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有差異幼兒實施有差異教育
面對有差異的幼兒實施有差異的教育
海口市中心幼兒園蘇艷嬌
不同年齡的幼兒之間的差異,就勿用再說,即使是同一年齡的幼兒,不論在智力、認知結構、認知方式、個性品質和性別諸方面,個性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已經阻礙了一部分幼兒的發展,如何使教學適應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這是我們在工作中堅持探索的課題之一。幾年來的實踐,使我們深深感到:開展與差異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是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發展的好方法。陳鶴琴先生在《我們的主張》中提倡的幼兒園應多采用小團體教學法既我們現在所將講的分組教學,其實質就是我們“面對有差異的幼兒,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展。”
第一,分組教學有利于教師觀察幼兒。只有細細的觀察每個幼兒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教師才能根據幼兒的集體情況提出不同要求。對幼兒實行因材施教,就是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只管教,不管學生如何學的作法。在全班的集體活動中,由于幼兒人數多,教師往往顧此失彼,幼兒思想的表達,教師得到的信息反饋,都很不充分。而分組教學后,教師就能清楚的看到每個幼兒如何動手、動腦,有什么困難及新的發現等,并能及時的進行幫助、指導,使每個幼兒都有所得。
第二,分組教學有利于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幼兒是一個發展中的個體,幼兒大腦儲存的信息越多,就越能發揮創造性。教師的職責就是要不斷地為幼兒提供多方面的信息,給予創造的機會和表達的場合,促使幼兒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在全班集體教學時,由于幼兒人數多,教師無暇顧及全體幼兒。因此往往性格活躍的就照顧的多,而性格內向的則易被忽視,再加上教師忙于完成教學計劃,給幼兒表達思想的時間有限,幼兒的活動也受到限制,動手機會少,常給幼兒造成緊張感和壓抑感。而分組教學的情況就不同了,考慮到幼兒的各種不同差異,即學習速度上的差異、認知上的差異等,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以幼兒自主性活動來適應不同的學習速度和認知上的需要。教師要把重點放在能力較差的幼兒身上,這樣就能較好的調動每個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分組教學有利于提高每個幼兒的能力,縮短他們之間的差距。如有位幼兒,語言發展慢,發音不清楚,平時她總是沉默寡言。在全班看圖講述中,她很少回答老師的問題,而全班教學中老師又不可能給予她更多的關注,所以她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很慢。分組教育后,教師和她一起觀察圖片,指導她觀察的方法,幫助她把觀察的事物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時間不長,她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實踐中,我們還感覺到,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光靠機械的分組是不夠的,科學正確的分組方式對教學效果起著很大的作用。在幼兒中,總有一部分幼兒的發展明顯高于一般幼兒,也有一部分幼兒的發展明顯低于一般幼兒,根據他們發展的不同起點,按照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把發展適合于這部分幼兒發展的教學,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獲得較好的發展。另外,有的幼兒自身各方面發展都是不平衡的,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采用不同的分組方法。例如語言發展較差而基本動作發展較好的幼兒,在進行語言教育活動和體育活動時,就要分在不同的兩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在原有水平上發展。
只有承認幼兒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才能在教育的全過程中了解每個幼兒。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端正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兒童觀,真正做到面對有差異的幼兒,實施有差異的教育。
篇2: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完善學生個性品質
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完善學生個性品質
一個班級是由個性化的學生組成的集體。由于先天稟賦和后天環境的不同,學生的素質結構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素質在每個學生身上的不同組合便形成了學生的個性化特征?,F在提倡的個性教育,指的就是有意識地形成受教育者積極的個性品質,對消極的個性品質加以克服、防范,使受教育者的個性最終能得到積極、充分、自由的發展。對于我來說很注重個性教育,我認為學生的個性教育主要依賴于集體,而個性又是在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發展和完善的,所以集體活動是發展學生優良個性品質的主要途徑。
曾經教過一位學生叫小袁,他是四年級新轉來的一位學生,有些我行我素,有些桀驁不遜,沒有玩伴沒有朋友,始終游離在集體之外,類似于“獨行俠”。一個人實在無趣時,就用出格的言行舉止引起同學們的注意。不過他身姿挺拔,體育是強項。選拔運動員時,我把目光投向了他。在他參加跳遠比賽時,同學們都為他吶喊助威。一跳,沒踩板,二跳,沒踩板,三跳,超線……原本自信滿滿的小袁顯得慌張、膽怯、猶豫了。我揮動著班旗帶頭喊“加油”,同學們也都跟著拉破嗓門喊。小袁鼓足勇氣再跳,最后一跳,2米8,第一,歡呼雀躍!可惜踩板超線2公分,成績無效!正欲張開雙臂奔向自己班準備歡慶勝利的小袁,此時回轉身低下了頭。他那黯然的身影讓人好心疼,想必內心更交織著遺憾、不甘、懊惱甚至自責。正當我走向前想去安慰他時,卻已有很多同學主動跑向他,和他緊緊地抱在一起。我看到了小袁眼眶打轉的淚水,看到了他破涕的微笑,看到了他真正融入進了新的集體,更看到了集體的溫暖與力量。我想這些遠比一個第一名來得可貴!
此后,我發現小袁變得偶爾和同學們有說有笑的了,但是終究還有點冷漠,缺乏愛心、責任心。后來恰逢我班要開展愛心義賣活動,建議大家可以拿來家中閑置的物品義賣,也可以去批發些小物品轉賣能返還成本,如果賣得好可以有提成。這樣的活動也激發了小袁的熱情,我注意到他和幾個同學聚在一起商量進貨渠道、營銷策略等等,活動當天也特別賣力,成交了不少生意。最后結賬時,精明的小袁說:“我帶來的四副全新象棋花了60元,結果賣了100元,老師你就返我80元吧?!蔽野彦X給了他,之后竟沒有一個同學向我索要本錢更別說辛苦費了,他們紛紛表示權當愛心捐獻。同學們的言行讓我很感動,更讓我感動的是小袁從中受到了教育,偷偷把80元又交還給了我,泛紅著臉說:“老師,給!我愿意和同學們一起獻出愛心?!?/p>
有句格言說得好:“只有完善的集體,才能造就完善的人?!笨梢妭€人的成長確實離不開集體。而班集體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作用體現在,依托各種各樣的活動為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提供適宜發展的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在活動中得到不斷的深化,不斷的完善,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達到個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有關此個性教育的案例,讓我有如下思考:
運動員,獨行俠,個性,朋友,跳遠
篇3:面對有差異幼兒實施有差異教育
面對有差異的幼兒實施有差異的教育
海口市中心幼兒園蘇艷嬌
不同年齡的幼兒之間的差異,就勿用再說,即使是同一年齡的幼兒,不論在智力、認知結構、認知方式、個性品質和性別諸方面,個性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已經阻礙了一部分幼兒的發展,如何使教學適應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這是我們在工作中堅持探索的課題之一。幾年來的實踐,使我們深深感到:開展與差異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是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發展的好方法。陳鶴琴先生在《我們的主張》中提倡的幼兒園應多采用小團體教學法既我們現在所將講的分組教學,其實質就是我們“面對有差異的幼兒,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展。”
第一,分組教學有利于教師觀察幼兒。只有細細的觀察每個幼兒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教師才能根據幼兒的集體情況提出不同要求。對幼兒實行因材施教,就是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只管教,不管學生如何學的作法。在全班的集體活動中,由于幼兒人數多,教師往往顧此失彼,幼兒思想的表達,教師得到的信息反饋,都很不充分。而分組教學后,教師就能清楚的看到每個幼兒如何動手、動腦,有什么困難及新的發現等,并能及時的進行幫助、指導,使每個幼兒都有所得。
第二,分組教學有利于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幼兒是一個發展中的個體,幼兒大腦儲存的信息越多,就越能發揮創造性。教師的職責就是要不斷地為幼兒提供多方面的信息,給予創造的機會和表達的場合,促使幼兒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在全班集體教學時,由于幼兒人數多,教師無暇顧及全體幼兒。因此往往性格活躍的就照顧的多,而性格內向的則易被忽視,再加上教師忙于完成教學計劃,給幼兒表達思想的時間有限,幼兒的活動也受到限制,動手機會少,常給幼兒造成緊張感和壓抑感。而分組教學的情況就不同了,考慮到幼兒的各種不同差異,即學習速度上的差異、認知上的差異等,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以幼兒自主性活動來適應不同的學習速度和認知上的需要。教師要把重點放在能力較差的幼兒身上,這樣就能較好的調動每個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分組教學有利于提高每個幼兒的能力,縮短他們之間的差距。如有位幼兒,語言發展慢,發音不清楚,平時她總是沉默寡言。在全班看圖講述中,她很少回答老師的問題,而全班教學中老師又不可能給予她更多的關注,所以她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很慢。分組教育后,教師和她一起觀察圖片,指導她觀察的方法,幫助她把觀察的事物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時間不長,她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實踐中,我們還感覺到,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光靠機械的分組是不夠的,科學正確的分組方式對教學效果起著很大的作用。在幼兒中,總有一部分幼兒的發展明顯高于一般幼兒,也有一部分幼兒的發展明顯低于一般幼兒,根據他們發展的不同起點,按照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把發展適合于這部分幼兒發展的教學,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獲得較好的發展。另外,有的幼兒自身各方面發展都是不平衡的,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采用不同的分組方法。例如語言發展較差而基本動作發展較好的幼兒,在進行語言教育活動和體育活動時,就要分在不同的兩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在原有水平上發展。
只有承認幼兒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才能在教育的全過程中了解每個幼兒。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端正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兒童觀,真正做到面對有差異的幼兒,實施有差異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