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教師職業幸福專業與學生一起成長
追尋教師職業的幸福專業與學生一起成長
安徽桐城二中朱新敏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育人,教師的成長與學生成長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要把學生作為一個平等的人看待。所謂平等待人,就是學生無論成績好差,無論個性如何,我都平等對待他們。而不是把他們當作知識的容器,視其容量、質量而待之。認真對待學生的每個問題,哪怕是看似題外話,以使他們的個性能得到健康發展。
上課時被學生冷落的滋味我也嘗過。**年剛剛接手一個高三復讀班時,看到一個學生在文學社調查表上說他不喜歡語文,“不知道對語文‘莫忍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覺得這是語文老師的失職,而改變這一現狀也是我現在肩上的責任。同事笑話我說,上課上老了還這樣認真,值得嗎?可是我樂此不疲。看到學生們津津有味地聽課時,看到他們在我的努力下喜歡上了語文課,看到他們寫出有真情、見個性的文章,我心里比什么都高興。**年秋季,有個考上大學的學生給她正復讀的朋友寫信說,你們雖然苦一點,但你們能聽朱老師講課啊!**屆新學期開學后,前科代表發短信給我說:老師,我們現在上《大學語文》,特別枯燥,我真懷念聽你課的日子。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就特別感到欣慰。
我深深愛著我的學生,真誠地與他們交往。批改學生隨筆、作文時,哪怕很不成功,我也不吝嗇褒揚的話語,圈圈點點,使學生們有成功感。有時興之所至,甚至寫上好幾百字,與他們傾心交談。師生相處的細節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譬如上課前,看到講臺上的粉筆灰,我總是習慣性地朝自己這邊掃,盡量不要讓坐前排的學生嗆著。而晚自習,我每次講完課休息時,一個叫趙俊的學生總是默默地把自己放書的椅子讓給我。這樣的讓座整整堅持了一年啊,說感動是太輕了!有一年4月,一次我冒雨外出,遇到高三(10)班的周芳芳姐倆,硬是把手中的雨傘塞給我,她們則笑著在雨中奔跑。教書多年,這樣的學生又哪里數得過來呢!
學生是懂得感恩的。想起了**年高考前的一天。6月2日,考前指導全部結束后,高三(11)班學生請全體授課教師回到教室。我們剛剛跨進教室門,班長一聲“起立!”全體學生齊刷刷地站了起來,放聲喊道:“敬禮,老師辛苦了!”霎時間,我淚水差點涌出眼眶。接著,每個科代表上臺給老師獻花,每束花里有一張針對不同老師特點寫的卡片,我的那張寫道:“祝老師健康快樂,事業之樹長青!”教室里洋溢著濃濃的師生情。每年6月2日考前指導時,班上同學們又給了我太多的感動,他們在后面黑板上寫滿了感恩和祝福的話,還拿出手機給我拍照。就這樣,我常常感受著其他職業很難企及的幸福。我以為,學生長期學習是需要源源不斷動力的,這動力來自遠期目標,更在于教師適時激勵。為此,我努力讓學生常有成就感。對于不同的學生,針對其特點,提出不同目標,讓他們都有所收獲。譬如,愛好寫作的學生,我們利用文學社刊物《浪花》和校刊《三人行》讓他們的文字變成鉛字,進而幫助他們投稿。十多年來,我的學生在《中學生閱讀》這個全國著名刊物上發表文章的很多,有人已小有名氣。對本屆學生,我嘗試有趣味有挑戰的作業,結合“我的姓氏源流”讓學生調查研究寫家譜,我把其中優秀作品上傳到人教網,已經有5人作品發表。看到人教社的發稿證明,學生的笑意寫在臉上,快樂溢滿心頭。我還曾經布置學生假期讀《論語》,整理成語(含出處,解釋,原意,現在常用意),科代表還在每個成語后邊配上例句,這樣就成了一本很有價值的迷你型辭典。有的放矢,使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成就感是最好的動力。
**年、**年、**年,我所帶班級的語文高考成績全市第一,09年,執教班級獲“優秀班級”稱號。多年的跨年級代課,雖然很苦,但我樂在其中,因為學生喜歡我的教學,他們在求學期間提高了語文素養,這為他們進一步深造,為他們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急功近利的當今社會,對于一個教師的評價標準很多,名利、地位等誘人的光環時時影響著我們的心態。但我最看重學生對我的評價:平等,善良,認真,執著:這已成為我為師一生的堅守。
教師,職業,專業
篇2:優化教師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人文修養做一個幸福教師
優化教師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人文修養,做一個幸福教師
摘要: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深化,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優化能力,才能駕馭課堂,打造高效課堂。提高人文修養,變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做一個幸福教師;拓展教學理論學習,提高課堂掌控能力;優化實驗的設計和改進能力,運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的能力,對實驗的指導能力,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能力;提高課堂觀察能力。
關鍵詞;高效課堂、人文素養、實驗能力、掌控能力、觀察能力
課程改革走到今天,新的形式和方法層出不窮,開辟了課堂教學的新空間,豐富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我校實施“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在實驗中,認識到教師能力是決定高效課堂的高效性的決定因素。我認為打造高效課堂,化學教師需要優化以下幾點能力:
一、提高人文修養,做一個幸福教師
高效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煥發生命活力的樂園,是對傳統課堂的揚棄,提倡建立一種師生真正平等、交流無障礙、氛圍融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每一節課都是教師與學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也是自我生命價值和自我發展的體現,課堂教學對教師、學生都具有個體生命意義。與其他行業的道德相比,教師的職業的特殊之處,就是愛心、表率與自我發展。教師要熱愛所教的學科,在教學中進行情感傳遞,將自己對學科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熱忱和感受隨著教學內容一道帶給學生,以撥動、引發、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高效課堂中,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的素質和修養應該有多方位、多層次的提高。尤其要教師擁有較高的人文修養。教師依托較高的人文修養能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師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擁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擁有較高的人文修養的教師,在化學課教學中,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某種自然、社會和思維領域的規律性知識,而且還可以給學生以人文方面的啟迪和美的享受,教師的影響能更多地滲透到學生生活的一切領域。在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中,教師要敢于表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塑造自己在高效課堂中的全新角色,在教育教學中成長,變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做一個讓學生愉悅,自己幸福的教師。
二、拓展教學理論學習,提高課堂掌控能力
高效的教學取決于高效的課堂組織管理。高效課堂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以學生活動為主,是一種多個群體參與、共同活躍的教學狀態。課堂教學掌控不當會使教學流于形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蘊含著教師的預設引領;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與教師、同伴、文本課程等之間的對話,在互動中分享經驗、融合視界、建構知識的意義,溝通彼此的理解,提升生命的境界。這兩方面是一對矛盾體。怎樣處理互動生成、價值引領這對矛盾體,需要教師具有較高水平的課堂掌控能力,即具備互動生成基礎上的課堂價值引領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既要兼顧全局,又要關注個性張揚。高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需要教師綜合個體的信息形成全體的學習需要,做到全局兼顧,同時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師常常是源于個別的學習需要,并把這種需要推向全班學生,同時把對全班的學習要求推及到學習個體。較高水平的課堂掌控能力是在鼓勵學生個性張揚的基礎上追求整體的進步發展。怎樣提高教師課堂掌控能力?教師要系統地學習與“參與式”教學相關理論,進行行動研究與實踐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三、優化實驗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科學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學實驗教學在打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高效課堂中實驗教學是開放的,對教師的實驗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具備基本的實驗教學技能上,還要突顯幾種能力。第一,教師實驗的設計和改進能力。教材中的實驗設計不能滿足高效課堂教學。在實驗方式上不斷變換其表現形式,如將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增加分組實驗、對比實驗;設計的實驗方案必須安全、方便、節能、少污染。設計中關注小組學生實驗能力的差異,尤其要差生也活動起來,讓他們全身心參與實驗與探究,滿足差生的心理需求,同時也讓差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實驗發展、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轉化差生。如探究溶液的酸堿性實驗,除了教師準備溶液外,鼓勵學生自選、自帶溶液、組間交換、互補實驗。這樣的實驗設計和改進不但滿足了學生的問題需要,讓學生學習源于生活,回歸生活,覺得知識即有趣又有用,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和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實驗改進時,注意就地取材,把生活中廢舊材料,廉價材料進行簡單加工,或利用生活中和手邊易得材料、物品進行有意義的組合,指導學生自制實驗儀器,建立小組實驗箱。
第二,運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的能力。教師要努力提高對多媒體實驗課件的設計、制作和選擇、使用的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實驗的可見度、突出重點、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作為演示實驗的重要補充。利用多媒體中的課件可以通過“特寫”使學生清楚地觀察,利用“回放”來延長實驗時間,讓學生獲得更多信息。
篇3:開展小課題研究提升教師幸福指數
開展小課題研究,提升教師幸福指數
海口特校杜蘭英
**年11月20日上午,我參加了海南省特殊教育師徒結對子總結大會,在會上有幸聆聽了省教培院王女老師的講座《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通過學習,不僅讓我了解了如何開展小課題,讓我體會最深刻的是開展小課題的重要意義。
為什么要進行課題研究呢?課題研究有什么重要意義呢?王老師給列舉出了很多答案: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塑造學校整體品質的需要;提高教師幸福指數需要等等。在這么多的意義中,也許有些教師會不懈,什么專業成長,教學質量,學校品質。有種種情況讓這些意義變得都不太有意義。比如:某某教師沒有幾年就該退休了,談什么成長?比如有些教師對自己要求又不高,無所謂什么教學質量;至于學校品質就更不用說了,老師們大多會膚淺的認為那是校領導的事,與我何干。由此,課題研究的以上意義也就變得不太有意義。唯獨一條:提高教師幸福指數是最有說服力的。
幸福是每個人都追求的,教師也不例外。在繁雜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如何找到幸福感?我想課題研究應該是理想的途徑。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幾十年下來,上課、下課、批改作業。不停的重復著這些事情。有些小循環或固定上某個年級,某一學科的教師,就在不停地重復著那些內容,甚至帶幾個平行班還得同一天里講同一個內容。如此這般,怎能不枯燥不乏味,怎能不產生職業倦怠該,幸福從何來?
要想從教學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小課題的研究就是不錯的選擇。在重復的工作中找規律,找經驗,整理成文。解決一個個自己平時困惑的問題,給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依據,讓后來者找到可以借鑒的方法,體現自我價值,獲得成功的喜悅,幸福感油然而生。
因此,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幸福指數,遠離職業倦怠感,課題研究是不二的選擇。
課題研究,海南省,幸福感,說服力,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