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提高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提高思維能力

2024-07-31 閱讀 9324

淺談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提高思維能力

胡建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數學教學應不斷提供給學生動手操作機會。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抽象的公式、法則等得以驗證,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及時提供了課堂教學信息反饋,使學生思維過程在動手實踐中顯示出來,教師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糾正學生的思維錯誤。因此加強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發展思維的有效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探索了培養學生動手實踐,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幫助學生建立數感

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是培養實踐能力的前提。數感的建立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學生頭腦中必須有了數感,才會運用數學,才會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因此,建立數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前提。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描述了有關數感的主要表現:“理解數的意義;能夠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學生數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和建立起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有關內容,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把數感的培養滲透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從以下二個角度培養學生的數感。

1、在數的運算中加強數感的培養。學生對運算方法的判斷,運算結果的估計,都與學生的數感有密切的聯系。在《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應減少單純的技能性訓練,避免繁雜計算和程式化地敘述算理。”“避免將運算與運用割裂開來”“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估計、求解、驗證解的準確性與合理性的過程。”……這些都是培養數感的需要。

結合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算法,會增強對運算實際意義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學習運算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計算。簡單地重復操練是無意義的行為,不僅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更嚴重的是學生從中根本就沒有弄懂為什么要計算。一個問題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解決,重要的是能使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例如教學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題:“用一張邊長20厘米的正方形紙,裁剪粘貼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紙盒。要使它的容積大于550立方厘米,請問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和高各是多少?它的容積又是多少?”

這題集數量關系、空間觀念、實際應用等數學問題于一體,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得到不同的解決,在思考、探索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將會得到有效的訓練,創新意識也能從中得到體現。我請學生動手進行操作,學生經過自己動手,得出結論:因為要使這個紙盒子的容積要大于550立方厘米,考慮到高是整數,則有:

解法一、在這張正方形的紙的四角各剪去一個邊長4厘米的小正方形,將其折合成一個長方體紙盒子,這紙盒子的長和寬均為:20-4×、2=12(厘米),高為4厘米,因此這只紙盒的容積為:12×12×4=576(立方厘米)。

解法二、在這張正方形的紙的四角各剪去一個邊長3厘米的小正方形,將其折合成一個長方體紙盒子,這紙盒子的長和寬均為:20-3×2=14(厘米),高為3厘米,因此這只紙盒的容積為:14×14×3=588(立方厘米)。

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和計算,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切實了解了計算的意義,培養了數感。

篇2: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摘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目的。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中體會到,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字】電教手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多媒體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目的。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中體會到,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思維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能激發求知欲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贊可夫認為,學生有了愉悅的情感,歡快的情緒,可以使大腦皮層區于興奮狀態,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反之,厭煩的情緒能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尋求,設計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點。而電教媒體就如一位神氣的"魔術師",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產生極大興趣。如在教《皮球掉進池塘了》一課時,上課伊始,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潑可愛的小猴……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指導學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觀察,說說畫面大意,使學生對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引導:"我們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辦法撈起皮球的嗎?"饒有興趣的問題進一步激起學生說的欲望。教師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幫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辦法,并且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誰講的故事完整。這樣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的興趣,為下一步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氛圍。這樣,縮短了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排除了學生思維上的障礙,從而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激發了思維的積極性。

二、運用電教手段,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發展小學生的智力,主要應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空間概念不易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合理地運用用電教手段直觀性的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呈現“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確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

篇3:幼兒園信息教育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上作用

幼兒園信息教育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上的作用

甘肅省臨澤縣第二幼兒園趙榮

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成功智力理論。他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而創造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極為重要的方面。斯滕伯格認為個體具備成功智力意味著能夠很好的從三個不同方面進行思維:那就是分析性、創造性的和實踐性的。其中創造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一開始就形成好的問題和思想,是思維活動向實際行動轉化的第一步。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創造性教育的首要內容。一般來說,創造性思維是從思維的智力品質角度劃分出來的,它區別于常規思維,它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方式。因而,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在創造性教育中要開發受教育者的創造力和培養創造精神,最重要的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幼兒教育是人終生教育的起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于人的一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時代快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其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特性正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成為推動人類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工具。近些年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促進幼兒園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教學中輔助教學及信息技術學習為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和網絡,呈現多樣信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表現為多種媒體結合的特性。所謂多媒體的結合指的是信息技術在于學習者進行人機對話時把印刷品、照片、電影和聲音等媒體結合起來的潛在能力。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中具有其它手段無可比擬的優勢。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既便于老師的操作,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由于幼兒興趣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萌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和靈感,促使其智力潛能得到很好

運用計算機提供的各種聲像媒體來調動幼兒的主動能動性,。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度,大大提高教學的靈活性,發揮幼兒的學習自主性,有利于教師發揮課堂應變能力,有助于幼兒對教學內容的感受個理解,從而激發幼兒創造的火花。幼兒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利用富于動態、伴隨音響效果的多媒體課件,一下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在制作多媒體軟件時,可以制作一些動畫,同時配上音樂,來模擬一些事物的動態變化發展過程。把靜的化為動的,把無聲變為有聲的,這樣,既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又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就能激發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們的學習、對知識的掌握主要通過眼、耳、手等各種感官把外界信息傳遞給大腦中樞而形成的。現代信息技術正是借助于聲、形、光、色的刺激作用,通過動態畫面的展示,為兒童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學內容形象、具體、直觀,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為他們進行創造性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背景。在各種感觀刺激的作用下,幼兒形成形象思維于抽象思維的快速轉換,并不斷促使其思維積極發散,使得他們對同一問題能快速、敏捷地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思考,或以相似與相反的方式對表象進行聯想,并不斷地觸發靈感,促進產生新的思維方法,形成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