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個人教育觀念形成過程
【內容提要】教師個人教育觀念的形成是一個動態循環的過程。根據教師在此過程中認識對象的不同、表示形式的不同以和對教育實踐的掌握程度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淺層教育觀念的形成、實踐操作形態的個人教育觀念的形成、理論形態的個人教育觀念的形成以和個人教育風格的形成四個階段。教師的教育行為在其個人教育觀念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對教師個人教育觀念的形成過程進行較為深入的理論分析,有助于在實踐中有效地促進教師適宜的個人教育觀念的形成。
【關鍵詞】教師個人教育觀念/個人教育風格/教育行為
教師個人教育觀念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學實踐與專業理論學習中,基于對同學發展特征和教育活動規律的主觀性認識而形成的有關教育的個體性看法,這些看法直接影響教師對某個教育問題的判斷,并進而影響其教育行為的實施[1]。教師個人教育觀念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在機制
篇2:轉變教育觀念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轉變教育觀念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摘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效課堂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方式的變革。杜郎口中學的成功經驗再次說明,加強課堂改革,優化課堂結構,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改革中,教師應從觀念、角色上轉變,更好的實施課堂改革,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關鍵詞:更新;觀念;構建;高效;課堂
**年12月,我有幸到杜郎口中學參觀學習,通過進校園、觀課堂、聽公開課、走訪師生等活動,感受頗深。杜郎口中學原是遠近聞名的薄弱學校,三個年級每班有一半的學生跟不上教師進度,厭學思想嚴重,輟學現象時有發生,1998年春初三年級曾經60名學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21名學生;教師情緒浮動,教學秩序混亂,師生關系緊張,體罰、變相體罰幾乎天天發生。縣里已經將這所學校列入撤并學校的行列。面對混亂局面和被撤厄運,杜郎口中學一班人決定從整頓教學秩序、提高課堂質量入手,使學校由亂到治,擺脫被撤的厄運。杜郎口中學的改革進行了三、四年之后,連續十幾年由全縣倒數第一的杜郎口中學躍升至第一、第二名,在茌平縣出了名。茌平縣提出“遠學洋思,近學杜口”的口號,并把杜郎口中學上報為聊城市示范性學校。山東省教科所在杜郎口中學召開現場會,杜郎口中學走向全省。隨后,全國各大媒體進行報道,杜郎口中學走向全國。杜郎口中學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變化呢?為此,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態度決定高度
我們大家都熟悉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干什么?”第一個工人沒有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第二個工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工人邊干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很開心:“我們正在建設世界上最美麗的建筑。”10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繼續砌墻,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中繪圖紙,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這個故事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你能夠達到什么樣的人生高度,取決于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
其實,人和人的智力水平差異是有限,為什么第一個人和后面的兩個人有那么大的差別呢?原因在于,第一個人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更高的追求,他也就不會開動腦筋超越自己,他也只能一直重復著自己,十年如一日,做著簡單機械的勞動,從中得不到創造的樂趣,更不會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身上所具有的潛力。第二個人樂觀向上,于是就獲得了更多的成功。第三個人理想最高,他要建設世界上最美麗的建筑,他就不會懈怠,他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自己,也就達到了最高的人生高度。
篇3:樹立協同創新觀念推進教育信息化有效應用
樹立協同創新觀念推進教育信息化有效應用
湖北利川謀道初級中學古先鋒
摘要:樹立協同創新觀念,切實轉變工作方式方法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國家層面上來講,已把信息化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提出用信息化推動現代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工信部發布的《國家信息化振興計劃》中指出,要大力推動信息化的終端、內容、傳輸、運營的共同發展,四個環節緊密結合,全面推動信息化又快又好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協同創新有效應用教育管理教學過程信息化工作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建設
正文:
一、樹立協同創新觀念,切實轉變工作方式方法
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國家層面上來講,已把信息化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提出用信息化推動現代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工信部發布的《國家信息化振興計劃》中指出,要大力推動信息化的終端、內容、傳輸、運營的共同發展,四個環節緊密結合,全面推動信息化又快又好發展。這里的終端指信息化制造業,含大型存儲設備和個人終端等;內容指各類信息;傳輸指有線、無線網絡;運營指線路運營、內容運營、客戶運營。這就要求我們與設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運營服務商協同合作,將教育信息化建設融入社會信息化建設之中,這樣才能跟上信息化的發展步伐。
國家和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建設“十二五”發展規劃》均把教育信息化作為發展的重點工程。《國家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設作出超前部署,要求抓住教育信息化就是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要求探索出新的發展模式和建設機制。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創新工作思路,與外部合作建設教育信息化環境的同時,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加強與教研部門、裝備部門、數字出版機構、運營機構的通力協作,加強省、市、縣電教機構的聯動。在強化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充分做好具體工作的創新,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做好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工作,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部門的工作水平和服務能力,切實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服務,切實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技術保障服務。
二、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應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革命性影響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應用是核心,機制是保障。教育的發展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要切實落實好省教育廳關于發展教育信息化一好一強的工作方針,即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強教育信息化產業,構建終身教育服務體系,加強學習型社會建設,為建設教育強省、人力資源強省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