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

2024-07-31 閱讀 3877

校本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教學設計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一起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專業的發展。我校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設,從自我反思、示范引領、同伴互助、行為跟進多維度、全方位建構“發現問題--提煉專題--理論支撐--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理論提升”六步專題教研模式。下教學設計記述我校音樂學科的一次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為專題的校本教研活動案例。

一、過程描述

(一)以問題為引子,確立專題

研究始于問題,而問題來自于教學中的困惑與發現。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已知水平動身,課堂教學倡議采用活動途徑,通過感受、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現在,活動教學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活動教學的勝利實施成為衡量課堂教學優劣成敗的重要標尺。但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時推進,提高活動有效性的呼聲越來越高。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從活動開展內容上看。

(1)活動沒有緊密圍繞認知目標和教學內容開展,造成對學生的誤導,使其不能明確自身的學習任務。

(2)活動對學生缺乏吸引力,沒有調動大多數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從活動開展進程上看。

(1)活動操作步驟欠考慮,使教學活動無法順利、有序開展。

(2)活動指導不到位,教師對學生不是控制太多,使其喪失活動主體性,就是放任自流、由其隨意瞎鬧。

(3)活動組織不合理,造成活動中個別學生唱“獨腳戲”和全體學生“大合唱”的情形,沒有為各個層次的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空間。

以以上問題為引子,我校音樂教研組確立了研究專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研究”。

(二)以理論為支撐,提高認識

為了讓教研組成員盡快進入研究角色,我們積極組織理論學習,首先明確了何謂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即指以在課堂音樂教學活動過程中建構具有教學設計性、發明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體驗、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考慮、主動探索、主動發明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音樂素質全面提高。

通過學習摘錄理論專著,網上瀏覽、搜集專題研究信息,掌握學科前沿動態;通過開展專題沙龍形成共識;通過觀摩名師教學錄像獲得啟迪。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對研究專題的認識。

(三)以課例為載體,研究分析

課堂教學是教學問題發生的場所,以課例為載體,有利于聚焦課堂,實踐研究。

1、聽課觀察,發現問題

教研組采取集體備課,分層突破的方式,確定講課人,一起分析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敲定教學活動環節,制定聽課觀察表,分工合作,攝取教學現場的信息,為交流反思環節做好鋪墊。

2、評議反思,分析問題

反思評議是教研活動的關鍵環節,聽課后教研組成員通過授課老師的個人反思,同伴評議、查找問題、發現閃光點,依據聽課出現的學生表示、教學目標達成度來反思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是否有效?教師發言積極,針對性強。

3、歸納總結,解決問題

評議后,教研組長和時歸納總結,對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了具體的實施建議:

二、活動反思

1、教研活動由展示向診斷轉變

學校的教研活動在很長時間內是一種展示、一種扮演,聽課者往往是作為欣賞者,教師的評議也往往是好話多批判少,使教研活動實效性和針對性不強。我校的專題教研是力求把展示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問診,教師有研究的專題,課前有備課,課上有聽課分工,課后有評議反思,針對性強,教學活動是驗證課前的集體備課預設,又是生成新的教學資源的活動,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集體問診。

2、教研活動在教師對話、交流、反思中提升

教研活動的過程,是對課堂教學進行系統觀察和理性分析的過程,教師在對話、交流、反思中診斷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師的群體智慧被激活了,教學的靈感在思維的碰撞中發生。

3、教研活動促進了教師專業的發展

專題性的教研活動,促進了教學設計智慧的生成,教師吧反思的效果和時的記錄下來,進行修正,在實踐中再檢驗,在驗證中提高反思能力,撰寫教學設計,促進專業發展。

篇2: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淺談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廣東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何霓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信息技術的圖像、色彩、動畫的手段,會使得聾校的課堂教學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關鍵詞:聾校語文;課題教學;有效性;信息技術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示范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聾生由于生理的缺陷,他們都是通過眼睛認識世界、學習知識,單一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簡單的手語交流已經不能高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像、色彩、動畫的手段,會使得課堂教學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調動聾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任務:“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境界中,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在《太陽》一課,筆者搜索了太陽的一些介紹,針對題目引發聾生發揮想象課文有可能寫什么內容,學生毫無鼓勵的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沒有太陽,人類會怎樣?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冬季,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觀察畫面,激發聾生探究精神,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勞動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觀察在學生的智力發展中占有何種地位。從觀察中不僅可以汲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知識借助觀察而“進入周轉”,像工具在勞動中得到運用一樣。如果說復習是學習之母,那么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一個有觀察力的學生,絕不會是學業成績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學生。教師如果善于幫助學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識來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觀察,他就能使學生的“舊”知識變得愈加牢固。這對于用眼睛獲取知識的聾生更是如此。

在《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筆者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了茄子和冬瓜的圖片讓聾生觀察兩種植物的不同。聾生很快就能說出茄子和冬瓜大小、顏色上的不同,再深入引導,聾生繼而發現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冬瓜的皮上有細毛。這時適時指出,可以用我們的兩只眼睛,觀察到物體之間不同之處,觀察于我們,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知識。因此,在聾校的教學中,觀察對于聾生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

三、利用信息技術圖文結合特點,幫助聾生理解課文,提高課堂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重點詞語、關鍵句子和主要段落的內容對于聾生來說比較抽象,課堂中如果只局限于干巴巴的手語講解,并讓學生死記硬背,即使學生記住了也不會很好的運用,更談不上提高課堂效率了。在課堂中,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量大、聲情并茂的特點以及快速、方便的有點,在課前可先把一些課文內容制成圖文結合、視頻文字結合的多媒體,把抽象的內容變成直觀的畫面,增加語文課堂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從而幫助聾生理解課文。

篇3:用心經營常態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用心經營常態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蛟河市松江九年制學校王平陳強

【內容摘要】:

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的信息素養已經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首要條件。然而,在學校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這一學科并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要想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師的肩上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實踐中,我感受到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還是要做好常太課,向課堂教學要成效。要求信息教師認真做好備課、上課、小結和課后反思這四大環節,用心經營好每一節信息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

經營常態課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培養和提升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信息素養,中小學都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這也體現了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課時安排每周只有一節,又遠遠不及其它學科,加上學習內容枯燥,學生不可能找時間自主學習信息技術,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真正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師要做好備課、上課和反思,用心經營好每一堂信息課。

一、課前準備要到位

信息技術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大部分時間是學習如何使用媒體技術獲取、加工、處理和交流信息。在備課時,首先應該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和整個教學過程。把課前練習的內容、老師講授的內容、時間和講授方式,學生課堂練習和實踐提高的安排都詳細地做好計劃。另外,信息技術教師還要準備好教學所要用到的計算機、電視機、投影儀等硬件設備,對硬件的性能和運行狀況了如指掌,有故障的及時維修,保障學生上機操作的需求,并做好調試(如果需要上網的還要做好網絡連接),確保學生實踐操作時能正常應用,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動手實踐,使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完成任務,做出象樣的作品,在內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個性特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計劃和活動方案,為堂教學取得更充分的準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讓每個學生都有可能獲得成功。

二、課堂教學講實效

講授的內容和時間要把握準確。教師只要把握好知識的重難點,選擇精練的語言,把知識的要點講清就可以了。有些老師總是怕學生聽不明白,準備了大篇幅的講課稿,結果往往是幾句話就能說清的問題,經過老師的長篇大論,反而把學生講糊涂了。像信息的概念、信息技術的發展這樣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時也不能像講語文或歷史那樣,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講授,可以把講解的內容以演示文稿或其它課件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自主領會,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解硬件的使用和操作時,可直接用實物來實戰,讓學生親自動手安裝調試,老師只做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就完全可以完成教學目標。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也可播放視頻來輔助教學,學生對看視頻教學的興趣要比看老師做和聽老師講的興趣要高。而在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教學時,重點應放在讓學生學會并熟練地應用軟件,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軟件處理信息、表達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而不在于學習軟件的本身。因此,在教學時,可以采取教師先演示,學生觀察學習,模仿操作的形式教學。也可以采取教師邊講解邊指導學生操作,學生在老師指導中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會很快掌握技術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