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真想變成大大荷葉》說課稿

《真想變成大大荷葉》說課稿

2024-07-31 閱讀 7166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語文第四冊的第21課,是一首兒童詩,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麗遐想,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全詩共5小節,第一節寫夏天這位小姐姐問我在夏天想變點兒什么;二、三、四小節分別寫我在另人神往的夏天想變成雨滴、小魚、蝴蝶、蟈蟈、星星、新月和大大的荷葉;第五小節寫我為什么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詩歌蘊含豐富,引人遐想。

2、教材、學生分析

本篇是詩歌,語言淺近明快,親切生動,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還配有精美的插圖,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展開想象,從而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感受到親近融入大自然的愉快。二年級學生能讀懂淺近的詩歌,而且向往美好的意境,教學時適當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遵循新課標“以人為本,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基本理論,根據課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階段要求和蘇教版教材編寫的意圖。本課設計教兩課時,執教的是第二課時。以尊重學生情感,張揚學生個性為立足點,緊緊圍繞“讀好書,寫好字”這兩大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說訓練,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通過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為: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有所體會并進而分享詩中流露出的熱愛生活、馳騁想象的情趣。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認知目標: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新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悟,悟中讀。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

二、說教學理念和方法

(一)教學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感悟是一種復雜的心智和情感活動,也是一種心理能力。通過閱讀來感悟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感悟是學生個性化的心理體驗,教學中堅持三個“為主”: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以自學為主。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反映閱讀教學中基本規律,強調學生獨立的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感悟的核心是理解,教學中注重閱讀雙向心理過程的運用。師生互動能引發學生形成憤悱和智力激蕩,勢必激發靈感,啟迪心智,加速催化閱讀感悟。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內容,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文本為中介,讓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增強閱讀的興趣,向往美好的情境。

(二)教學方法

1、以讀代講,品讀感悟法

依據閱讀教學特點和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認知規律,這節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繁瑣的內容分析,以讀代講,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把文本讀正確,把自己的感覺讀出來。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有機滲透人文教育。

2、情境教學法

如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那條游入清凌凌小河的小魚,你會覺得怎么樣?如果你就是那透明的雨滴,睡在綠葉上,你又有什么感覺?你有什么感覺就讀出什么感覺。學生通過讀讀出了自己的體驗。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還認識什么東西也是透明的,從而理解“透明”。又如教學第三小節時,我注重激活學生思維,一生自選第三小節讀,這時我創設情境: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邊聽邊展開想象:你好像看到什么或者聽到什么?假如這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如果你就是那只蝴蝶,你會怎么做。能不能用動作告訴大家。(一生在教室里飛舞),誰還愿意做那只蝴蝶,就一起穿梭吧。可愛的蝴蝶們,此時你們的心情怎樣?能不能通過讀讀出它們的快樂、自在。男女生合讀。

3、幻燈片輔助教學法

利用幻燈片輔助教學,可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它不僅能傳送文字、語言、圖象,還能增強信息的表達能力和教學的直觀性,具有較強的表現力、感染力,能引起學生的情緒效應,誘發學生形象思維和情感參與。通過借助色彩鮮明的動畫、音像手段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共鳴,進行美讀。如教學學習第二小節,我這樣創設情境,同學們觀看這小雨滴,它像什么,瞧,這綠葉就是我們的搖籃,我們睡在搖籃里,風婆婆來了,她輕輕地搖著我們的搖籃,我們打個哈欠,睡著了,小雨滴,睡在上面你感覺怎么樣?(讓學生觀看小雨滴的圖片,感受小雨滴的感覺)這樣既形象又生動。

三、說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相交流的活動過程。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的參加語文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還注意運用學生的差異資源進行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在課堂上采用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交流中發展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為今后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打好基礎。如在進行拓展想象遷移練習中(如果,夏天小姐姐問你們想變成什么,你們會怎么說?):我讓學生想象說話練習,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在四人小組里說。在匯報時能不能像課文那樣說??梢哉f一句,兩句,能說上三、四句就更好了。

四、說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學習。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

2、讓學生自選自己喜歡的小節或讀不好的小節讀一讀。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以自學為主,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3、讓學生通過讀課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出示幻燈片,通過幻燈片的形式,讓學生真正了解體會小作者想變大大荷葉的心情,)

(二)、品讀詩文,讀中感悟

1、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樂,

(讓學生邊聽邊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2、現在請大家睜開眼睛,小朋友,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你聽的真認真!

你的想象力真豐富!

你觀察的真仔細!對呀!現在,我就是夏天的小姐姐!

2)小朋友,夏天來了,你想變點兒什么呢?選擇你最喜歡變的事物,自己再讀讀課文,注意要把你的喜歡之情讀出來呀!

3、學習第二小節

(出示雨滴幻燈片)如果你是那條透明的雨滴,睡在綠上,你有什么感覺?能不能通過讀出你們的感覺?

讓學生加上動作讀一讀。

(利用幻燈片輔助教學,可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它不僅能傳送文字、語言、圖象,還能增強信息的表達能力和教學的直觀性,具有較強的表現力、感染力,能引起學生的情緒效應,誘發學生形象思維和情感參與。通過借助色彩鮮明的動畫、音像手段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共鳴,進行美讀。)

如果你是那條小魚,你會覺得怎么樣?能不能通讀讀出你們感覺?

讓學生加上動作讀一讀。

(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想象,讓學生進地角色轉換,把自己當成小魚、雨滴,什么感覺,你有什么感覺就試著讀出那種感覺,以讀代講,學生自讀自悟)

4、學習第三小節

讓一學生戴著頭飾扮演蝴蝶,其他同學當小花,如果你是那只蝴蝶,你會怎么做?能不能用動作告訴大家(一生在教室里飛舞),

指名讀第三小節

男女生對讀,齊讀。

齊讀第一、二、三小節。(可加上動作)

(創設情境,激活學會的思維,讓學生做動作理解“穿梭”)

(設計理念:《課標》指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在交流完后,讓學生多讀,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三)、(課中操)

(增加課中操,讓學生得放松,讓學生在放松中繼續學習以下內容)

(四)、識字寫字

1、認識生字卡片:游、穿、眨、柄、傘、戲。

2、這兩個字“蟈游”,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嗎?師范寫。

3、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來寫一寫。(指導書寫)

4、學生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課文的第一、二、三小節。

說課稿

篇2:《真想變成大大荷葉》說課稿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語文第四冊的第21課,是一首兒童詩,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麗遐想,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全詩共5小節,第一節寫夏天這位小姐姐問我在夏天想變點兒什么;二、三、四小節分別寫我在另人神往的夏天想變成雨滴、小魚、蝴蝶、蟈蟈、星星、新月和大大的荷葉;第五小節寫我為什么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詩歌蘊含豐富,引人遐想。

2、教材、學生分析

本篇是詩歌,語言淺近明快,親切生動,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還配有精美的插圖,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展開想象,從而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感受到親近融入大自然的愉快。二年級學生能讀懂淺近的詩歌,而且向往美好的意境,教學時適當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遵循新課標“以人為本,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基本理論,根據課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階段要求和蘇教版教材編寫的意圖。本課設計教兩課時,執教的是第二課時。以尊重學生情感,張揚學生個性為立足點,緊緊圍繞“讀好書,寫好字”這兩大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說訓練,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通過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為: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有所體會并進而分享詩中流露出的熱愛生活、馳騁想象的情趣。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認知目標: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新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悟,悟中讀。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

二、說教學理念和方法

(一)教學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感悟是一種復雜的心智和情感活動,也是一種心理能力。通過閱讀來感悟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感悟是學生個性化的心理體驗,教學中堅持三個“為主”: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以自學為主。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反映閱讀教學中基本規律,強調學生獨立的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感悟的核心是理解,教學中注重閱讀雙向心理過程的運用。師生互動能引發學生形成憤悱和智力激蕩,勢必激發靈感,啟迪心智,加速催化閱讀感悟。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內容,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文本為中介,讓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增強閱讀的興趣,向往美好的情境。

(二)教學方法

1、以讀代講,品讀感悟法

依據閱讀教學特點和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認知規律,這節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繁瑣的內容分析,以讀代講,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把文本讀正確,把自己的感覺讀出來。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有機滲透人文教育。

2、情境教學法

如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那條游入清凌凌小河的小魚,你會覺得怎么樣?如果你就是那透明的雨滴,睡在綠葉上,你又有什么感覺?你有什么感覺就讀出什么感覺。學生通過讀讀出了自己的體驗。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還認識什么東西也是透明的,從而理解“透明”。又如教學第三小節時,我注重激活學生思維,一生自選第三小節讀,這時我創設情境: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邊聽邊展開想象:你好像看到什么或者聽到什么?假如這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如果你就是那只蝴蝶,你會怎么做。能不能用動作告訴大家。(一生在教室里飛舞),誰還愿意做那只蝴蝶,就一起穿梭吧。可愛的蝴蝶們,此時你們的心情怎樣?能不能通過讀讀出它們的快樂、自在。男女生合讀。

3、幻燈片輔助教學法

利用幻燈片輔助教學,可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它不僅能傳送文字、語言、圖象,還能增強信息的表達能力和教學的直觀性,具有較強的表現力、感染力,能引起學生的情緒效應,誘發學生形象思維和情感參與。通過借助色彩鮮明的動畫、音像手段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共鳴,進行美讀。如教學學習第二小節,我這樣創設情境,同學們觀看這小雨滴,它像什么,瞧,這綠葉就是我們的搖籃,我們睡在搖籃里,風婆婆來了,她輕輕地搖著我們的搖籃,我們打個哈欠,睡著了,小雨滴,睡在上面你感覺怎么樣?(讓學生觀看小雨滴的圖片,感受小雨滴的感覺)這樣既形象又生動。

三、說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相交流的活動過程。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的參加語文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還注意運用學生的差異資源進行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在課堂上采用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交流中發展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為今后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打好基礎。如在進行拓展想象遷移練習中(如果,夏天小姐姐問你們想變成什么,你們會怎么說?):我讓學生想象說話練習,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在四人小組里說。在匯報時能不能像課文那樣說??梢哉f一句,兩句,能說上三、四句就更好了。

四、說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學習。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

2、讓學生自選自己喜歡的小節或讀不好的小節讀一讀。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以自學為主,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3、讓學生通過讀課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出示幻燈片,通過幻燈片的形式,讓學生真正了解體會小作者想變大大荷葉的心情,)

(二)、品讀詩文,讀中感悟

1、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樂,

(讓學生邊聽邊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2、現在請大家睜開眼睛,小朋友,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你聽的真認真!

你的想象力真豐富!

你觀察的真仔細!對呀!現在,我就是夏天的小姐姐!

2)小朋友,夏天來了,你想變點兒什么呢?選擇你最喜歡變的事物,自己再讀讀課文,注意要把你的喜歡之情讀出來呀!

3、學習第二小節

(出示雨滴幻燈片)如果你是那條透明的雨滴,睡在綠上,你有什么感覺?能不能通過讀出你們的感覺?

讓學生加上動作讀一讀。

(利用幻燈片輔助教學,可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它不僅能傳送文字、語言、圖象,還能增強信息的表達能力和教學的直觀性,具有較強的表現力、感染力,能引起學生的情緒效應,誘發學生形象思維和情感參與。通過借助色彩鮮明的動畫、音像手段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共鳴,進行美讀。)

如果你是那條小魚,你會覺得怎么樣?能不能通讀讀出你們感覺?

讓學生加上動作讀一讀。

(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想象,讓學生進地角色轉換,把自己當成小魚、雨滴,什么感覺,你有什么感覺就試著讀出那種感覺,以讀代講,學生自讀自悟)

4、學習第三小節

讓一學生戴著頭飾扮演蝴蝶,其他同學當小花,如果你是那只蝴蝶,你會怎么做?能不能用動作告訴大家(一生在教室里飛舞),

指名讀第三小節

男女生對讀,齊讀。

齊讀第一、二、三小節。(可加上動作)

(創設情境,激活學會的思維,讓學生做動作理解“穿梭”)

(設計理念:《課標》指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在交流完后,讓學生多讀,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三)、(課中操)

(增加課中操,讓學生得放松,讓學生在放松中繼續學習以下內容)

(四)、識字寫字

1、認識生字卡片:游、穿、眨、柄、傘、戲。

2、這兩個字“蟈游”,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嗎?師范寫。

3、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來寫一寫。(指導書寫)

4、學生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課文的第一、二、三小節。

說課稿

篇3:中班音樂活動《小樹葉和樹媽媽》說課稿

中班音樂活動《小樹葉和樹媽媽》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秋天來了,葉子一片片都變黃,秋風一吹,就像是翩翩起舞的蝴蝶飛落下來,美麗的意境貼近著幼兒的生活又為他們所喜愛?!缎淙~和樹媽媽》這首歌曲不僅符合了季節特征,而且易于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通過優美抒情的旋律激發幼兒的表現力、創造力,讓幼兒在藝術活動中提高藝術表現力,享受藝術活動的樂趣。

歌曲是一首AB段式富有情感教育意義的音樂教材,第一段主要表現小樹葉離開樹媽媽,心里很難過,第二段主要寫小樹葉變勇敢了,樹媽媽很高興。此環節我將借助多媒體課件,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對比作品中兩種不同的音樂情緒,運用啟發引導法,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小樹葉的內部心理活動,并學習用連貫,舒緩的聲音表現秋葉飄零,略帶傷感的情緒;用斷頓,有跳躍的聲音表現小樹葉勇敢,樂觀,期盼春天歸來的情緒。以此來化解活動的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活動呈現趣味性,游戲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更加喜歡音樂中的游戲活動,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增強了,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欲望,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具體目標為:

1、根據圖譜掌握歌曲節奏與歌詞,能唱準附點音符。

2、理解歌曲中兩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情感,用兩種歌聲表現歌曲。

3、知道秋天來臨樹葉的變化,理解大樹和樹葉之間的親密關系。

三、教學方法: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對認識對象的體驗也就越細致,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動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啟發引導法和示范法。其中,通過啟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學法貫穿活動始終,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為幼兒享受藝術,表現藝術提供了機會,激發幼兒的藝術表現欲。

四、教學準備:

1、課前結合認識秋季,觀察秋風起樹葉飄落景象。

2、節奏圖譜與根據歌詞繪制的圖譜想結合。

3、圖片(光禿禿的大樹在哭泣)。

4、錄音機、歌曲磁帶。

五、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活動過程中,將充分為幼兒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藝術氛圍,促進幼兒藝術能力和良好個性的發展。為此我將活動分為五個環節來完成。

1、帶領幼兒聽音樂做動作進活動室。

師:“秋天來了,你們想去看看外面的景色嗎,讓我們一起去郊游吧。”

2、發聲練習《聽》

師:“聽,是誰在唱歌,請小朋友用歌聲來告訴我?!?/p>

3、學唱歌曲《小樹葉和樹媽媽》

(1)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是誰在哭?”“原來是樹媽媽在哭,你們知道大樹媽媽為什么哭?”(讓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觀察樹)“樹媽媽在想念她的孩子小樹葉,越想越傷心,所以哭了。”

(2)出示一封“小樹葉”的信,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師:“剛才我收到了一封信,是小樹葉寄給樹媽媽的,你們想知道信上寫了些什么嗎?”(教師朗讀信的內容)“小樹葉在信上寫了些什么?”“樹媽媽聽了小樹葉的信后,心里會怎樣想?”

(3)教師范唱歌曲。

師:“老師把小樹葉寫來的信編成了一首歌,你們想聽嗎?”

(4)出示節奏、歌詞圖譜,帶領幼兒拍出節奏和有節奏的念歌詞,重點幫助幼兒拍出附點音符節奏。

(5)幼兒看圖譜聽音樂完整演唱歌曲兩遍,提示幼兒唱準附點音符。

4、啟發幼兒用兩種聲音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師:“歌曲的第一段講了什么?小樹葉是怎樣的心情?我們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歌曲的第二段講了什么?小樹葉的心情又是怎樣的?我們應該用什么聲音演唱?”

5、幼兒扮演“小樹葉”,圍著“樹媽媽”唱歌跳舞。

師:“現在老師來扮演樹媽媽,小朋友你們來做小樹葉,圍著媽媽唱歌跳舞。”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在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內化著自己的理解,讓幼兒在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再創于各種感官的表演下,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