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論文上好導學案課小議
小學論文如何上好導學案課小議
摘要:富有人性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育人教育,也只有學生快樂,才真正是“以人為本”,教師的長期包辦,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失去了創造的源泉和靈感,所以說:學習的敵人是依賴,教師的悲哀是包辦。
關鍵詞:學案編寫操作誤區服務培訓
《做智慧型教師,創建高校課堂》的教改專題講座之后,有三句話一直縈繞在我耳邊,即“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能力是練會的不是講會的;靈感是瞬間迸發的不是常年灌輸的”。我深深地感覺到我們已經落后了許多年,那真是“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改革事在必行。
太谷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之后,新理念下的導學案教學,摒棄講解注重引導;改變教學為導學;變學生個體學習為小組研究學習;變強制學習為自主學習,以然形成,下面是模式中的構思和具體操作:
一:學案編寫、操作遵循原則
1、主體原則:教師永遠是學生學習的仆人;2、主動原則:在教師巧妙的導引中,學生主動學習;3、流動原則:不拘束于固定小組,開放課堂,但必須服務于小組;4、全面發展的原則;編寫學案要關注全體,照顧全面;5、研究性原則:教師和學生一樣,是知識的研究者,不是傳導者。6、平等性原則:教師要俯下身子,多聆聽學生怎么說、怎么研,了解孩子們,引導孩子們。
二、如何進行學案編寫
1、溫故互查
這一步重在檢測與本節有關的舊知識,做到舊知不舊,新知不新。這一步教師設計成題型,讓組員給組長復述,復述不來的組長講給組員,用時小于5分鐘。
2、自學釋疑
這一步是學案的精華和重點所在,是展示教師才華的主陣地,這一步重點體現一個“導”字,教師把該講的話編成題的形式,引導孩子們步步深入理解課本,怎樣突破難點、重點,應結合班上學生情況,把難懂的問題簡易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零散的知識網絡化,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完成本節知識傳授,杜絕教師廢話連篇,浪費學生寶貴時間,建議完成時間為10分鐘。
3、自我檢測
用最簡單、最基礎的題檢測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自學完成情況,要求全體學生完成,建議完成時間為5分鐘。
4、鞏固訓練
測重點、測難點,進一步推進基礎題與重、難點題銜接,要求95%學生完成,建議完成時間為10分鐘。
5、拓展延伸
掛鉤中考,做到知識聯系生活,完成課本知識向技能、應用的轉化,做到知識聯系生活,建議完成時間為10分鐘。
三:如何進行學案操作
1、溫故互查自學釋疑
這兩部分是對知識進行整合與建構。這里所謂新內容是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來解決的,關鍵是新舊知識對接時的切入點正確與否,所以說在一定意義上不存在新知識。只存在知識的傳承。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運用舊知識,舊經驗解決新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克服其被動性,依賴性。引導其主動性,獨立性,真正改變其學習方法。讓學生演繹“自學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樂”這樣一條路子。
2、自學檢測
用基礎知識點組題,檢測自學后果,通過組題,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以此為基礎去拓展,鏈接,從而讓課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學內容隨意化,同時檢測后的施教更能實現以學定教,教學更有針對性,實現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一。
篇2:小學數學導學案設計方法
小學數學導學案的設計方法
一、基本理念。
“以學定教,同案協作”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明確學生有效學習有賴于教師有效設計?!皩W案”的設計,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關注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其核心是:根據學生的有效學習的需要,以及班級授課的特點,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窘虒W策略是:“問題式導學,過程式學習”。在操作過程中強調“學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學中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化”,使三維目標落到實處。
二、“導學案”設計的特點。
根據學習目標創設情景,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獨立看書、自學、思考、探究,使學生通過課前自學對教材首先有一個初步了解,發現問題,完成第一次學習,然后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問題,完成第二次學習。這種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和明確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有了保證,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強。具有目標明、方法優、易操作、效果好、適用廣的特點。
三、“導學案”設計的常規要求。
“導學案”不是簡單的照搬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習要求和教材內容,而是以學生有效學習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設計的常規要求是:
①明確學習目標。
②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
③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指導。
④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
⑤注意“教學合一”和學生有效學習。
達到上述常規要求,“導學案”的設計要過好兩關。一是學生關: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體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從而確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教學對策。二是教材觀: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學生全面發展,解決全面育人問題;吃透教材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材施教,解決“差異教育”問題;吃透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與應用全過程的脈絡與布局,把握知識的??奎c,能力的生長點和思維的激發點,解決學生思考、參與、探索的問題。
四、“導學案”的基本環節及設計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