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備課反思讓課前準備成為一種習慣

備課反思讓課前準備成為一種習慣

2024-07-31 閱讀 7221

課前準備是否充分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經驗告訴我們:課前準備充分,課就上得得心應手;課前準備倉促,課就上得雜亂無章。

課前準備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首先我們要鉆研好教材,備好課,整理好自己的教學思路:必須明確這節課學的是什么?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要預測到學生中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講解中應該注意到什么?其次是結合教學內容準備好相關教具,如教學課件、掛圖、生字卡片等,這樣在教學中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再次,在課前我們早入教室,提前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做到不浪費上課時間。

充分的課前準備能讓我們在上課時有備無患,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會較少出現措手不及的狀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點評的確是這樣的,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發表于**-2-2809:56

篇2:調整備課思路解決課堂效率方面嘗試和反思

通過多次聽課和自己上課的體驗,我發現在課堂上“課堂效率”的問題不容忽視,在“道德課堂”指引下,“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問題、學習策略和學習過程的問題、學習效果的評價問題”直接關系到設計教學能力,實施教學能力和評價教學的能力,在道德的考問下,我真實地感到走上講臺的壓力。上課之前問問自己能否回答好這三個問題,反思自己備課方面的問題,慢慢地,我有了新的發現。那就是,我在備課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一、備課想當然。

有時候會急于實現備課的目標,拿人家設計好的教案直接來用沒有加入自己任何智慧,這種生搬硬套顯示出自己很無能。為了追求有創新而盲目摹仿老教師、名師的教學設計思路,只看教參,忽視學生實際水平,讓課堂與學生實際脫節,課堂氣氛沉悶,課堂目標評價不到位、重點抓不住,課堂效率低……

二、備課沒有吃透教材,沒有培養學生的能力

有時候看教案、教參,只為將參考書中的知識點一一眉批于書上,生怕一些知識上課過程中漏掉。文章被分解的支離破碎,給學生讀書和思考的時間不足。老師指導的方法和重點不夠明確,特別是在培養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總結一些學習方法,發展思維。有時候沒有研究人家什么這樣設計教學?想實現什么培養目標……

在開學快一個月了,我在備課思路上做了一些調整嘗試:首先,自己先把課本讀熟練,目的是為了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清楚知道自己今天上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課本內容熟悉到哪種程度。課堂上示范給學生的句子段落,要讀出感情,以情打動人。重點詞語和句子作為學生先體驗讀一讀,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自己先把握一下本節教材的重難點。然后,再有意識地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接著,打開《教師用書》,與自己所研究的內容進行對比,訓練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然后,再看參照優秀教案,吸取精華為我所用。批注在書上。在這一系列處理教材的環節中,尤其注意將重難點的處理要清晰的刻在自己大腦中。最后,將整個環節多看幾遍。目的在于在腦中有意識告訴自己,那部分是次要的,那部分是重要內容(課堂上需要講解的)要花多點時間怎樣處理,讓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實際就是把握重難點,初步安排一節課的課堂節奏。

這樣有目的的去練了兩星期,我發現,我的課堂效率提高不少。以前一篇課文兩個課時都不能完成的學習目標(寫字、朗讀和背誦),現在多數孩子當堂就可以掌握了?,F在課堂上學生有了讀書思考的時間,由于條理更清晰學生熟悉了我的上課流程,他們也能提前讀讀課文,漸漸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了。即便是作業當堂沒有完成,在練習課上我發現學生一節課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這次實踐反思給我的啟示:教學無秘訣,凡事遇到問題多動腦,積極去實踐總結,主動性越強,獲得的長進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