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沒有懲辦教育是不完整教育

沒有懲辦教育是不完整教育

2024-07-31 閱讀 2203

懲辦絕不等于體罰,更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讓你覺得難堪,打擊你的自信心。懲辦是個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會傷害人。我認為越要懲辦,越要尊重。

現在中小學普遍提倡“賞識”教育,認為好小朋友是“夸”出來的。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小朋友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對此也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認為,我們在提倡褒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辦"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懲辦也需要尊重與信任

孫云曉:現在老師們非常普遍地有一種感覺,不敢批評小朋友。前段時間,我去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學校講課,說到教育不能沒有懲辦,老師們眼睛都直了,瞪大眼睛驚訝地看著我,說現在誰還敢批評、懲辦……在那里,剛有個14歲的小朋友自殺,因為這個同學往老師身上甩鋼筆水,被老師批評了。

記者:這樣的例子不少,我們也經常能在一些新聞報道中看到,一些平時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同學,因為什么事被老師批評了,想不開,做出很極端的舉動。而且,現在中小學教育中也并非沒有懲辦,比方完不成作業,罰謄寫課文20遍,罰去操場跑步之類。

孫云曉:這樣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說的教育意義上的懲辦。

我說的懲辦有幾個觀點,懲辦絕不等于體罰,更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讓你覺得難堪,打擊你的自信心。懲辦是個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這一點必需意識到,弄不好會傷害人,必需要因人而異、適度。我認為越要懲辦,越要尊重。

并不只有贊賞才干給予小朋友自尊與自信,懲辦更需要尊重與信任,要特別小心地為對方著想,要顧和對方的接受力、尊嚴,不要讓對方難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小朋友的特點當缺點。

讓小朋友為自身的過失負責

記者:簡單粗暴的虐待、傷害,給小朋友可能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

孫云曉:這會直接摧毀小朋友的自尊自信,由此厭惡學習,厭惡學校,甚至厭惡生活。

我們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一種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表示為人的一種自我概念,其實每個人都是依照你認為自身是什么樣的人在生活著。這種自我概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10歲左右。這個時候,最可怕的是讓小朋友形成一個消極的自我概念,認為我是壞小朋友,我是笨小朋友,我是不被喜歡的。但我們現在的教育,恰恰沒有足夠重視這點。

其實,當一個人知道自身犯錯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懲辦的準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為自身的愧疚承當責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紀很小的小朋友,或是社會化程度比較低的人,才會選擇逃避責任。回想我們自身長大的過程,一定有一些懲辦是讓自身終生難忘的。一般來說,小朋友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喚醒人,喚醒人內心中沉睡的巨人。當一個小朋友犯了錯,要懲辦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個好小朋友,再指出他的錯誤。比方,對他說你確實很優秀,但是今天這件事,你傷害了他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辦……懲辦的一個基本動身點和目的,應該是讓小朋友為自身的過失負責。

記者:怎么叫“讓小朋友為自身的過失負責”?

孫云曉:舉一個例子吧。有一個12歲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鄰居說,我這塊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買的,你賠。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買125只雞。這個小朋友沒方法,回家找爸爸。爸爸問玻璃是你踢碎的嗎?小朋友說是。爸爸說,那你就賠吧,你踢碎的你就賠。沒有錢,我借給你,一年后還。在接下來的一年里,這個小朋友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掙回了12.5美元還給父親。這個小朋友長大后成了美國的總統,就是里根。這是他在回憶錄中寫到的一個故事,他說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那就是為自身的過失負責。

而我們的家長經常剝奪小朋友承當責任的機會。比方小朋友打碎了他人的玻璃,最常見的,就是讓小朋友道個歉,然后說走吧,回家寫作業去。都是家長留下來處置,家長掏錢賠。甚至最典型的,小小朋友摔倒了,家長跺腳,真討厭,都是地不好,把我們弄倒了。上學的書包都是家長或爺爺奶奶收拾,什么東西沒帶,小朋友就怪"都是奶奶不好",奶奶也說,“是我老糊涂了,不怪我孫子”。

現在總說小朋友沒有責任心,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家長從小就剝奪了小朋友為自身承當責任的機會。家長代替得越多,小朋友的能力越差,這樣的事情現在太多了。學校里,老師也代替代替,像少先隊活動,不少都是老師籌劃組織、寫演講詞。這就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讓小朋友感到責任,一個能承當責任的人,才是現代人。

記者:我們知道您有個孩子,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您有什么實例嗎?

孫云曉:那可太多了。比方吧,我孩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愛睡懶覺。早上她媽媽叫她,“起床啦。”“待一會兒。”“該起來了!”“待一小會兒。”真要是晚了,就說“都是你們,讓我遲到了,怎么辦啊”。后來,我給她一個鬧鐘。我告訴她,從明天開始,該幾點起來你自身上鬧鐘,鬧鐘響了不起來,你就是睡到中午12點也沒人叫你。剛開始幾天不行,鬧鐘一響,她手一抬就按掉了。結果睡過頭遲到,我們也不說話,她自身也沒話好說。幾次下來,她自身就開始想方法,放兩個鬧鐘,再把鬧鐘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也就是一個星期的時間,她再也沒有遲到過。

小朋友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育有一個原則,小朋友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小朋友自身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

記者:可是,像您這樣"狠"得下心來的家長恐怕不會太多吧。

孫云曉:應該說還是越來越多了,現在的家長也在漸漸分化。的確有不少替小朋友想得太周到、太細致的家長。我在西安講課,一個媽媽說小朋友總是丟三落四,她的方法是什么呢,在小朋友每個口袋里都放著錢,每個口袋都裝上名片。

而另一位母親,則全然不同。小朋友去夏令營,媽媽問,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小朋友說,都好了,你就別管了。這個媽媽一看,衣服帶得不夠,手電沒帶,就問小朋友,那邊的氣候你知道嗎?衣服夠不夠?晚上活動的東西都準備了嗎?小朋友答,沒問題。這位媽媽就沒再說什么。第二天,小朋友背著包就走了。一個星期后,小朋友回來。媽媽問,玩得開心不開心?開心。有沒有什么麻煩?哎呀,凍死了,沒想到山里這么冷。還有呢?晚上活動沒有手電很不方便,那怎么辦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樣,出差之前拉個單子,好好咨詢一下。

這個媽媽的方法就是自然懲辦法,讓小朋友體驗到自身過失的后果。因為小朋友凍一點,晚上麻煩一點,沒有危險,但經過這一次他就記住了。

記者:現在的確也有一些實際因素,導致家長的不放心和對小朋友過多的照顧與呵護,比方交通、治安等。

孫云曉:是有一些客觀因素,但我覺得這種因素被夸大了,就算交通之類的可以理解,還有很多別的方面可以做。

曾經有一個博士找到我,說兒子沒有責任心,小黃帽一個學期丟了8個。我問,你是不是丟一個給買一個?他說是啊。我說你這樣下去,小朋友沒法有責任心,他無所謂啊,丟了馬上買新的,有什么可著急的。那怎么辦呢?我說,他要是再丟了,讓他自身找去,找不到,那就第二天光著腦袋去上學。那被老師批評怎么辦?對呀,就是要讓他受批評。然后呢?然后,用他自身的零花錢去買新的小黃帽。沒有零花錢,就取消他一個最喜歡的項目,比方第二天要去麥當勞,那就不能去,因為那個錢要用來買帽子。這樣小朋友才可能知道珍惜。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褒揚批評獎勵懲辦,什么都應該有。沒有懲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辦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專制不是愛,把人家不需要的愛強加給他人,是專制;溺愛不是愛,溺愛對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覺得你不行。在信任了解的基礎上,給小朋友充沛的生長空間,其實小朋友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長大的。要相信,小朋友的能力,永遠超出大人的想像。

《中國青年報》**年10月28日

篇2:沒有懲辦教育是不完整教育

懲辦絕不等于體罰,更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讓你覺得難堪,打擊你的自信心。懲辦是個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會傷害人。我認為越要懲辦,越要尊重。

現在中小學普遍提倡“賞識”教育,認為好小朋友是“夸”出來的。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小朋友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對此也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認為,我們在提倡褒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辦"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懲辦也需要尊重與信任

孫云曉:現在老師們非常普遍地有一種感覺,不敢批評小朋友。前段時間,我去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學校講課,說到教育不能沒有懲辦,老師們眼睛都直了,瞪大眼睛驚訝地看著我,說現在誰還敢批評、懲辦……在那里,剛有個14歲的小朋友自殺,因為這個同學往老師身上甩鋼筆水,被老師批評了。

記者:這樣的例子不少,我們也經常能在一些新聞報道中看到,一些平時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同學,因為什么事被老師批評了,想不開,做出很極端的舉動。而且,現在中小學教育中也并非沒有懲辦,比方完不成作業,罰謄寫課文20遍,罰去操場跑步之類。

孫云曉:這樣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說的教育意義上的懲辦。

我說的懲辦有幾個觀點,懲辦絕不等于體罰,更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讓你覺得難堪,打擊你的自信心。懲辦是個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這一點必需意識到,弄不好會傷害人,必需要因人而異、適度。我認為越要懲辦,越要尊重。

并不只有贊賞才干給予小朋友自尊與自信,懲辦更需要尊重與信任,要特別小心地為對方著想,要顧和對方的接受力、尊嚴,不要讓對方難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小朋友的特點當缺點。

讓小朋友為自身的過失負責

記者:簡單粗暴的虐待、傷害,給小朋友可能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

孫云曉:這會直接摧毀小朋友的自尊自信,由此厭惡學習,厭惡學校,甚至厭惡生活。

我們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一種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表示為人的一種自我概念,其實每個人都是依照你認為自身是什么樣的人在生活著。這種自我概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10歲左右。這個時候,最可怕的是讓小朋友形成一個消極的自我概念,認為我是壞小朋友,我是笨小朋友,我是不被喜歡的。但我們現在的教育,恰恰沒有足夠重視這點。

其實,當一個人知道自身犯錯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懲辦的準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為自身的愧疚承當責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紀很小的小朋友,或是社會化程度比較低的人,才會選擇逃避責任。回想我們自身長大的過程,一定有一些懲辦是讓自身終生難忘的。一般來說,小朋友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喚醒人,喚醒人內心中沉睡的巨人。當一個小朋友犯了錯,要懲辦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個好小朋友,再指出他的錯誤。比方,對他說你確實很優秀,但是今天這件事,你傷害了他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辦……懲辦的一個基本動身點和目的,應該是讓小朋友為自身的過失負責。

記者:怎么叫“讓小朋友為自身的過失負責”?

孫云曉:舉一個例子吧。有一個12歲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鄰居說,我這塊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買的,你賠。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買125只雞。這個小朋友沒方法,回家找爸爸。爸爸問玻璃是你踢碎的嗎?小朋友說是。爸爸說,那你就賠吧,你踢碎的你就賠。沒有錢,我借給你,一年后還。在接下來的一年里,這個小朋友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掙回了12.5美元還給父親。這個小朋友長大后成了美國的總統,就是里根。這是他在回憶錄中寫到的一個故事,他說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那就是為自身的過失負責。

而我們的家長經常剝奪小朋友承當責任的機會。比方小朋友打碎了他人的玻璃,最常見的,就是讓小朋友道個歉,然后說走吧,回家寫作業去。都是家長留下來處置,家長掏錢賠。甚至最典型的,小小朋友摔倒了,家長跺腳,真討厭,都是地不好,把我們弄倒了。上學的書包都是家長或爺爺奶奶收拾,什么東西沒帶,小朋友就怪"都是奶奶不好",奶奶也說,“是我老糊涂了,不怪我孫子”。

現在總說小朋友沒有責任心,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家長從小就剝奪了小朋友為自身承當責任的機會。家長代替得越多,小朋友的能力越差,這樣的事情現在太多了。學校里,老師也代替代替,像少先隊活動,不少都是老師籌劃組織、寫演講詞。這就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讓小朋友感到責任,一個能承當責任的人,才是現代人。

記者:我們知道您有個孩子,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您有什么實例嗎?

孫云曉:那可太多了。比方吧,我孩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愛睡懶覺。早上她媽媽叫她,“起床啦。”“待一會兒。”“該起來了!”“待一小會兒。”真要是晚了,就說“都是你們,讓我遲到了,怎么辦啊”。后來,我給她一個鬧鐘。我告訴她,從明天開始,該幾點起來你自身上鬧鐘,鬧鐘響了不起來,你就是睡到中午12點也沒人叫你。剛開始幾天不行,鬧鐘一響,她手一抬就按掉了。結果睡過頭遲到,我們也不說話,她自身也沒話好說。幾次下來,她自身就開始想方法,放兩個鬧鐘,再把鬧鐘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也就是一個星期的時間,她再也沒有遲到過。

小朋友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育有一個原則,小朋友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小朋友自身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

記者:可是,像您這樣"狠"得下心來的家長恐怕不會太多吧。

孫云曉:應該說還是越來越多了,現在的家長也在漸漸分化。的確有不少替小朋友想得太周到、太細致的家長。我在西安講課,一個媽媽說小朋友總是丟三落四,她的方法是什么呢,在小朋友每個口袋里都放著錢,每個口袋都裝上名片。

而另一位母親,則全然不同。小朋友去夏令營,媽媽問,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小朋友說,都好了,你就別管了。這個媽媽一看,衣服帶得不夠,手電沒帶,就問小朋友,那邊的氣候你知道嗎?衣服夠不夠?晚上活動的東西都準備了嗎?小朋友答,沒問題。這位媽媽就沒再說什么。第二天,小朋友背著包就走了。一個星期后,小朋友回來。媽媽問,玩得開心不開心?開心。有沒有什么麻煩?哎呀,凍死了,沒想到山里這么冷。還有呢?晚上活動沒有手電很不方便,那怎么辦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樣,出差之前拉個單子,好好咨詢一下。

這個媽媽的方法就是自然懲辦法,讓小朋友體驗到自身過失的后果。因為小朋友凍一點,晚上麻煩一點,沒有危險,但經過這一次他就記住了。

記者:現在的確也有一些實際因素,導致家長的不放心和對小朋友過多的照顧與呵護,比方交通、治安等。

孫云曉:是有一些客觀因素,但我覺得這種因素被夸大了,就算交通之類的可以理解,還有很多別的方面可以做。

曾經有一個博士找到我,說兒子沒有責任心,小黃帽一個學期丟了8個。我問,你是不是丟一個給買一個?他說是啊。我說你這樣下去,小朋友沒法有責任心,他無所謂啊,丟了馬上買新的,有什么可著急的。那怎么辦呢?我說,他要是再丟了,讓他自身找去,找不到,那就第二天光著腦袋去上學。那被老師批評怎么辦?對呀,就是要讓他受批評。然后呢?然后,用他自身的零花錢去買新的小黃帽。沒有零花錢,就取消他一個最喜歡的項目,比方第二天要去麥當勞,那就不能去,因為那個錢要用來買帽子。這樣小朋友才可能知道珍惜。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褒揚批評獎勵懲辦,什么都應該有。沒有懲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辦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專制不是愛,把人家不需要的愛強加給他人,是專制;溺愛不是愛,溺愛對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覺得你不行。在信任了解的基礎上,給小朋友充沛的生長空間,其實小朋友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長大的。要相信,小朋友的能力,永遠超出大人的想像。

《中國青年報》**年10月28日

篇3:教育單位財務管理辦法

  教育單位財務管理辦法

  為了進一步規范我公司的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制度和上級有關規定,結合我公司特點,制定本辦法。

  一、我公司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堅持勤儉辦學的方針;正確處理事業發展需要和資金供給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國家、我公司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關系。

  二、我公司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

  合理編制我公司預算,嚴格預算執行。完整、準確編制我公司決算,真實反映我公司財務狀況;依法籌集教育經費,努力節約支出;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加強經濟核算,實施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資產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產,防止資產流失;加強對我公司經濟活動的財務控制和監督,防范財務風險。

  三、我公司財務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我公司的財務活動在校長的領導下,由我公司財務部門統一管理。

  四、預算

  我公司要根據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和計劃編制年度財務收支預算。預算編制應當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略有節余(10%)的原則,不得編制赤字預算。

  收入預算應當考慮我公司維持正常運轉和發展的基本需要,參考以前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和預算年度的收入增減因素,積極穩妥地逐項測算編制。

  支出預算應當根據我公司開展教育教學等活動需要和財力可能,分輕重緩急,按照支出分類科目分項測算編制。

  五、收入

  我公司應當將各項收入全部納入我公司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嚴禁設立“小金庫”,嚴禁賬外設賬,嚴禁公款私存。對按照規定應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資金,我公司應當按規定及時足額上繳,不得隱瞞、滯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六、支出

  1、量入為出,嚴禁超支和舉債發展等現象。

  2、我公司應當將各項支出全部納入我公司預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務規章制度規定的開支范圍及開支標準,公用支出不得用于教職工福利等人員支出。各項支出應當按照實際發生數列支,不得虛列虛報,不得以計劃數和預算數代替。

  3、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原則上不允許發生接待費用。

  4、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等有關規定。符合政府采購條件的支出,要按照規定,實行政府采購。

  5、嚴格執行新財【20*】23號文件規定的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對于原使用轉賬方式結算的,可以繼續使用轉賬方式,原使用現金結算且目錄規定的公務支出項目,應按規定使用公務卡結算,原則上不再使用現金結算。

  下列情況可以仍使用現金結算,暫不使用公務卡結算:支付給單位臨時聘用人員(不含長期聘用人員)的費用;按規定支付給個人的慰問金、撫恤救濟金、培訓費等支出;簽證費、快遞費、過橋過路費、火車費、汽車費、出租車費、異地出差燃油費等目前只能使用現金結算的支出;在不具備刷卡條件的場所發生的零星支出;其他特殊情況確需使用現金結算的。除以上情況外,因特殊情形確實不能使用公務卡結算的,應報經上級單位領導批準。

  各單位應從嚴控制不使用公務卡結算的支出事項,必要時報銷申請人應當提供不能使用公務卡結算的證明材料。

  7、各義務教育我公司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嚴格支出審批權限。成立3―5人的理財小組落實理財小組會簽制度,所有支出票據必須由理財小組審核簽字(或加章)方可入賬;我公司如有大型支出項目(初中5000元以上、小學3000元以上),必須由我公司財務部門先進行預算后,寫出申請,報經我公司教代會、校委會審議通過簽字后,報中心我公司領導審批備案后方可實施,報銷時必須持備案手續方可入賬。我公司要依法加強各類票據管理,確保票據來源合法,內容真實、使用正確,不得使用虛假票據,杜絕不合規票據,嚴禁白條入賬。未按照規定辦理手續的支出,財務人員有權拒付。

  報賬員和我公司理財小組要明確各自的職責權限,各司其職,不得越權代辦。否則財務人員不予辦理。我公司要定期將公用經費使用情況公布,群眾的監督。“三公”經費支出情況每季度公示一次,我公司公用經費支出情況每學期公示一次。其他與財務有關的重大項與重大活動的公開時間,應根據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及時公開。

  七、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我公司應當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和規范資產配置、使用和處置管理,維護資產安全完整,保障事業健康發展。

  我公司應當設置固定資產總賬、明細賬及固定資產卡片,詳細記載固定資產的編碼、名稱、類別、規格、型號、原值、購置日期、使用部門等信息,完整反映固定資產情況。

  中小我公司購入資產應當及時入賬,要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盤點。年終前應當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盤點,做到賬、卡、物相符。出現盤盈、盤虧要及時按照規定處理。

  我公司出租、出借資產,應當經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報上級財政部門審批。資產處置應嚴格履行相關審批程序,先審批,后處置。資產處置收入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八、我公司應當建立健全財務風險控制機制,嚴格實行我公司公章使用登記制度。我公司嚴禁舉借債務,不得提供擔保,不得對外投資,不得從事經營活動。對于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債務我公司要有計劃地進行化解。

  九、會計檔案

  我公司應妥善保管本單位的財務報表、賬簿、單據和其他檔案資料。校長要對我公司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20*年以前的會計檔案,我公司必須要有專柜存放,加蓋公章粘貼封條,安排專人保管。20*年以后(含20*年)的會計資料要統一存放在中心我公司檔案柜中,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核算站會計負責將我公司的會計檔案移交給我公司,由我公司負責存放到柜。檔案室鑰匙由核算站會計負責保管,檔案柜鑰匙由我公司校長負責保管,如需查看,需由中心我公司會計、核算站會計和我公司校長三人同時到場。

  十、我公司要依據本辦法制定出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并報中心我公司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