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愉快教學讓課堂輕松快樂

愉快教學讓課堂輕松快樂

2024-07-31 閱讀 6751

淺談愉快教學讓課堂輕松快樂

三亞市崖州區長山小學:麥月蓉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多年來的教學活動中,我感覺到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創設愉快的教學情景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先決條件。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愉快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效果。

一、開動腦筋編兒歌,培養識譜興趣

識譜知識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掌握好識譜知識,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為使學生對枯燥無味、難學難記的識譜知識感興趣,我常把一些識譜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生認識五線譜的線數和間數時編了如下的兒歌,讓他們邊指邊讀:

張開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個小手指,就是五條線;

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

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

好象上樓梯,越上音越高。

這樣的兒歌,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使他們對五線譜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對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蘊涵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確地、創造性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如我在教學生唱《火車開啦》時,只領學生按節奏讀了兩遍歌詞,他們就會唱了。但由于學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車時的激動心情,部分學生唱起來很呆板,面無表情。對此,我便啟發學生:“你們誰見過、坐過火車,能說一下自己坐火車時的心情嗎?”這一問,同學們可來情緒了,紛紛舉手回答。接著我又問:“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現在就要坐火車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當火車‘咔嚓、咔嚓’啟動的時候,你的心情怎么樣?”這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同學們爭著舉手回答,他們說著,笑著,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歡樂之中。我又說:“同學們,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旅游’,你們想到哪兒去呢?”同學們高興地喊起來:“青島”、“北京”、“上海”、“廣州”。“好!咱們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師來當播音員。”于是我當起了列車播音員,音樂一起,同學們便高興地唱起來,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車,歌聲中充滿了真摯的情感,歌聲中浸染著美的色彩。

三、引導學生做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在啟發學生表演時,我是這樣做的:①啟發學生進行即興表演;②根據學生表演編排一套好的動作教給學生;③個別檢查。在個別檢查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優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學里常常會自發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臺下的“觀眾”紛紛舉手要求上臺表演,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躍躍欲試,臺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勁,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這樣一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自制樂器練伴奏,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由于條件所限,各種打擊樂器都不能達到人手一件,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情緒。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發動學生在家長幫助下自制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作沙捶;用鐵絲將酒瓶蓋兒串在一起當串鈴;用兩個香脂盒對擊做小镲,用鉛筆敲紙盒當小鼓等。學生們用自制的樂器邊唱邊奏得意極了。我在教學生學唱《過新年》時,做了這樣一個集體練習:全班學生分為4個組,第一組擊小鼓,第二組打小镲,第三組唱歌,第四組手持彩綢表演。寓藝術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圖、講、演結合,誘發欣賞興趣

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閱歷和經驗去感知體驗。小學生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生活閱歷淺,經驗積累少,要使他們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目的,就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和視覺同步感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作品,然后再讓他們在動聽的樂曲聲中自由充分地想象、體驗,使其根據各自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間接和形象的記憶,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文字、動作表現出來。例如,鋼琴曲《騎竹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樂曲頭尾部分以輕快的節奏和弱拍上的突發強音,風趣地表現兒童騎竹為馬、奔跑雀躍的歡快情景;中間部分表現兒童模擬勒馬動作環顧四周的諧謔情緒。在指導學生欣賞時,我先結合插圖講了兒童比賽騎竹馬時的熱烈場面,然后初聽音樂一遍,復聽音樂時讓學生舉手表示出中間部分的音樂。為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緒,再聽音樂時便讓幾名學生拿著教桿、尺子當馬騎,同學們興高采烈、情緒高漲,表演得非常精采。在這個從感知到體驗的欣賞過程中,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樂,充分欣賞音樂之美。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創造愉悅的學習情景,盡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著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讓課堂變成歡樂的海洋。

篇2: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愉快教學法

淺談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愉快教學法

【摘要】有不少老師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探索出了一條特殊的教學路徑,即愉快教學法。小學教學論文這種方法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鑒于此,本文擬從小學低年級授課中的愉快教學方法、愉快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意義以及愉快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幾個方面進行一番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低年級課堂教學愉快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還處于以接受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小學課堂教學具有豐富多彩的特點,主要是通過教師調動引導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其在相對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目前,有不少小學老師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探索出了一條特殊的教學路徑,即愉快教學法。這種方法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比如提高了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音樂教學的效果等。鑒于此,本文擬從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愉快教學方法、愉快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意義以及愉快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幾個方面進行一番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從目前來看,我國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比較普遍的學生喜歡回答問題而又說不太準確的現象,這都給教師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些困難。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有很多小學老師開始嘗試采用愉快教學方法進行知識傳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愉快教學方法

為了理解和闡述的方便,我們將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愉快教學方法分解為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建立、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推進、自制學具以及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采納等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與闡述。

(1).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建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其思維一般比較簡單,喜歡就非常樂意去做,而不喜歡就會極力進行排斥,所以培養其對學習知識的喜愛與興趣非常重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創設一個比較溫暖、溫馨、和諧而又比較開放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加快學生學習的速度,增強其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除此之外,小學教師必須意識到的一點是并非所有孩子都能靠良好的學習氛圍就能對知識產生較濃厚的興趣,畢竟每個孩子的愛好總是千差萬別的,不是每個孩子都希望成為科學家,要保證課堂教學目的的準確性,這樣,反過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推進

鑒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有限以及對形象化事物的鐘愛,小學教師最好采用多媒體,制作一些形象的小視頻、圖片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還能很好地保障小學課堂的生動與活潑,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電腦的知識系統制作出演示,讓學生在觀賞理解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感受樂趣等,除此之外,一般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會表達一個比較重要的思想,為了保證學生對這一思想理解的更好,小學教師還可以利用電腦制作一些比較形象的知識沙龍和畫面,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3)自制學具進行演示領悟。

現在,有很多學校,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擁有一件學具,事實上,這對學生的情緒與學習熱情會帶來極大影響。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小學教師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童真和聰明才智,帶領學生自制簡單學具,然后再進行比較生動形象的講授,這種做法不僅有效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而且還能提高其學習興趣于無形之中,是非常值得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可以制作不同的尺子、動物、植物形狀等,進行課堂知識的練習,還可以制作各種簡易的算盤等,進行課堂知識的練習。

篇3:中學學為中心素養課堂改革研討活動方案

第一次活動

1、時間:*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點:行政樓三樓會議室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

4、議程:

主持:謝*

(1)周校長講話

(2)陳*副校長組織學習“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3)謝*布置研討任務:

本次課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學為中心

課堂教學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任務驅動

課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學習,提升素養。

本次需要研討的問題

①根據本學科特點對課堂40分鐘時間進行分段任務設計(明確各時間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

課堂40分鐘任務設計:

第一環節:0-前5分鐘:組織課堂,新課引入,當堂完成預習檢測

關注點:預習檢測卷如何編寫

第二環節:5-15分鐘:提出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關注點:問題如何來(教師如何預設問題,學生的問題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環節:15-25分鐘:小組展示,相互補充

關注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以何種形式組建,小組的位置如何安排,課堂內小組如何分工管理,班級中小組間的評價制度如何跟上,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

第四環節:25-35分鐘:教師小結,方法提升,解題指導。

以上第二、三、四環節可以穿插進行,體現精講原則。

第五環節:35-40分鐘:當堂鞏固練習。

②適合新的課堂模式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余時間的管理模式,體現精練原則。(布置什么作業,什么時候批改?如何批改?作業中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以何種方式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

③設計出適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集體備課模式(備什么?怎么備?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學科組在獨立研究期間,組長牽頭,學科組研討兩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動

1、時間:*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點:待定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每個成員帶筆記本電腦)

總務處(后勤安排)

信息技術處(提供投影儀)

4、議程:

7月26-27日:各小組研討,形成初步方案,上交電子稿。

7月28日:各小組完善方案、各小組展示本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討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

7月29日:各小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電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動

1、時間:*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點:學校各會議室

3、對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全體老師

4、議程:

1、學習課堂改革新模式,集體討論完善模式。

2、組內分工,集體備課

3、領導小組成員審核各集體備課小組的成果。

后續工作,各備課組根據學校課堂教學新模式,完善提升。

相關推薦:

高郵市中小學高效課堂過關年活動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方案

親子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