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加強學生語言積累

加強學生語言積累

2024-07-31 閱讀 9789

如何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

一.注意讓學生收集生活積累,做觀、說、寫的訓練

觀,即觀察體驗生活;說,即觀察后說出來;寫,即寫日記,記錄生活素材。觀、說、寫應融為一體,觀是基礎,說是過渡,寫是目的。根據兒童認識規律,對小學生的訓練要求是:一年級以觀、說為主,二年級以說、寫結合,中高年級側重寫的訓練。

(一)如何做好“觀”的訓練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前提,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能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為此,我們教師要加強觀察內容、順序、方法等方面的指導,例如,在觀察方法方面,可引導學生用順序、分步、靜態、動態、比較、綜合等方法進行,每一次觀察都要選擇恰當的觀察方法。低年級小學生觀察事物,往往不知道如何選擇觀察目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限量觀察,在教學《初冬》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時,指導學生由遠及近的觀察,先觀察遠出的山,再觀察近處的田野。在觀察田野時,在進一步引導學生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同時在觀察中,學生不易抓住事物的特征,我們可以用比較觀察法。比如,在教學第一冊寫話《我喜愛的小動物》時,要讓學生比較不同動物間的不同,學生就容易找到它們的各自特征。

(二).如何進行說的訓練

說是為用筆寫打基礎,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一年級學生觀察大自然,用口頭和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據此我們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

1.觀后說,即觀察事物后,讓學生練習說話,把觀察與說話訓練結合起來,也是低年級說話訓練的常見方式。學生看了事物和事件,心中必有所感,在讓他們把所見所感說出來,就比較容易,從而讓學生有話可說。

2.做后說。即給學生布置一些參與生活實踐的作業并要求學生邊觀察邊體會,然后讓學生說出來。在我的語文課中每課都要求學生進行5分鐘的口語交際說話訓練,課前經常給學生布置一些家務活,讓學生課余完成,下一節課時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做的,想了些什么,你的家長說了什么,這樣不但讓學生參與活動,并且還用腦來活動。

3.聽后說。即要求學生把從家里、村里、社會上、電視里聽到的看到的新鮮事,在班上交流,評出優秀小記者予以嘉獎,讓學生都努力的去探聽事件,并熱心把這些事說給大家聽,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的激情,語言表達能力也可得到發展。

(三).如何進行寫的訓練

寫句練習,從一年級下期開始,要求學生觀后寫句子。如何進行寫字的訓練呢?我認為可以這樣做:

1.一年級起堅持每天寫一句話。每個學生準備一本“見聞錄”,學生選一天中所見、所聞、所作、所感的事,用一句話寫出來。學生每天至少寫一句話,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能多寫幾句的教師給予表揚,每周評出優秀的見聞在班上表揚;同時教師要不斷的幫助學生羅列素材,指導學生準確表達,引導學生把話寫得完整有特色,鼓勵學生用上多種句式。

2.中高年級學生堅持寫日記。寫日記,既能積累素材,又鍛煉了用筆寫作的本領。寫日記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寫日記時,要求不宜過高,不拘形式,不論長短,只要學生能用幾句話把所觀、做、聽、感的寫下來即可;隨著年級的升高,對日記的要求可逐步提高,要求學生學會在事物比較中抓住對象的特點和在事物的發展中抓住對象的重點,能把所觀察到的和聯想到的有層次的寫下來,并養成天天寫日記的習慣。通過這樣做,學生不但提高寫作能力,還可以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篇2:重視課本語言積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重視課本語言積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汪清縣第一實驗小學許秀麗

我們都知道,建造高樓大廈,只研究房屋的樣式,而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再好的圖紙也建不成像樣的房子來。同樣在寫作中在精妙的思路,如果沒有豐富的語言,也是茶壺里煮餃子。廣博的語言積累是寫作能力形成的前提.重視學生平時課本中語言積累,就等于給了學生一把提高語文素養的金鑰匙。那么如何在新課標基本理念下“聚沙淘金”提高學生的課本語言積累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應該遵循“語”字當頭,積累詞匯的原則,教學生學習語言,培養語感,把時間大膽地花在落實字詞教學,真正掌握和運用課文詞匯上,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這對于懵懂的學生來說,實在是第一要緊的事,事實上這尤如吃飽了飯欣賞風景一樣,飯吃不飽,是看不到美景的,作文離開了賴以生存的語言土壤,想完成美文佳作便如緣木求魚,抓住課本語言這個根本,一以當十,作文派生任務便相對輕松。讓學生學習課本語言積累詞匯,可以從以下途徑展開:

一、背誦課本中精彩語段,精練詩文。

背書不應只局限于教材中要求背的有限的幾篇幾段,只要詞語富有表現力,都值得背,記憶力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大段地背下來,記憶力差的可以有選擇地背,學生基礎差,課外積累少,正如零食沒得吃,正餐一定要吃飽。通過熟讀背誦讓學生逐步積累字詞句段篇的知識,儲存豐富的語言材料,背誦時,詩文的風采、格調,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都會在背誦者的贊同、感悟下,不知不覺地化為己有,受到感染和陶冶。靠背誦加深理解、幫助運用,雖原始但很有效,它是進行寫作的催化劑。

二、同類詞語集合法

課文中有很多詞語是可以歸類的,有的一篇課文中就有許多屬同一類的詞語或短語。教學中到以讓學生歸類摘錄,如寫神態的詞,寫聲音的詞,寫顏色的詞,寫心理活動的詞。或者聯系前后文,溫故而知新。如教學《月亮上的足跡》,可以專門摘錄表示航天科技方面的名詞:宇航員、宇航事業、航天中心、火箭發射架、三級燃料、指令艙、宇航服、指揮中心、點火指令、自動點火器、預定軌道、中間點、中和點、引力的靜止點、操縱桿、登月艙、登月器、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宇宙射線、激光儀、月震儀、航內航天服等,經過摘錄并反復朗讀,學生對這些詞語就耳熟能詳了,寫作中運用也就靈活自如了。其實,對同類詞語進行集合本身就是一種寫作探究。

三、復述法

復述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文中所描寫的人物、事件、情節、環境、主要觀點,精彩片斷等,它是學習語言的最直接的方法,復述過程中需經先吸收,貯藏課本語言,然后才能運用和表達,教學《明亮上的足跡》,我要求學生先熟讀上述“二”這組詞語,然后添枝加葉,復述登月全過程,以此來達到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令人驚喜的是許多學生針對這些名詞提出了一些能激發探索科學興趣的問題,如“登月服”和“宇航服”有什么不同?“引力的靜止點”是什么?“三能燃料”為什么不全都用液氧液氫?”利用復述法掌握課文詞匯點燃了學生自主積累語言的火把。長時間的培養,自然學生寫作也會妙不可言了。

四、連詞成段法

“連詞成段”就是在學完一篇課文后,把本課中關鍵詞語由學生自由選擇十幾個或幾十個連接成一段連貫、流暢、中心明確集中的片斷。如學生用《春》中的詞語連成了一段話:國慶節那天,我呼朋引伴走上街頭,一切都欣欣然的樣子,老年人精神抖擻,婦女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小孩子們在街頭公園的繁花綠葉中穿梭,商店里播放的音樂時而宛轉低沉,時而嘹亮高亢,老板們無需醞釀銷售技巧,生意特好,連街邊到處懸掛的彩球也不能靜默,在微風中賣弄自己的舞姿。這一天,一切都舒活了,一切都烘托出一片繁榮的景象。連詞成段法增強了對詞語的理解力,提高了表達能力,為學生寫作儲備了力量。

篇3:語言積累是提高語文素質重要手段

語言積累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

白沙龍偉小學張惠

學生自從上了學,就進入了語言積累階段,這里說的語言是指書面語言。而且,書面語言是學生作文的基本材料,如果沒有大量的書面語積累,是不可能寫出好作文的。

書面語言重要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語言的積累講究積累名家用過的書面語言,而且還要積累學生在作文中能夠用得上的書面語言。這樣,學生在積累了大量的可以使用的書面語言后,就能夠隨時隨地的用到作文中去。積累了大量的書面語言之后,一輩子受益無窮。

根據二十一世紀人才素質要求,語文素質應包括四大方面:1)要求學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評議文字接受信息,不斷提高文化科學水平,進行思想交流。2)要學會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難,迎接挑戰。3)要有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及正確的審美觀念,形成文明的素質。4)要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可見,語文素質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現便是在人類交往過程中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無論是口說,還是筆寫,都是要通過對其加以組織而成的,反過來說,能否聽懂別人的,能否在閱讀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點,也都是以自身的語言儲存為基礎的。只有不斷熟悉語言,積累語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語言精華據為己有。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積累的指導是不容忽視的,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

的基礎。

一、強化熟讀背誦,在誦讀中積累語言

語文教學時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語言積累的一個重要途徑。讀多了,讀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使課文的語言進入學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語言基礎上的讀,才會讀有所值讀有所得。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讀有所值,讀有所得,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在課堂教學中,還要重視背誦的指導,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背誦時間,要加強背誦檢查的力度。除了課文中要求背誦的以外,能激發學生真實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讀成誦,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積極積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