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師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人文修養做一個幸福教師
優化教師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人文修養,做一個幸福教師
摘要: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深化,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優化能力,才能駕馭課堂,打造高效課堂。提高人文修養,變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做一個幸福教師;拓展教學理論學習,提高課堂掌控能力;優化實驗的設計和改進能力,運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的能力,對實驗的指導能力,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能力;提高課堂觀察能力。
關鍵詞;高效課堂、人文素養、實驗能力、掌控能力、觀察能力
課程改革走到今天,新的形式和方法層出不窮,開辟了課堂教學的新空間,豐富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我校實施“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在實驗中,認識到教師能力是決定高效課堂的高效性的決定因素。我認為打造高效課堂,化學教師需要優化以下幾點能力:
一、提高人文修養,做一個幸福教師
高效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煥發生命活力的樂園,是對傳統課堂的揚棄,提倡建立一種師生真正平等、交流無障礙、氛圍融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每一節課都是教師與學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也是自我生命價值和自我發展的體現,課堂教學對教師、學生都具有個體生命意義。與其他行業的道德相比,教師的職業的特殊之處,就是愛心、表率與自我發展。教師要熱愛所教的學科,在教學中進行情感傳遞,將自己對學科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熱忱和感受隨著教學內容一道帶給學生,以撥動、引發、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高效課堂中,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的素質和修養應該有多方位、多層次的提高。尤其要教師擁有較高的人文修養。教師依托較高的人文修養能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師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擁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擁有較高的人文修養的教師,在化學課教學中,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某種自然、社會和思維領域的規律性知識,而且還可以給學生以人文方面的啟迪和美的享受,教師的影響能更多地滲透到學生生活的一切領域。在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中,教師要敢于表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塑造自己在高效課堂中的全新角色,在教育教學中成長,變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做一個讓學生愉悅,自己幸福的教師。
二、拓展教學理論學習,提高課堂掌控能力
高效的教學取決于高效的課堂組織管理。高效課堂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以學生活動為主,是一種多個群體參與、共同活躍的教學狀態。課堂教學掌控不當會使教學流于形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蘊含著教師的預設引領;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與教師、同伴、文本課程等之間的對話,在互動中分享經驗、融合視界、建構知識的意義,溝通彼此的理解,提升生命的境界。這兩方面是一對矛盾體。怎樣處理互動生成、價值引領這對矛盾體,需要教師具有較高水平的課堂掌控能力,即具備互動生成基礎上的課堂價值引領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既要兼顧全局,又要關注個性張揚。高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需要教師綜合個體的信息形成全體的學習需要,做到全局兼顧,同時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師常常是源于個別的學習需要,并把這種需要推向全班學生,同時把對全班的學習要求推及到學習個體。較高水平的課堂掌控能力是在鼓勵學生個性張揚的基礎上追求整體的進步發展。怎樣提高教師課堂掌控能力?教師要系統地學習與“參與式”教學相關理論,進行行動研究與實踐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三、優化實驗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科學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學實驗教學在打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高效課堂中實驗教學是開放的,對教師的實驗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具備基本的實驗教學技能上,還要突顯幾種能力。第一,教師實驗的設計和改進能力。教材中的實驗設計不能滿足高效課堂教學。在實驗方式上不斷變換其表現形式,如將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增加分組實驗、對比實驗;設計的實驗方案必須安全、方便、節能、少污染。設計中關注小組學生實驗能力的差異,尤其要差生也活動起來,讓他們全身心參與實驗與探究,滿足差生的心理需求,同時也讓差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實驗發展、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轉化差生。如探究溶液的酸堿性實驗,除了教師準備溶液外,鼓勵學生自選、自帶溶液、組間交換、互補實驗。這樣的實驗設計和改進不但滿足了學生的問題需要,讓學生學習源于生活,回歸生活,覺得知識即有趣又有用,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和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實驗改進時,注意就地取材,把生活中廢舊材料,廉價材料進行簡單加工,或利用生活中和手邊易得材料、物品進行有意義的組合,指導學生自制實驗儀器,建立小組實驗箱。
第二,運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的能力。教師要努力提高對多媒體實驗課件的設計、制作和選擇、使用的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實驗的可見度、突出重點、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作為演示實驗的重要補充。利用多媒體中的課件可以通過“特寫”使學生清楚地觀察,利用“回放”來延長實驗時間,讓學生獲得更多信息。
篇2: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打造真正意義上高效課堂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李耀東
摘要
眾所周知,從1996年來,我國教育現代化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無疑是得益于多媒體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并且近幾年多媒體以其強勁、猛烈的勢頭走進了鄉鎮農村中學,然而就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和不足之處,無論是從教學目的還是教學效果上都沒有體現多媒體技術的優越之處和整體功能。在落實素質教育的今天,努力使課堂多元化、科學化,讓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使之與傳統教學方法靈活結合起來,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學得扎實,達到教與學的結合,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現代化服務。
關鍵詞
多媒體現狀優化教學質量升級
引言
隨著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迅猛推進,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多媒體以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在激發學習興趣、加大課堂容量、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突破教學難點、營造課堂氛圍、優化教學元素、提高教學效果和展示現代化氣息等諸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但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的先進不等于教學思想的先進,多媒體教學只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它無法也不可能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多媒體的濫用同樣會帶來很多弊端。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問題,本文就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課堂的運用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學習中,同時使用視、聽覺,能明顯地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根據這一特點,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須改變由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而多媒體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功能于一體,表達的信息量大,具有圖、文、音、像并茂的優點。因此,在教學中恰當的使用多媒體計算機來輔助教學,能夠創設生動、形象、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現在,計算機應用的發展新趨勢已變為:多媒體化、網絡化(指基于Internet的教育應用迅速發展),并且二者日益緊密結合,使用電子教材、研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利用網絡教學系統進行教學,面對教學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們必須轉變過去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相對于傳統教學有其優越性,但現階段我國多媒體教學情況還存在諸多現實性困難,并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媒體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實直觀內容,豐富感知材料,能夠較徹底地分解知識技能信息的復雜度,減少信息在大腦中從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轉換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大大地改善了教學效果。然而,作為老師本人在多年的受教過程中,也發現多媒體授課與使用中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極大地制約了教學的效果體現:
1、設施總體質量不好,設備使用效果偏低
由于許多學校資金有限,多媒體設備總體投入較低;多媒體教室有限,而且依賴于專業計算機機房,就我們專業機房的電腦為例,竟然還是多年以前購買的,提高多媒體教室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這種低版本、過時了的機器,不但運行緩慢而且不能裝載一些教學所需軟件,已不能或完全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了。而現在的學生情緒比較浮躁,不能習慣在這種笨拙的機器讓他們等待的時間,從而產生了厭學抵觸的心態。建立在質量低下的多媒體設施下的教學,教學效果極差。
篇3:利用情境教學打造幼兒美術教學高效課堂
利用情境教學打造幼兒美術教學的高效課堂
臨澤縣第二幼兒園劉彩虹
幼兒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依據具體的形象來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是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幼兒美術教育不是培養小畫家,而是主要培養他們的悟性和興趣。因此,以上兩者都是以情境為核心,符合了幼兒的心智發展規律,借助具體情景來培養兒童的興趣和想象力。
關鍵詞:幼兒美術情境教學高效課堂
情境設計是幼兒美術教學的首要環節,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可具體創設以下幾種情境,來打造高效課堂。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模擬情境。
多媒體技術是計算機綜合處理圖形圖像、文字、音頻和視頻等多種信息及其存儲與傳輸的技術。多媒體的應用使幼兒在教學過程中能欣賞到更多更美的物象,為其審美素質、思維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多媒體課件最大優勢就是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度,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有利于教師發揮課堂應變能力,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幼兒對美術的感受和理解,從而激發了孩子創造的火花。如在小班美術《小雞捉蟲》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根據教學需要制作出圖文并茂、聲畫合一的教學軟件,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孩子們以驚異的眸子注視著顯示屏幕上各種神態的小雞,有的聚精會神、有的竊竊私語,幼兒一下子興奮起來,情緒高漲。多媒體技術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更主要的是激發了他們審美想象的興趣和創造的欲望。通過清晰圖象和聲音的感受,為幼兒提供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地加以引導、點撥,幼兒便思路開闊,想象豐富了,創造力也隨之調動了。借助多媒體技術不僅打破了美術教學的枯燥,而且提高了幼兒學習積極性也改善了教學的環境,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聯系實際生活,展示真實情境。
創作源自生活,幼兒美術并不強調畫畫得象不象,而是培養其觀察力、想象力和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善于觀察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幼兒經常多看,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不僅要引導幼兒觀察單個物體的顏色、形狀,更要注意引導其觀察物體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與其它物體之間的聯系。讓孩子學習以敏銳的目光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是訓練觀察力的重要手段。選擇的繪畫內容,除了要貼近幼兒的真實生活外。還要注重讓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體驗和感受,獲得很豐富的直接經驗。只有對觀察對象有深刻的認識和產生愉悅的情感,繪畫時才能更好地進行想象、創造。如:在繪畫《各種各樣的汽車》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汽車的模型玩具、圖片,并布置了汽車展,讓幼兒看看、玩玩、說說。幼兒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生了興趣,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到直接感受各種各樣的汽車中來。由于每個幼兒對汽車都有一定的認識,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課堂教學時教師邊讓幼兒觀察邊提問:“馬路上都有哪些汽車,它們長什么模樣呢?”“它們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呢?”等等問題。然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幼兒,除了生活中常見的汽車之外,還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專用汽車,如: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機、鏟車;人民警察專用的警車、吊車和清障車;還有一種能在水面上開的叫水陸兩棲汽車……。讓幼兒不斷探索,不斷有新的發現,有美術創作的樂趣。發揮了幼兒在認知中的主體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聯系幼兒實際,展示故事情境。
維果斯基認為:兒童在智力活動中,對于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能力之間可能存在著差異。通過教學,兒童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消除這種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最鄰近發展區。因此情境設計一定要聯系學習實際,但要杜絕消極地適應兒童智力發展已有水平,而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找到合理的現實“支架”,幫助幼兒不斷沿“支架”爬升。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到幼兒的最進發展區。借助幼兒愛聽故事,老師可以利用故事的魅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輕松作畫。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理可明,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如:在畫《神奇的手》活動中,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由手變成山、樹林……”。通過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及時地、進一步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達到的欲望非常強。有的幼兒畫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畫出了“手”氣球,有的畫出“手”花瓶……。
四、開展課堂活動,表演體會情境。
教師應該設計帶有趣味性的學習活動內容,如繪制趣味性插圖、創作娛樂性漫畫、卡通畫、剪紙、布貼畫等等。如“吹泡泡”一課:教師可在課前組織一次“吹泡泡比賽”,或是由在上課的時候,由老師帶材料到班上,現場為幼兒演示吹泡泡的情景。總之,應盡量為幼兒提供直觀、具體、形象的教具、學具,讓幼兒對所學的內容有真實的感受,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具體的影像。幼兒通過教師提供的物質環境,對“吹泡泡”的情景已有了一定的影像,但僅限于那一基本畫面,幼兒的思維沒有活起來,畫面也僅僅停留在那一刻。此時,就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幼兒讓畫面在自己的頭腦中活起來。“泡泡越來越大,慢慢地變得比小朋友的臉還大…”,隨著老師的談話,幼兒的思維一步步前進,頭腦中的畫面也越來越鮮明。這樣的描述,不但能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吹泡泡的印象,同時也對激發幼兒動手操作有很大的作用。
總之,在幼兒美術教學中,以上各種設計方式相互結合,靈活運用,往往能給幼兒帶來濃厚的興趣,并更加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知識、技能、品德有機統一,均衡發展,打造一個不一樣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