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生自卑心理成因與矯正策略
淺談農村學生自卑心理的成因與矯正策略
【摘要】:本文通過探討自卑心理的產生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關鍵,采用多渠道的方法,矯正學生自卑心理,增強學生自信心,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
【關鍵詞】自卑心理心理障礙健康成長自信心
一、問題的提出
自卑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自我否定的情緒體驗。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為缺乏自信心,課堂上不敢發言,解題效率低;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疑忌心理,行為瞻前顧后等。自卑心理在整體上可概括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兩個方面。
自卑感人人都有,特別是具有生活依附性的農村中小學生,由于心理調適能力較弱,自卑感可能更強烈。但是,當學生的自卑達到一定程度,影響到學習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心理障礙,這時候就需要給予矯正,否則,將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農村中小學由于經濟落后,學生的自卑心理在各種社會意識形態的沖突之下,顯得更為突出和加劇。為了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具針對性、時代性與實效性,切實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們針對當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立足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的專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對策。
二、農村學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分析
通過大量調查研究,我們認為,自卑心理是學生心理特征的一個正常的組成部分,在個體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大約在4歲以后就會出現。自卑心理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心理上消極的自我暗示。其具體成因有多個方面:
1、個體心理缺陷。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只要處理得好,缺陷也能轉化為各種各樣的優越感。”如果排除生理上的某些不足所引起的自卑心理,那么,我們重點要解決的應該是學生心理上的自卑。
心理自卑多是交往受挫或對自我能力估計過低造成的。有的學生不能掌握正確的交往方式,在交往中蒙受羞辱,最后導致心理上的自卑。有的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被歸結為自己不聰明或不用功,從而產生自卑、焦慮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
2、家庭暗示。主要指家庭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引起的后果。有的學生因為家庭貧困,但大多數學生因為父母是農民,家庭教育簡單粗暴,缺乏正確引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負擔,如性格內向、膽小恐懼、害怕與人交往、學習沒有快樂感等。
3、學習誘發。有一個案例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某學生平時不愛學習,害怕學習,初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他的成績還算可以,進入初二年級后,成績已下降到班級后幾名了。教師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收效不大。進入初三后,總是遭到別人的責罵和白眼。到后來,家長和教師都有點放任自流了。沒有家長的鼓勵,沒有教師的疏導,在班級輿論的打擊下,使他徹底放棄了努力。這樣慢慢地形成了惡性循環,最后淪為一名自卑心極強的學生。
4、自主評價過低。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不客觀,偏高了是自信,偏低了就產生自卑。特別是對待成年人的批評,他們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罵我笨,我就越笨,反正別人不會夸我的。這些不良狀況長期積累就導致學生自主評價過低,缺乏自信。
三、矯正農村學生自卑心理的策略
1、加強師生間的真誠溝通,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是缺乏鼓勵,所以,要矯正學生的自卑心理,教師首先要成為學生“朋友”,讓學生覺得教師是他的“自己人”。通過師生間的真誠溝通和鼓勵,去了解問題。
篇2:教師工作心得: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教師工作心得:如何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自參加工作以來,我所接觸的學生主要是農村的孩子,他們大多數純樸、善良。但絕大多數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而女生較男生更明顯。曾有一位女學生,成績進校時中等,穿著樸素,上課時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聲音小的聽不清,臉蛋漲得緋紅。下課時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寫呀算呀。平時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學習非常努力,但是成績始終不見進步,反而呈下滑的趨勢。我找她談話,她怯怯的告訴我,她不敢問老師,怕老師說她笨,不敢問同學,怕同學笑她。她說家里很窮,她只有努力學習,考上大學才有出路,其他的她都不會。但看到成績是每況愈下,她心里很焦急,很無助。該女生實質是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
中學生產生自卑心理主要有以下的原因:1、缺乏成功的經驗。成功的經驗是影響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挫折和失敗的體驗尸導致自卑感形成的首要原因。如果一個人幾次努力都失敗了,他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不行。由于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產生心理負擔,限制了能力的發揮,效果必然不佳。2、缺乏客觀的期望和認識。有些學生不切實際對自己要求過高,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只有讀書,只有考上大學,才有希望。為此給自己施加了較大的壓力,背著這樣的思想負擔,學得很累。3、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有學生因為生理的殘疾或不足而自卑,有的學生因為家庭經濟貧困,父母職業地位底下而自卑。
自卑,使個人對自己的不恰當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的作用下,遇到困難的,挫折時往往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使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發揮,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所以克服自卑的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怎樣才能從自卑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呢?
1、激勵教育,樹立信心。對前面提及的女生,我在課余經常有意無意找她聊天,了解她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指導她該怎樣學習,怎樣與同學交流。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發現其閃光點和進步,并及時給以表揚和鼓勵。聽到我的表揚,她露出了笑容。逐漸的,她來辦公室問問題的次數也增多了。
2、指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中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的不足,失敗時往往找不到恰當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結果出現惡性循環,失敗導致自卑。要知道,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敗倒是必然會發生的。對此持平常心,就不會在感情上產生波動了。
3、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交往。自卑者多數孤僻,不合群,把自己封閉起來。自卑的人長期獨處,心理活動的范圍、內容就會變得窄小,加之個人認識的局限,就會使心理活動走向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視了自己的優點,從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不能自拔。當積極與他人交往,注意力就會被他人所吸引,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心情自然就會變得開朗,另外,通過與他人交往,能多方位認識他人和自己,通過比較,正確認識自己,調整自我評價,提高自信。
4、讓學生提高自我認識,客觀認識現狀。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的人走的路可能不同,但條條道路都可通“羅馬”。所以,學生不一定都要考大學。不管以后干什么,只要努力,都會有收獲的。
篇3:中學生減壓團體心理培訓方案
活動主題:釋放壓力,放松心情,輕松學習,快樂生活
培訓目標: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緩解釋放壓力,使學生學會合理的減壓方式,愉悅心境,增進集體凝聚力
培訓對象:面臨期末考試的各班級學生培訓時間:40-60分鐘
過程:一、破冰訓練(暖身活動):輕揉按摩操持續時間:5-10分鐘準備:能容納全班學生的場地,背景音樂(指導師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節奏感強的音樂即可)步驟:1.先將全班學生按實際人數情況排列成若干縱隊,后一排同學將兩只手臂置于前排同學的雙肩上2.指導師講解按摩動作(可選擇揉肩膀、捶背、捶腰,也可三者皆選)3.指導師開啟音樂,指導學生隨音樂節拍做動作,被按摩同時學生也要隨音樂節奏扭動身體4.在音樂進行中指導師發號口令(如:全體向后轉、向右轉)變換隊形,也可形成同心圓隊形(兩圓逆行)
二、活動(一):抓烏龜(抓住快樂,躲避痛苦)持續時間:10-15分鐘準備:能容納全班學生的場地、幾個簡短的小故事步驟:1.先將全班學生按實際人數情況排列成蛇形隊伍2.指導師講解動作:每位同學將自己的左手手掌心朝下,與地面呈水平,右手握拳伸出食指朝上,與地面垂直;然后將自己的左手掌置于左側同學的右手食指之上,依次放好。3.指導師講解游戲規則:設定“反應字”;當學生聽到指導師講故事的過程中出現“反應字”時,應以最快速度抓住左側同學的食指,同時將自己的右手食指逃脫出來4.游戲規則清楚后,可以先演練一次,以熟悉游戲過程;然后進行3-4輪游戲(中間可更換反應字,也可更換故事,以增加游戲難度)5.獎勵與懲罰:連續三次被捉住的同學要受到懲罰(讓其表演節目等),連續三次捉住別人的可獲得小的獎勵
活動(二):數字傳遞持續時間:10-15分鐘準備:能容納全班學生的場地、寫有數字的白紙、空白白紙、筆步驟:1.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人員5名-8名左右,并選派每組一名組員出來擔任監督員(交叉監督,不能監督本組的隊員);2.所有參賽的組員排縱列排好,由指導師向全體參賽學員和監督員宣布游戲規則3.游戲規則:1)各隊排尾同學到指導師身邊來,指導師說:“我將給你們看一個數字,你們必須把這個數字通過肢體語言一次讓你隊員知道,并且讓小組的第一個隊員將這個數字寫到白紙上,看哪個隊伍速度最快,最準確。”2)全過程不允許說話,后面一個隊員只能夠通過肢體語言向前一個隊員進行表達,通過這樣的傳遞方式層層傳遞,直到第一個隊員將這個數字寫在白紙上,并由指導師提示所提交的答案是否正確,以及由小組內部決定從哪個隊員開始重新傳遞;3)比賽進行5局(數字可由指導師設定,例如可設定為:0、900、0.01、-1960、198/63等),每局中間休息1分15秒。感受分享:請幾個學生隨意暢談自己的感受(該活動中什么是制勝的關鍵)