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試講應該注意事項
試講的這一節課就決定著是否能通過的最后一步,所以重要性自不待言。
一、試講者要謙虛。來我校試講的有不少很牛的人物(比如是碩士、副校長,聽說還有校長),有些人可能以前在自己的地盤牛慣了,所以從骨子里掩飾不了牛氣。這樣的牛人,多半要落馬。我想生活中,太牛的人,大家都不會喜歡,在陌生人面前牛氣,只能令人反感或厭煩。有些有點本事的人在家里混得不如意,常常是因為目中無人。走到外面,老脾氣不改,同樣吃不開。
牛人具體表現:教學副校長問他備課要多久,他一看課文,說一個小時足矣。好,到時候真的講得極好,大家當然都無話可說。但事實基本不太可能,特別是教語文的。我們的校長是教語文的,對我們所有語文老師都不滿意,在這樣高要求校長的領導下,語文老師們也不是吃閑飯的,要讓這一幫子語文老師挑不出你的毛病來,那可是千難萬難。人無完人,課無完課,一個小時你想拿出一堂完美的課來,你是神仙下凡吧?
還有一些表現:課前不自我介紹,這是學校的基本要求,上課前副校長會有交待。上課最好關機,決不能接電話。如果忘了關,別人打來最好及時關掉,不讓讓別人又打來騷擾課堂。這個全憑自覺。領導公務煩忙,容易得意忘形。在別人地盤還昂頭向天走路,不與任何人打招呼。不注意儀容服飾,以為才子們都不理發,不修邊幅。
二、課堂要有重點,這是基本要求。但真正講起課來,這舍不得丟那舍不得略,也是常人的毛病。試講不超過三十分鐘,你想方方面面都說到,只能是蜻蜓點水。教中專的老師這方面毛病更嚴重。有個老師上課很辛苦,在黑板上從作者介紹、文章層次各個步聚進行板書,這樣做只能是白費力氣。什么時代了,還是手抄時代啊,還是八十年代的課堂啊,滿堂灌,滿堂抄。平均用力,既不能突出重點,也不能顯示你的特長,一舉兩失。
三、講出你對文章的深入理解。要注意的是要善于啟發誘導學生,不可不注意聽課對象,以為下邊是來聽講座的大學生。去年一個大學老師試講《米洛斯的維納斯》,在講臺上講了四十分的美學知識。講完后,校長說,沒有評課的必要。這種傾向,應當是碩士或者博士試講時特別要注意的。因為他們知識太豐富了,容易不顧中學生實際,不搞啟發誘導,講得云遮霧罩。這樣的人不適合搞中學教學,學校當然不會要。要糾正這個毛病,必須要有一定的中學教學經歷,因此沒有在中學講臺上站過的碩士想進好的中學,還真不一定就能成功,除非別人另有所用。
四、文章學不要講得太多。有些老師對文章學有些研究,結果分析課文時非常注重對文章形式方面的解剖,比如修辭、寫作手法、文章特色、前后鉤連照應、描寫分類、表達手法分類及運用、文章鑒賞方法等。這些東西不是不可以講,而不應是課堂的重點。那個說備課只需一小時的老師就犯這方面的毛病,他頗有功底,對寫文章很有研究,結果整堂課全部是結合他的文章學知識對字詞句結構布局進行解剖。分解得零零碎碎,聽起來似乎也很有道理,最后評課時,大家認為他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分析不到位,只從技術層面進行了解剖。
五、總結一下(既給別人參考,也給自己準備公開課時參考),試講課要力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低下腦袋,態度謙和,不管是對領導還是普通老師,說話做事要處處留意。牛人必翻船。
2、講課要有激情,如果抑揚不足,起碼聲音要大。普通話標準一點。
3、說話寫字速度不能太慢。太慢了大家會懷疑你的做事效率。字不要太差。
4、要用電腦,要跟上時代步伐,網絡時代了,上課不用電腦的老師必被淘汰。
篇2:小學語文教師招聘教師考試試題
本試卷總分80分,本卷與教育學心理學卷考試時量共150分鐘
一、小學語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據現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并聯系教學實際填空(每空1分)
(1)語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閱讀教學是之間對話的過程。其中應當是對話的中心。
(3)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思考、、評價的能力。
(4)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中進行。
(5)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和實施的能力。
(6)語文課程評價應突出整體性與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
二、基礎知識與積累(22分)
⒉填空題(5分,每小題1分)
(1)“任”和“種”用于姓氏時,讀音分別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別是和。
(3)謎語“無角牛登上沒峰山(猜一字)”和“跳遠評分(猜一成語)”最合適的謎底分別是和。
(4)中國文學流派“三曹”指的是漢魏間詩人曹操與和的合稱。
(5)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歌分編為三大部分。其中,這個部分是各個地域的樂曲,也是《詩經》的精華;這個部分是貴族統治者祭祀神靈時的樂歌。
⒊辨析題(2分)
副詞“還”作狀語可以表示多種意義。下面句中的“還”字,
篇3:教師招聘考試案例分析題匯總
[案例1]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干燥”寫成“干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從此以后,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這些教法有何心理學依據?
[參考答案]這些教法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和借鑒作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凡是有意義的材料,必須讓學生學會積極開動腦筋,找出材料之間的聯系;對無意義的材料,應盡量賦予其人為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記憶效果就好。簡言之,教師應教學生進行意義識記。
[案例2]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學生小明的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請問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賞哪種回答?為什么?請根據思維的原理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小方回答磚頭的用途都是沿著用作“建筑材料”這一方向發散出來的,幾乎沒有變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僅想到了磚頭可作建筑材料,還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這樣的發散思維變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案例3]一位熱情而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了,他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內周圍的墻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臺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使課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么樣的效果?為什么?
[參考答案]這位熱情的教師出發點雖然很好,但事與愿違,反而產生分散學生注意,影響學生集中學習的效果。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有趣的圖畫,室內的花草、植物這些新異的刺激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尤其對低年級學生,他們容易把注意轉移到欣賞圖畫、花草植物上,而影響了專心聽課。
[案例4]“老師,我能不用書中的原話嗎?”
一位教師在教學《兩條小溪的對話》時,老師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我能不用書中的原話嗎?”老師和藹地問:“為什么呢?”“因為書中的原話太長,我背不下來,如拿著書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說出了原因。“你的意見很好,用自己的話來表演吧。”老師高興地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果然,這個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問題:請評價一下這位老師的做法。
[參考答案]師生平等關系的形成是課堂民主的具體體現,教師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權威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學習的伙伴。教師沒有了架子,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真正感到平等和親切,師生間實現零距離接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逐步形成
[案例5]教師在板書生字時,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與相異部分分別用白色和紅色的粉筆寫出來,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規律?
[參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區別,使學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覺選擇性規律:知覺對象與知覺背景差別越大,對象越容易被人知覺。(2)符合感覺的相互作用中同時性對比規律:紅白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容易區別形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