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課堂中微課教學初探

小學課堂中微課教學初探

2024-07-31 閱讀 6837

小學課堂中“微課”教學初探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實驗學校張詠馨

摘要:“微課”借助信息技術翻轉了傳統教與學的關系,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1.利用黃金時間點,翻轉了學習時間,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2.先學后教,翻轉了學習方式,真正體現“以生為本”3.搭建協作平臺,翻轉了學習關系,促進了合作學習4.教師退居幕后,翻轉了教師角色,讓“導學一體”鮮明呈現。此外,還介紹了“微課”的一些實踐經驗,例如:如何制作“微課”視頻,分解教學難點,提高學習效率,以及如何創建“學習任務單”,用任務驅動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自我學習和游戲式檢測等。“微課”倡導的“先學后教”令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令教師從“演員”向“導演”成功轉型,也翻轉了課堂教學的固化模式,樹立了“教與學”和諧共進的里程碑。

創新點:隨著“微課”熱議度的提高,它進入小學課堂已迫在眉睫。本文從一線教學的角度,闡述了踐行“微課”的一些看法和經驗,列舉了“微課”在教學中的實際用法,例如:如何制作“微課”視頻分解教學難點,提高學習效率,以及如何創建“學習任務單”,構建“優等生提高,差生鞏固”的學習站等等。并指出,對于學習者而言,它有效利用學習的黃金時間,分解了教學難點,建構了寬松可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對于教育者而言,它轉變了教師角色,使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身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對于小學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關鍵字:微課程,翻轉課堂,先學后教

一、問題的提出

當“網絡視頻”愈來愈為大家所熟悉的時候,“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一系列網絡教學新名詞則開啟了信息化教學的新紀元。“微課”的熱議程度日趨高漲,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課”呢?微課(Microlecture)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的簡稱,是一種在線教學微小視頻文件,其特點是微小內容、微小時間、微細講解和微小數據。內容由教師自己策劃、創作,將學科教學重點、難點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學習進度、學習體系的需求,制成一個個微小視頻上傳到公共學習平臺。學生則可以利用隨身攜帶的終端(手機或平板電腦)根據老師提供的“學習任務單”來進行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然后再在課堂教學中與同學共同交流學習心得,解決學習難題,此時的教師只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就可以了。它所倡導的“先學后教”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更具實效。下文僅從小學一線教學出發,淺談對“微課程”(以下簡稱“微課”)的一些看法和實踐經驗。

二、“微課”究竟翻轉了什么

1.黃金時間點,翻轉學習時間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根據心理學的調查統計,學生的注意力能保持十分鐘左右的高度集中,這是學習力、創造力最大的時間段,能夠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若不斷地延長時間,反而會抑制腦潛能的開發。短短15分鐘以內的“微課”恰好迎合了這一點,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冗長的45分鐘相比,短小精干的“微課”視頻有利地占據了學生注意力的“黃金點”,保持他們在自學過程中的全神貫注,從而保證了學習質量。

微課,翻轉了傳統的學習時間,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篇2:微課教學設計: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基本方法

微課教學設計: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說明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過程與方法: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掌握了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類是可以通過有機合成不斷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質,從而為不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提供物質基礎。

4、重點: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結構;掌握加聚反應歷程;能夠正確書寫加聚反應方程式。

5、難點:加聚反應歷程。

二、教學過程:

1、導課:

視頻展示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制造人造血管的高分子化合物。

2、新課:

(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義:

教師展示基本概念:相對分子質量達幾萬甚至幾千萬,通常稱為高分子化合物,簡稱高分子,有時,又稱高聚物;如: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聚乙烯等。

學生思考:已知化合物硬脂酸甘油酯的結構如圖:該物質是高分子化合物嗎?

討論:計算其相對分子質量,判斷不屬于高分子。

(2)、高分子的結構

高分子化合物通常結構并不復雜,往往由簡單的結構單元重復連接而成。

例:聚乙烯

聚乙烯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所有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聚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多少?M=28×n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鏈節的相對質量×n

(3)、高分子簡命名:在單體名稱前加一“聚”字。

例如:

單體:乙烯高分子:聚乙烯

思考:試寫出高分子聚四氟乙烯單體的結構式。

(4)、合成方法

加聚反應:小分子通過加成反應聚合成高分子的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實質:加成反應

對象:含碳碳雙鍵、叁鍵的有機物

反應歷程:flash動畫展示乙烯加聚歷程

加聚反應特點:只有單體中雙鍵或叁鍵上的碳才能成為聚合物鏈節的主鏈碳,其與碳鏈均作為支鏈。

例如:丙烯的加聚反應

flash動畫展示丙烯加聚歷程

(5)、練習:基礎題

1、下列化合物不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B.油脂C.纖維素D.蛋白質

2、思考與交流

單體名稱

單體結構簡式

聚合物

乙烯

CH2=CH2

丙烯

CH2=CHCH3

氯乙烯

CH2=CHCl

丙烯腈

CH2=CHCN

丙烯酸

CH2=CHCOOH

乙炔

HC≡CH

練習:提升題

1.下列關于乙烯和聚乙烯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兩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質相同B.兩者都是純凈物

C.兩者的物質狀態相同D.兩者的組成元素相同

2、請寫出下列聚合物的單體

聚合物:單體:CH2=CH-CH=CH2

聚合物:單體:CH2=CH-CH3

(6)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兩個重要知識點:一是對高分子基本概念、結構、命名進行了了解;而是體會了不飽和鍵鍛裂形成高分子的過程,這一加聚歷程是我們本次課的重難點。

篇3:使微課在實踐中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如何使微課在實踐中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王玉功耿利寧夏育才中學

摘要:隨著微課在中國的推行,一線教師在微課的實踐中存在著一些疑惑和不解,我們把存在的問題與反思與大家交流,以利于揚長避短,使微課在實踐中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關鍵詞:微課實踐反思

不管您愿不愿意,中國教育界一下子象發燒一樣,到處都在說微課、微課程、翻轉課堂、可汗學院?你要不懂得微課、微課程就像要被淘汰一樣,這一大規模在線課程掀起的風暴始于**年秋天,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甚至20**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1]作為一線教育實踐者,我們不僅積極進行實踐與探索,而且在實踐中產生了疑問與不解:微課真的有這樣神奇,真的能帶來教學“革命”嗎?

一、微課的起源

我們首先從微課起源來看,談到微課就不得不談到薩爾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