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利用網絡教研激發教師職業熱情和創新精神

利用網絡教研激發教師職業熱情和創新精神

2024-07-31 閱讀 3051

利用網絡教研激發教師的職業熱情和創新精神

天師附小俞英存王臨霞

摘要:網絡教研是一個嶄新的時尚話題,是教育教學在新形勢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種嘗試,是一種民主、平等、對話、合作的新文化。開展網上教研活動,共同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達到教研教學一體化的過程,這就是網絡教研。它是我們教師實現自我專業成長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好、最便捷的平臺。網絡教研是一種趨勢,是教育教學在新形勢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種嘗試。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從另一種視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擴大教研的職能,挖掘內在資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學。這對于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激發教師的職業熱情和創新精神,改變教師的角色認識和自我觀念的改變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討網絡教研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關鍵詞:網絡教研優越性

4月1日,“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天祝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我縣選擇了6所學校作為試點校,其中初中3所,涉及語文、英語、物理三門學科,小學3所,涉及語文和數學兩門學科。該項目是通過組織廣大教師基于個人網絡學習空間、開展網絡化課例觀摩、集體備課、評課議課、教案反思、課題研究、資源共建及管理等教師合作研修業務的實踐、方法和理論研究,來促進和提高教師網絡合作教研水平的。

網絡教研是一個嶄新的時尚話題,是教育教學在新形勢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種嘗試,是一種民主、平等、對話、合作的新文化。開展網上教研活動,共同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達到教研教學一體化的過程。它是我們教師實現自我專業成長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好、最便捷的平臺。

時尚流行且豐富多樣的網絡溝通工具被引入了教育,通過在線學習、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和資源共享,為廣大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內容豐富、理念新穎、技術先進、實用便捷的優秀課程資源。這種基于網絡的教研方式、學習方式,正在深刻地改變著許多老師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一、集體備課----教學富有新意

篇2:小學教師學習與創新自我評價

  小學教師學習與創新自我評價1

  本人注重政治理論學習,能在工作和學習尊重領導,團結同志,熱愛本職,作風嚴謹,為人正派,能模范地履行一名小學教師的職責和義務。

  自參加華中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大專高教自考學習以來,本人能正確處理“工”學矛盾,能按照學校的有關規定,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各門課程,積極參加集中面授和串講,按時完成各項作業。通過三年學習,現已認真完成了《小學數學教育》、《社會***概論》等8門課程的學習,掌握了所學知識,并通過了有關課程考核。

  在學習期間,我能自覺將所學知識用于指導小學體育教學實踐,大大提高了自己組織課堂教學和開展教學法創新的能力,所帶班級的學生成績和體育素質在學校一直處于前列。我還結合單位工作實際,先后撰寫了《學習新課程標準體會》、《創新教學探索嘗試》等十余篇論文和教改材料,其中《學習新課程標準體會》等文章曾參加過xx市小學教育論文交流,得到了學校和上級機關的高度評價。

篇3:創新網絡教研途徑促教師專業成長

創新網絡教研途徑促教師專業成長

寧夏石嘴山市第二十小學李月琴

摘要:21世紀,是高科技世紀,是信息世紀。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育作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給學校教研教改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教研工作是學校教學的生命線,是教師成長的基石,是落實課改的重要保障。網絡教研突破了空間限制、時間限制,縮小了校際、地區的差距,拉近了教師和專家的距離,為教師搭建了開放、平等、交互的學習研討平臺,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已成為當今校本教研的新課題。近年來我校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比較先進和完善的網絡環境,對課堂教學及教研活動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網絡集體備課、建立教學資源庫、創建教研博客、教研QQ群等探索,促進了教師專業不斷成長,開辟了數學教研新天地。

關鍵詞:網絡教研途徑教師專業成長

當今教育教學正向信息化邁進,按照以往傳統教學的傳遞信息的速度是遠遠跟不上目前形式的發展的,為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我們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工具,充分發揮網絡教學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交互式地傳播大量的信息的特征,使教師和學生共享網絡所提供的所有教學素材庫,嘗試多途徑開展網絡教研,建立立體化的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實行網絡環境下的集體備課,開展網絡備課研討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和基礎,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改的新模式下,為了更好的發揮群體智慧,我校實施網絡電子備課,在備課時進行群體討論,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減輕部分老師盲目抄寫教案的負擔,因此我們把網絡環境下的集體備課、開展網絡研討活動作為教研活動的重要內容。傳統的集體備課是同年級的教師參照教科書、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書,在一起說一說、議一議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時安排等。網絡環境下的集體備課則不一樣,它從內容、形式、對象等方面都賦予新的內涵,教師集體電子備課,跨越了時間、空間甚至學科的限制,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下進行專題研究。在網絡環境下,我校要求每名老師每周在網上至少參加一次如專題討論、教學研究等網絡教研活動,老師可以課余相應的時間內參與網絡討論,以此達到教研的實時性,并可以除去在原始教研活動中某些老師不說話的弊端,在網絡環境下的交流,使得參與的教師及時更新了教育理念、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知識的支撐下,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提升反思、研究的水平,從而達到教研的全面性。

二、努力建設“數學教學資源庫”,開發資源共享

每次在觀看示范課、觀摩課時,我們都會感慨上課教師使用的教學設計科學合理,課件精美新穎,但是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卻很少使用,因為平時上課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教學設計和課件。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充分發揮全校數學教師的積極性,集群體的智慧努力開發校級“數學教學資源庫”,要求教師經過“獨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