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文學閱讀要重視體驗感悟和品味?
2024-07-31
閱讀 7564
為什么文學閱讀要重視體驗、感悟和品味?
發布者:王守琦
在今天這樣一個圖文并存,且圖像信息以絕對優勢占領著人們的視覺空間的時代,我們的孩子更加迫切地需要從閱讀中有所收獲,找到快樂,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因此我們的閱讀教學尤其要重視對學生悟讀能力的培養。
因文而悟,應該是一種真正的自主閱讀,“悟”主要靠的是自主的探究,而不是老師外加的灌輸。它不停留在對詞語段落等淺層次的把握上,而是要領會文章沒有訴諸文字卻傳遞出來的情感、啟示、哲理等。有自主探究才有真正的“悟”,而由關注文本到關注生活,才能激發真正的感悟,是從文本走向生活再指向文本的一個深層次的思維活動。
學生對文本沒有感覺,源于不自信,習慣于跟著老師走。不可否認,也有水平低下的問題,缺少理解整合的平臺,還有對文本有感覺而無法表達等諸多因素。怎樣培育學生的感悟,一是要教學生去豐富他們的積累,二是要注意傳授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較,在比較中尋找不同,在比較中尋求矛盾。這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思想方法。
在文本的解讀過程中,我們就要注意學生這種個性的不變差異和可變差異必然會對文本的解讀產生多種心理需求,每個學生都必然也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文本,而文本本身正如前面所說的也具有多元解讀的空間和可能性,那么教師不必用一種模式、一個標準來規范學生的認知,也不必對所有的問題來個終極性的解讀。我們可以在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的基礎上,利用每個學生的不變差異和可變差異中的優勢,讓學生找準自己個性與文本的最佳切合點。當然多元解讀也是有“界”的,也不能一味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