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教師生命生長
各位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想談一下讀書與教師生長,為什么談這個問題呢?我認為,當今社會上浮躁之風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最有文化的學校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這樣一種風氣。另外,作為一個學校,它應當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離不開讀書,但是就在這片文化沃土之上,讀書也是漸行漸遠。因此,我想從這個角度和我們在座的老師進行交流。下面,我將從十個方面談一下。
一、生存必需
我之所以說讀書是我們的生存的必需,正像我們人需要吃飯、休息等等一樣,這是必需的事情。
1、授業解惑-----文不在茲
唐朝的大散文家韓愈曾經說過一句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人們對“傳道授業解惑”的理解僅僅說是傳授道理,解除疑惑,傳授道業。這還不在它的真正的內涵方面,為什么這樣說呢?他的“傳道”更應該在完善人格方面;“授業解惑”也不但但是一般的授業和解除疑惑,它是帶有一種文化升值的文化生長。因此,我們應當授業解惑;而授業解惑,就應當擁有文化。
大家知道,孔子在14年周游列國時“畏于匡”,就是在匡這個地方被圍困了。但是孔子卻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周文王已經死了,文化難道不在我孔子這里嗎?他又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假如老天要想把這個文化毀掉了,那么到我這里也就完了。“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假如上天不想毀滅這個文化的話,匡人對我是沒有方法的。在這種情況下,孔子說他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傳達者。實際上作為老師來說,他在同學心目中,是一個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傳達者。既然是文化的傳達者,就應當擁有文化。那么,我們怎樣才干擁有文化呢?最關鍵的途徑之一,我認為還是讀書。從書中我們才干真正地汲取文化營養,才真正地像孔子所說的:“文不在茲乎?”難道不在我這里嗎?同時,同學認為老師更是文化的代言人。所以,從同學的角度來說,他看老師,是一個文化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擁有文化、博學多才,應該是我們老師生存的必需之一。
2、完善人格-----君子求諸己
我們老師不只僅應該是擁有文化者和智慧者,同時還應當是擁有道德人格者,是道德完善者。完善價格經由什么途徑呢?我想有很多途徑,讀書便是其一。就說我剛才說的孔子吧。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之所以能夠治天下,就像后來包括江***說的“以德治國”這些有關治理國家的道理在。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在《論語》當中,他把學習定位定在哪個方面呢?他不單單是學習文化知識,假如從學習文化知識這個層面來說,當然也是一種學習,但是孔子所說的學習更多的是在道德思想方面。他在談“學”的時候,是怎么對學習來詮釋的呢。他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也就是說,君子吃飯未必太好,太飽,居住也未必太好,但是你要認認真真做事,同時你要像比較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看齊。這樣呢,孔子說才算是好學。當時魯哀公曾經問過孔子一句話:“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回答是這樣的,“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倒霉短命死矣,今也則亡,為好學者也。”他說有個徒弟叫顏回的非常好學,他的規范是什么,只有六個字“不遷怒,不貳過”,不遷怒:不把自身的怒氣遷怒到他人的身上,不犯同樣的第二次錯誤,這就是好學。這跟我們現在所說的學習完全在兩個層面上。就是孔子所說的“學”很多在思想道德層面上。因此,假如我們學圣賢之書,和圣人進行對話的時候,我們也會提升自身的的道德修養。
我們在讀名著的時候也有這樣一種感覺。比方讀夏洛特·勃良特的《簡愛》,我們從中充沛感受到了簡愛的那種善良、質樸、堅韌,遠遠比受上十天,八天的空洞的思想教育要起作用的多。因此說,從讀書中來完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師既是文化擁有者,又是道德完善者,讀書就顯得尤為至關重要。
3、生也有涯-----逝者如斯夫
宇宙浩渺無際,作為地球在整個宇宙當中又是小之又小;作為人來說在整個的宇宙當中,那真是滄海之一粟;而人的生命在整個歷史長河當中,簡直是短暫的一瞬。在這樣情況下,我們怎樣能再不學習?因為“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時間就如此地流逝了。所以,我們要通過讀書,特別是讀一些高層次的書,來提高我們的思想文化品位。有了思想文化品位,我們才干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民教師,才干被我們的同學所認可。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存必需。
但是讀書的時候我們讀什么樣的書呢?我想必需取法乎上,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當今社會我們面對的信息載體,可以說比我們十年,二十年前有個很大變化,大家想一下,我們現在不只有報刊,有圖書,而且還有了電影、電視,網絡,還有了更多的傳媒這方面的一種載體,在這種情況下,各種信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那么我們有可能攝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識,為什么說“取法乎上”,因為古人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們就假如取法乎上,才干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但是呢,現在有一個問題,我們有可能說取法在下,大家想一下當今的那種三流的小報,包括沒有價值的武打和色情的那種小說,我們讀了以后究竟能提高多少文化品位呢?我想不只不能提高,而且會對你的文化發生一種負面效應,所以在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當中,我覺得應該有舍有得,我們舍棄的是那種低層次的文化,我們所攝取的是那種高層次的文化,這種高層次的文化,我想這樣我們會感受到對我們心靈的震撼,因此呢,我一直主張我們讀書要有選擇,一定要讀最高層次的書,因為度最高層次的書可以以一當十,就你讀一本,二十本甚至更多的,它不一定達到這種層次,我們的生命只有幾十年,最多一百來年,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的生命無法拉長,但是一旦擁有知識擁有文化后,我們自身拉長了生命。
大家知道,當今是WTO時代,我們說與狼共舞,但是與狼共舞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怎么能夠在這種與狼共舞當中穩操勝券,這樣呢,就得擁有文化,擁有知識,所以,我們一定在我們為師階段,當老師這個階段,就認真的讀圣賢之書,經典之作,因為我們假如讀一般的知識作品,我們獲取的知識太有限,孔子有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假如現在僅僅是看到目前我能夠勝任教師工作,實際上晚上十年,八年,乃至于更短的時間內,就很難能夠真正的勝任這個工作。
二、取法乎上
為什么說“取法乎上”,因為古人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們就假如取法乎上,才干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
1、魚龍混雜------有舍有得
我們應該讀什么樣的書呢?我想必需取法乎上。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當今我們面對的信息載體,可以說比我們十年,二十年前有個很大變化。大家想一下,現在不只有報刊,有圖書,而且還有了電影、電視,網絡,還有了更多的傳媒等方面的載體。在這種情況下,各種信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那么,我們有可能攝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識。
2、一以當十-----拉長生命
高層次的文化閱讀,能達到一以當十的效應,所以讀書的原則是取法乎上,才得乎其中。假如我們一味地好奇,讀沒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圖書,或者一般的小報的話,你即便是讀上終生,因為它自身就在下層次上,你也就是在下下層次上徘徊。假如我們直奔上層的話,就能夠以一當十,用一天的所得,抵得上十天甚至更多天的閱讀。這種高效率的閱讀,其作用就是拉長了你的生命。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關注自身的生命實體有多長的問題,但是你真的生命價值、文化價值的大小是大不一樣的,我們要拉長的是一種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從生命的意義這個角度看,“取法乎上”的閱讀,就能夠一以當十。讀書不只要精而深,而且要廣而博,教育以外的文學書、美學書、經濟書方面的等都要讀。假如說教育只是整個文化的一個分支的話,我們不從整個文化來窺觀教育,就有可能誤入“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一種彷徨狀態,所以要讀各種高層次的書。
3、與狼共舞------遠慮無憂
中國的入世,有人稱之為“狼來了”,這形象的比喻揭示出我們的生存狀態是處于與狼共舞的時代。當今是WTO時代,我們說與狼共舞,而與狼共舞就應當在與狼共舞當中穩操勝券。這樣呢,就得擁有文化,擁有知識。所以,我們一定在為師階段,就認真的讀圣賢之書,經典之作。因為我們假如讀一般的知識作品,我們獲取的知識太有限。孔子有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假如現在僅僅是看到目前我能夠勝任教師工作,晚上十年,八年,乃至于更短的時間內,就很難能夠真正的勝任這個工作。
三、誦讀有方
我強調取法乎上地讀書,但是讀書怎么讀,我是這樣考慮的,既有誦,又有讀,就是既有背誦,又有閱讀。
1、中國經典誦讀結合
古人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很有道理的。“讀”也好,“誦”也好,其中都大有學問可講。
我認為中國的經典應該“誦”“讀”結合。有人說,我們已經成了教師,背誦對于我們,還有多大的價值?其實不然,為什么呢?這種古代的,甚至被大家認為沒有價值的學習方法,乃是當今我們學習最有效的一種方法之一。大家想一下,我們的古人,從開始上學的時候就在搖頭晃腦地進行背誦,我們對此進行了抨擊甚至批判,但是孰不知,他們在最幼小的時候進行背誦,卻是給他提供了整個文化生長的奠基工程。這太重要了。另外一點呢,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感覺,我們對一些經典的作品,在看了一遍,兩遍,三遍乃至更多遍之后,未必能夠知道他的要義,但是背誦之后,則是兩個天地,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1980年到1983年,我在曲阜師范教文學與寫作,我當時最深的感觸是什么呢?我所在的曲阜師范和孔廟只有一墻之隔,在半分鐘之內,就可以踏進孔廟。孔子和他弟子在孔廟之中,特別是在杏壇之上講學的情況,但如在耳畔回蕩一般。于是我當時有一個考慮,如何來認真的學習和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如何來學習體現其思想的《論語》呢?于是便學習《論語》。但是看了一遍之后只是略有了解;再看了一遍之后,還是了解不深;乃至到了山東教育社工作之后,還是感覺對孔子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沒有了解其真義。2000年,我就采取了一種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把《論語》當中我認為最有價值的起碼百分之八十的內容進行背誦。結果背誦之后,感覺孔子太廣博精深了。大家知道,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辦教師,第一個把學在官府轉到學在私學的開創人,也是中國第一個民辦學校的校長。他和弟子和其他人的對話,形成了一部《論語》。這部《論語》不只僅涵蓋了他的整個教育思想,而且開啟了影響至今的中國儒家文化。而背誦完《論語》之后,我感覺孔子的哲學思想,已經開始駛入我心靈之中。
對孔子的感知,完全從多元的角度來感知他,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當代的大教育家的思想進行對比,就會有一個特殊的發現。那就是當代西方最偉大的教育家,許多所謂的創新思想都可以在孔子那里追溯到源頭。
也許有人會說,孔子自身不就是一個很守舊的老頭嗎?其實不然,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經歷了2500年之后,依然輝光不減。為什么這樣說呢,實際上很多大思想家的思想都不會因為時間的流失而淡失它的思想光輝。大家想一下,古代有很多的皇帝、宰相,他在當時可能是名噪一時,但是一旦時代一過,他們進入墳墓,他們的精神生命已經結束了。但是,像孔子、蘇格拉底、伯拉圖等大思想家,休說兩千多年,就是再過兩千多年、五千多年,在整個宇宙當中,他們的思想依然異常璀璨。因為他的思想是永恒的,他的思想可以穿越時空,但是古代官僚的權勢不可能穿越時空,他只能在那個時代。所以,一旦了解這個以后,感覺孔子廣博精深,可以說每一次學習,到現在再一次學習,也感到另有一番感受。當然不只是孔子,中國的經典作品,太多,太多。
假如說儒家的開創人是孔子的話,那么老子則是道家的開創人。一部《道德經》只有五千言,就五千個字啊!它和儒家的思想相輝映,成為中國經典文化的特殊美麗。大家都很崇尚海爾集團的總裁張瑞敏,但是孰不知張瑞敏把《論語》從頭背到尾,《道德經》研究得也非常好。他在哈佛大學講學,大家稱他是儒商,他整個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對它整個企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你想一下,老子所說的那些道理多么深奧,但是又是多么有價值,他開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真是太棒了!也可以說你把它了解透了之后,然后你再窺觀整個世界萬象,視角就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絕對是兩個境界。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仍有實際意義,“道法自然”出在還是人生的一種最高境界。
篇2:小學教師讀書特色培訓方案
為了進一步激發全校教師讀書的興趣,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審美修養和人文底蘊,打造學習型教師群體,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特制定教師讀書活動方案作為我校校本培訓特色項目。
一、活動目的
首先,讀書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必須加強自身學習,并努力將學習與教學工作聯系起來,真正以實際行動改進自身教學行為,共同推進學校的發展。
其次,讀書是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需要。教師要獲得自身的發展,必須依賴學習這一行為,引導教師養成“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以提高自身專業的素養,從而推動自己的專業發展。
二、活動目標(請注明本文來自實用文檔頻道)
構建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學習型教師隊伍。
三、活動內容
(一)讀書種類:古典名著、名人傳記、教育名著和教育家評論及專業書籍、學科指導類,現代科技、時政類,生涯指導和學習方法類等。
(二)讀書方式:
1、自主研讀。每天保證半小時以上的閱讀,力爭讀深、讀透,讀有思考,讀有感受,讀寫同步,寫好一篇有質量的讀書讀后感。
2、集體閱讀。每學期由學校推薦一本書籍,規定全體教師集體閱讀,在一定的時間內撰寫讀書心得,學校統一組織教師一起談感受、談收獲、談疑惑。
(三)活動形式:
1、青年教師交流
青年教師自主閱讀后,學校每隔四個星期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并由三位老師負責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
第8周
麻綿綿金紅燕楊笑曼
第12周
戴健達徐吉祥章瑋雙
第16周
吳兵彬金林燕董盛
第20周
胡潔李慧慧麻瓊潔
2、中老年教師寫讀后感
中青年教師保證一學年上交一篇讀后感。
四、保障措施
1、成立讀書活動領導小組,為讀書活動提供組織保障。
教師讀書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金仙昆
副組長:吳金芳
組員:楊笑曼呂秀望麻瓊潔董秀明
2、學校建立有關讀書計劃的管理、評價和激勵等規章制度,每學期把讀書情況納入常規管理,及時檢查總結、量化考核、反饋指導,確保讀書活動取得實效。
3、學校將把教師讀書計劃納入校本研訓計劃,把讀書活動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教師讀書筆記及讀書心得將由學校教導處統一檢查并備案,教師讀書活動表現與教師教科研活動成果考核相聯系。
篇3:中學教師讀書活動方案
為提高廣大教師的綜合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扎實專業知識、良好教學方法、較強科研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打造書香校園,特制定本教師讀書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斗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應當是一個人日常的生活方式,理想的教育“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開展讀書活動,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讀書活動,轉變教師的教育進行教育創新,努力使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
2.通過讀書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科研水平,提高教育實踐能力,不斷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3.通過讀書活動,創設良好的學習研究氛圍,使教師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思考習慣。
4.促進學校文化發展,營造書香校園,創建學習型學校。
5.通過讀書活動,豐富教師的課余生活,豐富教師的內心世界,提高教師的知識素養和人文素養。
三、具體措施:
1.宣傳發動,達成共識。學校制定教師讀書計劃,確定閱讀書目范圍,并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宣傳發動,使廣大教師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切實讓讀書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讓讀書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讓讀書成為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平臺。
2.創設條件,提供保障。學校每年要拿出部分資金購買書籍,包括專家理論、名師經驗、經典名著等書籍,力爭讓老師有書可讀,有好書可讀。同時學校要進一步加強教師閱覽室建設,增加專業報刊征訂力度,為教師創設較好的讀書條件,并且要鼓勵教師自己購買圖書,讓讀書成為學校和教師共同發展的平臺。
3.形式多樣,注重實效。一是堅持“同讀一本書”,學校指定統一書目。二是堅持“自主閱讀”,在規定時限內讓教師自主選擇閱讀書目;三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時向教師推薦優秀的教育網站,優秀的網絡刊物、優秀的論壇、優秀的專家博客、優秀的網絡課堂等平臺,多形式、多渠道為廣大教師提供讀書學習的信息途徑,不斷擴大教師閱讀視野、豐富閱讀內容,并通過讀書學習,使廣大教師提升教育理念,形成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及學生觀。
4.加強交流,共同提高。學校要通過讀書論壇、讀書筆記展覽、心得體會征文等活動,加強教師讀書學習的研討和交流,努力營造學習反思、研討交流的氛圍,使廣大教師在讀書中不斷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
5.開展評比,納入評價。學校領導小組要采取平時抽查與期末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加強讀書學習的過程性管理,并將讀書學習納入教師的年度考核,切實讓讀書學習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良好習慣。
四、活動宣傳口號:
1.我讀書,我快樂。
2.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
3.與書籍為伍,與經典對話,與智慧同行。
五、領導小組
組長:葉*
副組長:葉*
成員:劉*
相關推薦:
中學教師讀書活動方案
20**年度小學教師讀書活動方案
教師讀書年活動方案
青年教師讀書會活動方案
小學教師讀書活動方案
教師讀書活動方案
工作室教師讀書活動方案
教師讀書工程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