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板書設計

2024-07-31 閱讀 6400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體會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情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和閑情雅趣。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課型:賞讀課

教學方法:讀讀,說說,議議。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冬季,最浪漫的無疑是下雪,最美麗的無疑是銀妝素裹的雪世界,你心中雪景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隨張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據說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閣,取名“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2、作者簡介: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

代表作:《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句

1.教師范讀或播放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注音:

崇禎(chóng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霧凇(sōng)

沆(hàng)碭(dàng)氈(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

2.學生讀課文,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

(2)教師提示下列詞語,學生試譯,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

是日更定:是,這。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從晚上八點算起。定,開始.

擁毳衣爐火: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

霧凇沆碭: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冰花一片彌漫。

上下一白:全白。(比較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點”的“一”的區別。)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動詞用。

及下船:等到。

喃喃: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這里可看作自言自語。

(3)試譯下列文句,突破難點

A、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B、擁毳衣爐火

C、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D、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有兩三粒而已。

E、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F、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4)學生齊讀課文,加深理解。

(5)試譯課文。

(屏幕顯示課文的譯文,供學生參考。)

三、整體感知文意

1、本文寫誰做什么?他是個什么樣的人,你能根據課文大意來評價一下嗎?

(張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個“癡人”。)

2、你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個“癡人”?

(學生討論并明確課文所寫“癡人”的“癡行,癡景,癡情”。)

癡行:大雪獨行

癡景(奇景)(白描):上下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癡情(雅趣):知己之樂醉情自然

3、“癡”的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內心世界?

(“癡人”就是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

四、合作探究:

1、說說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

(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體會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補: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線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文中的白描能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數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3、白描的例子:(抽象、概括)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渲染的例子:(形象,具體)

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風……《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五、比較閱讀: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賞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寫作手法上的不同?

(在描寫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

2、二文表達感情上的不同?

(在表達的情感上,《湖》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六、結束課文:

《紅樓夢》中有詩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卻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作者用“癡筆”敘“癡事”,繪“癡景”,抒“癡情”,融敘述、描寫、抒情于一爐,借以表達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與眾不同的閑情雅趣。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和默寫課文。

2、利用白描手法寫人或物片段。

3、收集有關“西湖”“冬雪”的詩歌。(附有關詩詞)

板書:湖心亭看雪

張岱

癡行:大雪獨行

上下一白

癡景(奇景):一痕、一點、

一芥、兩三粒

癡情(雅趣):知己之樂

(癡人就是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形象,具體

設計,湖心亭看雪,教學

篇2:論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板書有效結合

論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板書的有效結合

摘要:現今多媒體課件在高中教學中已得到普遍應用,傳統板書卻正日漸淡出課堂,而事實上傳統板書在教學中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一節優質而又高效的課來說,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板書在課堂如虎添翼兩者缺一不可。傳統板書和現代多媒體二者各有優點,本文結合我自己具體的教學經歷,嘗試分析多媒體課件和傳統板書在教學中各自的優勢與不足,探討兩者有效結合的途徑,重點強調將兩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搭配的原則以及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結合使用的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的巧妙亮點和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的結合使用的注意事項,以期望達到教和學的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板書;有效結合

多媒體在課堂上廣泛使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授課形式發生了變化,老師們在黑板上的板書是越來越少了,而曾作為教師基本功之一的板書設計在課堂上被忽視了,甚至有被取代的趨勢,這種情況在這些競賽課中反映得更加突出。似乎唯有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這一形式,課堂才會生動,否則,也許會被指責為“在課堂教學中沒有信息技術運用的意識”,課堂教學會有“老套”之嫌。尤其在公開課等比賽型教學中,大有“開講不用多媒體,板書再好也枉然”之勢。然而,對于一些老教師來說,多媒體技術是他們的弱點,于是就產生了很強的排斥心理,仍堅守著自己的“黑板”陣地。

事實上,我認為傳統的黑板板書與多媒體教學各有優勢和不足,板書與課件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的實驗,即人類獲取信息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1]。多媒體課件和板書度可以看得見,再加上多媒體課件可以設計的聽得見,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的聽老師講課要多得多。所以本文從多媒體課件和板書的視角,分析現代多媒體課件和傳統板書二者各有優勢與不足,重點強調將二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搭配的原則,以及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結合使用的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的巧妙亮點和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的結合使用的注意事項,以期望達到教和學的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一、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

(一)、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先鋒亮點”

多媒體教學是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和演示課件來實施課堂教學的,其優點是:環保、高效、信息量大且有聲有色。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加以推廣。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和海量的互聯網信息資源在課堂上通過課件演示拓展了課堂教學的內容,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達到實現部分教學意圖的目的。教師通過課件(美術字、圖片、音樂、視頻等)能立體地、形象地、全面地進行知識的講解,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生動化、清晰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如今,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所有內容像教案一樣顯示在屏幕上,屏幕成了學生眼中的教師,教師則忙于點擊鼠標,關注課件的運行,變成了課件的放映員[2]。多媒體課件不可能準備好回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多媒體教學,其課堂教學容量過大,多媒體課件的不斷變化,易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課件內容滾動式演示,很難將課堂知識點定格在某處,留給學生思考和做筆記的時間也不充分,學生難以對教學內容形成深刻印象;單方面的多媒體演示,忽視了師生之間的同步交流,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篇3:教學心得好板書設計有啥特點?

板書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好的板書設計需要:求精、求清、求變、求美。

一、求精:

板書需要任課教師精心準備,根據所講內容,參考和借鑒名師經驗,精選出板書的內容;需要任課老師精心推敲,知識的重點、難點和拓展內容;需要任課教師精心的安排,主體板書和附助板書;需要任課教師精心提煉,核心知識和各個知識點;在此基礎上要精心設計板書,做到板書提綱挈領,簡明扼要,詳略得當,內容精確、精煉,且一目了然,使板書能準確的反映所講內容,真正起到引領學生思維,便于學生掌握記憶知識的作用。

二、求清:

板書設計要做到條理清,思路清,重點和難點清,保留板書與臨時板書清,色彩搭配清,線條區分清,教學組織的“三條主線”(知識主線、活動主線、情感主線)清,做到:重點內容要透講;難點內容要巧講,一般內容要精講;拓展內容要導講。板書要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從而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概括一般,引領拓展的作用。

三、求變:

板書既然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學問,那么就不可能是一種模式或一種方法,板書的形式也應該是多樣而豐富多彩的,教師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在板書的變化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魏書生就曾利用如下五種板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字體變化;故意寫錯字;變換表述形式;圖表,圖畫式;請學生寫板書等。在實際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科,任課教師還可采取如下方法:

1、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2、形聲同步,效果倍增;

3、動靜結合,提高實效(時效);

4、枝叉分析,思路鮮明;

5、列表歸納,聚零為整;

6、板塊拼接,巧作安排

四、求美:

教學的板書要做到:總體布局,合理美觀,書寫規范(字、字母等),形式多樣。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好象在欣賞教師的一副設計作品,教師在美的板書下,配以美的色彩,配以美的音調,配以美的課件,配以美的形體語言,配以美的教風,來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