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上建立規矩與習慣
淺談語文課堂上如何建立規矩與習慣
瓊山五小鄺繼紅
我們講理想課堂,體現在哪呢?就是體現在學生身上,如果學生動作慢,精力不集中,書寫不好,不會聽課,怎么能夠談到提高課堂質量,課堂又如何達到理想呢?所以,必須給學生立規矩。立規矩看似小事,但對于提高課堂質量是一件大事。比如,鈴響之后,幾分鐘進課堂,課前的學習用品該如何擺放,語文課上怎樣讀書,怎樣提問,怎樣答問……每個老師制訂的項目和方法不完全相同,但目的是一個──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沒有明確的制定課堂規矩,一味地費心思設計流程、活動、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能保證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講,課堂秩序較亂。后來,有幸聽了邢益寶校長有關課堂上建立規矩的講座,受益不淺,有“一言驚醒夢中人”的感覺,發現了很多優秀教師的課堂都注重給學生立規矩。讓學生知道課堂上怎么去聽講,怎么去準備學習用品,怎么坐好。規矩立得好,學生各種動作干凈利索,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從那以后,每當接手一個新班級,我就在課堂上訂立規矩,用“規則”管,形成“規則意識”,固化良好習慣。讓學生明確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該怎樣做。規矩一旦立下,以文本的形式定下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讓這些規矩能夠深入到學生的頭腦之中,成為一種習慣。那在語文課堂上該如何建立規矩與習慣呢?
一、用“規則”管,形成“規則意識”
下面以課堂學習行為規范的養成為例進行說明。
1.鈴聲意識要具備
(1)下課鈴后,準備下節課的學具,書本文具擺整齊后方離位。
(2)預備鈴后,快步進教室,挺胸抬頭坐端正,安安靜靜等老師。
(3)上課鈴后,心神投入課堂,認真傾聽,積極思考,主動發言。
2.課前準備不可少
(l)書包整理有規律,文具擺放有講究。
(2)課前預習要到位,讀課文,圈生字,組生詞,掃清字詞障礙,標注疑難問題。
(3)知識復習不忘記,當天所學的知識要當天復習當天“清”。
3.一言一行現修養
坐如鐘、立如松、行動迅速像陣風
讀書響、問候甜、發言亮
4.學習多半靠聽課
眼盯老師,記筆記、回應問題、莫怕錯
以上規則的制訂屬于原則管理,屬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范疇,在給學生每一個規范要求之前必須讓學生明白其中的意義。尤其對于初中高年級的學生,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漸漸步入“挑戰規則”期。如果不能認同規則,就有可能意味著抵觸。所以每項規則的提出要盡量遵循以下程序:
1.在實踐中不忘修改。
2.規則一旦提出嚴格執行。
3.規則推行后定時、適時反饋學生情況。
二、靠“學生”管,提高“自育能力”
學生管學生,效果雖然不如老師親自管理立竿見影,但是其從學生長期的習慣養成、自育能力的提高來說效果更為明顯。比如,班級推行“值日班長制,每天由值日班長進行記錄、點評、管理(內容即為班級規則)。開始依靠學生管理可能會不盡人意,達不到只要想要的效果,但只要經過我們指導一段時間,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具體要注意以下問題:
1.分工具體、明確,保證每一項規則都有人負責。
2.老師的想法多與學生商議,指導、授意學生去做。
3.樹立骨干威信,引導學生“教育”學生。
4.同伴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班級中的個例自然會不知不覺被消化掉。
教育本身就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給學生立規矩也要講究創新,講究實效。但不管教師怎么去做,都是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認真聽課,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的進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給學生立規矩其實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但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所以就要從立規矩開始。現在把規矩立下,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會在你所立的規矩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健康快樂成長!
注意力,語文課,課堂,如何,教師
篇2:春學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春學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前言:
本學期有五個月,我們的教學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寬裕,所以說咱們小組本學期可以每次安排兩人上課,課前有研討,課后也有研討。每次活動時間為一晌。(中午aa制聚餐)二月份活動內容是依據課標確定本學期要教學的具體任務,交流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思想,并敲定自己上公開課的課題。
活動要求:
1、每次活動沒有特殊情況要按時參加。
2、作課教師提前一周公布教學設計,小組成員及時交流思想,交換意見。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3、活動時提前十五分鐘到達作課地點,作課教師與聽課者簡單交流思想。
4、上完課及時上傳實錄,最好利用禮拜天整理、上傳,周一大家點評。
5、平日教學中多反思,每次活動時最好大家都帶著問題參加。我們不僅僅探討課,也探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時間安排:
2月22日3月21日4月18日5月16日6月20日
具體就是每月的第三周周三。
具體的作課順序等到22日活動時再定。
篇3: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我們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生于2000年之后,獨生子女占多數,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關于“助人為樂”“禮貌謙讓”“見利思義”“尊老愛幼”等方面的美德教育,在社會風氣和家長變形的教育思想中,都成為傻孩子做的事,使孩子養成了唯我獨尊、人人為我的習慣。家長對孩子的一味遷就,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甚至是縱容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還有的家庭,父母和長輩過分寵愛自己的子女或晚輩,無原則地滿足他們的不合理要求,偏袒過失。獨生子女處于家庭的核心地位,這樣的家庭環境容易使他們變得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責任感。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讓我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我自己在教《走進西部》這一個單元時,上完課文,我給學生布置寫話練習:
1、假如你現在是一名已經臨近畢業的大學生,你會熱血沸騰地選擇去西部嗎?你覺得你會為西部建設做些什么?
2、看了“感動中國”節目后,請你為“西部大開發”的建設者寫一段頒獎詞。
孩子們討論熱烈,對邊疆的建設者充滿了無限的敬意。其中韓孟霖同學就堅決表示:我以后也要去建設西部,使得那里的人民過上幸福的的生活。
語文教學是一種“人本思想”為指導的人性關懷教育,特別關注人的發展、人的需要、人的個性、人的價值和人的成長。語文課程也是學生成長過程的一種催化劑,對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責任感就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托爾斯泰認為:“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責任感是一個人日后能夠立足于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學生一天在課堂里度過的時間約占他們生活時間的二分之一。在這長長的時間里,他們的認知、情感、性格、意志都在變化著。師生間、同學間、學生與教材間的交流日復一日,個性處于迅速的變化和發展之中,他們接觸到的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對他們的個性發展和思想形成無法估量的影響。首先,我們應以學生為本,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標與各學科所蘊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機地、不顯痕跡地結合起來,把德育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其次,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次作業,甚至回答好每一個問題,寫好每一個字,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學生的責任意識。再者,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也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上課從不遲到,批作業從不含糊的教師,其一絲不茍、細心踏實的行事作風,也會給學生以受益終身的影響。藤野先生總是認真細致地幫魯迅先生修改講義,連血管圖的微小偏差都不放過,其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敬業精神激勵了魯迅一輩子。這樣的責任感教育才真正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極高境界。
古人云:育人為本,責任為先。何謂責任?父母對兒女的撫養是一種責任;兒女對父母的孝敬是一種責任;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一種責任;學生學好學業學會做人是一種責任……責任是一個人所有道德品質的基礎,責任是一個現代人所必需具備的基本品質,責任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標志。
然而,現代小學生責任感的現狀又是如何呢?現實告訴我們:現代小學生責任感的現狀不容樂觀。如進了學校,該帶的作業、學習用品忘帶,還埋怨父母沒給他裝,沒有提醒他;早上,校園內打掃衛生時,幾人一組相互吵鬧、嬉玩,上課鈴聲一響,便草草了事;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漠不關心等等。基于此,我想僅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談一些粗淺的見解。
小學生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學習中,所以我們老師抓住課堂教學的契機,在點滴中,因勢利導,適時對孩子進行責任教育。
首先,我們教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積極創設氛圍,引導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能虛心求教,敢于質疑等。
其次,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還注重學生的的讀寫姿勢、用眼衛生等習慣的養成,逐步培養學生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例如,對一年級新入學的孩子,我們每天都要認真指導他們的讀寫姿勢,教給孩子讀書寫字“三個一”的口訣,即:眼睛離本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遠,手指離筆尖一寸遠。久而久之,孩子們形成了習慣,只要讀寫就想口訣,想到口訣就自然坐直身體,坐正了姿勢,最后成為孩子們的自覺習慣,這樣孩子們會終生受用。
再次,結合學科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例如,學科活動中的小組成員分工,引導學生各負其責,既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語文學習中,借助課文中的英雄事跡對孩子進行榜樣教育,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人們的品德行為往往是通過觀察,模仿示范者榜樣而學習得來的,孩子也不例外,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那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至關重要、迫在眉睫的。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許多孩子沒有像以前那樣從小就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應該說,大部分的孩子他們內心還不是很成熟,如:教師批評幾句就砸東西,還有和老師對罵。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語文課堂只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重視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這將嚴重阻礙學生素質的提高。因此,語文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還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使命感,將來走向祖國的四面八方,承擔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