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讓高效課堂插上騰飛翅膀
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讓高效課堂插上騰飛的翅膀
摘要: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基于“輔助”的理念,即將信息技術作為媒體、手段和方法來幫助教師或學生解決教或學中的問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因此,信息技術下的高效課堂要特別注意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旨在通過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也就是說,運用信息技術能夠使教師迅速地獲取并處理各種有益的信息,使我們的課程實施變得豐富、便捷而高效;同時它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展示自我的舞臺。在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使用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有效;整合
所謂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革新課堂教學,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從而在和諧的環境與氛圍中構建高效的課堂。”信息技術下和諧高效的課堂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給予革新、提升和深化。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是要尋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與結合方式,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以其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與視頻等為主體的媒體技術,將原本枯燥、單調的教學注入了活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逐步使課程各個要素信息化,從而促使教師有效地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與環境,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有效學習中構建高效課堂。
一、信息技術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優化高效課堂,完成教學目標。
(一)信息技術,優化課程設計
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優化課程設計,使其迅速而大量地獲取并處理各種有益的信息,做到課程設計詳盡周全,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意義和課程行動指導價值。《田忌賽馬》是一篇傳統的歷史人物故事,該課文內容還是比較容易讓孩子們接受,但對于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賽馬方法,光憑口頭敘述講解或者憑空想象恐怕難以突破。況且,生活體驗和閱歷相對較少的低年級學生還是比較容易和樂于接受多媒體教學。因此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教材內容,學生實情,課程涉及的信息,實施本課程教學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等加以協調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有效作用,為課程實施提供一個更科學更更實效的行動方案,豐富課程實施的手段和方法,從而達到激勵學習學習,提高教學效益之目的。
(二)信息技術,優化課程實施
信息技術手段能夠代替人工所不能做到的許多事,能夠達到人工所不及的效果。因此信息技術能夠使我們的課程實施形式變得豐富而高效,使整個過程變得方便快捷,簡潔有效,從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利于教師高效教學。小學五年級思品《災難中的救護》如果要學生僅靠老師的講解和自己的理解去解決一些難題,恐怕比這個難題本身還要難。所以依靠強大的多媒體技術,可以使這些復雜的教學環節變得方便快捷而高效。通過視頻,加之文本與畫面的交互,孩子們看的有趣,聽得用心,自然就心領神會了。可見,信息技術對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快速有效地傳輸大量的有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非常有效的。況且這也能夠使教師易于掌控課堂,不至于因為板書課程要點、整理教學用具等情況而疏于課堂監控。
篇2: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
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
摘要: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也是當今世界教育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把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起來,能把豐富的知識信息貫穿于直觀的、生動的,具有強烈感染力的音像之中,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主動地學習,進而達到啟迪思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F代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促進了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深層次地更新,為提高教學效率,進行教學改革創造了條件。在現代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多媒體教具,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善于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樂觀有趣,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學習興趣;積極思維;提高時效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也是當今世界教育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它的推廣和應用,促進了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深層次的更新,為提高教學效率,進行教學改革創造了條件。在現代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多媒體教具,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善于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樂觀有趣,構建高效課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一、設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信息技術以其鮮明的圖象、生動的形象和靈活多變的特點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采用信息技術手段,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聲、畫同步,視、聽結合,運用信息技術的圖、文、聲、像等媒體表現功能,創設教學情境,使教學形象化,把學生帶進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氣氛中,使學生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甚至能把對知識的學習融入到新穎別致的娛樂形式中,發揮寓教于樂的學習優勢,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表現有機地統一于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論去感知、去理解,提高課堂效率。例如:《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學生讀課文,想象大自然的神奇秀麗有些難度。若借助信息技術設置多媒體課件:沿路溪流隨著山勢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再看那細細的孔隙,只容一只小船進出;內洞洞頂蜿蜒著一青一黃兩條龍,又添上形狀不同的石鐘乳和石筍,更給雙龍洞增添了神氣的色彩。通過多媒體課件,將課文有關知識和景象組合在一起播放,創造了優美的學習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篇3: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教學流程
淺析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的教學流程
【內容提要】:在高效課堂改革中,“效”很重要。這個“效”,一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高效率,二是指學生課堂學習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課堂改革帶動教育改革所生發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師指導下的高效率的學生學習,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鍛造各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流程不足
在構建高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貫穿自主探究的思想,兩者相輔相承、緊密結合。
一、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基本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一個良好地課堂教學導入,它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明確學習目的、要求,為學好新知識奠定良好的開端。信息技術課在進行導入設計時,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對象,靈活多變地采用各種方法,做到巧妙、新穎,不要千篇一律。
2、布置任務:
①、初級任務:自主探究學習:
初級任務是根據本課知識點,設計的學習知識任務。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自主完成本課基礎知識的學習。并自己動手完成本課初級任務。要求任務設計在生動、直觀,面向全體學生。
②、高級任務:組內互助交流:
高級任務是根據本課知識,設計的綜合訓練內容,提高學生創造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拓展課堂上在組長組織下,組內學生相互溝通、相互講解、相互補充、相互糾錯,對有爭議或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得出小組結論或提出小組疑難問題。
在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共性問題時,教師讓學生停下手中的操作,共同關注共性問題,提出問題現象,讓學生思考解決辦法,然后由學生展示問題解決過程和方法。對特殊問題教師也可以針性的精講點撥。
3、成果展示:
展示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一步落實重點知識和隱性知識,或實現知識的進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落實探究性學習。環節的設置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靈活進行。沒有需要探究的內容可不安排展示環節。有些教學任務,展示環節也可與預習環節融合在一起進行。
對學生展示的要求:
①、明確任務:各小組分別明確各自的探究任務。教師給予路徑、策略和方法的指導。任務的制定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要引發學生的道德實踐,要讓學生從內心感受中體會道理,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注重認知、體驗、感悟的統一,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尋找到或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
②、展示準備:學生組內進行展示準備,組內交流見解、達成共識、明確展示方式、進行展示的任務分配,此時教師應巡視指點。沒有展示任務的同學應繼續進行交流鞏固。
③、學生展示:展示不僅描述結論,而且說出得出結論的過程或設計意圖、總結的規律、創新方法、記憶規律、易錯點、易混點等。展示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如站姿、聲音、手勢、表情等。要引導學生用好教具及學具。應讓盡量多的同學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