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困難之作業小怪獸小學老師談孩子怎么寫作業
打倒困難之“作業小怪獸”小學老師談孩子怎么寫作業
這段時間以來,孩子們雖然在行為習慣有著很大的變化,但是在寫作業方面,依然出現“困難重重”,不能獨立的完成作業。比如:孩子忘記老師的家庭作業、做作業時候如果沒有家長的陪伴完成效率會很低、老師布置的基本的家庭作業完成正確率不高、書寫潦草。有些家長跟我反映,最讓大家頭疼的是:孩子在寫作業過程中,如果家長不陪伴,孩子完成的效率很低,手里永遠有玩具。在寫作業時,一會玩玩橡皮、一會玩玩鉛筆、一會翻翻書或者一會想喝水、一會要上廁所、一會這里不舒服,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讓他們暫停。對自己不自信,問東問西,特別是低年級的小朋友每寫完一題就要問一次家長,完成的是否正確。
當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上述的幾種情況怎么辦?孩子的這種磨嘰沒有錯,但是如果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我們可以說孩子不僅僅在家庭作業上,在課堂上他們可能都是這樣子。在學習時投入的熱情不夠、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效率低下,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進行,孩子很容易在學習中“被掉隊”。因此,家長們更應該重視起來,積極尋找解決之法。
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情況時,家長會提出嚴肅且具有的懲罰制度。并且常常是吼出來的:“不寫完作業,就不許睡覺”“再不好好寫作業,看我怎么收拾你”“怎么人家的孩子都能,就你不能……”這些懲罰性的言語,雖然都在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不管你是什么情況不能獨立完成作業,我都不會幫你。”可是卻讓孩子的內心深深的不安,帶著這種不安的情緒,又怎么能讓他們寫好作業呢?孩子既然出現問題,他們就一定需要我們的幫助,就像我們把孩子扔進一個滿是圖書的房間,就想象著會有美好的事情發生在孩子身上一樣,這是非常困難的。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也是如此,我們要以各種方法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告訴孩子我們愿意幫他,我們想要和他們一起改變,而不是懲罰。“你看,我們作業每次要這么長時間,咱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如果作業是大怪獸,我們一起把大怪獸打跑”,這些積極的暗示,會讓孩子認為我們是想要幫他,而不是給他們上韁繩、批評他們、給他們額外的任務。
我們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家長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要參與、陪伴、幫助他們,家長不能只制定規則制度,就對孩子不管不問。家長要教會孩子的。快速的完成作業是負責。能自己主動快速完成學習的孩子才可能有時間看電視。完成作業自己檢查是負責。能夠自己記得作業,完成全部作業之后再讓爸爸媽媽檢查的行為會得到一些獎賞。作業書寫的工整美觀是負責。
利用計時器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討論作業的完成時間,比如30分鐘,約定時間后開始計時!如果孩子能夠在30分鐘之內完成作業,給孩子一定的獎勵。如果孩子能挑戰在20分鐘之內完成,給更大的獎勵。并且對他說,"哇,你這次只用了15分鐘。明天我們繼續來玩,看看是否你能自己做得更快"。鼓勵孩子在短時間內快速的完成作業,當然如果完成的又快又好,自然我們要給孩子大大的獎勵。
小朋友,家長會,主動性,課堂,玩具
篇2:教學設計方案心得
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學在語法教學與評價方面,存在這樣兩種現象------一是存在在課堂教學中:年紀偏大的老師仍抱著舊的觀念和經驗不放,一味地強調語法知識的教學,遇到某個新問題、小問題糾纏不放;新教師或年輕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不要教語法或淡化語法教學,更不研究語法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只是將教科書上的語法練習輕描淡寫地過一遍。二是體現在測試性評價中,無論形成性的評價還是終結性的評價,近幾年從上至下的考試命題,語法知識和客觀題所占比例明顯降低。因為考試這個指揮棒,近幾年的學生在口、筆頭英語表達方面,其準確性也明顯滑坡。
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于對試驗搞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修改。程曉堂教授(北師大教授,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主要成員)就“關于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做了說明,其中有這樣幾段話:
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修改“現代外語教育理念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提倡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等各種強調學習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
主要是對有關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表述做了一些調整。實驗稿明確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并要求教師“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修訂稿則是“倡導注重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建議“要積極嘗試和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等注重語言學習過程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修訂稿鼓勵教師積極嘗試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外語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
實踐中,由于對任務型教學把握不好,以及過于強調用某一種方法,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也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我們應該領悟到:語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測試評估的一個內容。因為“語法是用詞造句的規則系統,它是詞的構成規則、變化規則、組合規則的總和。沒有語法,語言就是一盤雜亂而毫無章法的散沙。”英語教學在我國是外語教學,我們要快捷、準確的學好這門語言,一定要學好語法。
因此,我想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調整教學策略:
1、重視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但不能輕視語言知識教學;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語法,使語法教學將形式與意義、結構與功能、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
3、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結合起來。
4、測試評價中適當增加客觀題的比例。
選擇以下幾種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
中學語法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時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單元常規教學模式
“觀察――發現――討論――歸納――鞏固――運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每遇到一個新的語法項目都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和操練,而應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每單元花費一定時問,采用“觀察――發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該單元的重點語法項目。
2、語法專項復習模式
“集中呈現――對比分析――專項梳理――鞏固運用”
進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學段復習時,教師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語法內容,通過對比和歸納,引導學生梳理語法規則,并加以鞏固和運用。同時,注意設計語法練習時,應盡可能讓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總之,語法教學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始終倡導學生探究--發現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堅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他們在適當的語境中感受語言規則的存在,再通過對語法規則的觀察、發現、了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然后學會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去完成一些具體事情,最終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篇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