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小學備課制度

小學備課制度

2024-07-31 閱讀 3127

七里小學備課制度

備課是上課的前奏,是教師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確立目標、選擇教法、對教學進行預設的過程。它是課堂教學質量優劣的決定因素。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努力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發展變化,將現代教育的新理念有效地落實到備課中去,充分發揮備課的作用,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前期準備

書寫教案前,教師首先必須熟讀教學參考書,弄清教材的知識點、能力點,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例題、習題的編排意圖,以及前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其次,還要認真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認知水平和思想狀況。另外,教師要盡可能地閱讀和查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資料中獲取新的教學信息,充實教學內容。

二、教案的書寫格式

教案是體現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的有效方式,教案的書寫格式通常由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準備、教學時數、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與教學反思七部分組成的。

1、教學目標:①知識與能力;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重、難點分析

3、教學具準備:注出使用的投影儀、多媒體、小黑板或其他教學具。

4、教學課時數

5、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分為五個內容。

①教學程序:教學流程的主要環節。設計要求滲透新課程思想,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

②教師引導:教師在各個環節的操作、方法、指導、問題情景的創設等。

③學生活動:學法要求,學習活動形式。

④結語:概念、方法、研究結果、結論,注重情境的深化與內容的拓展。

⑤練習設計:要緊扣重點,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有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6、板書設計:要體現一節課的知識概要和它們的邏輯關系,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7、教學反思:抓住成功與失敗,結合新課程理論尋找原因,對教與學的精妙之處給予記錄。

此外,鼓勵教師在課本上圈圈劃劃,并在課本的留白處作些標注。三、備課要求:

1、備課要求超前一周。

2、語、數、英學科必須備詳案,兼任的主要學科備簡案(要有備課本);專職教師的教案必須詳寫,任教多個年級的選其中任教班級較多的一個科目備詳案,其它科目備簡案。每個教師所有任教的科目都必須備課。

3、教研組長、有課題的教師要注重在教案中體現研究的課題。學困生、弱智生所在班級語、數教師盡可能在教案中體現對他們的特殊教育。

4、電子備課的教案右邊要有修改的意見,上課后適時寫出教學反思。

5、教師必須持教案上課。

四、集體備課

備課小組成員根據本學期的教材,以座談的形式,相互交流備課心得、難點剖析等,真正實現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特別是進行教學反思的交流。

語、數、英各教研組要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

語文組:每周四下午4:00――4:40;數學組:每周二下午4:00――4:40;英語組:每周二下午4:00――4:40。同組其他教師在教案上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與本班學生的特點,課前或課后寫出自己的修改意見。修改意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1、總的設計思路是否符合我的學生?2、我的學生還會在課堂中出現哪些問題?我將如何解決?3、本教案的哪幾個環節使我得到啟示,并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運用?課后及時反思自己教學的“得”與“失”,結合新課程理念寫出自己的個性,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五、一人一課

對于一人一課的操作流程按以下七個環節:教研組長確定任務――組員獨立備課――組員說課――教研組集體討論修改教案――上課教師再修改后執教――撰寫課后反思――集中交流反思。

篇2:小學備課制度參考

大慶路小學備課制度

備課是上課的必要準備,是教師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確立目標、選擇教法、實施教學的過程。為了使教師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發展變化,全面落實現代教育的新思想、新目標,切實改進教學方法,真正發揮備課的作用,特提出教師備課的基本要求。

1.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寫好教案才能上課,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和“信口開河”。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掌握好本冊教材的重點,與前后教材的內在聯系及函接,各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教師必須弄懂教材的知識,以保證準確、無誤地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

2.備每一課必須做到:

①備教材: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目的要求要明確、恰當。要分節備課。

②備教法:教師應不斷探討新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③備學生: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既使中下生能學會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又能讓學生的智能得到發展。

④備練習:改革課內外練習的形式,激勵學生愛練,善練、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3.每課的教案應包括教學目的要求(智能與思想教育兩方面)、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步驟、必要的答案、練習的安排、作業的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內容。

4.建立“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后反思”的備課制度。各年級備課組要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可利用校園網的優勢,備課小組成員根據本學期的教材,可以電腦備課的形式,分擔一至兩個單元的備課任務,實現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其他教師在他人的教案上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與本班學生的特點,把修改的意見寫在自己的備注欄內。修改意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1、總的設計思路是否符合我的學生?2、我的學生還會在課堂中出現哪些問題?我將如何解決?3、本教案的哪幾個環節使我得到啟示,并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運用?課后反思也應有自己的個性。電腦必須按以下六個環節操作:組長分配任務――組員獨立備課――教研組集體討論修改后下發教案――上課教師再修改后執教――撰寫課后反思――集中交流反思。提倡在語文書上圈圈點點。

5.語文教學要加強優秀文化熏陶,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開展“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文化經典(成語、古詩、格言、歇后語、諺語、名著……)誦讀活動,及早讓兒童接受傳統優良文化的教育。每個年級要有自己的特色,并把每周誦讀內容在期初做好計劃,周周落實。

篇3:小學集體備課制度

臨湖第二中心小學集體備課制度

備課組長在中心教研組組長的領導下,負責年級備課和教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級或本學科的教學質量。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小學各年段的教學要求,貫徹執行教研組計劃。

2、認真分析教材編寫意圖,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年級學科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研專題,報教研組并組織實施。

3、按照學校工作計劃、教導處工作計劃和教研組工作計劃,擬訂出本年級本學期的備課組計劃,并組織實施。組織集體備課時,教師要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同時進行集體研討,研討過后再進行反思重建,形成自己的教學預案。每兩周開展一次集體備課,另外可以不限時間地利用同年級同學科同辦公室的有利條件,開展一些同專題或是共性問題等的研討。集體備課做到:定時間;定教學內容;定主講人員,定專題。

共同研究:

(1)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的制定;

(2)每一單元及每一課時的重點、難點、疑點、關鍵點;

(3)每一篇課文或每一課時的作業或練習;

(4)每一課時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5)同年級統一進度,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認真參加聽課評課活動,積極參與同年級同學科的磨課活動(同一課題多人上)。

5、制定好學科的復習計劃,做好命題、測試、閱卷、成績統計和質量分析工作。

6、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認真落實本組教科研課題,以教育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要求每學期上交一篇專題研究論文或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