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學校理念與規劃模塊學習心得
“愛生學校的理念與規劃”模塊學習心得
趙萬清
愛生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說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論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
具體說來,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
認識一: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依靠學生的學。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小朋友依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身失敗,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生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沛的發揮。課堂應該上在給予學生充沛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身學會,不能學會的找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協商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教師不做“拉動學生的纖夫”繁重而痛苦而應該做“生命的牧者”。
認識二: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涂抹最美的畫。這告訴我們,一方面是學生對學習充溢了好奇欲望和發明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經歷中積累了學習的資源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張白紙。人的起點非零,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只僅是教材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小朋友學習能力把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感受的知識符號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自身去做、去發現、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實質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自身的內在力量。教育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充沛尊重和依循生命的實質,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
認識三: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一起發展和生長。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給必將發生學習結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于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復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發明力都被禁錮,沒有發明性的工作讓教師在重復、單調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厭教學生厭學。
愛生學校項目遠程培訓相關文章:
“愛生學校理念與規劃”學習心得體會
愛生學校項目遠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做有良心的人,做有愛心的事)
四川地震災區愛生學校項目遠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愛生學校的理念與規劃”
篇2:愛生學校理念與規劃模塊學習心得
“愛生學校的理念與規劃”模塊學習心得
趙萬清
愛生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說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論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
具體說來,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
認識一: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依靠學生的學。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小朋友依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身失敗,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生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沛的發揮。課堂應該上在給予學生充沛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身學會,不能學會的找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協商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教師不做“拉動學生的纖夫”繁重而痛苦而應該做“生命的牧者”。
認識二: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涂抹最美的畫。這告訴我們,一方面是學生對學習充溢了好奇欲望和發明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經歷中積累了學習的資源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張白紙。人的起點非零,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只僅是教材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小朋友學習能力把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感受的知識符號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自身去做、去發現、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實質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自身的內在力量。教育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充沛尊重和依循生命的實質,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
認識三: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一起發展和生長。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給必將發生學習結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于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復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發明力都被禁錮,沒有發明性的工作讓教師在重復、單調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厭教學生厭學。
愛生學校項目遠程培訓相關文章:
“愛生學校理念與規劃”學習心得體會
愛生學校項目遠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做有良心的人,做有愛心的事)
四川地震災區愛生學校項目遠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愛生學校的理念與規劃”
篇3:愛生學校項目遠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做有良心人做有愛心事
做有良心的人,做有愛心的事
鄧燕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已有十三年了,從一名一線老師到幼兒園副園長,從一名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到成為人母的媽媽,我給自身始終堅持的信念就是“做有良心的人,做有愛心的事”。在日常的細節工作中體現愛生如子,切實做到“以情感人”。有了愛,師生之間才干思想相通,情感交融,才干架起一條心靈的橋梁。
(一)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
有愛心的教師能為幼兒身心發展提供精神營養。愛小朋友是教師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幼兒相對于學齡兒童,更需要用加倍的愛心滋潤幼小的心靈。我們常見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剛入園時出現"追人現象",總要跟著一位特定的教師。這是由于幼兒人園后,對家中親人的依戀感很自然地遷移到幼兒園的教師身上,反映了年幼兒童對愛的需要和追求。這時假如教師能用自身的師愛感化、滋潤幼兒,他們就很容易適應新生活,身心得以健康生長,相反,假如小朋友感受不到教師的愛,就缺乏平安感,對身邊的人缺乏信賴,以致對幼兒身心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在各種平時的言談中也可以看出,幼兒對教師的喜愛程度與教師的和藹程度和對幼兒的喜愛程度呈高度的正相關,幼兒的回答一般是,“因為她喜歡我”,“因為她總是對我們笑”。事實標明,幼兒最喜歡有愛心的老師,而且越是年幼的小朋友越突出。老師的愛使小朋友感到歡快,滿足了他們精神的需要。
(二)幼兒教師只有愛小朋友才干教育好小朋友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愛能創設自然和諧、溫馨愉悅的精神環境,幼兒應在充溢愛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各種教育手段的運用固然很重要,然而發明良好的精神環境更為重要,愛是最有效的形式。年幼的幼兒園小朋友感受到的只有教師為他們創設的愛的環境,感受教師對他們的愛,對他們情感的給予,而體會不到知識和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這些的獲得是以愛心為基礎,以師愛為媒介獲得的,教師的愛心是一種具有動力作用的心理品質,因此借助師愛創設的精神環境對幼兒實施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有愛心便能為小朋友創設良好的氛圍,使幼兒發生平安、愉快、積極的情感與心理狀態,促使他們樂于去觀察、嘗試、探索與發明,從而發展他們的智力。
愛是兒童和教師心靈之間的通道,是打開兒童心智的鑰匙,一個教師的最終勝利,就在于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以自身的生命之光去啟迪小朋友的心靈。
“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總之,良好的師德,對于教育發展、國家振興是一種強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動力。所以,每個教師都要認真領會師德內涵,緊緊掌握師德靈魂,用自身對教育事業、對純真兒童的熱誠之愛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