩子都要上學,嫂子們伺候老人也非常辛苦,回老家是不可能的。但老人的聲聲呼喚總是縈繞在我耳旁,使我特別的難受揪心。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養老是我們做兒女應該做的,但是如何讓老人過得高興,過得舒心,這應該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處于中年的我們,面臨上”上老下小“的困境,工作壓力又特別大,有時真的是疲憊不堪。我們也面臨著兩難的情況,這面老人需要你陪伴,那邊你還要工作,掙錢以供全家的生計。諸多的壓力使我們有時也苦不堪言。

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給了老人很好的歸宿,但我們現實中的老人呢?

篇2:小學語文老師板書作用隨筆讓學生感受教師板書美

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像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完美性及可觀賞性,通常要各種電教手段一起上,似乎沒必要再在黑板上板書。我以為,黑板不僅僅是為幫助學生記憶服務的,它更應該為幫助學生思考服務。教師適時地把有關內容板書出來,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這是電教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美觀的板書能讓學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審美的享受。教師的板書要文字精練,搶眼美觀。教師可以用色彩鮮明的文字、簡筆畫、圖表等形式清晰地勾勒要表達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不同的色彩及格式反應是不同的。美觀的板書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強化課堂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書寫產生影響。學生跟一個教師學習時間長了,他的學生寫的字很像自己的老師的字。這說明了學生都有“向師性”。另外,良好的板書還可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意識。例如,筆者在上課時,一般把重點內容用紅色粉筆圈上,用黃色粉筆圈上學生易錯的地方,用藍色的粉筆寫出知識拓展及延伸的地方。這樣的板書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傳達著知識和美感。

篇3:小學老師教研隨筆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語文教學教了十幾年了,中學小學的都教過了,這個教法那個理念的也用到實踐教學中了,偶爾也了解一下數學的課程,甚至也輔導過女兒的數學作業,但是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聽過數學課,總感覺自己教的語文,可能聽不懂,甚至去聽過幾次課,數學老師還說你語文老師來湊什么熱鬧啊,因此真正的完整的聽數學課還真不多,甚至為零。這兩天正趕上區小學數學優質課大賽,就在辦公室樓上報告廳,再者3節課都借用我班的學生,自己的語文課也占用了,索性就聽了兩天數學課,聽了5,6年級的六節課,說實話聽第一節課,我滿場地觀看詢問,確認聽課的30多人,還真只有我一個在教的語文老師。聽了兩天的數學課,猛然間有了一種醒悟。作為語文教師最大的收獲就是:語文老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汪路霞老師的,《負數的認識》一課和鄭國廷老師的《數和形》一課,這里兩節課,結合生活實際,興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側重學生的自學和自悟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研討交流合作學習能力,拓展延伸到課外數學知識。課堂充滿了詢問的積極話語,展現了學生的思維功底,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將自己的數學想法和思考清楚的表達出來,而且清晰明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語文能力在數學課上的精彩展示嗎?

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在課上的40分鐘里,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他們就會產生高漲的學習情緒,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參與、懂得傾聽、樂于交往、積極探索、勇于發表不同見解、思維活躍,要想達到這樣的氛圍,最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兩位數學老師都先以游戲或者數學故事開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將注意力和興趣緊緊吸引到自己的課程設計上。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例如汪老師執教的《負數的認識》,從“說反反反”的游戲入手,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緩解了學生的緊張心情,聽課的老師也被有趣的游戲所吸引,從反反反的游戲中自然引導到正和負概念理解,結合溫度計的生活用具和天氣預報的溫度讀法,讓學生理解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再通過讀法和寫法的學習,得出什么是負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的知識,最后結合生活實際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本課所學知識。鄭老師的《數和形》開課就在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音樂聲中,開啟了數學課的旅程,很自然地帶領學生進入課題的探索;在結合數的計算,形的輔助,放手讓學生研討交流展示,課題里始終流淌著思考,詢問,探討的河流,問題和活動的開展使經驗總結自主而扎實;并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數學和語文課一樣,都要激發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是要想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鍵的因素是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這兩天聽的這六節數學課都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學會了補充、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雖然有的學生顯得很膽怯甚至話不圓滿,但至少引導孩子們主動而且自覺的去做了,而不是被動地去聽老師或者別人告訴。特別是幾位老師準確的語言,準確的教學指令,還有自然親切的教態……還有等待的眼神,鼓勵的手勢等極大地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獲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兩節數學課,學生的主體性顯露無疑,老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他們常常把問題拋給學生發現、探究、解決,這不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者對人性的關注。他們把人放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他們。雖然我很多時候都說數學好教,今天才知道那是數學教師智慧和方法的汗水凝結的教學升華,“數學清清楚楚出一條線,語文糊糊嘟嘟一大片”的老觀念也徹底煙消云散了,語文要簡單導,語文要興趣引,方法要掌握好,習慣要早養成,就像今天聽的數學課一樣,語文課一樣精彩,這也是我在今后的語文課上最應關注的。也是我今天聽數學課最大的收獲。

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